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為何要刪除原著中聶鐸這個人物?

you豈在朝朝暮暮


電視劇有改動的,小說裡當初派去幫她的聶鐸,她倆日久生情,最後她跟聶鐸成親了。但是電視劇裡沒有聶鐸這個人。直接把幫助她的人改成了衛錚(小說裡衛錚是和景睿喜歡的雲姑娘在一起,電視劇裡也沒有這個雲姑娘)。

所以這麼看來把去救霓凰郡主的聶鐸換成衛錚,主要是要讓梅長蘇的感情線也有看點,畢竟主線是權謀之爭。

不得不說胡歌演的梅長蘇真的超級好,導演編劇把霓凰這條感情線改的太好了,涼亭的相認的時候不知讓多少觀眾落淚,反正我是落了,整部劇一環扣一環,環環相扣,目前國內的電視劇我還沒看到比琅琊榜好的。

最後希望國內能多拍出像琅琊榜這種電視劇


笑播娛樂



一直覺得江左盟宗主梅長蘇和雲南幕府霓凰郡主的相知、相愛卻無法相守,是本劇最大的遺憾!相信也有無數的觀眾朋友們和我有同感,覺得兩人的感情是渾然天成的。

老實說,我是先追了劇2 遍,再去看的原著。自己也曾嘗試寫過幾十萬字的小說,對於小說情節的設置、對於感情線的考慮而言,也一直以為貼近生活才是最好的。而《琅琊榜》電視劇的感情線設置當然是更清晰、更合理也更簡單明瞭,這樣剔除了聶鐸救險進而和霓凰郡主產生感情,取而代之巧妙的嫁接到梅長蘇身上,既能增加主角梅長蘇身上的睿智與情感真摯的光環,也更能協助處理好“大殿見太奶奶”、“郡主選婿文試”、“涼亭相認”以及“情絲繞救急”、“九安山救駕”等情節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觀眾的審美標準其實是簡單與曲折並舉。所說的簡單,是希望主角能“生的偉大”,所謂“出場自帶光環”,而且是能夠“才子佳人”相配,才不遺憾。然後能夠“各種困難都開掛而解”,雖然驚險萬分卻總能化險為夷,就算到最後“結局悲壯”,也能夠“心有所託、情有所寄”。

這是作為觀眾角度(或角色)的自我暗示與情節帶入,潛意識中總是希望自己就是主角,要的就是“英雄有紅顏,才子必佳人”的美好設定。不得不佩服編劇是牢牢抓住了這一點,捨棄了原著的過分曲折的幾條感情線,出手就直接命中要害,實在是高明!

世上沒有完美無缺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唯有遺憾,才更能讓人回味無窮。試想,如果霓凰郡主最終配了聶鐸、聶鋒回到夏冬身邊、靖王靜靜的娶了柳澄的女兒、主角梅長蘇最終是耗盡心血惡形單影只的淒涼且悄悄而逝,這樣的好人沒有好報的淒涼結局,你喜歡嗎?


黎明前閃光


寫作裡面有個手法叫反襯。

我不知道編劇的考究是不是這樣。

編劇的考量點可能不在兒女情長這條線上,但又想把主角的感情線寫的淒涼、無奈和偉大一點。

但是又不想劇中的感情線太錯亂,所以只是順手把兒女私情的線理得清晰了一點。

不過我說過,改編改的比原著精彩。不然,梅長蘇不帶感情裸奔,總覺得主角身上缺點什麼,雖然梅長蘇膽識過人但他也是個正常人,是個為了家國,為了心愛的人,可以捨棄掉自己的人。

不知道朝堂辯論完了之後,霓凰追到涼亭,和林殊相認那一幕,淚眼了多少人,為劇中的感情線增色不少。


CharpeanChu


因為在小說中,最後霓凰嫁給了聶鐸,我們大家都知道梅長蘇中了火寒之毒,是活不了太長時間的,對於霓凰能找到所託之人,我們也都理解,但是總感覺怪怪的,有點讓人接受不了,並且《琅琊榜》的主線是復仇,摻雜這些感情線也沒多大用處,索性就刪除了吧,我感覺電視劇在處理這段劇情時,表現的還是不錯的。


帶我走79113156


首先

這個人物出現的線索只是和霓凰配個對僅此而已

電視劇拿掉了

就把霓凰的感情線重新拉到梅長蘇這邊給男兒戲加點愛情

也給梅長蘇加點悲劇

這條感情線從目前看來

改得非常好


待綻百合


小說中最後聶鐸娶了霓凰郡主,單單這一點就萬萬不能再出現聶鐸這個角色了。

《琅琊版》劇中霓凰和梅長蘇的感情線也是很重要的一筆,導演和編劇還是很清楚現在觀眾的口味的,男女主角之間沒點感情羈絆,總有點怪怪的



知足常樂的滷蛋


梅長蘇還不夠慘嗎???????

如果連感情線都不順利,那也太可憐了吧😩

虐觀眾??


漸婉漸濃


集中看點唄,要不然又得多個主角分散注意力了


麥芽糖說說


任何文學作品翻拍成電視劇的時候,都會對很多人物進行整合,和再創作

原因很明顯,主要有以下兩點

1.節省成本,一個演員有一個演員的薪資,服裝,道具,時間,....就算是找個群演,也要消耗很多東西的,別的不說,時間就耗不起,劇組每天固定支出那麼多。

2.觀眾接受的需要,把幾個小說人物整合成一個人物,這個人物會更加的有趣和立體,人物減少了,觀眾也容易記住,畢竟電視劇是一種娛樂形式,搞得和背書一樣,觀眾可能會接受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