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宿制”会给孩子造成哪些痛苦?

leonides


您好,我是“佐佑de妈咪”。很高兴可以回答您的问题。

“寄宿制”好不好?其实没有定论,也因情况而定。但总体说来,年纪过小的孩子,最好不要过早寄宿。



为什么这么说呢?

1.年纪太小的孩子,早早开始独立生活,是一件好事,但是对于大多数孩子而言犹如第二次断奶般痛苦。

大家试想下,从小在父母怀里长大的孩子,突然好多天看不到自己的爸妈,。那份孤独感只有他们自己能体会吧。

2.比起过早独立,他们更需要亲情的滋养。

有一个寄宿制的小学生跟我聊过:“我很想家,我愿意每天见到父母,哪怕是只有一会儿时间。”

这个小姑娘很懂事,很聪明,但是却格外敏感。虽然不能完全归咎于寄宿,但是其给孩子带来的影响,其实是很深远的。

3.缺乏亲情滋养的孩子,容易缺乏安全感,也更缺爱。

虽然天天跟父母在一起的孩子就一定不缺爱,但是过早离开父母的孩子,基本上会有影响。

比如,有些孩子因为各种原因,从小寄宿在别人家。这种情况下成长起来的孩子,跟父母感情联系度不高,不亲切,甚至跟冷漠。

虽然我个人不建议年纪小的孩子,过早生活在寄宿制环境中。但是,当你能够给予他足够爱和安全感,或者他自己强烈要求的情况下,大家可以按照自己的家庭情况,做出合理安排。

以上情况说明,您的孩子有很强的自理能力,又渴望独立,那学着放手没什么不好。

最后我想说,不管是寄宿制还是走读,多沟通、多爱护、理解和彼此包容,是孩子和父母快速成长的法宝,也是亲子关系和谐的重要前提。你说是吧?

我的回答结束了,谢谢!


佐佑de妈咪


我家儿子在刚上初一的时候,住过2个月。

后来我还是给孩子接回来了,走读。

但是并不是寄宿制不好,而且情况比较特殊。




我儿子他们学校是可以选择寄宿可以选择走读,如果离家太远的,可以寄宿。这就导致了班里只有几个孩子是住宿的,其他都是走读的。孩子在这样的情况下,会觉的自己跟家长脱节了,同时我也深刻感觉到跟孩子脱节了。



班里有个微信群,老师天天让拍照片发作业,孩子住宿,根本发不了作业。我也没有办法知道孩子在学校的情况。思虑好久,还是决定让孩子回家走读。

走读这段时间后,孩子的成绩比之前提高了很多,而且跟我和我先生关系也亲近了很多,我深刻体会到,在一个非必须要寄宿的学校上学,尽量不要让孩子住宿。

主要弊端是:

1、孩子教育家长监管不到

2、孩子生活自理能力会有提升但是跟家长理解中的还是有差距。我儿子住宿1周,不洗澡不换衣服……回家后,感觉像是从垃圾桶里出来的。

3、孩子看到其他同学每天都能回家,自己却在宿舍里住,心里对家还是想念的。也会胡思乱想是不是爸爸妈妈不喜欢我,不愿意让我在家住。

4、孩子13岁左右正是处于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刻,这个时候如果在学校里学到了不好的习惯,家长又没有很好的监管,这对其一生都是不负责的表现。




但是,全寄宿制度的学校,同学们都一样的话,还是有好处的。而且好处还是蛮多的,我自己就是从14岁开始寄宿的,独立能力很强。

我弟弟从7岁开始住宿,现在说起来住宿,他说都住恶心了,以后再也不会让孩子去寄宿制学校。


寄宿在某种程度上,有利有弊,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年龄太小的真的不适合住宿。最佳的寄宿年龄在17、18岁左右合适。


以上共勉!


