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從軍事方面來說,二戰時的希特勒和斯大林誰用兵更厲害?

冷靜的帥鍋


斯大林與希特勒兩人的用兵能力,很多人喜歡從德國與蘇聯的戰爭中來決定。那麼,我把雙方的幾場戰鬥例舉出來,大家能更直觀。

第一場,巴巴羅薩

德國利用閃電戰戰術和空地一體化,在兵力、裝備水平和戰鬥規模、飛機、火炮數量絕對劣勢的情況下,擊潰了蘇聯前沿堆砌兵力和大炮兵的想法。

第二場,莫斯科

蘇聯利用主場優勢,在天氣原因和民眾激情的狀態下,將戰鬥一直拖到後期,最終德、蘇兩個戰鬥持平。

第三場,斯大林格勒

蘇聯正視自身問題,改變戰鬥策略,優勢邊路防禦問題。改變戰場形態,利用城市作戰,成功將平原戰變成了巷戰。朱可夫利用巷戰優勢把德軍拖入垃圾戰場,德軍失敗。

第四場,庫爾斯克轟

這場戰役蘇聯繼續發揮主場優勢,利用支援的部隊及T34坦克的協助,轉守反攻。德國部隊此時資源不足、士氣低落,尤其是內部問題,古德里安因對內矛盾被停職,保盧斯轉頭不幹。最後雙方部隊直接坦克大戰,T34和虎豹坦克互相對轟。

蘇聯在研究了德國的戰鬥方式後改變戰術,(大縱深對抗閃電戰術,機動防禦對抗突破,大規模集群空軍對抗戰術空軍,低訓練強火力近距離對抗高訓練弱火力中距離。)

蘇聯後期這樣的打法完全封死了德國的戰鬥方式。

德國失敗了,很多朋友會以戰鬥的勝負來決定統帥的用兵能力,但事實是這樣嗎?

首先我們要明白一個問題,當時的斯大林和希特勒雖然都是國家的領導者,也被稱作獨裁者,但他們實際上對軍隊的控制力是不同的。

先說德國:

二戰時的德軍是第二帝國時期的國防軍,而第二帝國的國防軍又是脫胎於普魯士時代的普軍。簡單的意思就是,這支歷史悠久的軍隊,他們高層的軍官有容克貴族們世襲,這也就導致了國防軍高層們是一個極度排外的團體。他們雖然擁有過硬的軍事素養,但也是一支“不服從命令、不聽從指揮的部隊”,尤其是這些命令還是來自一個平民出生的奧地利下士發出的時候。

再說蘇聯

十月革命後開始建軍,在短暫的時間裡蘇軍沒有一套有效的軍官體系,而有點資歷的都在大清洗時期送到西伯利亞種土豆了。這也就導致了蘇聯雖然在二戰初期戰鬥素養一塌糊塗,甚至都會被芬蘭給吊打,但他們在政治上絕對是一支“服從命令、指哪打哪的部隊”。過硬的政治素養使斯大林的命令絕對沒人敢違抗,更不會有刺殺斯大林的事件發生。

而戰鬥素養這個東西,仗打多了自然就學會了,在交了“390萬軍人被俘、43000門火炮、23000兩坦克、23000架飛機”的學費後,蘇聯也煉成了一隻戰鬥素養過硬的部隊了。

正是這種對軍隊控制力的巨大差距,才讓希特勒在地堡裡憤怒的大吼:“我應該把這些軍官統統吊死,像斯大林那樣。”

在瞭解了這些以後,我們再看看斯大林和希特勒,誰的指揮、用兵能力更強?

