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哪家強?長三角珠三角雙雄爭王


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哪家強?長三角珠三角雙雄爭王

山川網:近期中國股市跌宕起伏,每天都有大體量資金在市場中進進出出,一日大漲,次日大跌,引得無數散戶望市興嘆,不知如何下手。

中國股民多數都是不成熟的,哪怕是入市多年的老司機。這點並非是股民個人的原因,還有非常明顯的制度因素。而不成熟的根源,就在於中國股市的漲跌,長期與股市最本質的因素“上市企業”本身價值相脫節。

因為“政策利好”轉眼大漲,自然就會因為“政策利空”瞬間大跌;因為小道消息被炒上天,自然也就會因為道聽途說跌入地。中國股市一天沒有迴歸真實反應上市企業本身價值,那麼就會持續其“賭博”屬性大於“投資”屬性的狀態。

眼下,科創板即將來臨。按照官方的定位,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是提升服務科技創新企業能力、增強市場包容性、強化市場功能的一項資本市場重大改革舉措。通過發行、交易、退市、投資者適當性、證券公司資本約束等新制度以及引入中長期資金等配套措施,增量試點、循序漸進,新增資金與試點進展同步匹配,力爭在科創板實現投融資平衡、一二級市場平衡、公司的新老股東利益平衡,並促進現有市場形成良好預期。

初衷毫無疑問是好的,但是具體結果還要看執行的過程。尤其是,究竟會放哪些企業進入這一市場。說到這兒,今天的話題也就來了,在企業的科技與創新能力上,全國各省市之間的發展差異如何?一起來看。


全國各省份國家級高新企業企業數量排名


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哪家強?長三角珠三角雙雄爭王

企業,是市場經濟的最核心載體。絕大多數的經濟活動,是通過企業進行的;絕大多數的技術創新,是通過企業實現的。

如何衡量一個地區的科技創新發展水平呢?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數量是個不錯的參照物。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又稱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根據《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規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是指在《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內,持續進行研究開發與技術成果轉化,形成企業核心自主知識產權,並以此為基礎開展經營活動,在中國境內(不包括港、澳、臺地區)註冊一年以上的居民企業。

大家看到了,國家級高新企業的最關鍵要素其實是三點:其一是持續進行研究開發,其二是持續進行技術成果轉化,其三是形成企業核心自主知識產權。這樣企業的,由於是技術驅動而非營銷驅動,所以隨著時間的推移,企業的護城河就會越來越深。比較代表性的企業,自然就是華為。


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哪家強?長三角珠三角雙雄爭王

在前不久我們回顧2018年主要省份的人口增長數據時,我們曾提到廣東省在2018年人口增量達到177萬人。這一數據不僅穩居全國各省級行政區第一位,還超過了江浙滬三地年度人口增量的總和(106.85萬)。

長三角與珠三角城市群是目前中國唯二處於成熟期的城市群,雙方雖然在核心優勢上各有長短,但是在經濟發展水平上卻是不分伯仲的。當時我們也曾提到過,為什麼經濟高度發達的長三角江浙滬三地,近些年人口增長相較廣東不是那麼突出呢?

當時我們對比分析出多重原因:包括兩地城市結構的不同,包括兩地居民生育意願的不同,包括兩地生活成本的不同等等。但是當時我們並沒有提到的一點,就是兩地在科創領域上的距離。

由於2018年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分省數據還並不完善,所以我們不妨以上面這份2017年中國內地31個省級行政區的高新技術企業數量排名來對比一下長三角與珠三角兩地的差異。

2017年,廣東省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為33356家,同期江蘇為13278家,浙江為9174家,上海為7668家。長三角江浙滬三地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合計為30120家。

33356家對比30120家,在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數量上,廣東一省還是超過了江浙滬三地的合計。

1988年,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曾提出了著名的“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一論斷。當時正值改革開放十週年,是中國經濟新時代冉冉升起的時間點。而站在改革開放四十年後的今天我們再來回顧這句話時,我們事實上又增添了新的認知:科學技術不僅僅是第一生產力,還是匯聚人口的最大吸引力。

當然,能夠通過“全國各省份高新技術企業數量排名”表格判斷出的趨勢還有很多,比如一些省份的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全國排名明顯領先於其經濟總量全國排名,比如湖北和安徽。所以從長線的角度來看,這些地區未來的經濟發展還會持續保持快速增長,經濟發展質量相較其他省份也會更高。


全國各城市國家級高新企業企業數量排名


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哪家強?長三角珠三角雙雄爭王

在衡量一個地區經濟發展水平時,我們最常使用的一個數據就是地區生產總值,也就是GDP。一些朋友提出,純粹以GDP衡量一個地區的經濟實力,並不準確。這個說法當然是對的,但是為什麼無論從官方到媒體,大家依舊長期、持續、高頻使用GDP作為衡量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最重要權重呢?

