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流行病侵襲美國臨時首都,醫生對此也束手無策,人們只能逃離

美國建立之初,政界對國家發展方向有不同的主張。有人認為工業化是大勢所趨,應該走“工商立國”之路;有人認為西歐的工業化和城市化缺點突出,應走“農業立國”之路。直到一場突如其來的流行病終止了這場爭論。究竟是什麼流行病呢?這要從美國臨時首都費城說起。


一場流行病侵襲美國臨時首都,醫生對此也束手無策,人們只能逃離

位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東南部的費城交通方便、貿易發達,是18世紀美國的政治經濟中心。因此,在正式首都華盛頓建成之前,費城是美國的臨時首都。隨著臨時首都功能的定位,大量政府部門成立,人口增多,城市膨脹,費城的市政建設遠遠不能滿足需要。街上垃圾遍地,汙水橫流,蒼蠅、蚊子大量滋生,整個城市瀰漫著難聞的氣味。1793年春天,一種奇怪的病在費城流傳開來。病人剛發病時頭疼、發熱,有時還伴有肌肉痠痛。幾天後,他們的身體發黃,有氣無力,甚至漸漸器官衰竭,直至死亡。

這種疾病來勢兇猛,傳染力強。更可怕的是,雖然費城是當時美國的醫學中心,但是醫生對這種病的成因及治療方法束手無策,只能勸告沒被傳染的人儘可能地遠離病人。因此很多人選擇逃離費城,就連總統華盛頓也不得不暫時離開費城。政府部門缺勤人員眾多,工作無法開展,政府幾乎癱瘓。


一場流行病侵襲美國臨時首都,醫生對此也束手無策,人們只能逃離

就在眾人拋家舍業、倉皇逃離時,費城市長馬修·克拉克森選擇了堅守,將拯救費城的希望寄託在非政府組織身上。在馬修的主持下,他們四處籌款,購買藥品,安葬死者,扶助孤兒,表現出的勇氣和犧牲精神令人欽佩。

當時的費城人並不知道,這種病名叫黃熱病,已經在加勒比海地區流行了近150年。隨著冬季的到來,黃熱病疫情漸漸停止。逃離的人們陸續回到了費城,但他們發現,這裡已經不是自己熟悉的費城了。

重建費城的工作很快展開。費城在全國城市中率先成立了專門負責城市衛生事務的衛生局,這在費城發展史上尚屬首次,也是今天費城衛生部的前身。為了改變汙水橫流、垃圾遍地的惡劣環境,費城規定每週清掃兩次垃圾,還將費城五個早已堆滿垃圾的城市廣場改造成市民休閒的公園,瀰漫在城市上空的汙濁空氣逐漸消散了。


一場流行病侵襲美國臨時首都,醫生對此也束手無策,人們只能逃離

另外,費城意識到水源清潔的重要性,特地聘請美國優秀工程師興建了美國第一個城市公共供水系統,並採用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蒸汽機作為動力將潔淨的水送到費城各個社區,讓居民都能喝上乾淨放心的飲用水。科學的城市治理讓費城很快恢復了生機。

費城浴火重生的經歷深深感染了美國的政界和民眾,紐約、波士頓等城市紛紛效仿費城的舉措來改善衛生環境,費城完備的供水系統也成為美國19世紀其他城市爭相效仿的典範。許多人由此意識到:流行病等災難的突然襲擊難以預料,在災難面前,公共衛生系統的作用不可替代,而工業化和城市化無疑能為“健康的城市”提供有效保障。所以,此後美國“農業立國”的呼聲越來越小,“工商立國”的理念深入人心。

有趣,有料,有深度

作者|趙君鵬

來源|《百家講壇》雜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