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读懂《道德经》?

亚亚X


我是文开石,我有些通俗点的答案。

研究这种传统文化著作,”没读错“比”读的更深“还要重要。一旦从错误出发,得出的就是于己于人无丝毫用处的废物。

读懂道德经,关键有三:

  • 尽量读最权威最接近原本的版本。

  • 不要用现代字词意来解读古籍。

  • 历代的注疏一定要参考,但千万别迷信。

现阶段《道德经》最权威的版本是哪版?

我们发现很多人都在用所谓的”传世本“来阅读理解道德经,这是极其错误的。

”传世本“在传承过程中,因为流传、刻版、抄录的错误,与原文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跟重要的是,历代因为不同的目的,也许是掺杂个人意见,也许是政治环境的需要,存在大量的删除修改,甚至有部分内容和原本完全南辕北辙。

就现在已经发现的各种版本,离老子所在年代最近的,相对最权威的,是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版《道德经》,马王堆一共出土两个版本道德经,称为甲本乙本,经过对避讳的考证,其中帛书版的甲本,被认为成书最早,相对来说最接近道德经原本。

所以,读《道德经》一定要从这个帛书版甲本《道德经》入手,这是至今为止最好的选择。

有些古今字词完全是两个意思,用现在的解释古代,可能靠谱么?

《道德经》体现的是老子的思想,老子的思想主要是”无为“,按照现在这两个字,你可以理解成不要做,不要做任何违背自然违背规律违背道的事情。还有很多人把这个”无“大讲特讲。

但是,你知不知道,这个”无“在甲本里根本不是这个字,而是”王+恩“,在用一个简单的”无“去解读,可能靠谱么?


研究古籍,一定要研究当时的文化,书写习惯,当时字词意,千万不能用现在的字词意去一概而论,在这方面多下功夫,绝对不会吃亏。

注疏到底要不要信?读注疏有什么作用?

注疏,就是注文和疏解的合称。历朝历代都有一些先贤大能对估计进行研究解读。

读注疏,是研究研读文化古迹经典的必行之路。

做注疏的古人,他们的思想比我们更接近作者,阅读研究他们的注疏,对我们理解《道德经》有很大的帮助。

但是,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尤其是各朝代注疏,受其作者的时代局限性、研究角度、个人信仰影响还是很大的。

所以我们要看注疏,但不要太迷信。读注疏最重要的是能够根据时间线,去了解理解人们对《道德经》研究的思路变化,根据这种变化规律,倒推了解《道德经》原文的含义。


文开石


想读懂《道德经》,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该选择哪个版本的《道德经》?

流行最广的是王弼本《道德经》,又称为通行本,这是由魏晋时期天才青年哲学家王弼注释过的版本。20世纪,考古工作者又发现了两种版本的《道德经》,一种是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版,一种是郭店楚墓出土的竹简版,这是目前见到的最古老的《道德经》,抄写于战国中期。

研究者经过对比,发现通行本《道德经》与郭店楚简本《道德经》存在着诸多不同,显然通行本经过了后人的修改,而郭店楚简本则更符合老子的原意。

那么,我们应该选择哪个版本的《道德经》呢?其实,这取决于你的目的。

如果你想了解道家思想,汲取道家的智慧,那么选择通行本《道德经》就可以了,如果想扩展思路,还可以同时参考一下郭店楚简本《道德经》。因为通行本《道德经》虽然不完全符合老子的愿意,但它却是道家,包括庄子学派,集体创作的产物,是道教的经典之作。而且通行本《道德经》为中国后世的学者提供了很多思想养料,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智慧圣典。

如果你想想要梳理先秦学术,了解老子原本的思想,了解《道德经》的原貌,那么应该选择郭店楚简本《道德经》,因为这是最古老的《道德经》抄本,与通行本《道德经》有很多不同。比如通行本《道德经》中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而郭店楚简本却说:“绝智弃辩,民利百倍;绝伪弃诈,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一般认为,通行本《道德经》中混入了庄子学派的思想。

那么具体该怎么读呢?首先要选定一个好的注疏本,因为《道德经》是两千多年前的作品,必然有很多字、词的意义与用法发生了很大的差别,因此想读懂《道德经》,首先要借助别人的注解。一般来说,中华书局或商务印书馆出的版本都不错,比如陈鼓应的《老子今注今译》。

