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軍青浦重鎮是如何丟失的?

常爭


青浦在太平軍手裡丟失了兩次,都是在同一年發生的。

第一次從太平軍手中奪走青浦的,實際上是兩年前參加攻下北京、火燒圓明園的英法聯軍。想想慘敗的幾萬蒙古騎兵,誰會認為和其處於同一技術水平的數千太平軍能擋住?

青浦縣,當時是太平天國蘇福省與上海清軍拉鋸的前沿。地處上海縣之西,太湖下游,黃浦江上游。南與松江府及浙江嘉善縣接壤,西連蘇福省的省城蘇州,北與嘉定縣相接。太平天國兩次對上海的進攻,都是以青浦作為根據地發起的;而清軍對蘇福省的反撲,也是以青浦為主要目標的;由此可見青浦縣的重要性。但是青浦境內地勢平坦、無險可守,雙方對青浦的爭奪,都是圍繞城池展開。

青浦城地圖。青浦地處水網地帶,而當時水路已經完全是西方輪船和清軍長龍師船的天下,太平軍除了困守城池沒有太多的選擇

同治元年(1862)四月初三,清軍和西方僱傭軍攻克了嘉定縣,下一個目標直指青浦。十一日,英法聯軍2000餘人和常勝軍1600餘人兵臨城下。十四日,英法聯軍進攻南門和西門,常勝軍進攻東門,清軍參將李恆嵩、林業文、郭太平、姚紹修、道員馮席珍、遊擊劉士奇等部進攻北門,提督曾秉忠部水師在小西門水道堵截。戰鬥結束得很快,英法聯軍的大炮炸塌了西南城牆,首先攻入西門,隨後佔領青浦。清軍稱殺死太平軍1000餘人,俘虜3000餘人。

嘉定、青浦接連失守,意味著蘇州將直面清軍的攻勢,於是忠王李秀成命令杭州、嘉興太平軍收復二城。當時青浦城防務由常勝軍負責,江蘇提標中營參將李恆嵩率清軍6000餘人在外圍趙屯港駐守。四月十九日,李部首先遭到太平軍攻擊,激戰一日後支撐不住,退守城東北竿山。太平軍再攻北竿山,迫使李部撤往泗涇,青浦城遂被太平軍包圍。太平天國聽王陳炳文、納王郜雲寬、幕王譚紹光各部二十萬人會師青浦。

青浦對雙方都很重要,但貪圖安逸的太平軍卻將主力放在蘇州、嘉興等大城市,沒有在青浦重兵佈防

當時李鴻章率領的上海清軍主力正在攻打浦東,無力回援,西方僱傭軍見太平軍聲勢浩大,無心死守。四月二十八日,英法聯軍放棄了嘉定。五月十三日,常勝軍也放棄了青浦突圍,副頭目法爾思德被譚紹光活捉,青浦城再度被太平軍佔領。

西方早已經進入了大炮決定戰場的時代,再堅固的中國城池,也頂不住大炮的轟擊,何況小小的青浦

不過隨後,太平軍在乘勝進攻松江府時,淮軍已經從浦東分兵回救,擊敗了太平軍,使其再度轉入守勢。七月七日,淮軍3500人進駐北竿山。後來又增兵數千人。十二日,常勝軍的輪船駛進內河,用大炮轟擊南門,淮軍相繼佔領了太平軍在北門和東門外的三座堡壘,太平軍被迫撤回城內固守,雙方激戰整整一天,淮軍未能破城。十三日,常勝軍在城南的進攻也被太平軍擊退,但經過連續兩天的炮轟後,南城牆已搖搖欲墜。

常勝軍統領華爾(美國人),被清政府授副將。第二次攻佔青浦的主角,也是西方人主導、裝備西式大炮的常勝軍

十五日,意識到城池堅持不了多久的太平軍出北門、東門反攻淮軍,但是被淮軍擊敗,退入城中。中午時分,常勝軍大炮將南門城牆轟塌十餘丈,太平軍從西門出逃,結果正中淮軍“圍三闕一”之計,遭到早已埋伏在西門外的淮軍伏擊,稱殺死太平軍3000餘人,俘虜400餘人。

從兩次青浦失陷的清軍“戰果”來看,青浦的太平軍守軍並不多,每次損失在4000人左右,可見守軍的總兵力最多也不過萬人。而第一次清軍和西方僱傭軍總兵力就不下萬人,第二次沒有那麼多,也不下於7000人,所以在兵力上,太平軍本來就沒有什麼優勢。這也和太平軍的守城定勢有關,太平軍特別是李秀成部喜歡駐紮在城市裡,因為生活比較優越方便,所以大城兵多,小城兵少,像蘇州這樣的大城往往有十餘萬守軍,而青浦只是一座小縣城,雖然是前線要衝,兵力也不會很多。

其次,兩次失陷的重要原因都是敵人炮火兇猛所致。這也表明,在對手由腐朽的八旗綠營換成手持近代化武器的西方僱傭軍後,太平軍以往那種沿襲古代的據城防守戰法在西洋開花大炮面前不堪一擊。


海軍史研究會員


主要有以下幾點

1戰略錯誤,採取步步為營策略,導致外圍戰線兵力過多,而青浦只有區區4000人,而其他地方守軍又無法支援,導致人少打人多,而且堡壘對敵方武器不能很好的防守。在上海戰役進入白熱化時,李秀成卻把其精銳,慕王譚紹光一部太平軍調往湖州圍剿趙景賢,這一去就是三個月。太平軍採取的包圍戰,堡壘戰,消耗戰,缺乏機動靈活性,沒有積極進攻意圖,往往陷入被動挨打的窘境。

2武器裝備落後,清外國聯軍武器明顯比太平軍好許多

總之沒有做到以優勢對敵劣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