晨儿妈Tina


我家有两宝,由于当时妹妹还小,分不开身来接送大宝,就安排大宝住校。其实爸爸的意思比较强烈,说,让哥哥到学校里面锻炼锻炼,在学校独立些,所以就决定住校。其实我心里是不愿意的,大宝住校的每一天心情都比较忐忑,担心,焦虑的。大宝住校一年后,我们就改走读。。。经过这一年的住校生活,对孩子的影响有三:

1.孩子住校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亲子关系,我们和孩子的链接少了,陪伴孩子的机会也少了,所以我们也就慢慢对孩子的了解少了。当孩子在学校遇到困难时,得不到即时的关注和情绪疏导,孩子会把委屈憋在心里,日积月累,他就慢慢不会和父母诉说学校的事情,我们就不能及时的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和孩子沟通交流就不那么顺畅。有些孩子碰壁就不愿意和父母交流,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封闭自己,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2. 住校的孩子,某些天性就会被扼杀。孩子的生活就是一点一线,所有的举动都在老师的掌控之下,这样每天都会比较有压力,没有在家那样舒服舒适,在家可以做些“出格”的,在学校不允许,在家是可以的活动,比如风跑,放松的游戏等等。人是需要松紧有度的,有弹性的生活,才能让孩子的天性得以发展。

3.经常处在高压下,孩子会害怕,不太愿意沟通,不反抗,一味的服从,这样慢慢就失去了自我。这个是可怕的,老师们希望所有的孩子都一样听话,可是孩子的本真都没有了,还有什么意义呢。孩子们身上最难能可贵的就是本真,好奇心,探索精神。

希望所有的父母,不要因为忙没时间而把孩子送到寄宿学校,这样你虽然轻松了,但是孩子呢?你有没有问过孩子的感受呢?多陪陪孩子吧,其实孩子真正在我们身边的时间屈指可数,不要错过了一次又一次的机会,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请大家珍惜我们和孩子在一起的每分每秒。


刚蹦妈妈育儿日记


我从上初中起就开始上一所省重点的寄宿制学校。虽然后来也陆陆续续有过几次短暂的走读,但是我的六年中学生涯基本是以寄宿为主的。

能培养独立性是一定的,每个宿舍就是一个社会。我清楚的记得隔壁宿舍的就有一个女孩经常被欺负。为什么欺负她我已经忘了,应该与她自身性格有关。比如冬天她洗了衣服,她不在的时候。宿舍别的女孩就给她衣服上不停的泼水,她的衣服往往一个月都晾不干。还有比如把扫地的垃圾放到她床上之类的。后来,这个女孩转学走了。所以其实寄宿能培养的所谓的独立性不是生活上的独立性,而是精神上的独立性。为什么?因为在那个地方校园霸凌会更隐晦,给你无尽的精神压力,在生活中很多小事上没完没了,却还抓不到把柄。

其次,寄宿学校管理很严格,学生全天生活在被监视中,班主任的奖金也是和学生纪律挂钩的。所以,鼓励学生告密、培养告密者。是我们那个年代寄宿学校很多班主任的选择。我初中寄宿那几年始终生活在白色恐怖之中。在白色恐怖之中,我培养出来一个能力。我知道班主任宿舍和训导主任家的灯每天早上几点亮,训导主任每天几点从家里出门在哪块区域晨练,哪里是早恋情侣们约会的安全时间和安全区域。训导主任每天第一次在教室后门巡视的大概时间区域······一场侦查与反侦查的较量。

寄宿学校培养了我很多能力,在后来的工作中我从周围的环境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一直比较强。工作上还算顺利。但是也给了我很多性格上的缺陷。比如,对人的不信任,也许是因为很长一段时间里做什么都害怕被人告密,我很难去相信一个人。我也没办法去依赖一个人,恋爱中也是如此。最可怕的一点是我想逃离我的家庭,从小一个人在寄宿学校长大,大学在外地上,对家庭的依赖程度非常低。一年见上一到两次面,我没有办法和他们长期生活在一起,一有矛盾我就想逃离。我非常喜欢一个人呆着,比见朋友和参加聚会都能让我开心。

所以,这就是你们想要的独立性吗?