我個人覺得是希特勒,二戰中德軍多次經典戰役,都是希特勒頂著將領們的巨大壓力,決策和發佈下去的,而斯大林的勝利,只是政治上的勝利。


摯潷畫畫紅塵


個人一直認為,二戰時期的希特勒和斯大林都是十分卓越的政治家,但卻並不能稱之為優秀軍事家。

希特勒雖然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加入了德國軍隊,並由於卓越的表現獲得了鐵十字勳章,但是,他只是一名士兵而已,根本沒有足夠的機會和舞臺展現自己的軍事才華。

希特勒和墨索里尼

而到了二戰時期,希特勒就已經成為了德國的元首,可以說,希特勒從始至終沒有接受過完善的軍事教育,更沒有豐富的實戰經驗。因此,希特勒即使有成為一個名將的底蘊,他也根本沒有成長的必備條件。

因此,雖然希特勒在二戰初期創造了一系列軍事奇蹟,但更多的,是以政治家的眼光和膽略,希特勒並不是一線將領,更不可能直接指揮一線部隊。他軍事方面的才華雖然一定有,但顯然不如政治方面的才華那麼卓著。而且二戰期間,德軍因為希特勒在軍事方面的亂指揮,導致軍事失利的例子卻比比皆是。

希特勒

斯大林也是如此,早在10月革命期間和蘇聯內戰期間,雖然斯大林也進入了部隊,但並非軍事主官,雖然他在1918年7月和1918年10月之間擔任了蘇俄北高加索軍事委員會主席和南方方面軍軍委會主席,但是,他參與的軍事行動屈指可數,時間也十分短暫——不足三個月。斯大林能成為繼列寧之後的蘇聯最高領導人,也與其軍事能力沒有太大的關係。

因此,斯大林的經歷和希特勒差不多,都是通過自己政治方面的卓越才華成為一國的最高領導人。斯大林對於蘇聯的主要貢獻,在於他在他的領導下,蘇聯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工業大國,打贏了二戰,並在戰後成為世界兩大超級強國之一。

斯大林在軍事方面的才華譭譽參半。蘇德戰爭初期,蘇聯喪失了歐洲大部分領土和數百萬的軍隊,顯然,斯大林的戰略誤判要付很大的責任。

巴巴羅薩計劃

當然,斯大林和希特勒作為二戰時期兩個大國的最高領導人,同時也是軍事方面的最高領袖,兩國在軍事上取得的成就,當然也離不開兩個人的功勞,兩個人的軍事才華當然也是十分優秀的,只是,相比兩人作為卓越的政治才華,沒那麼耀眼罷了。

如果一定要對比兩個人的軍事才華的話,九天認為,斯大林的軍事才華要優於希特勒,或者說,斯大林的軍事素養要高於希特勒。

首先,必須要說明的一點,軍事是一個十分複雜,同時要求極為專業的一門學科,但與此同時,由於戰爭是政治的延續,單純脫離政治的軍事家並不存在。因此,各國的最高領導人會成為本國的軍事最高領袖,那麼不可避免的,這些並非科班出身,也沒有系統學過軍事的領導人們插手軍事,就難免出現外行指揮內行的情況。

斯大林

很多人往往將二戰時期德國的失敗,歸咎於希特勒的瞎指揮,雖然並非毫無道理,但顯然,這種指責對於希特勒也是不公平的。希特勒的軍事方面的嗅覺的確無與倫比,德軍在戰爭初期的許多奇蹟般的戰果,也是希特勒天馬行空的指揮下才取得的。

因此,希特勒猶如一個沒有經驗、也沒有經過訓練的野生軍事家,他有著與生俱來的敏銳嗅覺,也有著天馬行空的思維,更擁有成為一個天才將領的天賦。但是,軍事指揮猶如開動一臺極為精密極為複雜的機器,光靠天賦是遠遠不夠的。

它必須深入的瞭解到這個機器是怎麼運轉的,同時瞭解這個機器的負荷與極限,顯然,只有短暫士兵經驗,毫無指揮經歷的希特勒並不具備這些能力。因此在戰爭進入僵持階段的蘇德戰場上,並不瞭解前線情況的希特勒昏招迭出。

斯大林(右)