选择了合适的注疏本后,首先要抛弃任何成见,虚心地跟随注解者,去认识、理解《道德经》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而不能望文生义,自作聪明。

在了解的字句的意思后,就要去理解字句背后的意义,也就是《道德经》中所蕴含的思想。当然,这是最难的事情。要了解老子所处的社会、历史背景,阅读不同学者对老子的评介、对《道德经》的解释,学习先秦各家学术思想,最终对《道德经》提出自己的见解。到这个程度,可能才算真正“读懂”了《道德经》。

不过,如果只是想一般性的了解《道德经》,那么只要阅读一本靠谱的注释本,在对照一两本学者对《道德经》的解释性著作来阅读,就可以读懂《道德经》的大致意思了。

一切有为法,如梦亦如露。我是梦露居士,为你解读国学经典。欢迎关注,阅读系列文章。


梦露居士读文史


谢谢!感谢有这样的一个机会在这里交流交流心得。

1、想要读懂《道德经》也很简单,先要给自己树立这样一个信念,不要一上来就认为很难很难,如果是那样就真的很难,你想要读懂就真的很难哟。

2、《道德经》里面的智慧博大精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释,有人读出君子,有人读出小人,有人读出科技,有人读出自然,有人读出战争,等等,还有人一辈子都没有读懂《道德经》,其实我想告诉你的是《道德经》不是知识,里面蕴含的都是大智慧,是要我们去体悟的,没有一个人该随随便便就说自己读懂《道德经》。就拿道德经开篇第一句话来说:道可道非常道,至少就有3种解读,可想而知,道德经81章5000字,里面的智慧都是很深的,当然这些都不要害怕,我们可以静下心来,一句一句地去读,去体悟,去行道,再去体悟。

3、我对你的题目的“读懂”做一点自己的理解。《道德经》里面蕴含的智慧,从我们开始去读,去体悟,最后要去行道,如果你只是在哪里天天悟来悟去,最后没有去行道,你觉得你算是读懂了吗?在行道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再次体悟。老子《道德经》最高的智慧就是“无为”,何为无为?就好比是大草原上的绿草,牛羊可以自由地吃草,绿草没有任何怨言,甘愿奉献自己给牛羊。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讲,就是为人民服务,这5个字可谓高度的大智慧,所以想要做到这5个字,难啊难。

所以一个人敢说读懂《道德经》,试问你是否有做到“为人民服务”这5个字呢,如果你都没有做到,只是在那里说说,有何意义?就像作家韩寒说过一句话,这些年听过很多的道理,到头来仍然过不好这一生,请问这是为什么呢?我可以一句话给你做个总结:光说不做,只顾耍嘴皮子了,古代有一个故事叫纸上谈兵,说得就是赵括这个所谓的大将军的故事。所以我们需要做到4个字:知行合一,这是王阳明的心学思想,这里暂时不具体谈。

4、在这里我也给你一点点方法,想要读懂《道德经》可以去听听曾仕强先生的《道德经的奥秘》,曾老师讲解的道德经是从《易经》的思维来解读,而且算是比较正的方向,符合这个时代的解读,我觉得你应该去听听,这样对于你学习《道德经》很有帮助的。

5、我们学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一点,不要局限于某一个老师,比如我学习曾仕强老师的《道德经的奥秘》,不要只听他一个人讲的,还可以听听其他人讲解的《道德经》,这样可以让你的思维不受限制,不迷信某一个人,换个角度来读《道德经》可能更好。

其它的方法暂时不说了,如果觉得有益可以试一试。

谢谢!


自由小小影


老子的智慧,在人类历史中,除了伏羲,马克思之外,无人企及。他代表人类最高的智慧。标志着人类智商的第二次大爆炸。

老子很好地解释了宇宙的起源,万物发生,发展及其规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宇宙万物皆由规律产生。根本规律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类要按照地球的规律运行。地球要按照宇宙的规律运行。宇宙按照规律运行,规律产生于自然法则。自然法则是什么?就是动,运动。演化,进化。规律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规律的变动,才发生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规律有这样几个特点:1,有无相生,万物皆无中生有,宇宙地球人类,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皆无中生有。有中生无,有,会不断走向灭亡。宇宙地球人类会灭亡,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同样会灭亡。这就是资本主义必然灭亡,被新的社会形态所代替的哲学原理。有无是共生的,房子有了框架,有了空间(无),才有了房子的事物。