考古系大师姐


从初中开始我就住校了,到大学毕业,一共住校住了8年。

但是我并没有觉得寄宿制给我造成什么痛苦,反而觉得是挺锻炼人的。

首先,寄宿制要求自己处理好自己的一切生活日常。除了自己要日常保证个人卫生外,洗衣服独立完成,自己在学校会碰到的很多事情都要提前考虑到,比如生病了要吃什么药,自己一日三餐要吃什么才能保证营养均衡,等等,很多事情,家人不在身边,你都需要自己独立处理;

其次,寄宿制可以帮你交到很多好朋友。同一个寝室的人,日日夜夜待在一起,很容易交到很好的朋友,这些朋友会在你困难的时候帮助你,不开心的时候开导你,是你人生中的宝贵财富;

最后,寄宿制可以帮大人省很多心。平时走读的话,家长要关心我在路上是否安全,回家要吃什么饭,万一没有正常点回家,家人也会非常担心,而寄宿的话,可以省却他们很大的担心,他们也可以有自己的生活。

当然,寄宿制的优点是建立在学校良好的管理上的,如果学校管理松散,很容易引起学生夜不归宿的情况,甚至引发安全问题。


师兄说教育


寄宿制,首先要看的是学校,学校管理好,优势远远大于走读,我初中就是住宿,每周六日回家,我觉得学习时间上真的是很充裕,早晨早早起床跑操,还能锻炼身体,每天三餐也能很快速的完成,营养也很均衡,晚上还有晚自习,每天时间安排满满!有不会的题还能问老师,同学。大家都在学习,学习环境很好,每天没有那些乱七八骚的事,什么打架啊,谈恋爱啊都没有!所以说,寄宿,学校很重要!

走读的话,边边角角会有很多的时间都浪费了。我上学的路程是骑车20分钟,来回就近一个小时,回到家由于父母工作的原因吃饭时间不固定,我还得自己做饭,有时候做全家的饭,这就又一个小时,晚上学习也不安生,家里毕竟还有其他家人看电视,聊天什么的,真的静不下心来!

所以,我支持寄宿学校,但是一定是好学校,利大于弊!学校环境不好,还是不要了,打架斗殴,谈恋爱,没有家长看管,是比较容易学坏!

年龄的话,小学阶段跟家长在一起最好,对于学习习惯的养成,性格的培养是非常有好处的,和家长的亲密度也是个很好的阶段!初中以后完全就可以考虑住宿的事情了!


147979566NN


尹建莉老师说过:寄宿制是个坏制。她建议,如果不得不寄宿,也起码等到孩子上初中之后,而且最好一周回家一次。

丈夫的侄子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寄宿,父母均外出打工,一个学期最多回来一次看孩子,孩子周末有时候回叔叔家,有时候回姑姑家,大多数都是在学校。小学毕业,成绩不理想,花钱买进重点初中,初中毕业也不理想,又花钱买进重点高中,高考落榜,于是出外打工。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孩子看似很懂事,但实则性格内向,郁郁寡欢,和父母也没有什么交流,感情也不深厚,早几年还因为和父母发生冲撞,一个人离家出走近一个月,还好最后平安回来。熟悉的人都说,这是自小放去寄宿学校的后果。

作为一名初三把关老师,我也认为,不宜过早让孩子寄宿,尤其是管理不到位的学校,对孩子弊大于利。

第一,孩子缺乏安全感。

第二,孩子更容易受到不良同学的影响。

第三,有问题不能及时向父母反映并获得解决,一旦发现可能已经事态严重了。





哲妈说教育


我小孩从5年级住宿,是那种封闭性的,只有长点的假期才可以回家,小孩很喜欢宿舍生活,每天都很乐观,相反在家每天都没什么笑脸。现在高中了,有次问他喜欢宿舍生活还是喜欢天天往家学校跑的生活,他笑了笑说,其实真的很喜欢宿舍生活,放学跟同学一起吃饭洗碗洗澡,打扫卫生的,有说有笑的日子真的很好,在家都没同学一起玩,整天除了看书还是看书的。。。。。要不要寄宿,要听听孩子的心里话,有的会抗拒,有的不会,刚寄宿都会不习惯,一星期后小孩就都熟悉了都打闹一起了,反而更喜欢寄宿生活的。