而他的對手,蘇聯最高領導人斯大林雖然也並沒有上過專業軍事院校,但是,在蘇聯內戰期間,斯大林曾擔任過南方方面軍軍委會主席,對於大兵團作戰有著清晰的瞭解和認識。更重要的是,斯大林對於蘇聯紅軍的控制意志十分牢固,遠強於空降兵希特勒。

因此,斯大林才能在蘇德戰爭初期損失數百萬軍隊之後,仍牢牢地控制著政權和軍隊,並最終反敗為勝。因此,個人認為,斯大林的軍事才華,要高於希特勒。


鳶飛九天2018


二戰蘇德戰場的局勢瞬息萬變,雙方首領的任何決策都可能引起軒然大波。可以說這場戰爭既是兩方士兵的抗衡,也是兩方元首的對峙,希特勒與斯大林皆在政治上叱吒風雲,那在軍事方面,誰能更勝一籌呢?

希特勒出身貧寒並未進行系統的軍事訓練,是在黨爭中脫穎而出的領袖。他雖然參加過一戰,但也是作為普通士兵參戰。二戰前後,希特勒在軍事上最為突出的成績,一是提前擴軍備戰,二是採用古德里安的閃電戰,至於直接帶兵打仗,他著實不是行家裡手。

斯大林與希特勒相似,也是先在政治中嶄露頭角,繼而參加戰爭的。不過他比希特勒稍好一些,那就是他的地位較高,有統兵機會,參加過蘇俄內戰和波蘇戰爭,並且取得了不俗的成績,斯大林格勒的命名就是為了紀念他在蘇俄內戰時的功勳。

斯大林與希特勒在政治上的才能都遠超領兵方面,其軍事才能在當時一眾大將的對比下,更是顯得黯然失色。不過斯大林還是比希特勒略勝一籌,因為對於元首而言,最好的用兵方式就是完全信任最會用兵的大將,希特勒在這方面卻屢屢犯戒。

舉幾個例子,當英法等國的盟軍被壓縮在敦刻爾克時,德軍本可以乘勝追擊將大量英軍精銳留在歐洲大陸,使盟軍元氣大傷。但希特勒不捨得坦克部隊受損,又過度相信德國空軍實力,以至於給了盟軍喘息時間,讓他們得以逃脫保存了有生力量。可以說,敦刻爾克大撤退的成功,希特勒絕對要對此擔責。

蘇德戰爭時德軍眾將領都支持進攻莫斯科,因為莫斯科一旦淪陷蘇聯的兵力就會被一分為二,工業也會遭受重大打擊。這本是最佳的主攻目標,但是希特勒卻想進攻列寧格勒和斯大林格勒,並且不聽勸告一意孤行。命令僅下達十天左右,希特勒又改變心意重新進攻莫斯科,讓德軍蒙受巨大損失。後來,希特勒在德軍被圍困於斯大林格勒時,又為了搶地盤不想讓士兵撤退,導致德軍元氣大傷,至此徹底失去蘇德戰場主動權。可以說,這些損失都與希特勒的用兵失誤離不開干係。

斯大林當然也有過失誤,比如莫斯科保衛戰後斯大林對戰局評估過於樂觀,導致後來在德軍組織反攻時蘇軍有些猝不及防。但斯大林整體上對將領的干預較少,對前線的情況瞭解較多,沒有做出不符合實際情況的決定。這才有了朱可夫保衛莫斯科以及崔可夫保衛斯大林格勒時的精彩表現,這種放任其實也是會用兵的一種體現。

綜上所訴,希特勒雖然能在短期內征服多國,但這憑藉的只是一時的狂熱,帶兵也存在很多任性之舉。相比之下斯大林卻能知人善用,對戰局的判斷也較為準確。蘇聯最終贏得勝利,也是情理之中的。


鄧海春


其實兩邊沒有什麼可比性,畢竟希特勒和斯大林都沒有像那些高級將領一樣直接指揮過一場大型戰役或是直接參與對某一特定戰爭計劃的制定。而論軍事理論方面,兩人都不如手底下那些軍官、論戰場指揮經驗,斯大林則更有發言權、論作戰思路,斯大林趨於保守,而希特勒則出其不意、而論對新戰術思想(閃電戰,鋼鐵洪流,機械化作戰),兩人也都呈歡迎態度。只能說斯大林的指揮風格可能屬於穩紮穩打型的,而希特勒的指揮風格可能是出其不意型的。


