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老師水平很低,但還是能當老師?

1個小太陽er


這個問題在我們學校就有,我認為是歷史原因造成的。

1、民辦教師直轉一批。八十年代,原來鄉村教師絕大部分都是民辦教師,民辦教師沒有學歷,有的只是個初中畢業,當時學生人數多,公辦教師少。教師國家為了照顧部分民辦教師,就從師德優秀,熱愛教育事業的民辦教師中直接轉一批為公辦教師。這樣,那些學歷低、肯吃苦、熱愛教育的老師就進來了。

2、教師子女直轉一批。同樣是缺老師,原來教育部門為了照顧教師子女的就業問題,就安排教師子女到中等師範進行所謂進修,然後直接安排到學校教書,轉成公辦教師。

這部分學歷低的老師在我們學校長期從事低年級的教學,四年級以上的工作從來不安排他們。他們長期教低年級,很細心、很耐心,經驗也積累了不少,還真讓家長喜歡,讓學校放心!


教育志士


從一九七八年到九三年,教師隊伍的補充十分混亂,在我的記憶中,我們當地還有一批“父親退休,兒子頂替”的,當時就覺得可笑之極,教師工作是有技術含量的,怎麼可以子承父業?這些無法上任教學工作的後代們,也沒有經過任何培訓,很多學校領導不願接收,出於人情,安排了看大門、燒鍋爐、打鐘、炊事員……現在也熬到退休了。那時候縣委縣政府相當一部分實權人物,通過各種關係把子女安排在教育系統。如果深入細緻調查,許多低水平教師都是有關係和背景的!


青山綠水


你提出的問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只從一方面來回答:當老師是教書育人,學歷低,文化程度不高無所謂,(當然小學畢業是教不了初中生的),關鍵是摸索和總結教學經驗。把握和駕馭考試的潛規則(規律),教的好不如考的好。實例一:我村原有一名純民辦教師,多年曆任小學五年級畢業班語文教學,幾乎年年全公社第一名,而78年因全縣精簡純民辦教師被辭退,幾年後恰調來新校長,又聘用了,可不論教的再好,總是摸不透期期考試,不得不被淘汰。實例二,我村在當地全市禪連二十年高考第一名的本縣當老師的幾個學歷僅是專科生,反而卻被高學歷教學經驗少的老師高考達線率高。


用戶4067916689537


老師的水平確實參差不齊,不論是個人整體素質還是業務能力。在我們看來,有些老師的言行舉止有損教師隊伍的整體形象,感覺他根本就不配為人師表。但他們卻能堂而皇之地待在老師的隊伍裡平安無事,我覺得水平低還當老師的人有兩種情況:

一種是本人對當老師壓根就沒興趣,可是又沒有其他可以謀生的一技之長,所以只能混在老師隊伍中苟且偷生了。沒興趣自然不會有熱情,也肯定不會在專業水平和能力上對自己有太高的要求,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得過且過。這種消極怠工的態度表現在教學上就是讓人覺得他水平低,做老師差強人意。


另一種就是真的水平低。儘管也上了大學,該學的教育方面的知識都學了,但個人能力有限,無法得到提升。曾經有一個高中的男老師,戴著眼鏡很斯文的樣子,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一個標準的老師形象。可一教課水平就顯現出來了,實在是不敢恭維。雖然還不至於說他照本宣科地念書吧,也差不多了。

各行各業都有行業精英,也都有混日子的人,甚至敗類,教師行業也不會例外的。可是由於老師的受眾是學生,所以大家對這個行業的關注度比較高,要求也更為嚴格。一有什麼風吹草動很容易被拿來無限放大,影響老師在人們心目中的光輝形象。



現在的老師都要通過層層選拔才能入行,以前可沒有這些規定,所以才會魚龍混雜,出現了一些誤人子弟的老師。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通過非正規途徑進入教師隊伍的老師逐漸退休,加上老師進入制度越來越嚴格完善,相信老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會越來越高的。


悟小品


在現實中,只要稍微到一些學校打聽,確實存在有少數人水平很低,卻還當著老師,這既有歷史的原因、現實的原因和體制的原因:

民辦教師轉正、代課教師轉正和工作分配製的歷史原因:

