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齡大的人為什麼喜歡購買銀行理財?

AdileG


一個字“穩”

對於年齡大的人來說,一方面有財產,另一方面支出相對比較固定,但是大額支出的可能性增加,比方說醫療。這個時候就不宜進行一些高風險的投資,一旦投資失敗,那麼未來的生活將會很難得到保障,而年輕人則不同,可以繼續奮鬥,但是年紀大的人不管從精力上還是能力上來說,都很難再與年輕人進行競爭。

另一方面,這些人又想要讓財富增值保值,因此理財相對安全,又比存款的收益率要高一些,特別是銀行理財,以銀行作為擔保,其實風險並不低,通常也都可以得到足額賠付。因此,會選擇銀行。

從認知的角度來說,年紀大的人對新事物缺乏瞭解,判斷力降低,容易受騙,思想也比較保守,在這種情況下,年紀大的人瞭解新生事物的難度比年輕人少的多,因此,還是理性的選擇自己曾經做過的事情,這樣看來才是最安全的。


以股易金


年紀越大的人越喜歡買銀行理財產品,為什麼呢?

第一,銀行理財安全。其實不一定買的是理財產品,直接向銀行存款,也有不菲的利息。像我們一些大額存單,銀行都能夠在基準利率上升40%到50%,相應的存款利率都超過4%了。比如,年底某股份制銀行為了攬儲,對大額存單利率最高可上浮52%,這樣的利率高達4.18%。而我們購買的很多理財產品,收益率也不過在3%到4%之間。

銀行理財產品是經過嚴格甄選過的,尤其是過去,多數理財產品都是保本保息保收益的,從今年5月份開始,國家才要求逐步打破剛性兌付,到2020年保本保息理財產品徹底退出市場。


第二,銀行理財是他們熟知的理財方式。通過互聯網理財,說實話,真的老年人信不過。尤其是動不動就把自己辛辛苦苦的存款划走的手機APP,總是讓人有一份擔心。而且,放手機上老年人普遍認為不安全,不如有個存摺或銀行卡,實在安心。

而且互聯網理財騙子也很多,尤其是很多P2P平臺,總是打著這樣那樣高額收益的廣告。也有很多老年人把自己的養老金投入之後血本無歸。


第三,年齡越大,越應當追求穩健。我們年輕的時候可以承受損失的能力較大,因此可以配置較高風險的理財產品,比如股票和相關權益類基金等等,他們風險高,收益也大。

老年之後,我們存手裡的錢都是養老金了,一定要確保它的安全,收益就應該放到第二位。雖然說人死了、錢沒花了,很遺憾,但是人活著、錢沒了是淒涼。

對於老年人的理財方式,當然也不建議全部配置時間長的定期存款,要針對自己疾病的風險,留存準備金。



所以,對於年紀大的人,不是他們喜不喜歡銀行理財的問題,而是強烈建議他們去銀行理財。


暖心人社


之前在銀行(信用社)做大堂經理,我們買理財的主要是中老年人。根據我的觀察,大致有以下幾個原因:

1.風險低。銀行在中老年人還是安全有保障的標誌,在銀行銷售的產品,大家都比較放心。同時本身銀行理財產品風險也是比較低。

2.收益較高,銀行理財一般4-6%的年化收益,相比銀行定期存款還是要高很多的。

3.買賣比較方便簡單,沒有什麼技巧。可能對於年輕人來說,去銀行挺麻煩的,但對於老年人來說,他們多的就是時間,去銀行櫃檯,櫃員就會幫忙操作,他們只要簽字就行。

4.中老年人的投資渠道有限,以定期、國債為主,定期利率不高;國債時間長難買,收益一般。理財產品比較起來更有吸引力。對於他們來說,很難找到其他收益更高又風險低的產品了。

還有一點特別的,我原先在的信用社,網點多,中老年的群眾基礎比較廣泛,他們很多人大半輩子的錢,都存在信用社,對信用社天然的信任。再者我們之前的理財產品都能保本收益。所以我們行出的理財產品很受周邊的中老年歡迎。


自由在左


朋友們好!老年朋友收入穩定,有勤儉儲蓄,支援國家建設的優秀傳統,隨著社會發展,也成為了投資理財的主力軍!明確的講:之所以喜歡購買銀行理財,原因很多,主要是出於對銀行的信任,追求安全方便理財!


首先,銀行理財產品安全性高!大多風險等級在r1謹慎型一r2穩健型,本金的安全性高,收益也穩定,特別適合中老年朋友!

第二,信譽較高,管理嚴,諮詢方便,網點多,有專人服務!有任何問題,都有專人解答服務,非常貼心人性化!

第三,非常專業,而且與同類產品相比,收益也不低!理財,是銀行的拿手老本行!同類產品,比收益,銀行往往領先!例如一年期r二級風險,產品,銀行可以做到年化4.5~5.3%,有一定優勢!

