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疫苗打一次能管一辈子吗?多久打一次?打过就不会感染吗?

冰晶凤翎


我国是乙肝大国,乙肝病毒给无数人带来身体的危害,慢性乙肝-肝硬化-肝癌,很多人走上了这三部曲的道路。乙肝疫苗在我国防治乙肝病毒感染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乙肝疫苗是死疫苗,不像预防结核的卡介苗属于减毒活疫苗,死疫苗接种人体更安全,易于保存,但需要多次注射才能产生足够的抗体。乙肝疫苗接种后,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保护性抗体,乙肝表面抗体,抗体存在于人的体液中,乙肝病毒一旦出现,抗体会立即作用将其清除,阻止感染。

如今乙肝疫苗已经是婴儿出生后疫苗标配,俗称“0-1-6”。在出生后24小时内打第一针,1个月后再打第二针,距离第一针6个月后再打第三针。三针就能为人体提供足够的抗体保护。一般来说新生儿经过三针注射,90%以上的人能够产生保护性抗体。但抗体滴度随着时间推移会逐渐下降,10-12岁时,抗体滴度可能降低到没有保护作用,建议此时注射乙肝疫苗加强针。所以乙肝疫苗并不会产生终生免疫,打加强针之前需要抽血查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乙肝表面抗体滴度,如果抗体滴度低于10微克每升,那就需要注射加强针。补打后 2~4 周后可进行检测抗体滴度,一般每3-5年需要加强一次。

乙肝表面抗体的产生是因人而异的,有些孩子按规范打了预防针,并没有产生抗体,这时候需要重复一次免疫程序,即再打三针。乙肝疫苗的持续作用期也是因人而异的,有些人一两年就会消失,而有些人可长达10-15年,个体差异很大。对一些感染乙肝病毒几率较高者,比如其父母或家庭成员中有乙肝病毒携带者,则应定期监测其抗体水平和乙肝感染指标,一旦抗体降至低水平或完全消失,则应及时复种,若表面抗体呈弱阳性则须再注射一针加强针。

由于乙肝表面抗体滴度会随时间推移逐渐下降,当滴度降至保护值以下时,也就不再对乙肝病毒有免疫力了。所以并不是说打了乙肝疫苗就万无一失,不会感染乙肝病毒了。

最近江苏金湖疫苗事件闹得沸沸扬扬,许多人非常担心乙肝疫苗的安全性问题,其实乙肝疫苗在所有疫苗中相对是最安全的,临床不良反应一般是轻微的。而且国产乙肝疫苗技术上很成熟,无需过度忧虑,更不能因为害怕不良反应而不接种疫苗。对于成人来说,下列时间点不建议打乙肝疫苗,1.急性传染病发病期;2.是慢性病急性发作期,如哮喘发作期;3.在使用一些药物时不主张接种疫苗,如抗生素药物、抗病毒药物以及免疫抑制剂。


胡洋


对于一般人来说,只要按照0-1-6原则打完一轮乙肝疫苗,就可以产生针对乙肝的免疫力了,而且有效率高达99%。因此,在乙肝防治指南里面就有明确建议:一般人群无需进行抗-HBs 监测或加强免疫。

或许,你还会追问:谁是一般人,谁是特殊人呢?特殊人得咋办才安全呢?

其实从理论上说,只有免疫力低下的人才是真正的特殊人(比如:器官移植患者、免疫功能缺陷者),他们才有可能会因为全身免疫力的极度低下而导致针对乙肝的免疫功能丧失,需要监测乙肝表面抗体滴度,及时加强注射乙肝疫苗。

另外,乙肝防治指南里面还对可能接触乙肝病毒几率较大的人群进行了描述,认为这些人也是感染乙肝的高危人群,比如: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 的人员、托幼机构工作人员、经常输血或血液 制品者、HBsAg 阳性者的家庭成员、男男同 性性行为、有多个性伴侣者、静脉内注射毒品者等。

我个人认为,这些人如果免疫力健全的话,一生接种一轮乙肝疫苗,而且在接种后复查一次,如果确定以及产生了乙肝表面抗体,就不需要再复查了,也不需要再加强接种乙肝疫苗了。

不过,在乙肝防治指南里面,把上面两种“特殊人“都称为高危人群(包括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 的人员、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器官移植患者、经常输血或血液 制品者、免疫功能低下者、HBsAg 阳性者的家庭成员、男男同 性性行为、有多个性伴侣者、静脉内注射毒品者)。以下是指南里面对对这些高危人群的管理方法,也抄录在此,供参考:

对高危人群可进行抗-HBs 监测,如抗-HBs < 10 mIU/ mL,可给予加强免疫。


肝病医生闫杰


这些天疫苗问题又闹的沸沸扬扬,大家在经历了假疫苗,过期疫苗之后,对于疫苗这两个字,很多人都流露出了一丝怀疑的眼神。今天我们来谈谈,乙肝疫苗打一次能够管多久,需不需要再接种。

