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什么?什么样人才算真有文化?

幸福一生237524873



文化被落实到具体的个人头上,其实体现的无非就是这个人的个人文化程度、人文修养和外化表现。

我们总愿意说一个人的文化高低,并不绝对取决于一个人的受教程度深浅,而在于个人是否勘透了文化的真髓,为人处事时时展现出一种独标的、特异的、固有的、长期的文化属性。

那么,文化到底是什么呢?落实到具体的个人身上,又会有哪些具体的行为表现呢?

我个人的浅显理解,文化,无非就是个人具有的素质,形而化于外在,就是一个人的雍容和静雅,也叫文化品格。是一种集合性精气神的凝结荟聚。

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人,都有显著的社会属性,是自打娘胎里孕育就形成了的,没法改变,也无需改变。而我们行走于社会这个大熔炉之中,总是以自我的鲜明形态昭告世人的。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完全脱离了社会这个属性而独立存在。

我们经常可以见到一些衣容典雅的人士,周身华丽富足,举目之间顾盼生辉,却在面对人和事的纠缠中,凸显出无羞耻、无教养的另一面,不是个破落汉子就是个凌厉泼妇。那这样的人,一定不会被称之为文化人,哪怕他学富山海汗牛充栋,也不过是一个文化无赖,斯文败类。

反过来,哪怕这个人鹑衣百结衣不蔽体,但举手投足之间自带雍和雅正,为人处事得体到位,既谦和又坚持,既文明又优雅,还能说这个没文化、或者说这个人文化修为不够吗?

文化,不在于一个人的外表多么活色生香瑰奇壮丽,而在于他的内核多么丰富、扩张。具有文化的内心与特质,才是真正的强大的文化基因。



龙吟148119260


什么叫文化?和什么样的人才算有文化?按理说我不应回答这个问题,因我没有文化。但我想谈谈对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所谓文化,是古人在长期的实践生活中,把经历的,看到的,认识到的通过大脑形成文字。用文字来表达对事物的理解和处理的方法。从而产生知识,这些知识又记录到人的大脑和书本当中。形成文字化。简称文化。

古人把这些书本流传下来,供后人学习。你读书越多就越有文化。而文化又服务于实践,服务于人类。

那么什么样的人才算有文化呢?那自然是知识多的人,爱读书的人了。谢谢!



du184567027


文化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

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早晨,你去取车,猛然发现车被划了一条痕迹。又发现雨刷器上夹着一张纸条:“车主,实在对不起,走得急,把你的车划了,这是我的电话号码,请联系。”看了纸条,你会心地笑了。这就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

无需提醒的自觉。每天坐地铁上下电梯,总会自觉地靠右侧站立,为着急赶路的人让道。公交车上,有老人或孕妇,马上起身让座。这就是“无需提醒的自觉”。

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出国旅游,遵守当地风俗习惯,更要遵纪守法。因为,这不仅是个人行为,更是代表你的国家形象,这就是“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

为别人着想的善良。开车经过人行道,有行人通过,即便是绿灯,也要停下来稍后。放置共享单车,按顺序、规定区域,不能占据人行道和盲道,这就是“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综上所述,做到了这4条,就是一个有文化的人。





0大木瓜0


博览群书且有丰富的社会经验的人,才称得上有文化的人。如果只博览群书,但没有社会实践经验的人,只能称为书呆子,人们常说书生百无一用,指的就是这样的人;只有社会实践经验,人称混江湖的,观察事物的眼光不高,也不能称为是有文化的人。

真正成大事者,都会读过书,特别是读过某些经典性著作,而且对其深刻理解,在此基础上能够活用活用,在社会实践中,让知识为我所用,用知识更深地了解世界并改造世界,然后成就一番事业,结出生命丰硕的果实。

说到这里,我就想起了领袖毛主席。毛主席倡导活学活用,他老人家也是大家学习的典范。

真正有学问的人,都能做到从善如流。那种自持读书读的多,就以为很有学问,甚至老想充当别人老师的人,其实是一种愚腐,就如一潭死水一样,了无情趣。


春日之虎


余秋雨对文化的定义:“文化是一种养成习惯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它最终成果是集体人格。”

文化很难准确地被定义,因为它其中涵盖的内容太多、太丰富,是一个特定区域所有生活要素的集中体现。简单地说,就是特定区域里人和物因为相互联系而反映出的一种状态,这个状态很难用一两个词被准确表达出来。

就如余秋雨所概括的,文化是一种集体人格的体现。比如说但我们去一个地方,我们觉得这个地方的建筑、人的举止、饮食习惯、文物、风景等都与别处不同,有很明显的特征,但是这种差异我们很难准确地用文字表达,因为它更像是一种抽象的感觉。