希特勒參加過一戰,在一戰期間他最高的職位是士官;不過希特勒的士官只是一個虛銜,並沒有真正的指揮過軍隊,因此他的指揮經驗並沒有多少。但是希特勒卻對政治和軍事有著超乎常人的才能,這其實得意於希特勒思想開放,非常樂於接受新事物。這也讓希特勒在軍事上敢於冒險,相比那些容克貴族軍官也頗有些改革家的風範。在德波戰役中,希特勒大膽的採用了古德里安的閃電戰戰術,僅用一個月就攻入了波蘭首都華沙,在法德戰役中,希特勒又巧妙的將軍官團制定的“黃色計劃”與曼施坦因的”曼施坦因計劃“相結合,僅僅用了6個星期的時間就攻入了傳說中的”歐洲第一軍事強國“的首都巴黎。


同時,希特勒在敦刻爾克大撤退,莫斯科會戰的命令也都談不上是指揮錯誤。要知道,在地形條件糟糕,空軍與陸軍嚴重脫節的情況下,僅憑當時德軍的裝甲部隊,不僅打不贏要撤往英國的40w英法聯軍部隊,而且還會被揍的很慘。而莫斯科會戰呢?如果不是希特勒要求先進攻基輔再打莫斯科,那麼位於莫斯科西南面的蘇聯大軍可以迅速在德軍入侵莫斯科之際對德軍形成合圍,屆時,德軍的戰略優勢也將不復存在或是大大減少。因此,希特勒在戰術戰略方面可以說是整個20世紀的所有領導人中軍事才能處於中上游水平的。


而相比希特勒,斯大林的軍事生涯要比希特勒更加的值得炫耀,早在十月革命時期,斯大林就開始指揮軍隊。在蘇俄內戰時期,斯大林在察裡津擊敗了白軍,為了紀念斯大林,察裡津也就改名叫做了斯大林格勒。巧合的是,這座城也成為了蘇德戰爭中的轉折點,這次戰爭之後,斯大林掌握了戰場的主動權,德國開始節節敗退。但是不同於希特勒經常喜歡插手指揮權,直接代替軍官們指揮戰役。斯大林最後一次直接指揮戰役是在蘇波戰爭期間,(在這次戰役中,斯大林指揮的軍隊被波蘭軍隊擊敗)而在蘇德戰爭期間,斯大林對德軍進攻產生了誤判,直接使蘇聯在前期遭遇了巨大的失敗;只能說斯大林的指揮才能和戰略眼光比較平庸,沒有希特勒那種敏銳的眼光和直覺。

而在整個蘇德戰爭中,斯大林的做風也一直是穩紮穩打。即使是在斯大林格勒戰役後,德軍被迫陷入戰略防禦之後,斯大林也依然是穩步推進。這種作戰風格其實和斯大林的早年的軍事生涯有關係,在先經歷過成功,而又感受過多次失敗的滋味之後,斯大林的指揮風格也逐漸趨於穩中求勝,而非希特勒那樣出其不意。


二戰吐槽君


希特勒和斯大林都是二戰時候的強人,從軍事方面來說,兩人都不強,比起我朝開國那一位,這兩人都還差點意思。

希特勒軍人生涯的終點也就是個上等兵,後來被人諷刺地稱為“巴伐利亞的下士”。相對而言,斯大林的軍事生涯官職更高一些,擔任過蘇聯西南方面軍的政委。

這兩人比起那些當時戰功卓著的元帥和將軍們,軍事指揮能力實在一般。但,如果非要評出哪一位略高一點,我認為是希特勒。

1、

希特勒少年時喜歡讀書,曾經深度研究德國的歷史,這使得希特勒有著強烈的民族榮譽感。

一戰時候,希特勒參了軍,開始了行伍生涯,一戰結果是德國失敗了,之後希特勒也退了伍,退伍前希特勒是上等兵。希特勒雖然沒有在軍隊混出什麼名堂,但政治悟性特別強,漸漸地,經過十來年地發展,希特勒一路上升到了國家元首。