乙肝疫苗属于甲类疫苗,国家免费强制接种,很多父母都知道,上学读书之前,要看你的疫苗本。对于婴幼儿,乙肝疫苗在出生24小时内就要接种,然后第1个月和6个月各接种一次。根据我国在2015年发布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指出: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有抗体应答者的保护效果一般至少可持续12年,因此,一般人群不需要进行乙肝表面抗体(抗-HBs)监测或加强免疫。而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指南指出,接种乙肝疫苗之后,未感染乙肝的 期限可长达50年。

但对高危人群可进行抗-HBs监测,如抗-HBs<10mIU/mL,可给予加强免疫。高危人群包括以下人群: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的人员、托幼机构工作人员、接受器官移植患者、经常接受输血或血液制品者、免疫功能低下者、HBsAg 阳性者的家庭成员、男男同性性行为、有多个性伴侣者和静脉内注射毒品者等。

如果没有产生抗体怎么办

所以,如果是普通的大众,我建议在接种了疫苗之后,1至2个月之后,去验血查一个乙肝五项,如果有抗体了,那就可以不用管了,如果抗-HBs<10mIU/mL,那就属于免疫无应答,就需要重新接种,按照指南的建议如下:对3针免疫程序无应答者可再接种3针,并于第2次接种3针乙肝疫苗后1至2个月检测血清中抗-HBs,如仍无应答,可接种1针60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常规剂量是20μg)。


普外科曾医生


这个问题问的挺好,三个问题,层层递进,我们也一个一个来回答吧。

首先,乙肝疫苗可定不是打一次的,对于刚出生的婴儿,我们需要在出生24小时内注射一次乙肝疫苗,然后在出生后1个月、6个月分别再注射一次乙肝疫苗,一般情况下经过三针疫苗注射绝大部分人能够产生乙肝表面抗体。

但是并非注射乙肝疫苗后就“一劳永逸”,一方面,少部分人对乙肝疫苗“不敏感”,不能产生抗体,原因目前尚不明确,可能和个人体质、遗传有关;另一方面,据统计,疫苗注射后产生的抗体能够维持十余年,然后抗体数量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降低。如果检测体内乙肝表面抗体数量<10mIU/ml可以考虑注射加强针。但是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我说的是“考虑”,不是必要,加强针的注射主要针对有“高危”因素的人群,比如医务人员,接触血液、家庭成员中有乙肝病毒携带等。

那么体内有抗体就一定不会感染吗?答案是不一定,这要取决于感染病毒的数量,如果数量低,抗体可以顺利清除入侵的病毒,反之若病毒数量过大,体内免疫系统不能完全清除病毒也是会感染的,只是抗体数量越多相对越安全而已。


Dr赵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HBV感染的最有效的方法。

乙肝疫苗的接种对象主要是新生儿,其次是婴幼儿,15岁以下未免疫人群和高危人群,如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的人员,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器官移植患者,经常接受输血或血液制品者,免疫功能低下者,HBsAg阳性者的家庭成员,男男同性,有多个性伴侣者和静脉内注射毒品者等等。

乙肝疫苗全程需要接种3针,按照0,1,6个月程序,即接种第一针疫苗后间隔1个月及6个月注射第二针及第三针疫苗。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要求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越早越好。

对三针免疫程序无应答者可再接种1针60ug或三针20ug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并于第二次接种乙肝疫苗后12个月检测血清中抗—HBs,如仍无应答,可再接种1针60u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

接种乙肝疫苗后有抗体应答者的保护效果一般至少可持续12年,因此,一般人群不需要进行抗—HBs监测或加强免疫。但对于高危人群可进行抗—HBs监测,如果抗—HBs<10IU/ML可给予加强免疫。

上面的内容已经回答了题目的疑问。接种乙肝疫苗的目的就是为了产生抗—HBs,如果全程接种完乙肝疫苗后检查没有产生抗—HBs,或者抗体滴度小于10IU/ML则需要再次接种。普通人接种乙肝疫苗产生抗体后10年左右可检查一次抗体是否消失,高危人群则需要进行抗体监测,当抗体消失,或者抗体滴度小于10IU/ML时可给予加强免疫。

——接种一次乙肝疫苗并不能一劳永逸,所以高危人群要注意定期对抗体进行监测。

关注百姓体育,了解更多乙肝防治知识。


百姓体育


不能管一辈子的,疫苗接种以后最好复查一下有没有抗体产生,如果没有要追加疫苗针,而且随着时间推移抗体逐渐减弱,5年左右需要再复查,抗体低于10就要再次接种了。高危人群则要缩短复查抗体时间,及时接种疫苗


健康摆渡者徐医生


乙肝疫苗打一次共三针,分别在0、3和6个月接种。一般打完三针过1个月就可去测抗体水平了,看看有没有抗体及效价。如果没有抗体可接着再打一个疗程(三针),如果有抗体就不必在打了,但在接种后8-10年应该查一下抗体效价,如果效价低,可再加强一针,以保持体内有足够的抗体水平。打完乙肝疫苗并产生保护性抗体基本就不会感染乙肝了。


路前的灯


我打十年了,抗体还维持200多。


追求完美2018


不是7年打一次么?医生说的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