虽然文化的表现需要借助于物,但是它有不能脱离于人和它周围的环境。比如在一条古色古香的街道出现了一些极具现代元素的牌匾,比如北京798艺术区街道上出现一尊金灿灿的大佛,你会觉得违和感十足。这就是区域文化整体性被破坏的结果。因为后来的物并不符合原有文化的特征或者状态,因而就很难融入到原有的文化氛围中去。但是这些违和感又是恰恰让我们感受原有文化特色的最好方式。

文化的存在自然离不开人,因为人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或者说是践行者。首先我想说文化本身并无优劣,我们人类社会的多样性造就出多样的文化,使得我们的世界丰富多彩,不那么无趣。但是从利它、和谐和文明的角度来讲,文化的观念有高低之分。我想这就是题主的提问角度。


作家梁晓声曾用四句话来概括文化: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我个人觉得梁晓声这四句是形容一个人有“文化”的精确体现。内心有足够的修养可以让你平静的处理任何事情;自发的自觉让你人前人后行为如一,符合道家慎独理念;有条件的自由可以让你在享受自己权利的时候不侵犯他人;为人着想让你时刻保持一颗谦卑之心。如果能够做到这四条,我觉着一定是一个非常有文化、有素养的人。


漂流的亚特兰蒂斯


文化,这个词很大,我认为和文化相对的是自然,文化可以改造自然,自然却不能,我们的这个星空就是自然和文化的集合体。一块石头它就是自然状态,但如果被人为地打磨成一个石器那就成了文化的物件了。简单地说,文化,就是有人的脑力或者体力参与而形成的世间万物。比如古代的四大发明,比如我们的万里长城,比如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比如孔子的思想学说……而自然表现的是天地原生的状态,像泰山,峨眉。只是后来有了人类,是人赋予了他们文化的状态。我们通常认为的文化都比较狭隘,甚至单单把学历作为文化的标准。总得来说,一个能把三百六十行做到极致的都可以被称为有文化的人。


君子驾到


我是远方,我来回答!

什么是文化,很乐意回答这个问题,因为理解了文化的定义和内涵,你就可以努力去做一个有文化的人,而且可以更好的欣赏,了解,体会,总结归纳不同种类,形态各异的文化体。同样了解了文化可以让我们更好的去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里面的精华部分,让我们拥有一双发现美得眼睛,去欣赏和体会文化的美。


首先我们从字面来理解一下文化,文就是书写记载的意思,化就是固定成型,约定成俗的意思,所以合起来文化就是有记载的,被大家共同认可的,一种思想意识形态和行为习惯模式。

譬如东方文化,西方文化,说的是地球上两个不同区域的人们具有不同的思维和行为习惯,造成了文化的差异。再比如考古的人应该知道红山文化,良渚文化,齐家文化,为啥把这三种文化放在一起比较,是因为在这三个地方分别出土了风格和形态完全不一样的高古玉器,有的素面朝天,有的刻画的很精致,所以这三种文化分别体现了的是夏商时代不同地方的人们生产力水平,加工玉器的工艺水平,祭祀礼仪等很多行为模式的不同。

再譬如茶文化,酒文化,香烟文化,饮食文化,里面包含了人们对这几种生活习惯的一种约定,这种约定就是有一种共同的认识。

三晋文化,三秦文化,三湘文化,百越文化,闽南文化这样去区分是因为在这些地域的人们有不同的生活习惯,比如有的喜欢吃辣,有的喜欢吃甜,有的喜欢吃咸,有的喜欢吃酸,有的喜欢吃腥,有的喜欢吃米,有的喜欢吃面,有的喜欢吃鱼,有的喜欢吃牛羊,同样在这些地方生产方式也不尽相同,人们的思维方式有区分,所以就有了地域的特点,就有了文化的特征。道家文化,儒家文化,佛家文化这主要是说这几家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有鲜明的区分。


如果说一个人有学识有思想就说他们有文化,看着像是一个文化人,这就是说他看着是一个有思想有见解的人。所以文化除了行为模式外还包括思想意识形态。

因此文化就是人们思想和行为模式中被大众认同和接受的有记载的信息,文化可以是行为的言传身教,也可以是思想交流和文字记录的知识。也可以说文化就是集体的价值观!

当然文化是某一个范围固定成型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的总称,那他就会有精华的也有糟粕的,有先进的有落后的,所以我们在学习文化的时候就要弃粗取精,抛弃一些陋习,譬如一些封建的毒瘤思想和习惯,如缠脚,留小辫子,姨太太,窄轨道,人血馒头。淘汰一些与时代不相符的产物,如皮影戏,京剧,秦腔,中药,巫医,马车,信件等。当然三坟五典,四书五经,八索九丘,虽然有些被秦始皇烧了,但留下来的国学就是中华文化的最核心的部分,同样我们要带着批判的态度去学习,这样不仅是一个有知识的人,当你有思想以后你就是个有文化的人!

