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庄公:没有个好哥哥,可是有个好弟弟

故事先从鲁庄公的爷爷鲁惠公说起,鲁惠公当年因为夫人无所出,所以准备立庶长子息为继承人,可是就在给儿子娶媳妇的时候,鲁惠公相中了儿媳妇,占为己有,并且生下了比庶长子小很多的嫡长子,就是后来的鲁桓公。

因为鲁惠公死的时候,桓公年幼,所以庶长子息代弟执政,就是历史上的鲁隐公。可没想到,当时有个叫羽父的小人从中挑拨,一开始想撺掇鲁隐公夺不归政鲁桓公,但鲁隐公没有答应,羽父就反过来在鲁桓公面前诬陷鲁隐公有野心,导致鲁桓公对哥哥产生忌惮之心,竟然真的让羽父杀了鲁隐公。

鲁庄公:没有个好哥哥,可是有个好弟弟

鲁桓公即位后,迎娶了齐国的文姜为妻,谁知文姜和哥哥齐襄公早有私情。文姜嫁给鲁桓公五年,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叫同,一个叫友。后来鲁桓公去齐国办事就把文姜也带上了,这么一来就给了文姜和齐桓公旧情复燃的机会,两个人久别胜新欢,如胶似漆,结果丑事传到了鲁桓公耳朵里,鲁桓公很生气就骂了文姜还要带着她赶快回国。文姜哭哭啼啼把这些告诉了齐襄公,齐襄公就假意给鲁桓公送行,灌醉了鲁桓公,指使一个叫彭生的人趁着抱鲁桓公上马车的机会把鲁桓公肋骨压断了,就这样鲁桓公不明不白死在了齐国,鲁国人自然不答应,但是齐襄公只把彭生退出来当替死鬼,这件事不了了之。

鲁桓公死后,他的嫡长子也就是同继位,也就是鲁庄公。

鲁桓公当时有四个儿子,庶长子庆父,庶次子叔牙,嫡长子公子同,嫡次子季友。按古代兄弟排行应该是"伯仲叔季",老大"伯"还可以叫"孟"。

鲁庄公即位后,庆父虽然比庄公年长,但是为了表示君大于臣,所以庆父不称孟而自称"共仲"。

鲁庄公:没有个好哥哥,可是有个好弟弟

别看庆父表面上这么谦逊,背地里可一点都不含糊。

鲁庄公是个看听妈妈话的好孩子,所以虽然由于母亲和舅舅的关系自己的父亲死得不清不楚,但是他还是去了齐国的哀姜为妻。哀姜嫁到鲁国的时候还带着自己的妹妹叔姜当陪嫁。哀姜嫁过来很久一直没有给鲁庄公生子,并且还和庆父对上了眼儿,两个人有了私情。哀姜因为无所出,所以想把妹妹叔姜生的儿子启收养过来立为嗣子,让启当储君。

可是,当时候鲁庄公最宠爱的却是党氏之女孟任,想把孟任生的儿子般立为储君。在立储问题上产生了分歧。鲁庄公知道庆父和叔牙两个人一个鼻孔出气,所以就私下找了看自己嫡亲的弟弟季友商量,季友当即表示拼死支持公子般。后来鲁庄公死后,季友果然信守诺言,甚至不惜毒杀了叔牙,最终把公子般送上了王位。

鲁庄公:没有个好哥哥,可是有个好弟弟

但是庆父并没有死心,他找到一个叫和般有仇的人,制造了机会让这个人杀了公子般,然后立了哀姜妹妹的儿子启,就是鲁闵公。这样一来,庆父和哀姜的私情就更加肆无忌惮了。可是随着鲁闵公年龄渐长,越来越不满意庆父,庆父觉得鲁闵公难以控制就又设计杀死了鲁闵公想要自己当国君。季友也因为躲避灾祸带着鲁庄公的另一个庶子申躲到了陈国。

因为庆父淫乱又残暴,还连杀了鲁国的两任国君,所以鲁国老百姓都恨透了他,就连齐国的使臣都说"庆父不死,鲁难未已"。而季友虽然躲到了陈国却并没有停止和庆父的斗争,还写了讨伐庆父的战斗檄文,最终在季友的号召下,鲁国百姓揭竿而起赶走了庆父,让公子申回国继承君位,也就是鲁僖公。

鲁僖公即位以后,就要求莒国把逃到他们国家的庆父送回来接受审判,庆父知道自己没有好下场,就在回来的路上自杀了。

鲁庄公:没有个好哥哥,可是有个好弟弟

季友两次于危难中挽救鲁国,大家都称赞他贤能。可叹鲁庄公虽然没有一个好哥哥,可是却有一个季友这样的好弟弟,最终把鲁国从风雨飘摇摇摇欲坠的悬崖边拯救了回来。

鲁僖公拜季友为上卿,封费邑给他。

功在社稷的季友还非常顾念兄弟之情,因为庆父和叔牙都在争斗中死去了,他就负责抚育了两个哥哥的儿子,还分别给了他们封地。所以,庆父和叔牙的后代并不记恨季友。他们的后代分别为孟孙氏、叔孙氏和季孙氏,因为他们都是鲁桓公的后代,所以历史上又称为"三桓"。当然其一手组建者季友的季孙氏实力最强,为"三桓"之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