整體文化水平低的民辦教師轉正:以前,由於廣大農村整體文化水平很低,教師稀缺,有很多隻有初中甚至更低文化水平的人充當了民辦教師。後來一些地區為了解決民辦教師問題,政策性地全部轉正。這批轉正的民辦教師確實有一些優秀教師,完全能勝任自己的教學任務,但也有一些水平很差的教師混進了教師隊伍。

政策性的大批代課老師轉正:有的地方在某一個階段,居於某種考慮為解決代課教師問題,出臺政策讓大批教師轉正。比如,重慶市在10多年前就搞了一次專門針對當年正在代課的教師的轉正考試,80%的代課教師立即實現了轉正。同樣,這批轉正的代課老師中有水平比較高的老師,但也轉正了一批水平低下的代課老師。據說,當年有一部分代課老師水平低下,之所以在學校代課,完全因為他們是一些學校校長及行政的“關係戶”,也僥倖通過了那次考試難度比較低的考試。所以這部分人 混進教師隊伍後,如果不自覺加強學習,也就不可能有多高水平。

以前的工作分配製造成:各地區在實行教師上崗考試前,各學校的教師主要由各類師範學校畢業生分配來的。從理論上講,這些師範生都是通過嚴格的升學考試,“好中選優”進的各類師範學校,水平應該比較高的。但是,正是當時的分配製度,使他們一考上師範學校就意味著有“飯碗”啦,導致少數師範生一進校就放鬆了自己,不努力學習,整天遊手好閒,幾年下來,根本沒學到什麼東西。毫不客氣的說,在畢業的時候,同一個班級最優秀的學生當最差學生的老師綽綽有餘。如果這部分水平差的師範生在參加工作後不自覺加強學習,其作為教師的水平也肯定不會高的。也正是這個道理,印證了人們常說的“文憑不代表水平”。

缺乏教師和有效考評機制的現實原因

邊遠農村缺乏教師。不少邊遠的農村工作環境差、工資待遇低,有水平的老師能不去的就會想法不去。從而導致這些地方在過去某個時候嚴重缺老師(有的地方現在也是如此),就只能降低要求就近招聘教師或請代課老師。這就很難排除招聘的老師水平很低。

沒有建立定期的教師業務能力考評機制。到現在為止,全國還沒有建立定期對所有教師進行德、能、勤、績等方面進行全方位考評的有效機制來鞭策所有教師全面提高業務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少數水平低下的教師就得過且過,不思進取。

“能進不能出”的體制原因

由於沒有建立對教師的有效考評機制,也沒有實行教師“淘汰制”。所以,一個人只要進了教師隊伍,在沒有違紀違法或即使有違紀違法沒被人檢舉揭發的情況下,一般不會被辭退。所以,導致一部分水平低下、不配當教師的人,仍然還在當教師。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不當之處歡迎批評指正,給我評論留言,共同探討!


教育深思者


這是一個大二學生提的問題,他的觀點是有些老師水平很低,給出的理由是自己的兩個主觀感受:其一,看見有男老師對女學生色眯眯的;其二,聽有的老師一節課廢話不斷,講不到重點的。由此,他產生了困惑:這些人是怎麼能當上老師的?

應該說,這個大二的學生有正義感,內心充滿著對於好老師的期待。從他列舉的兩件事可以看出,一件講的是老師的人品,一件講的是老師的水平,其實正好對應著那句話:“學高為師,身正為範。”在他看來,他遇到的這兩位老師前者身不正,對女生有不軌圖謀,後者則學不高,不具備傳道授業解惑的本領。

但我想問問這位大學生,你所說的老師是什麼學段的,小學、中學、高中還是大學老師?你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什麼情況下目睹、耳聽過他們的什麼言行,因而做出這樣的判斷?是不是因為你喜歡的某位女同學得到某位老師的重視,你就覺得他色眯眯呢?是不是你已經懂了某些內容,而老師要照顧大多數,還在反覆講解,你就覺得他囉嗦、沒水平呢?