你对文化有啥认知呢?


远方的扶桑花


文化是一种道德水准,更是一种行为典范。

文化是一个人和一个社会的文明表达与文明程度。文化是一个人的道行和品行。文化更是指一个人对人生对事物的认知与觉悟。

一位文化人,首先要有一颗赤诚而伟大的心。要有人生的一种历史担当和责任,当仁不让,义不容辞,要为创造人类社会的文明而献身,要让自己成为一名伟大的人。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隅,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文化就是文明,文化就是智慧,一个有文化的人,一定是一位无私奉献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一个为人类社会开创文明创造美好幸福生活的人,这些都是文化的具体体现。






罗无声永不落幕名博汇


文化(culture)是非常广泛和最具人文意味的概念,简单来说文化就是地区人类的生活要素形态的统称:即衣、冠、文、物、食、住、行等。给文化下一个准确或精确的定义,的确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对文化这个概念的解读,人类也一直众说不一。但东西方的辞书或百科中却有一个较为共同的解释和理解: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活动产品。

是不是感觉好抽象好难懂~~哈哈哈(•́₃•̀)

其实啦,我们应注意到一句看似平常但非常重要的一句:文化并没有一个准确而规范的定义,简而言之,我们在生活中所经历的人文精神需求,即为我们广义上所认同的文化。

那怎样才能做一个有文化的人呢?

博览群书,勤于实践。

从古至今,无数的事实证明,读书乃一个人成才得第一步和最重要的一步。从识字到耋耄,这是一个贯穿一生的事情,也是一个人的修身之本。

而我们读书自然不能读死书,只有把知识融入实践之中才能融会贯通。知识是没有止境的,文化自然也是如此。所以如何成为一个文化人也是一件没有终点的路。各个时代的大儒学者也都是致力于终身学习,克己修身。文化之路,我们每个人兢兢业业,努力修身,都有通向文化大道的chance~

我是萌之帆,热爱文化的小青年(•́₃•̀)



萌之帆


对于文化 我们可以拆开来讲 文可以视为传承前人智慧的结晶 化可以理解为教化后来人 就是成语 前赴后继 文化 不是你有多高学历就一定配得上文化这两个字 在上学的时候 奖状上面就会写的 某某某学生在本学期德 智 体 美 劳上面表现优秀 特发此状以资鼓励 没有错 这就是传承文化的一种方式的开始 可是 拿奖状的人是不少 但是有几个是真正做到那五个字 其中德和智最为关键 可能很多人都会认为 智应该排在第一位 大家忽略了一点 没有德来驾驭的智 是会出现祸害的 借外国人的一句话 没有力量的正义是无效的 没有正义的力量是暴虐的 有人就会说了 德不就是品德吗 你只说对了一部分 不光是外在品德 中华民族最具智慧的经典之一 道德经提到 上徳不徳。是以有徳。

下徳不失徳。是以無徳。

上徳無爲。而無以爲。

下徳爲之。而有以爲。

上仁爲之。而無以爲。

上義爲之。而有以爲。

上禮爲之。而莫之應。

怎么理解呢 表面上理解 就是不是为了德而做 就是有德 这里可以提到 历朝历代的民族英雄 还有为新中国而浴血奋战的先烈们 他们都不是为了自己 但是他们大多数都不知道德字的真正含义所在 为天下苍生奉献 这就是德 什么叫做无德呢 就是为了让全世界都知道他有德 是带名利双收目的性去做事 当然如果你一心为大家做事 名利双收也没有什么不可以 但是不能就像古人说的那样 又当婊子又想立牌坊 比如现在那些净出馊主意的专家 坑了老百姓 还想为自己洗白 甚至还想博得为苍生造福的虚名 他们一个个学历高的离谱 做起事确实没有任何底线 还一天到晚舔着脸在各个场合说自己是文化人 比如那些所谓的讲坛“大师” 靠着文化成名以后 却又拼命诋毁 这就是中国人深恶痛绝的数典忘祖 端碗吃饭 放碗骂娘 更为无耻的是 碗还没有放下 就已经开始骂娘 华夏是一个包容的民族 这并没有错 但是包容 不等于纵容 看着你胡作非为 还再以包容为借口 不理不问 是典型的懦夫 是典型的迂腐 不要以为你宽恕了他的错误就为自己做了一份功德 这是对自己 他人还有后来人的极不负责任的一种无知表现 祖先会因为你而蒙羞 后来人也会因为你的误导而误入歧途 这不是功德 这是贪 你在贪功德 你觉得你还有德吗 没有德 后面的还能走正确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