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险被改名“福建大学”

至今厦门大学师生仍称陈嘉庚为“校主”,这在国内是罕见的。厦大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由华侨创办的大学,而陈嘉庚是近代中国私人创办大学的第一人,以“毁家兴学,千古一人”的事迹感动中国,被毛泽东盛赞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他87岁的人生岁月,留下许多耳熟能详的故事,譬如说,“宁可卖大厦,也要支持厦大”。 厦大人最引以为自豪的一点是:我们学校是一所从未变动过自己校名的大学。

陈嘉庚在1921年创办厦大后,1929年遭遇经济危机,他苦撑到1937年,难以持续,便将厦大无条件献给国家,让政府接办。1937年7月,厦大改为国立。1940年,福建省政府也想办大学,向教育部递交申请,时任教育部部长的陈立夫回复:福建已有厦门大学,战争中不宜再增办大学。于是,福建省政府便提出将厦门大学改为福建大学的要求,教育部也认同,便向厦大发出正式征求电函。但是,厦大人却群起反对。1940年3月26日,陈嘉庚率领南侨回国慰问团从缅甸仰光飞抵重庆,陈立夫向陈嘉庚说明了改名的事,陈嘉庚听完,做出一副“本人闻言,未置可否”的姿态。第二天拜会行政院副院长孔祥熙,孔祥熙照旧向他提起厦大更名一事,陈嘉庚照样不予回答。3月30日,国民政府议会为陈嘉庚举行欢迎茶会,陈嘉庚简略地报告了南洋华侨的大概,但他很快话锋一转,谈及厦大更名一事。他说,自己对厦大更名有三项“怀疑”。一是,厦大改为国立,是否就得改动校名;二是,厦门大学改为福建大学,中国的海洋与海洋生物的研究与人才培养还要不要?当时厦大已成为国内各大学、研究机构或专门学校研究海洋和提供海产物标本的中心,陈嘉庚说,如果改名,学校也将“移往他处”则“海洋生物无从实验”,这关系非同小可。三是,厦门大学因厦门岛而得名,这里是福建惟一的深水港,也是主要的进出口岸。同时,厦门是福建的大门,是千千万万生活在东南亚的华侨要经过的大门,在这个关系到民族存亡的抗战关头,厦大更名将伤痛广大华侨的心。两天后的一个晚上,陈立夫等拜会陈嘉庚,声明厦大改名一事已经取消,此后不会再提起。厦大的名称最终被保留了下来。

厦门大学险被改名“福建大学”

抗战时期搬迁至福建长汀县的“国立厦门大学”旧址牌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