既然當了國家元首,希特勒的強國之夢開始了。在希特勒的領導下,德軍先是拿下了波蘭,後來侵佔了丹麥和挪威,接著又將荷蘭、比利時、法國等多國幹敗。一時之間,德國震驚世界,風頭無倆,其裝甲部隊所向無敵,閃電戰術連攻連克。到這裡,可以說希特勒的聲望達到了頂點。希特勒的指揮藝術也讓大家所欽佩。

但是,被勝利衝昏了頭腦的希特勒開始了下坡路,先是制訂了“海獅計劃”,攻擊英國,結果不理想。這頭海獅計劃還沒有終止,那邊“巴巴羅薩”計劃又推出了,開始進攻蘇聯,沒想到的是在蘇聯折戟沉沙。

2、

再看斯大林,在蘇聯建國前後,在軍隊裡的官職不小,但指揮作戰的能力並不突出。和希特勒一樣,斯大林的政治能力也是非常突出,特別是在列寧去世後,斯大林大力推進“計劃經濟”,重點發展重工業,很快,蘇聯就成了歐洲數一數二的工業大國。當德國來攻擊蘇聯時,斯大林才意識到德蘇戰爭開始了,之前間諜整來的情報,斯大林還半信半疑。

德軍進入蘇聯後,推進速度很快,快到基輔時,朱可夫元帥主張靈活應對,不要死扛,但斯大林一意孤行,選擇硬抗,最後讓八十萬左右的蘇軍喪生了性命。好在莫斯科保衛戰和斯大林格勒戰役,在朱可夫等人的努力下,德軍被擋住了。

所以,從戰鬥過程來看,希特勒對戰爭的敏銳度,很強!對軍事指揮的藝術,發揮更好,否則除英國、蘇聯外的那些國家也不會紛紛被佔領或投降。反觀斯大林,大多是被動防禦,最大的功勞是用對了朱可夫等人。

3、

如果說希特勒是個獵豹,那麼斯大林就是一個北極熊。獵豹有著風一般的速度,牙尖爪利,兇猛無比。而北極熊動作笨拙,卻富有耐力和堅持,意志較為堅強。

攻擊蘇聯的希特勒是要速勝,但防守德國的斯大林是要拖著,最後在天氣的幫助下,在蘇聯將帥從上到下的一致努力下,德國戰車陷入了蘇聯的“泥沼”裡,最終敗北。

如果是一般的國家領導,面對德國人的兇狠,面對基輔幾十萬人被殲滅,不打退堂鼓才怪,而斯大林卻號召全國人民,誓死保衛莫斯科。斯大林展現的戰鬥意志,實在是夠“硬”。

斯大林和希特勒相比,希特勒軍事方面的指揮才能和敏銳度更為突出一些,斯大林的組織能力和意志更強一些。綜合來看,純粹的軍事方面,希特勒略強一些。


藍風破曉


單從軍事方面來說,二戰時的希特勒和斯大林誰用兵更厲害?

在二戰時,希特勒與斯大林兩個人在歐洲戰場展開博弈,這兩人都是軍事天才,希特勒在短時間內拿下蘇聯的多座城池,後來斯大林也是又從希特勒手中奪回了城池。那麼這兩個人,單從軍事角度來看誰更厲害呢?


我們先來看看二戰時希特勒的表現,當時在歐洲英國和法國才是老大哥,可是希特勒竟然在兩位老大哥的眼皮子底下,搞起了事情,還搞得讓他們措手不及,可以說希特勒真的是很厲害。二戰時,希特勒採用了著名的閃電戰,那麼這個閃電戰技術含量如何呢?