QAQ967


现在寄宿的孩子寄宿是什么感受不知道,说我以前寄宿的感受,相当痛苦。我是高中寄宿,学校环境差。一间小小的房间里上下铺一共怕12张床,睡了24个学生。宿舍走道里摆满满的脸盆和桶,以及木箱子。箱子里装着家里带来的大米和咸菜。床底是很多的鞋子。窗户挂满了毛巾。宿舍里有老鼠。有一两次学校停水了。学校里唯一的一口井水被舀到底,底部是混浊的水。学生打一桶回去沉淀一下洗脸刷牙。学校是封闭管理,只有周末才能出去。大家吃饭都是站着吃。大家大部分是白米饭配咸菜。咸菜发霉了上面一层刮了继续吃。10点熄灯了,很多勤奋的学生在昏暗的走廊里顶着刺骨的冷风在继续看书。


如画如图


可能会遇到这些问题

  • 不太会说话

有些小孩比较文静,不太会表达自己,也不太会跟别人交流,更不会开玩笑,很难融入集体。其实,他们也很想愉快的与别人谈话、嬉笑,只不过不知道该怎么做。长期下去,这样的小孩就会觉得没有归属感,甚至会与其他人产生矛盾。有些小孩说话不注意方式方法,有什么就说什么,说话的语气也比较强硬,甚至有点颐指气使,这样说出来的话很容易让别人反感。长期下去,别人就会很讨论这样的人。一般而言,小孩子都比较单纯、善良,没有什么坏心眼,不会说话是他们觉得难以与人相处的最为重要的原因。

  • 生活方面有些难以料理

选择住寝室就意味着没有爸妈喊你起床,没有人帮你做饭,没有人帮你洗衣服,没有人帮你整理衣物、打扫卫生。我相信,这些事情对于多数学生来说,以前都是父母帮忙做的。所以有些小孩初次住寝会觉得动手能力较差,难以料理自己的生活。

  • 不太适应公共生活

一个寝室几位学生,难免在生活上有一些交集。比如早上起来洗漱、上卫生间需要公用寝室资源,晚上睡觉可能有些人喜欢讲话占用了别人的休息时间。如果以前没有住过寝室,就会觉得很难得适应这种公共生活。

到底要不要住寝

很多时候,当听到孩子打电话倾诉上述问题时,家长就会觉得比较担心比较心疼,就开始考虑要不要继续住寝。事实上,我所在的高中住寝率近年来有较大下降,很多家长选择在学校周围租房陪读。

但是,我还是要建议,能够住寝尽量住寝。因为高中生已经具备理性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了,他们需要有一个适应和锻炼的机会。经过寝室集体生活的锻炼,他们会学会更好的与人相处,会变得更加成熟,他们的自理能力也会大大增强。这些对于学习是有促进作用的。这些甚至比学习成绩更为重要。

怎样帮助小孩尽快适应

  • 尽量鼓励小孩住寝,除非到了完全与别人无法相处的地步。

  • 给小孩打电话时尽量安慰小孩,对她们遇到的困难表述理解。但同时告诉她们遇到这些困难都是正常的,每一个人在集体生活中都可能会遇到。

  • 告诉小孩一些集体生活的方法,比如怎样与人沟通,怎样注意说话的语气、语调等。
  • 在周末时过来看看小孩,给她温暖。
  • 小孩子有什么不正常的情况,及时跟班主任沟通、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