2,从事物变化的规律分析,难易相成。难,总是从易开始做成的。难做成之后,又变成容易的了。而这第二个易,是易的二次方了,是更高层次的易。人类从这个易出发又开始认识更高的难。这就是否定之否定的规律。例如,在社会科学方面,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是从易开始的,当社会主义遇到难时,急需突破,这就有了邓小平理论的第二次飞跃,突破难,我们对社会主义规律,有了新的认识。自然科学也是如此,牛顿的突破,爱因斯坦的突破,都是易难易,难易难的过程。这是认识论的根本规律。当今人类又遇到的难题。就是怎样认识科学,科学的双刃剑已经十分明显,已经威胁到生物圈和人类的生存。如何趋利避害,是人类必须解决的。否则,科学会导致人类灭亡的。

3, 从事物的形态上分析,长短相形。普朗克时间和普朗克单位,告诉人们,无论是空间和时间 ,长是短的堆积,短是长的聚集,任何事物都有长和短的两个方面。事物形态处于一种长短变化之中,任何事物都有长处,也有短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长处变短处,短处变长处,如果事物只有长而没有短,只有长处没有短处,这样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4,从事物的空间上分析,高下相倾。事物无论是处于高还是处于下,都是一种相对完美状态中。事物的高下是事物运行的结果。如果没有下垫底,就没有高的存在,事物总是有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看事物高下,是人们站在角度不同,看法不同,因此必须全面的,发展的看问题。从多个角度去看,不能因为高的存在而否定下。并且看高和下,也要同时看出他的短处和长处。例如,当前对中国历史上自然经济完美的文明,就不能因为没有出现现代科学就否定他。而对现代科学也必须看到他的短处。

5,音声相和。声响和回音是互相和谐回应的,任何事物都会留下踪迹,这就是事物的回音。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人在做天在看,这就是事物的规律。沿着事物声响(踪迹),可以追寻到他的回音(事物的影响及其作用),沿着事物的回音(踪迹),可以寻找到事物的本来面目。这其实是一种科学方法论。

6,从事物的发展角度看,前后相随。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从历史到现实而来,任何观点,思想,理论都是前人的继承和发展,任何文化,文明,社会形态都是继承和发展的结果,没有突然出现的事物。突然出现的古苏美尔和古埃及高度文明,既不是黑人也不是白人所为,是黄种人所为,而黄种人在中华大地诞生,又有当时中华的古文明,所以有的学者认为这两处古文明是中华的另一只古人所为,不是没有道理的,并且考古正在证实这一点,亚里士多德百科全书式的知识,突然出现在古希腊,而在这之前,古希腊乃至人类都没有这种知识,古希腊当时的社会形态,也不需要这些知识,并且在文艺复兴之前没有人引用这些知识,文艺复兴之后才出现这些知识,所以有人怀疑这是伪造的,不是没有道理,因为这些不符合规律。研究事物的历史和现实,甚至可以判断出他的未来,这就是前后相随的哲学。

老子对宇宙万事万物产生及其规律的学说,从根本上否定了创世神之说。那时已经有了鬼神之说,老子斩钉截铁的说,这些规律在“象帝之前”就有了。中国人的上帝,实际上是一种自然神,也就是老天。后来基督教为了便于他的发展,又使出这些强盗民族惯用的手法,把中国的上帝之名剽窃去,变成了他们的上帝专有名词了。

运动产生规律,规律产生万物,规律是不断变化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人类制造汽车,科技就是汽车规律。汽车不断更新越来越好,规律也不断变得复杂,大自然事物也是如此,不断运动中规律才越来越复杂。比如基因就是这样。

老子认为人类最高的德,应该像婴儿那样只有本能没有欲望,像水那样滋润生长万物,没有所求。这是人类最高最高的道德。谁能做到?这同资本主义鼓吹极端 自私自利,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弱肉强食,是水火不相容的。做到这样的人,毛主席把家产分给穷人,带领全家闹革命牺牲六个亲人,马克思为了全人类的事业贫困而死。斯大林宁可牺牲自己的儿子,去世时,穷光蛋一个,没给子女留下任何遗产。这些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他们的德是全人类最高的德。中华民族最高的德,《道德经》哺育出中国无数仁人志士,为民族奋斗的英雄。中国的英雄加起来,比全人类的英雄都多得多。任何一个民族,勉强数的出来的,人造拔高的英雄,也不过廖廖无几。在美国,这样英雄一个也找不到,只好鼓吹大奴隶主华盛顿。这就是《道德经》的力量。开创史学的司马迁,歌颂的主题是,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读他的著作,慷慨悲凉,心潮澎湃,英雄之气油然而生。看看现在流行的的东西,写权谋斗争,写腐败,丑化抹黑英雄,正在肢解我们的民族基因。许多历史学者连怎样写历史都不会了。我们不得不痛心的说,我们真的被和平演变,西化了。