我個人的觀點是,GDP是所有不準確衡量地區經濟發展水平數據中,最為準確的一個。而且,由於GDP本身計算的是發生在地區上所有的經濟行為總量,事實上還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對地區經濟發展狀態“修飾”和“平衡”的作用。

舉例說明,前兩天我們推送了一份關於2018年中國各區域數字經濟發展情況的數據。浙江得益於杭州和阿里巴巴,在電商、物流、支付、智慧城市等領域的發展全國領先。而在這領域,顯然山東的發展水平就要落後一些。但是山東得益於區位優勢和人口體量優勢,最終體現在年度地區經濟總量上,還是要領先於浙江。這,其實就是一種平衡。

前不久,2018年全國主要城市的GDP數據已經公佈。其中中國最頂尖城市京滬二城GDP均過了3萬億,緊隨其後的是深廣渝均超過2萬億。接著超過1萬億GDP的城市有十幾座,超過5千億GDP的城市更是達到了四十多座。如果大家用京滬的GDP去對比排名十幾位的城市,倍數最多也就是3倍左右,是大家可以理解與接受的區間。

那麼,如果我們來對比看看全國主要城市的高新技術企業數量數據,會得出怎樣的結果呢?


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哪家強?長三角珠三角雙雄爭王

先從最前的北上廣深四座城市看,經濟總量比北京多出2千多億的上海,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僅為北京的三分之一多一些。這還是中國頂尖城市之間的差距,如果再往下看呢?

杭州、武漢、成都,目前是公認的新一線城市的佼佼者。2017年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分別為2844家、2827家、2473家,分別是北京的14%、13.9%、12.2%。

我們不由得要問一句,為什麼北京的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如此“逆天”?這個答案,還是要從北京高新技術行業分佈情況來看。北京的2萬餘家高新技術企業中,信息技術服務業佔比36%,科研技術服務業佔比23%,製造業佔比15%,批發和零售業佔比14%,商務服務業佔比5%。

大家可以清楚看到,信息技術服務業+科研技術服務業兩大行業,合計佔到北京高新技術企業的比例接近6成。而國內其他城市的高新技術企業,普遍集中在製造業(比如上海的製造業類高新技術企業數量佔比達到34%)。

換而言之,北京在科技創新領域最頂尖的信息技術與科研技術兩大行業,佔有絕對的優勢。而這兩大行業,恰恰又正是技術含量最高的兩個領域。全國頂尖高校數量、頂尖科研院所數量、百強互聯網企業數量,北京都是以絕對優勢排名第一的,所以雄踞高新技術企業數量排名榜首不難理解。

我還記得在不久之前,在一份城市數據報告之下,有朋友提問,為什麼像南昌、南寧這樣的省會城市都未被列入報告發布方眼中的“全國主要城市”陣營,反而是中山、常州、嘉興、惠州此類的普通地級市出現在各類城市報告中的次數更多。根源,同樣還是出在城市的科技發展水平上。

一些經濟較為落後地區的區域中心城市(省會),當地的企業質量事實上是遠遜於發達城市群中的三線甚至四線城市的。而對於普通人來說,一個地區擁有更多數量的高技術型企業最大的好處是什麼呢?自然就是平均薪資會更高。

上文中我們已經提到,技術驅動型企業可以隨時間發展企業的護城河越來越深,從而從市場競爭中獲得更多的利潤,繼而能夠給予員工更高的福利。

這也就很好的解釋了,為什麼某些高線城市(省會城市),平均薪資上並不突出的原因。


科技創新,二線城市的逆襲利器


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哪家強?長三角珠三角雙雄爭王

眾所周知,近幾年是中國強二線城市(新一線城市)全面崛起的時間段。關於強二線城市目前發展現狀的討論、研究和分析,我想大家和我一樣,都應該看過不少。

但是,城市的發展是有周期性的。當下的快速發展,未必能夠保證未來較長時間內的持續性快速發展。那麼如何看待和預判當下的強二(三)線城市在未來一段時間的發展情況。我個人為,還是應該把地區的科技創新能力放在首位。

那麼2018年,中國主要二線城市的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就是很好的一個觀察維度參考。


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哪家強?長三角珠三角雙雄爭王

截至2018年,二線城市中高新技術企業數量超過2000家,目前可以通過網絡查詢到相關數據的城市有15座,分別是:東莞、蘇州、天津、杭州、佛山、武漢、南京、青島、成都、重慶、中山、長沙、西安、無錫、合肥。其中前三名的東莞、蘇州和天津,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都超過了5000家。

天津作為直轄市,在政策上的優勢遠超榜上其他二線城市,這裡我們跳過不談。東莞與蘇州,這兩座珠三角和之長三角最重要的製造業城市,在高新技術企業數量上的積累令人驚訝。

特別是東莞的高新企業數量增速,2017年時東莞高新企業數量尚為4077家,落後於同年蘇州的4469家和天津的4093家。

但是一年之後,東莞的高新企業數量即增加到5798家,超過了同年蘇州的5416家和天津的5038家。不僅如此,東莞市5798家的高新企業數量還高居二線城市第一位,僅次於北上廣深。

珠三角城市群中,在高新技術企業數量上表現優異的顯然不止東莞一城,珠江西岸的另一座工業強市佛山,在2018年高新技術企業數量也超過了3900家。這一數量超過武漢、南京等科教大市,與杭州的3919家處於同一區間。

東莞的高新技術產品主要集中在電子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材料技術、光機電一體化技術以及新能源高效節能技術等五大領域,其中,電子信息技術領域的產品較為突出,佔了各類高新技術產品生產的半壁江山。

而東莞市的“野心”,顯然還遠未止步。2019年,東莞市還要衝擊6500家。

目前來看,在高新技術企業數量上的競爭,珠三角的優勢要更強勢一些,這與珠三角較早進行產業升級轉型息息相關。而目前,長三角地區政府同樣也已經加碼高新技術企業扶持力度,未來也會迎來一個快速上升的階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