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死前说:此人不死,蜀国必亡,诸葛亮没听反而重用,结果应验

刘备死前说:此人不死,蜀国必亡,诸葛亮没听反而重用,结果应验

自古以来,英雄和英雄之间的故事,总是能让人动容。英雄之间惺惺相惜,互相帮助共成大业,这样的故事永远值得人们去讨论。比如三国时期的刘备和关羽、张飞,三人萍水相逢,却结伴兄弟,共谋天下。还有后来的三顾茅庐,刘备拜会诸葛亮,两人也是情投意合,最终成就了一段佳话。

刘备死前说:此人不死,蜀国必亡,诸葛亮没听反而重用,结果应验

当然,这都是英雄之间的故事,另外还有不一样的故事。那就是看错人了,自古以来,看错人,用错人的事情也是比较多的。就连非常聪明的诸葛亮,也有用错马谡的时候。当初,诸葛亮看到马谡的时候,就觉得非常的投缘,非常的亲切。认为马谡是一个可造之才,并将其推荐给刘备,刘备却不以为然,他觉得马谡并非人才。

那么马谡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马谡并非一个徒有虚名的人,他对兵法的研究非常的透彻,甚至有时候和诸葛亮互相讨论,也能得到诸葛亮的称赞。甚至说,在军事理论方面,诸葛亮还不如马谡呢。当然,《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还是非常厉害的。

刘备死前说:此人不死,蜀国必亡,诸葛亮没听反而重用,结果应验

而在《三国志》中,则记载了马谡特别擅长拍马屁,这也是诸葛亮喜欢他的原因。但是诸葛亮是那种因为拍马屁就喜欢别人的人吗?必然不是,如果马谡自己没有什么能力的话,根本就和诸葛亮聊不到一块去,就更别说拍马屁了。所以马谡还是有一点的能力的。

但其中最重要的,还是因为诸葛亮比较喜欢马谡的真情,因为马谡和他的孩子年龄差不多,所以他对马谡非常的看重。两人的关系非常的深厚,马谡也对诸葛亮很真情。这也是为什么最后在马谡丢失街亭之后,诸葛亮和马谡都在“挥泪”。

刘备死前说:此人不死,蜀国必亡,诸葛亮没听反而重用,结果应验

彼时,刘备白帝城托孤,诸葛亮一个人掌控蜀国大权。即便是诸葛亮,也会觉得非常的吃力。而马谡的存在,不仅会减轻他的压力,也会让他多一个知心的朋友,因此他会看重马谡。记载中,诸葛亮和马谡常常彻夜畅谈,可见两人关系还是非常好的。

如果马谡能够珍惜这样的待遇,小心行事,他日后的成就和地位应该不会在诸葛亮之下。可惜马谡自傲轻敌,最终丢失街亭,让诸葛亮非常的失望。为了自己的威信和地位,马谡不得不斩,于是就有了挥泪斩马谡的桥段了。

刘备死前说:此人不死,蜀国必亡,诸葛亮没听反而重用,结果应验

刘备当初给诸葛亮留遗言的时候,就想到过会有这样的情况,刘备专门说过:“马谡言过其实,不堪大用,此人不死,蜀国必亡”。这两句话非常简单,但是最终却一一应验了。诸葛亮起初更愿意相信自己的判断,但最后,不得不后悔没听刘备的话。

是刘备比诸葛亮聪明吗?非也,是两个人的地位不一样,思考问题的方式不一样。刘备希望政权稳定,所以想要削弱马良等人的兵权,若马谡被重用的话,那么刘备相当于要被架空了。所以刘备会一直给马谡文职,但是马谡一直想去打仗,他饱读兵法,跃跃欲试。文职工作自然也没有做好。所以在刘备的印象中,马谡并不是一个很好的人选。

刘备死前说:此人不死,蜀国必亡,诸葛亮没听反而重用,结果应验

而且后来刘备每次派兵打仗的时候,马谡都会将很多军事理论,指指点点,这让刘备对他的印象更不好了,甚至会让刘备觉得,如果马谡不死,以后必将严重影响到蜀国。刘备其实不需要马谡这样高谈阔论者,需要的是诸葛亮这样的战略家。在刘备心中,任何谋士都要和诸葛亮比较一番,相比之下,马谡黯淡失色。

所以刘备活着的时候,马谡没有机会带兵,这让马谡憋了一肚子理论而无处施展。他后来在街亭一战中,迫切想要表现自己,结果弄巧成拙,正好坐实了他虚有其表的名声。

刘备死前说:此人不死,蜀国必亡,诸葛亮没听反而重用,结果应验

那么马谡到底有没有能力呢?其实马谡能力是有的,但是他主要还是受到了刘备的压迫和排挤,刘备愿意相信那些有经验的将军,不愿意相信读兵书的将军。这就是马谡一直没有机会锻炼的根本原因。也算是刘备一手造成了这个人才的流失。

刘备死前说:此人不死,蜀国必亡,诸葛亮没听反而重用,结果应验

而诸葛亮后来想要给马谡机会,马谡也想要展示自己,结果久疏战阵,还是以失败告终。所谓胜败乃兵家常事,可惜马谡就失败了这一次,就被斩首了。让人感慨,不知道大家怎么看待这样的一段历史呢?欢迎留言交流,谢谢观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