在二戰之前,幾乎沒有人用過希特勒的這種閃電戰,不是沒有人想到過,而是使用閃電戰首先要解決糧草問題。士兵可以很快地攻城奪地,可是糧草運輸就沒有那麼快了,“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士兵是不會餓著肚子拼命的。希特勒真是因為解決了這個問題,他才將閃電戰術用的那麼成功。

斯大林和希特勒相比,顯得很被動,因為這是在蘇聯尋找,對於蘇聯來說這是一場保衛戰爭,所以在此之前斯大林沒有什麼預感,面對這場戰爭,斯大林也只能是步步為營,死死守住自家的地盤。所以在整個過程中,斯大林顯得沒有主動權,他只能看希特勒出招,然後應對。

最終斯大林的保衛戰成功了,不過他這是在家門口打仗,還被希特勒弄得不知所措,所以希特勒應是比斯大林更高一籌的。


紫禁公子


小小小百科全書觀點!

說起希特勒和斯大林的軍事才能只要是指戰略部署方面。因為兩個都是國家元首,主要把控大方向就可以。但希特勒和斯大林兩人都有在戰略方面極大的失誤。也就是瞎指揮的事。其實不止是希特勒和斯大林。就連羅斯福,蔣介石,丘吉爾都存在瞎指揮的問題。外行指揮內行實在是兵家大忌。

先說希特勒。希特勒其實在戰略佈局方面還是有一定見識的。德國在二戰前期不管是針對波蘭的戰略部署還是針對法國的戰略部署都做的十分到位。但歸根結底也不是希特勒英明神武,而是德國軍隊太厲害了,德國前期打的太順利了,整個歐洲沒有哪個國家能抗的住德國的進攻,這就導致希特勒這個“下士”的野心得到了極大的膨脹。你想想希特勒一個一戰時期的下士能有多麼高的軍事才能?

比如在法國南部敦刻爾克戰爭中,德國輕易的就擊潰了英法聯軍。但就在這個時候希特勒忽然犯糊塗了。希特勒看英法聯軍敗的太快了,怕有埋伏結果就不許軍隊追擊。結果讓幾十萬英法聯軍晃晃悠悠的就跑了。除了損失一些武器,人員全部保存了下來。這就導致整個敦刻爾克戰役中收穫甚微。在北非隆美爾負責區域,關注度不夠導致隆美爾物資補給人員配備都不齊,縱有擒龍之功也無可奈何。沒有徹底斷掉蘇伊士運河。切斷英國航運命脈。導致英國一次又一次挺了過來。這些都是希特勒的失敗。其實希特勒最大的失誤就是錯誤的發起雙線作戰。導致德國的結局從開始就可以預見失敗。



斯大林是一個政治家。雖然穿著軍裝。但是他只是一個業餘軍人。在基輔保衛戰中,赫魯曉夫、基爾波諾斯、布瓊尼、朱可夫、沙波什尼科夫、華西列夫斯基,幾乎蘇聯所有的高級指揮人員都認為應該放棄基輔,而斯大林卻執意堅守。結果,這造成了蘇聯二戰中最大的損失。導致蘇聯元氣大傷。在莫斯科保衛戰後,他開始自我膨脹,高估蘇聯的戰力,錯誤發動了一系列的反攻,結果損失了辛苦建立的預備軍。而他又不適時宜的命令在克里米亞、哈爾科夫等地域進行局部反攻。結果,這些戰役均告失敗。這就使得蘇聯好不容易緩過來的一點元氣又損失殆盡。



所以說斯大林和希特勒兩人屬於半斤八兩。誰也不比誰強多少。兩個人都是出色的政治家,演說家。但軍事方面真的很一般般。兩人都犯過很大的錯誤。錯誤大到威脅到了國家的安全。索性兩國也都有名將。否則的話兩國就被希特勒和斯大林這麼玩下去。自己都能把自己玩壞了。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支持一下。歡迎大家留言探討。