第四,時俱進,開發了許多新產品!例如:結構性存款,明確保本,浮動收益,一年期,預期收益率,大體在4%,而且還有保底1%-1.5%!同時一些存款,例如大額存單,降低了門檻,5萬10萬,即可起存,利息卻相比同類定期上浮50%,三年期普通定存2.75,三年大單,卻可以達到3.89~%4.12%…保本保息,深受老年朋友歡迎…

綜合分析,銀行理財產品,管理嚴格正規可信,風險較低,品種多,1對一人性化服務深受歡迎!雖然一些網絡理財,年化收益看上去很高,但也比較高…從老年人的實際出發,銀行的理財產品,確實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理財迦


傳統銀行的理財產品與互聯網理財產品,是目前市場上互相競爭的兩種投資方式。但因為銀行有“三性”原則,即安全性、流動性和盈利性。長期以來,銀行等金融機構備受廣大普通投資者的青睞!尤其是中老年人願意選擇銀行理財產品就與銀行的“三性”密切相關。



當我們談到中老年朋友喜好銀行存款以及購買銀行的理財產品,這確實是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今天我們一起就此話題聊一聊!

首先,我國是全世界儲蓄率最高的國家之一,截止目前,我國居民存款規模突破173萬億元大關。這與我國老百姓歷來將銀行看做是最安全的金融機構有關,試想一下,這麼大的存款規模除了銀行以外,還有什麼投資方式能夠比較安全的滿足呢?

也許有不少朋友都在使用餘額寶等貨幣基金進行理財,而且餘額寶系總規模目前也已高達1.93萬億元,於是就有人認為大家完全可以投入餘額寶中。但是不要忘了那些中老年人不僅不瞭解互聯網,甚至可以說不知道餘額寶是個什麼東西啊,就算你苦口婆心去勸說也是無益的。這既有觀念的陳舊,也有實操的不足。



其次,中老年人更加看重銀行的網點及營業部等櫃檯辦理業務,在他們看來看得見摸得著的銀行櫃檯更加讓人放心。而對於虛擬的互聯網理財產品則是心裡不踏實的。

第三,在銀行理購買財產品或者存款的話,往往會有送禮送積分活動,比如說中老年人很容易被銀行贈送的“米麵油以及微波爐等”產品打動。據銀行的工作人員介紹,在每年的年底前攬儲大戰中,各大銀行都會推出一些優惠活動專門針對中老年人,而米麵油備受歡迎。



總之,由於過去的理財觀念一時半會不可能改變;再加上技術進步太快,他們無法跟上時代潮流;而且銀行的安全性是其他投資方式無法比的。


東震木


主要因為保本可能性更大,而銀行區別於其它金融機構,不僅在於服務特別好,還在於它比較重視信譽,不輕易違約和爆醜聞。

年紀大的人靠工資收入存五萬(理財產品最低標準)的可能性比年輕的人低很多,大部分招聘廣告上的年齡限制是“35歲以下”,意味著大部分中國人從35歲起就很難指望工資性收入實現資產增值了。而又不是人人都能夠長期穩定地依靠經營性收入的,35歲後就找不到工作的人大概只能做點小生意了,但做小生意的人一多,同樣僧多粥少,得靠惡性競爭淘汰競爭者,這些手段也不是人人玩得起的。所以,這些人只能指望資本性收入了。

然而,中國金融市場之亂象大家有目共睹,多少“投資”變性為“投機”時,投資者們都懵然未覺,來不及作出反應就被宰了,同時多年工作收入換回的積蓄也被血洗了。

若說天下烏鴉一樣黑,銀行可能是最後黑化的那隻吧!畢竟有國家的信用在背書,銀行的信用破產之時,作為信用貨幣的紙鈔也該成廢紙了吧?如果說,黃金天然是貨幣,銀行也天然是鍍金的,因此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也天然地有其得天獨厚的信用屬性。只要你不貪圖高於平均線的收益(2級以上),也不奢望一勞永逸而購買長期封閉的產品(3年期以上),基本上保本保息。

年紀大的人虧不起本,而年紀大又缺乏生活資源的人是很多的,一旦失其所養,必定影響國家的安定團結。國家能允許銀行理財大規模、失常性地違約嗎?

基於這個考慮,我在2012年熱衷於銀行理財(形勢不明背靠大樹,二級以下的銀行理財安全性僅次於存款,當時一般有5%左右的收益)。而我家老人也在2010-2011年間因為信任銀行投資過理財產品,後來因為到期幾乎沒有利息,本金也幾經週轉才能討回,加上在起息和到帳之間的一兩週內是按活期付息(期限長的信不過,短的會在兩期衍接間吃虧),綜合起來並不比定存利息高多少,他們認為不值得冒險。

當時銀行的客戶經理是建議我買債基和貨基的,當時餘額寶曾經有6%的利息吧,銀行系債基據說回報率超過10%,平安的在13%-17%。記得當時聽她無意中說起,中老年人喜歡做定存,不喜歡買理財,因為要親自到銀行進行操作,又要留意起息期和封閉期,太麻煩了。