道法自然是人类的根本规律。老子认为回归自然是人类遵“道”的最好表现。老子反对人造规律,他连马车都不坐,最好的状态是清静无为,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陶渊明写的《桃花源记》就是中华民族自然经济的表现。人法地,人是地球孕育出来的,要遵循地球的规律。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不破坏自然。在生物圈承受的范围内,繁育人类,发展人类文明。由此中国发展出光辉灿烂的自然经济文明,领先世界数千年到1万年。就连中国四大发明,造纸,就是一种自然循环原理。而西方,直到15世纪还是最野蛮,最愚昧,最落后的神统治社会。资本主义道德是弱肉强食的兽类道德。现代工业是反人类反自然的产物。既然不受自然规律选择,必须人为的限制他。资本主义不灭亡人类就会灭亡。现在工业的科学,有可能把人类引向更高文明,也有可能把人类引向灭亡。西方以万计算的科学家,社会活动家,呼吁中国文明救人类,历史学家汤因比说,只有中国文明,才能救人类。美国哲学家威尔杜兰说,或许除了《道德经》之外,我们将要和焚毁所有的书籍。这里当然包括圣经,包括所有科学书籍。人类已经普遍意识到,只有中华文明与马克思的计划思想,同现代科学结合,才是人类的唯一出路。

\b


大雪2006


从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本《道德经》看,通行本序列的38章之后为德经,排在前面;1-37章为道经,排在后面。应该说这不是原文的排列,既然称为“道德经”,就应该道经在前,德经在后,至于传经者为什么要改变两经的排列顺序,就不得而知了。如果说起先没有“道德经”之称,称为《老子》,道经也应该排在前面,这与老子写作所依据的题材有关。

“道经”和“德经”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我认为是老子当初在写经文的时候就是如此写的,并不是后人划分的。这样说的依据是什么?依据在于道经和德经并不是老子特意划分的,而是在写作时根据《周易》上下篇自动生成的。因为《道德经》是《周易》的阐释之作。

从帛书本可以看出,《道德经》原来是不分章的,根本没有八十一章的数字之说,而是一个章节一个章节排着写。后学为了凑八十一章之数,把有的一个章节拆分为二,变成了两章;又添加了九个章节,就形成了八十一章。添加章节的问题在今后的文章中会涉及到,现在重点谈谈为什么第1章至第37章为道经。

文 | 杨吉德

第1到37章被称为道经,是因为《道德经》是对《周易》上篇各卦的阐释,可能老子认为《周易》上篇是周文王专门论述国家体制建设的问题,老子也就在道经重点表述国家建设的问题。老子在第70章说:“言有宗,事有君。”每章之宗即是指《周易》对应卦的主题思想(道),由卦的主题思想再引申出个人的见解。

《周易》上篇为三十卦,下篇为三十四卦;《道德经》阐释完上篇的三十卦,就名之为“道经”;对下篇的阐释就名之为“德经”。按通行本《道德经》计算,道经有三十七章,是怎么和《周易》上篇的三十卦对应分配的呢?我在互联网上发表的连载文章是从第一章开始解读《道德经》的,按顺序解读到本篇的第35章(上篇文章是第36章,下篇文章是第37章),每章都有关于《周易》对应卦的分析,现在把两本书的对应分列一下,使读者明白道经的整体脉络和产生依据。

这是笔者多年的研究成果,今天奉献给各位学者,可以此追溯《道德经》的创作源头和老子的思想根源,以及分析传统解《老》的正确与谬误,希望大家珍惜。以往我写的文章受到很多读者的指责,其实他们不明白,如果我没有一个完整的解读体系,怎么敢随便否定像河上公、王弼等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解《老》大家的理论呢!而且老子明确讲了:“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易知”易在哪里?“莫能知”莫在哪里?没有人深入探讨和解答过这个问题。下面对应的章和卦,就是在揭开这个谜底。