小小小百科全書


很明顯在軍事才能上希特勒要勝過斯大林不止一個檔次,可笑的是像斯大林這種業餘軍事愛好者級別的人物在蘇聯授予了元帥軍銜。


整個蘇德戰爭的前期蘇軍的節節敗退就是由斯大林個人失誤造成的。

在蘇德開戰之前,蘇在蘇聯號稱是紅色諜王的佐爾格已經把希特勒的詳細計劃包括開戰時間,兵力部署的報告書擺在了斯大林案頭,可是斯大林堅決不信,並對蘇聯的情報部門負責人說:難道我們的的情報人員只能送給我這種垃圾嗎。

在蘇德開戰的前一天一位德國士兵遊過界河向蘇聯投降,他表示自己是德國的共產黨員冒死給你們送信,德軍明天就要來進攻你們了。蘇軍把信息報告的斯大林那裡,斯大林堅決不肯相信,並認為的英國企圖挑撥我們的德軍的關係,下令把這個人槍斃,結果德軍果然在第二天對蘇聯發動了進攻,德軍550萬軍隊,北起巴倫支海,南到黑海,1800公里長的戰線上,打的蘇軍丟盔棄甲,抱頭鼠竄,導致蘇軍在戰爭初期受到了重大損失。


此外斯大林在判斷德軍的主攻方向也是一錯再錯,德軍兵分三路,並且主攻中路莫斯科,而斯大林把大部分兵力派往南路認為德軍要奪取烏克蘭的糧食以及高加索的石油,沒想到德國兵峰直指莫斯科。

德國依靠裝甲部隊快速推進,打的蘇軍節節敗退,直到七月初蘇聯才弄清德國的主攻方向,不過這時蘇軍大勢已去,德軍的中央集團軍群已經深入了蘇聯領土600公里,同時斯大林在對德軍在軍事上的閃電戰中也沒有采取有效的措施。

面對德國的快速推進,蘇軍沒有明確部署,通訊系統的失誤導致向前線部隊的戰備令沒有傳達,造成了幾百萬蘇軍一片混亂,蘇軍在蘇德戰爭早期喪失失地,一潰千里。


無花臺


希特勒在用兵的敏銳性方面是斯大林沒法比的,但是斯大林在用將帥方面的容忍程度則是希特勒比不了的,所以最後勝負自然見了分曉。

從戰爭中幾次重大的戰役來看,不管是在西線中力排眾議用曼施坦因的計劃搞了阿登突破,還是基輔戰役中的大合圍,包括對於坦克裝甲戰,戰術空軍與地面部隊結合,等等若干方面,希特勒表現出來的軍事天才都遠強於他身邊那些老牌的科班出身普魯士軍官團。他的頭腦裡完全沒有墨守成規,對於新技術能夠第一時間接受,對於新觀念新戰法也願意認真思考謙虛採納。

反觀斯大林,在蘇德戰爭是不是能爆發的問題上犯了巨大的錯誤,對於蘇聯紅軍已經運用嫻熟的大縱深作戰理論斷然拋棄,因為固執不肯果斷放棄基輔保存有生力量,不顧自己實際的胡亂下令發動進攻,等等許多錯誤,實際上都很低級,在這方面來說,斯大林並不是一個合格的軍事統帥。

但是如果上升到更高的政治家和戰略層面來說,二者的水平就高下立判。希特勒彷彿很精明的得寸進尺,壓著西方國家不斷的讓步,但是最終還是逼得應法對他宣戰。

斯大林看著反應,似乎很遲鈍,但是不動聲色之間跟希特勒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協定,把英法原本想嫁禍來的髒水潑了回去,更是趁機把自己作死的波蘭當年利用里加條約搶去的地盤笑呵呵的納入囊中。雖然在戰爭中吃了些苦,可是在戰後卻穩穩地坐上了世界老二的交椅。

其實那個能跟美國分庭抗禮的世界老二就是希特勒曾經夢寐以求的,可是希特勒拼了他自己的老命和德國的老命竟然給斯大林做了嫁衣。

再說具體到使用將帥的方面,順風順水的時候用誰其實都差不太大,但是處境不利的時候還能聽進去逆耳忠言則是需要氣量和肚量。

希特勒一耍小性子就把古德里安霍普鈉等人攆回家去,最後戰局不利的時候信不過這個信不過那個,甚至還能把希姆萊這個對軍事指揮一竅不通的人任命為維斯杜拉集團軍的司令,這像是要力挽狂瀾的樣子嗎?