所以實際上,我真沒覺得中老年人有多信任理財產品,以我在銀行的見聞,一般是30-40歲間的中青年(不算年紀大)比較喜歡買理財。20來歲的沒有經濟積累,理財產品門檻大部分在5萬以上,1萬的跟貨基收益差不多,而且存取不便(封閉期),不對年青人口味。


青蔥光明草


其實這個說法是片面的,並不是說年齡大的喜歡購買銀行理財,而是風險承受能力不高的話,會選擇銀行的理財產品。

現在我們知道,目前有非常多的P2P網貸平臺的產品,收益率都是非常的高。

甚至有7天6%以上的收益,而在銀行,一般就只有信託產品才有如果高的收益。

這個就是風險接受程度的區別。

P2P爆雷的新聞,我們經常的聽見,但是也不斷的有年輕人進去裡面投資,他們爭取的就是這種高風險的投資,因為會有高額的回報。

但是你看中的是別人的利息,別人看中的是你的本金。

所以從安全角度看的話,銀行理財雖然只有4.5%的收益,但是還是相對的安全的。

其實現在隨著P2P爆雷的頻繁出現,買理財的年輕人都是越來越多的。是因為大家相信,穩健的產品才是穩健增長資產的方式。

如果是喜歡高風險投資,可以選擇基金股票啊。

建議就不要選擇P2P網貸平臺的理財,你投進去的錢,大部分都是借給那些很難在外面貸款的人,所以風險高,所以收益也是高。但是辛辛苦苦賺的錢,你願意放在一個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出現問題的平臺嗎?

我相信這個不能,可能有人會說,我投的平臺已經兌付給他很多次啦,沒問題的,但是你確定能夠永遠的沒問題嗎?

所以,年齡大的人為什麼喜歡購買銀行理財?

就是因為平臺大,而且相對安全。


立馬財經


如今隨著金融業的發展,理財產品也多種多樣,讓投資者眼花繚亂。和銀行理財類似的產品,還有網上定期理財產品,二者肯定存在著競爭。那為什麼年齡大的喜歡購買銀行理財產品呢?



銀行作為最早的金融機構,又是以國家作為靠山,自然深受人們的喜愛和信任,這種信任是長年積累的結果,不是十年而是幾十年甚至更長時間的沉澱。所以更深得老年人的信任,因為那時候銀行是唯一的金融機構,有剩餘的錢都是存在銀行。

另外說下老年人為什麼選擇銀行理財產品,因為理財產品同期收益要高於銀行的定期存款,現在的老人在本金保障的前提下也想追求更高的收益,所以很多老人選擇銀行的保本保息理財產品。雖然《資管新規》出臺,打破了剛性兌付,不過也給了近兩年的過渡時期,市場上仍然存在保本保息的產品。



雖然現在網上的定期理財產品選擇性也很多,安全係數也有保障,但卻不受老年人的喜愛。因為老年人接受新生事物比較慢,以及對網絡產品的不信任,而且網上產品的購買,賣出等所有操作都需要在網絡上操作,這對連智能手機都擺弄不明白的老年人來說,確實有難度。

這些都是他們不選擇的原因,畢竟不瞭解的事物是很難被接受的。


坤鵬論


題主的問題說到了一個關鍵點年齡大的人,喜歡購買銀行理財!為什麼越是年齡大的人越喜歡費時費力得跑銀行呢?



我是蘇妹兒一位11年投資經驗的理財師與你聊聊財經圈那點事!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獨有的理財現象,60-80年代以前的人們大多喜歡把錢存到銀行,90年代慢慢興起了去銀行購買國債的熱潮!

父輩愛儲蓄,小輩喜歡透支!

銀行在父輩眼裡就是經融領域安全的代名詞,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自然就是替代存款的不二選擇!

說到底就是觀念!

再加上天朝確實缺少可供老年人選擇的投資渠道!讓大部分老年人炒股票、買基金是不現實的!大A上躥下跳的猴市在年齡大的人眼裡是不值得信任的!

在老年人心裡:安全即真理,銀行即正義!


理財師蘇妹兒


這個分兩部分來看。

講第一問題,老年人為什麼喜歡理財,而生活中的很多年輕人卻沒有這個意識?

我們會發現,生活中談理財談的比較多的往往是上了一定年紀的人,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

首先,老年人有理財的意識,而年輕人大都沒有理財的意識。

其次,上了一定年齡的人,積累了一定的財富,而生活中的年輕人大部分是沒有什麼積蓄的,自然就不會去考慮理財的事情。

再者,老年人為什麼要去理財。其實老年人理財大都是為了財富保值,抗通脹,而不是追求多高的收益。

再講第二個問題,為老年人什麼喜歡銀行理財?

主要是因為銀行理財,很多產品雖然收益不高,但是安全性高啊。像國債啊,可以說是零風險的,除非是國家破產。

老年人年齡大了,經不起太大的投資風險,所以偏愛低風險的銀行理財產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