《道德经》——《周易》

第1章——论周易筮卦和卦名

第2章——论阴阳

第3章——阐释乾卦

第4章——阐释坤卦

第5章——乾坤卦综述

第6章——阐释屯卦

第7章——阐释蒙卦

第8章——阐释需卦

第9章——阐释讼卦

第10章——阐释师卦

第11章——阐释比卦

第12章——阐释小畜卦

第13章——阐释履卦

第14章——阐释泰卦

第15章——阐释否卦

第16章——阐释同人卦

第17章——阐释大有卦

第18章——阐释谦卦(一)

第19章——阐释谦卦(二)

第20章——阐释豫卦

第21章——阐释随卦

第24章——阐释蛊卦☆

第22章——阐释临卦

第23章——阐释观卦

第25章——阐释噬嗑卦

第26章——阐释贲卦

第27章——阐释剥卦

第28章——阐释复卦

第29章——阐释无妄卦

第30章——阐释大畜卦(一)

第31章——阐释大畜卦(二)

第32章——阐释颐卦

第33章——阐释大过卦

第34章——阐释习坎卦

第36章——阐释离卦☆

第35章——道经综论(一)

第37章——道经综论(二)

《周易》卦的卦象和卦名就是相对应《道德经》章节的言之宗,如第20章对应豫卦,豫卦的六爻卦象和卦名“豫”就是第20章要论述的主题(道)。也就是说,20章讲的是《豫》卦之道;21章讲的是《随》卦之道;24章讲的是《蛊》卦之道。故要学通《道德经》,必先学懂《周易》。《周易》又有通行本和帛书本之分,从一些章节上分析,老子很有可能是学的与帛书《易》相近的版本,但卦序与通行本是一致的。

以上是探讨道经和德经的来历,也是对35章内容的延伸讨论,下面分析《道德经》第35章的内容。从内容看,本章应调至第36章之后,与37章合成一段,是关于道经的总论。本章讲了道的起源,即从卦象中来;讲了道的作用,即“天下往”;讲了道的玄奥,即不为一般人所乐见乐闻。所以人人耳熟能详的道并非真正老子之道

话说《道德经》第35章

(据竹简本解之)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坪、大。

尹喜:“掌握了大象然后可以行走天下,何为‘大象’?”

老子:“大象指《周易》六爻卦卦象,六十四个卦包含了不同的社会现象,卦名则是对这些社会矛盾的解答。卦名和卦象结合在一起即为道,不同的卦象有不同的道。你要明白了卦象之道,就能洞悉现实社会种种危机的根源和应对方法。具有这种深刻的思想,才可行走于天下。”

尹喜:“知道了,精通周易卦象的内涵,就能看透矛盾的本质和社会发展趋势。掌握了解决各种矛盾的方法,走到哪里自己也不会受到伤害。安是安心的做事,不会受社会思潮的影响;坪是平坦,抱着平常心态不与人争利,就没有许多坎坷;大是为主,要按照自己的主见去做,不违背自己的意愿。”

老子说:“对,众人都被利欲蒙蔽了双眼,往往被社会思潮所左右而做出错误的判断。我们既然掌握了大象之道,能推行自己的思想去改造世界才行,否则还不如不往于天下。”

乐与饵,过客止。

尹喜解道:“听到美妙的音乐,闻到香郁的美食,连过往的行人都会止住脚步。”

故道之出口,淡呵其无味也。

“而人生大道说出来,却是平淡无味。”

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而不可既(即)也。

“想看它的形体,无法看到;想听它的声音,也无法听到。而且也不能像美食一样食用。”

今译解读

掌握《周易》筮卦的大象之道,才可以行走于天下。

如此前往就不会受到利益集团的伤害,还可以做到心态安定、运程平坦和实现个人改造社会的理想。

听到美妙的音乐、闻到香浓的美食,过往的行人都会止住脚步。

而治国大道一旦说出来,是多么的平淡呵,没有什么味道。

你想看道的形态,却难以见到;想听道的声音,却听不到它的音响;而且更无法食用。


杨吉德


《道德经》难道不是几近于白话文么?