可是斯大林就不是這樣了,巴普洛夫不好用就斃了,換上的別人一個比一個強起來,鐵木辛哥差強人意也果斷的甩到一邊去,老夥伴伏羅希洛夫眼看守不住列寧格勒也被果斷的踢開,總參謀長朱可夫經常讓他覺得說話聽著不順心,但是那不重要只要能打仗就好,所以開始把朱可夫當消防隊員用,到了後來乾脆拔到最高副統帥,等著打完仗,再收拾也不遲。羅克索夫斯基歷史上很不乾淨,本來差點被槍斃,但是大敵當前立馬就放出來,讓她重新從機械化軍長一口氣幹到蘇聯元帥,科涅夫和崔可夫其實也各自都有一堆愁人的事兒,不過只要能打仗那些就都不算事兒……

也正是這樣一種風格,斯大林自己不懂軍事,但是他能聽得進去不同意見,能敏銳的發現誰真的懂軍事,並且知人善用。

其實這就跟劉邦和韓信說的故事一樣,一個單將兵,一個善將將。


千里巖


這個問題就相當於在問“兩個草包當中哪個不太草包”。首先說結論,希特勒和斯大林在軍事指揮能力上都非常平庸。歷史上,盟軍指揮官們對於希特勒的指揮水準往往給予較高的評價,如朱可夫曾說希特勒“陰險狡詐但強悍有力”。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這種評價往往是在某個特定方面的。作為一名國家領袖,希特勒在戰爭中的表現,無論如何稱不上多出彩。

雖然希特勒在二戰爆發前任用了包括古德里安、施泰因邁爾、曼施泰因、隆美爾等水平出色的指揮官,但希特勒未能控制全局、導致德軍兩線作戰的戰略性失誤,直接奠定了德國在二戰中的敗局。在具體指揮方面,希特勒也經常犯一些令人難以理解的錯誤,如在敦刻爾克追擊撤退的英法軍隊時不大規模出動海軍攔截、而是選擇空中打擊;在歐戰末期德國已經完全處於劣勢的情況下,仍然偏重發展轟炸航空兵;在斯大林格勒戰役期間分散進攻力量等等。更要命的是,希特勒還對德軍的高級指揮官們普遍不太信任,任何戰役指揮行動都要橫插一手,幾乎將“外行領導內行”這句話詮釋到了極致。

相比之下,斯大林也沒比希特勒更強。對於蘇德戰場前期蘇軍的被動局面,斯大林作為最高統帥,擁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很難想象,在明知德國隨時可能發起攻擊的情況下,斯大林竟然仍然錯估了德軍發起總攻的時間,這致使蘇軍在戰爭開始時準備倉促、疲於組織防禦。

更奇怪的是,在德軍依託“閃電戰”戰術橫掃大半個歐洲時,斯大林竟然對德軍裝甲兵的實力不甚瞭解、並嚴重低估對手,這種過度輕敵的做法無論如何也不是一個最高統帥所應有的。相比之下,斯大林有一點優於希特勒,即斯大林在戰爭中期及時意識到自身指揮能力的缺陷、並將指揮權下放給蘇軍的高級將領,對朱可夫的任用更是決定蘇聯最終勝利不可或缺的因素。但綜合來說,斯大林個人的指揮水準,仍然沒比希特勒更加出色。兩個在歐洲戰場上起到決定性作用的領導人,在軍事指揮上竟然都是不折不扣的“二把刀”,這也著實令人匪夷所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