事情雖然是這名大二學生親歷的,但判斷是從他主觀感受出發的,都帶著先入為主的偏見。當然,我如果就此便判斷這個大學生在胡說八道,那我同樣也犯了他的主觀臆斷的毛病。因為,我以上的分析也只是他描述的事情的另一種可能,仍然是片面的。

同樣的一件事從不同的方面來看,讓不同的人來看往往會有不同的結論。譬如說,被老師關心的女生,她可能覺得老師很和藹可親呢。某些學生可能覺得老師講解很細緻很耐心呢。

這麼一說,主觀情緒強烈的人馬上就會作出判斷,說我是為了給老師洗白才故意抬槓的,甚至覺得我就是題中描述的那種老師,脾氣暴的乾脆想懟我一頓了。

但事實上,我當教師二十多年,知道這個大學生說的那種老師確有其人。教師隊伍裡的確混進了一些德行不彰、才情不足的人,他們的不良言行對教師整體形象造成了不小的負面影響,我們不能無視這種事實,強行洗白的結果肯定是越描越黑!因此,提高教師准入門檻十分必要,暢通教師退出機制也十分必要,讓德有瑕疵,才有欠缺的人遠離教師隊伍,立德樹人教育目標的實現靠的是一支德才兼備的教師隊伍。

最後,再次致意這名有責任感的大學生,希望你能保持住這份良知,但同時,考慮問題要學會更理性一點,作出判斷要在掌握更多有說服力的依據之後,這對你一生有益。


劍客談教育


不知題主所指的“水平低”具體包括哪些方面?

我的理解的“老師水平”主要包括:文化專業水平(文憑)、教育教學管理能力、教育觀念、師德師風以及處理學生問題能力等。

憑多年經歷和感覺,我認為,在中小學當老師或者當好一個老師,文化專業水平(文憑)上,不一定要很高,只需在所教階段學科知識上不存在障礙就行。但必須具備較高的智商和情商。

因此,在我們教師前輩中,初中畢業教小學、高中畢業教初中、甚至同等學歷教師教同學歷學生的,也不乏優秀教師。

僅僅文化水平低點,但其他方面很優秀,且有上進心和責任心,也照樣可成為一名優秀教師。

“三味"70年代中期開始上小學,一直到初中畢業,所有老師中,沒幾個是正牌師範院校畢業的,90%以上的老師是小學、初中和高中學歷的代課教師或民辦教師。在我的記憶裡,他們中很多是合格的、優秀的教師。

不過,在教師所必須的這些素質和能力中,如果有某個或某些方面確實很差,是不適宜做教師的,否則,真是誤人子弟!

“三味"曾經的一位小學語文老師,普通話極差,用方言上課倒還好些,用普通話講課,會把學生笑死、急死!課堂上學生只顧"找茬"去了,根本沒心思聽內容。

記得他在一節拼音課上,拼讀“解放軍”的“解"字。我們地方方言習慣讀“解(gai)放軍",而他教學生這樣拼:

j-i-e——jie——gai

真不知道他是如何拼來的。

還有一位初中英語老師,他原本就從沒學過英語,由於學校缺英語老師,就在縣裡參加了一個月培訓,基本能讀完英文字母,就當上了英語老師。

記得他上英語課時,基本採取用漢字給單詞或句子標讀音。如:Goodbye,讓學生用漢字標上讀音“狗的拜"。

到今天,我們還會念這樣的句子:

“雞骨頭卡死。"

“山高頭窩得粑出。"

雖然這些都已輪為我們那時代裡教育中的“笑柄",但畢竟是當時那個時代的烙印和產物。

要在現在,這樣的老師,恐怕早被學生和家長轟下臺了。


三味聊教育


想問,北師大,華東師大,北師大,陝師大,華南師大,哈師大,廈師大……有各氣的十個,還兼十個教育學院,全國四十多個師範學院,各省至少3一4所師專, 外語教育學院每省至少2一3所…… 每年考入教育系統的人佔總招生的40%多, (摘自全國高考簡章),。如果說水平低,不知小編要求的水平高如何定義!?據普査,鄉級有學歷編人中,教師佔70%,縣級有學歷統編人中,教師接近50%,省級有學歷統編人中,教師佔60%強,全國教師財政統計40%多,如果把幼教,民為學校算上,這教師財政支付佔編制員額50%。教師成公務中主流,首先有組織有計劃穩定了社會,但腐敗還是嚴重的,水平低是不同的時代,國家的政策,如頂替,民辦,但在當時為社會起了應有作用,″低″是比較而言,但待遇上,職稱上有嚴格檔次,沒必要黑龐大的教師隊伍,但應當在教育陣的反腐廹在眉婕!