下面我释义一下《道德经》最众说纷纭的第六章,欢迎朋友们一起讨论。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创造了生命又予人稻粮的神,才是真正的生命之源头。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这里(玄牝之门),正是创立天地的根基所在。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生息繁衍,好象本就存在一样,像这样传宗接代,绵绵不绝,人们习以为常,却并未用心去思索生命到底是怎么起源的。

我再释义一下以下这两句: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造物主先创造了雄性,又为雄性创造了雌性,雌雄结合,孕育后代。自此,万物生。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温煦着万物,万物都很快乐,地上充满了和谐。

今天我先解释到这里。


圣依1234567ABCDEF


道德经不是用来读的,道德经三个字每个字都代表着行动。所以老子在道德经的道篇就开宗名义的说:“道可道,非常道”,意思是说可以言说的道,那就不是永恒的这个道了。


大道至简,到只有一个,但它的表现形式却无穷无尽,我们不可能预测预知,一旦预设过的表现形式,恰恰就不会以这种形式真正的表现出来。

客观物质世界与意识的心念世界,有着必然的联系,老子通过实践发现了其中的链接秘密。

所以老子说:“同意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换句话说就是福祸无门,惟人自召。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就会遇到什么样的事儿,一切由心念来决定,一念一世界。



遇到的不顺利,不再去抱怨社会抱怨他人,而是从当下努力做好自己,不再错上加错,才是对未来人生道路负责任的做法。

老子还说:“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意思是说天道是至公至平的,永远帮助的是良善之人。


汉字在人间


首先,当一本《道德经》出现在你面前时,一定不要想像它的作者是神一般的存在。它只不过是古代的一位思想家试图传播自己思想的文字作品,它其实是与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物理学》一样的作品。它们都是人类理智的作品而不是神圣的诏谕。

其次,我们要了解老子为什么要写《道德经》这样一本著作。《道德经》究竟是在研究自然还是社会?它主要是研究物理还是研究人事?如果我们将老子与孔子放在相同的时代里去思考,《道德经》就只能是在研究社会和人事。我的理由如下:

老子与孔子生于相同的时代,就是我国的春秋时期,此时正值周王朝礼崩乐坏的衰退期,天下已分崩离析,动荡不安。这个时候思想家们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天下为什么会乱以及如何才能使天下由乱变治。孔子正是为这些问题思想和作为的,他关心整个社会的未来前途和命运,为如何使天下安定而殚精竭虑,他时时刻刻都梦想着自己如周公一般将天下归于尊礼敬乐的安定的秩序中。为此他奔走于诸候国之间,游说那些君王们采纳自己的政治思想。但当他年老体衰眼见自己的政治报负施展无望时,就决定以讲学为职,目的是要将周代的优秀文化传承下去,以致于成为我国后封建社会的主流文化,后世称之为儒学。孔子终以以讲学终老,他的一生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只为社会未来而思想,如此情怀,谁能不称其伟大?,他的思想作为谁能不效法?但如果我们的老子看到天下大乱,却独善其身,只顾自己修道升仙,不问世间疾苦,您还能认为老子这样的思想和作为值得我们后人追捧和效法吗?

所以,我得出结论来,老子的学说其实也是为解答天下为什么会乱以及天下如何才能从乱变治的问题,它主要是一个社会和政治的学说。

再次,一定要正确理解无为的概念。什么是无为?无为就不能按照它字面的意义去理解,无不就是不,没有的意思么?无为不就是不为和没有做为么?其实不是的。老子在经文中对于无为是下过定义的,它的定义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所以老子讲的无为不仅不是不为,而是必有所为,而且是有所为而不恃,有功劳而不居。老子为什么要说"上善若水\

国学新逻辑


我这里有两问题如下:

