《雍正王朝》中只见了太子老三老四老八老九老十十三十四,那么老五老六老七十一十二呢?

木鱼轻舟


《雍正王朝》中讲的是康熙晚年“九子夺嫡”的故事,所以很自然的会把那些没有参与夺嫡的阿哥们忽略掉。

《雍正王朝》是部影视作品,在有限的篇幅内当然要首先展示矛盾的焦点和需要重点刻画的内容,所以在描述康熙晚年这段“九子夺嫡”的故事时,很自然的就会把诸如五阿哥、六阿哥、十六阿哥、十七阿哥等等这些并没有实际参与夺嫡进程的皇子阿哥们掩盖掉,为的就是突出“九子夺嫡”中,这九位阿哥们为了争夺皇位所展开的激烈斗争。

之所以称之为“九子夺嫡”,是说参与夺嫡的这些阿哥们或者自己有争夺皇位的意愿和行动,譬如大阿哥胤禔,废太子胤礽,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以及十四阿哥胤禵;也有自己并没有做皇帝的打算但是全力支持其他皇子登上皇位的,像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先是支持八阿哥,在八阿哥失势后就支持十四阿哥,十三阿哥胤祥是四阿哥胤禛的坚定支持者,三阿哥胤祉名义上是书生阿哥,实际上是支持废太子的人。而在每个皇子的背后,还有支持他们的母家势力和门人、外臣的协助,从而展开了对于皇位的激烈争夺。

在这样的情况下,“九子夺嫡”就是以皇子为首的官僚政治集团的争斗,本就已经是空前激烈,所以其余没有参与的康熙皇子们很自然的就会被忽略掉。


历史上,康熙一生共有35个儿子,除了参与“九子夺嫡”这九位皇子外,剩余的皇子们之所以没有参与到九子夺嫡的进程中,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第一,是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去世的。

康熙一生共有35个儿子,但是活到康熙康熙去世的时候的,只有20个,前后共有15位皇子早殇,除去那些未入齿序的皇子,进入家谱玉碟的皇子中,包括皇六子胤祚、皇十一子胤禌、皇十八子胤祄、皇十九子胤禝等,都是幼殇,因为没有机会参与到“九子夺嫡”的进程中。

第二,就是因为年龄太小,没有参与嫡位的争夺。

像皇二十子胤祎、皇二十一子胤禧、皇二十二子胤祜、皇二十三子胤祁、皇二十四子胤秘等,这些康熙皇子在康熙去世时都还没有成年,都是十多岁的小孩子,他们的首要任务并不是争夺皇位,而是在南书房好好的读书学习,因而也就不会参与夺嫡。

第三,在“九子夺嫡”中保持了中立,既不争夺皇位,也不选择站队。

在康熙的成年皇子中,并不是所有的皇子都选择了参与到了夺嫡进程中,包括皇五子皇五子胤祺,皇七子胤祐,皇十二子胤祹、皇十五子胤禑、皇十六子胤禄、皇十七子胤礼等,就选择了中立,不仅不去参与皇位争夺,也不支持其他阿哥们登上皇位,进而选择了中立。

而他们之所以选择中立一方面是对于自己能力和实力有着清晰的认识,其中像十五阿哥、十七阿哥这样,生母都是汉人妃子,在后宫中本就是弱势的一方;另一方面就是来源于受到了比较好的教育和保护,比如皇十二子就是苏麻喇姑抚养教育的,皇十六子又是过继给了庄亲王博果铎家,也就没有参与夺嫡。

最终,四阿哥胤禛成为“九子夺嫡”的最终胜利者,登基为雍正皇帝。对于参与了“九子夺嫡”的康熙皇子们,除了自己的支持者怡亲王胤祥,雍正都予以了残酷的迫害,大都结局非常的悲惨。

而对于那些没有参与“九子夺嫡”的这些兄弟们,雍正则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态度,不仅得到了雍正的封赏,还得到了雍正的认可与重用,反而在雍正在位期间获得了比较好的待遇和结局。特别是其中的胤禄和胤礼,是雍正除了胤祥之外最为信任和倚重的兄弟,不仅获封亲王爵位,还在雍正去世后成为雍正亲封的顾命大臣,全力辅佐新登基的乾隆皇帝。


雍亲王府


有关康熙的皇五、六、七、十一和十二子,之所以没在《雍正王朝》里头出现,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因为有的人早就死了,还有一个是剩下来的都比较乖。

康熙皇帝一生有三十五个儿子,但是并没有个个都长大成人,这其中就包括了皇六子和皇十一子,这两位小皇子还没赶得上捞一个封号就夭折了,因此也就和九龙夺嫡没啥太大关系。

至于老五老七和老十二,他们的故事又各有不同:

老五允祺,没什么特别的记录,康熙五十八年获封亲王,一生没有任何值得夸耀的功劳,估计也是性格恬淡,无意夺位;

老七允祐,也和五哥差不多,尤其是雍正帝继位后给他的诏书上说他“安分守己,敬顺小心”,足可以说明这位七王爷的个性,因而在以夺嫡为主线的故事里,他也不太可能有什么戏份。

老十二允祹,故事比较复杂,在康熙去世、新君登基的时候,他就获封郡王,却很快又因为各种小事被撸到了镇国公的位置上。雍正死后,乾隆倒是很优待这位十二叔,给了他亲王的头衔。

总的来说,老五、老七和老十二,在史书中记载都不多,个人故事也没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因此在《雍正王朝》里头,不出场也是可以理解的。



青言论史


康熙太能生了,有35个儿子,20个女儿。如果在《雍正王朝》中,将康熙子女全部介绍一遍的话,根本就是浪费时间。而且,被隐去的那几人,对于剧情没有任何影响。所以,为了剧情简洁流畅,能不提的就不提了。

而且,二月河不是曹雪芹。

首先,从老四胤禛直接跳到老八胤禩,也是因为中间三位没有夺嫡可能。

老五胤祺本来很有作为,在太子复立的时候就被进封和硕恒亲王。而且,他和老九胤禟是一个母亲,很有机会占八爷党一边。可是,他从小由老太后抚养长大,“心性甚善,为人淳厚”。而且,他还在一次打仗的时候,脸上出受了重伤,破了相,实在是不适合夺嫡。

老六胤祚早夭,六岁就死了。

老七胤祐,天生坡脚,加上性子十分温和。所以,他也不参与夺嫡。

其次,老十一死的很早。而老十二又性格温和,不参与夺嫡。

十一阿哥在十二岁就死了。

十二阿哥由苏麻喇姑抚养长大,也是无心夺嫡。而且,他在康熙四十八年,封为贝子。之后,一直到雍正继位,才封为郡王。跟其他几个阿哥比,他也没有爵位优势。而且,也没有显赫的母亲撑腰,所以,不参与夺嫡。

十五阿哥之后的阿哥们,除了康熙第22子的母亲是满人,其他阿哥母亲都是汉人。

满清很讲究血缘的,所以,母亲是汉人的孩子就别想继位了。

重点说下十七阿哥果郡王胤礼,他在《雍正王朝》电视剧中,也有一次镜头。并且,在邬思道向雍正提出半隐时,老十七还前来拜见雍正。他不参与夺嫡,是因为,他要等着雍正登基以后,才能见到嬛嬛!所以,他全力支持雍正。

我都怀疑《甄嬛传》的作者也是二月河粉丝。

(文|勇战王聊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