下棋中


為什麼有些老師水平很低,但還是能當老師?

首先,怎麼判定老師“水平高低”是個問題。

題主是大學二年級學生。從小學到大學最少也經歷過幾十位老師的教導,這些老師的性情和風格也會不盡相同,這些老師不可能都會被你喜歡和欣賞,,總會有一部分是你認為的“低水平”的。

一個人能成為教師,尤其是成為一名大學教師,其實很不容易的。他也是經歷了層層選拔才走到了那個位置。這起碼說明他有一些很優秀的地方。

不完美的老師,就不能成為老師了嗎?

人無完人,教師也不可能做到全面的完美。他可能學識豐富,卻不擅長表達。他可能研究能力很強,卻教學能力比較弱……作為學生,已經是個成年人,儘量去看到別人的長處去學習,而不是努力去找出老師的幾個缺點,而去否定這個人。這種思路對你的成長沒有任何好處。

遇到不喜歡的老師,也不要因為情緒影響到自己的學習。

作為一個普通人,不可能要求你的每一位老師都是大師級的人物,人的一生能遇見一位能完全給自己全面指導的老師,那都是命運之神對你的垂青了。大部分的老師都是普通人,對他們來說教學是個職業。

都大二了,要明白學習是自己的事。遇到合自己胃口的老師,學習起來可能會更容易,更有樂趣。千萬不要因為討厭一個人,就討厭一門課。這樣的想法會害了自己!

換個位置去想,他作為一個老師,也沒必要去討好每一個學性。

當然,遇到有違法和違規的老師,你可以去舉報。這個不可以容忍。

違法和違規的事情,這裡不討論。

圖片來自頭條圖蟲。


蝸牛耍鈍刀


題主說的是大學老師吧,水平很低應該是指講課的水平不夠高,至於對女學生色眯眯的男老師也可能存在,這與老師的師德水平有關。我分析一下你就知道為什麼大學老師的水平參差不齊了。

在大學老師的引進和招聘中,教學水平並不是學校考察的主要方面

  • 這與高校近年來重科研而輕教學的發展模式有關,很多年來,高校與高校之間在比較的時候,往往最看重的還是國家級項目和高水平論文的數量,而不關注你有多少教學名師;在職稱評聘的時候也更多看重一個老師的科研實力,而對他的教學水平缺乏對應的考核指標。這就造成了高校不管是在引進老師還是培養老師的時候,都更加註重他們的科研實力和科研能力的發展,而不注重他們教學水平的提高。

  • 還有一個原因,之所以高校不太注重老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效果,是因為大學與中小學不同,大學的培養目標與“升學率”沒有關係,學生考不好或者不及格對大學老師都沒有任何影響,對學校也沒什麼影響,那學校上下誰還會在意教學水平和學生的學習成績呢。

所以,在招聘老師的時候雖然也有試講環節,但如果他的科研實力很強,試講不怎麼好也就沒什麼關係了。我們上大學的時候經常會看到很多年輕老師的講課水平真的不如中小學老師,他們可能就站在那念PPT或者教材,也不和學生互動,也不管學生聽不聽,對課堂規範和學生管理一點都不關心,這種現象在哪個學校都是存在的。

至於師德水平,並不是學校要求就可以提高的

  • 師德水平還是更多地與老師自身的道德水平有關,如果他的道德水平很高,就算他重視科研也會同時很重視教學,並在教學中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方法,形成自己鮮明的教學風格。

  • 雖然現在評職稱或者其他晉升中有師德一票否決的規定,但對於學生來說卻並不能對一些老師隱形的騷擾進行有效防範,就像有的男老師對女學生色眯眯一樣,你無法判定他的這種形式構成了什麼過錯,也無法形成證據向學校有關部門檢舉,因此學校也無法控制。
  • 所以師德的提高並不是學校有要求就可以提高了,一個老師的行為與他自身的性格、修養和道德有關,不要期望相關措施會對他們形成震懾,俗話說“本性難移”和“狗改不了吃屎”都是有道理的。我們只能期望學校在綜合考量一個人才的時候,不能只功利地追求他的科研能力,也需對師德的培養形成有效措施;也期望老師自身可以以身作則、以正師範,注重自己綜合素質和能力的提高才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