第一,我们究竟要如何叫“悟”懂《道德经》

其时不然,老子之道,简单玄妙,在第一篇,已经讲得非常清楚了,“道可道,非常道。明可明,非常明。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傲。此两者,同谓之玄,玄之又玄,妙之又妙,众妙之门也”。大意是这样,关于天地万物之大道,是非常简单明确的,天地万事万物都是从无开始的,是从“无”而来的,而“无”究竟是什么呢?象征就是“天”,象征就是“道”,故而“天道”。“无、天、道”的真正作用就是形成万事万物之本;有了这个“本”,才有万事万物形而上的“体”,这就是无、天的作用。而这个形而上的“”体”就被称谓“有”,而“有”这个形而上的“”体”指的又是什么呢?那就是大到天体,小到基本粒子,指的就是“大地”,自从有了这些“体”后,宇宙万事万物才有了根基,才可以生生不息的繁衍万物。所以,“有”被称谓万物之母,而“有”又生于“无”,无中生有就是这样而名的。而没有这个无、天的作用,哪有宇宙万物形而上的体呢,反之,没有这个形而上的体,天也就没有了作用。所以,老子才说,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也。这叫,天形成万物之本,地孕育万物之根。这就是宇宙万物的启源和形成。而“无”和“有”代表的就是天和地,同时,也代表着宇宙的万事万物。“无”代表的是空虚不实,无形无体一切负面看不见摸不着的事物。而”有”代表的是一切有形有体看得见摸得着正面的事和物。所以,一切都是从无到有,从有到无的一个反復循环过程。这是不挣的事实,一切都是从无这个空而不虚的天演变出来的。而无和有就是打开天地万事万物的大门。所以,才被老子称谓众妙之门,如果我们悟懂了无和有之玄妙,我们才算悟懂了老子之道也!悟懂了老子的道给我们人类带来什么样的价值呢?这就是我第二关点。

第二,为什么要悟懂?给人类带来什么价值?

我们为什么非要悟懂它,给世界人类带来什么样的价值?这才是我们所关心的重点。我们之所以要悟懂它,就是要解开天、地、人之谜,自然之谜,佛、道之谜,无极太极之谜,以及河图之谜,还有就是“卍”字之谜和“万有引力”之谜,这些困绕人类几千年的谜都会被迎忍而解。难道老子的道是如此的霸道吗?理所当然是,因为老子是结合天地自然万物,以及吸取无极太极的智慧之精髓,才道出的五千真言,才被世人所推崇!如果没有老子的无和有的哲学理论,无极和太极就是一副挂在墙上的画而以,只够欣赏而以。天地自然永远都是一个谜。这就是我们非要悟懂他的道理。只要我们把上面所有秘密解开,我们才会明白天体运动的规律原理,以及自然繁衍的过程。我们一旦掌握了这些,就可以模仿它们,用来造福于人类,这就是他的价值所在。直于是不是我所讲的这样,仅供大家参考。


反观世界论


我喜欢看那些之乎者也的先贤道理,也喜欢在被故事感动时,写一些文章,将这些感动记录下来。

我喜欢写一下人生浅显易懂的道理。很多同学问我:“为何写这些没用的东西。你写的这些道理人人都懂。现代人都喜欢明星娱乐、幽默段子。你写这些东西根本没人会去看。你是不是傻啊。”

我傻吗?

人的一生可以说都在学习道理,而不是为了挣钱。挣钱只是人活着的必要基础,只是人生在世最简单的一件事。不是吗?你可以仔细回想一下:与朋友的相处,孝敬父母,尊敬老师,舍友的相处。这些事情,哪一个不比挣钱艰难?假如你很穷,相信你与身边的人相处一定不是很好,即使是与你的父母也不见得关系良好。当然你很富有,也不见得人际关系就好,万事都有例外。

前几天在悟空问答里,一直有一个问题,就是读懂《道德经》。有人说不是圣人,根本读不懂道德经。也有人说,现代人根本读不懂道德经。还有人甚至说现代所谓的国学大师对道德经的世界根本就不对。

《道德经》一书,被奉为道家经典。对于后世的影响,深远广袤,并非三言两语能够说清的。

其实,纵观《道德经》一书,都是老子经过观察宇宙万物所得出的道理。也是他一生所悟。换言之,就是在讲什么是“道”。真的玄奥吗?在老子看来,其实只是一些简单的道理。放到如今,再看究竟有谁能读懂呢?答案是没有。为何这么说,请看我一一道来。

究竟什么是“道”,也许老子心中清楚。但是假如你想通过《道德经》一书,理解什么是真正的“道”,那是不可能的。因为“道”并不在书中,而在宇宙万物。这也是为什么说没人能读懂道德经的根本原因。

《道德经》开篇就讲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认识到了一个道理:那就是语言的局限性,语言确实是人类交流的伟大工具,但是它也有不准确性。”因此,其实整篇《道德经》的描述,都存在着局限性和不准确性。即便是老子,也改变不了语言的这种特性。那为何老子明知这些还要把《道德经》此书,流传后世呢?他又不傻是吧。他流传此书的真正目的,应该是让人去追寻他的足迹,寻找真正的“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