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縣教育之父馬曉軍對推進民國第二大將軍縣形成中的貢獻

摘要:廣西玉林市容縣是民國時期的第二大將軍縣,據不完全統計,民國時期容縣少將以上軍銜的將軍多達七十七人。然而由於各種原因,廣西著名將領除了李宗仁、白崇禧、黃紹竑,其他並不太為人所知。但是,無論是新桂系還是舊桂系,有一個名字卻又不得不讓容縣人為之驕傲,這個人便是容縣教育之父——馬曉軍。在那個風起雲湧的時代,儘管這個人在中國歷史上不是很出名,但是容縣之所以能夠成為僅次於蔣總統老家的縣,馬曉軍的功勞是不得不提的。

容縣教育之父馬曉軍對推進民國第二大將軍縣形成中的貢獻


(一)馬曉軍其人生平簡介

馬曉軍(1881—1959)字瀚東,號展鴻。容縣人。馬曉軍父麗南、母覃氏。兄弟5人,他排行第二。其少年即穎悟異常,讀書勤奮,參加童試,以縣試第一名考取梧州府學員,中榜秀才。清光緒三十年(1904)秀才,由廣西選送保定陸軍速成學校就讀。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又由清廷陸軍部選送日本士官學校普通科補習3年,轉入聯隊為入伍生,並在東京加入同盟會。回國參加辛亥革命,任南京留守府參謀兼學生軍隊長。1912年回廣西投舊桂系,任混成旅參謀。1913年“二次革命”失敗,復潛往日本入陸軍士官學校中國學生隊步兵科深造。1915年畢業回北京,在陸軍第十師見習。同年袁世凱圖謀稱帝,受蔡鍔密遣南返,在廣西都督府任參謀,參加討袁入湘。1917年向陸榮廷、陳炳焜建議創建廣西陸軍模範營,被委為該營營長。延攬陸軍大學、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的廣西畢業生充當連、排幹部,招收500名中學生為學兵,施於嚴格訓練,造就成廣西軍隊的楷模。同年率模範營參加護法入湘作戰,擴充為桂軍第一師第二團,任團長兼護國軍第一軍副司令,後調駐廣東肇慶。1921年孫中山令粵、贛、滇、黔各軍入桂討伐陸榮廷,其被陸榮廷調到百色防滇軍入桂。不久舊桂系瓦解,其通電自治,接受粵軍改編,被廣西省長馬君武任命為田南道警備司令。1922年改為田南警備軍第七路司令,兼警察廳廳長。粵軍退出廣西后,模範團受到陸榮廷殘部自治軍圍攻,環境險惡,遂離軍去香港,將人槍交給黃紹竑、白崇禧統帶,成為新桂系起家的基本隊伍之一。其亦被李、白推崇為廣西新式軍隊的開基人。同年秋被孫中山聘為元帥府大本營參軍,次年黃紹竑取梧州,被委為撫河招撫使。孫中山逝世後,1925年在廣州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高級參謀,1927年任國民政府軍委會辦公廳主任,中將軍銜。1928年辭去軍職轉入政界,任國民政府僑務委員會委員。1929年到兩廣救災,倡築武一博公路,開廣西路政之先河。在南京,募資重建兩廣會館,親自規劃施工;又創辦兩廣中學,自任校董。抗日戰爭爆發後回桂林居住,創建紅十字會廣西分會,捐集鉅款救濟難民和死傷同胞。後移居臺灣。 1995年農曆8月初4日,按馬曉軍生前遺願,其骨灰移葬於故鄉容縣松山鎮慈堂村高櫻嶺。馬曉軍深受儒家思想薰陶,為人謙恭有禮,辦事持重嚴謹,不嗜菸酒,對晚輩關懷備至。著述有《廣西革命軍發源之自路》、《中國兵力之比較》等。

(二)馬曉軍在促成第二大將軍縣形成過程中的作用。

馬曉軍一生的貢獻主要有兩個方面,第一是創建了廣西陸軍模範營,培養了一批桂系的重要將領;第二則是創立了紅十字會廣西分會。先後培養了白崇禧、黃紹竑、夏威、蘇祖馨、凌壓西、馮璜、張淦等一批桂系重要將領,因而被尊為“廣西新軍始祖”、“廣西新桂系之先驅”,贏得“新桂系教父”之譽。後參加護法運動後歷任團長、廣西護國軍副司令、田南警備司令、警察廳廳長等職。

作用一:建了廣西陸軍模範營,利用自身的力量,直接培養了包括李黃白在內的一大批桂系的重要將領。

1917年在都督府任中校參謀,參加護國運動。此時正值青春年華的馬曉軍滿懷雄心壯志,但又深感孤掌難鳴,想謀取一個事業的發展點,以便集中有志青年共同奮鬥。於是他向廣西督軍陳炳焜建議創辦陸軍模範營,希望以此集中精力,營造日後發展的資本。為改變部隊素質,經多方陳說,意見終被採納,陳炳琨任他為營長,使他的理想計劃初步實現。此時任廣西都督的陸榮廷,出身於巡防軍。他的部下也多為巡防舊軍,官兵可以不學而充。當時的將領,除陳炳琨較有理智外,其他對新軍如隔山萬重,從軍校畢業的學生尤為顧忌不敢重用。原因是擔憂武昌起義時新軍相繼參加革命的事實重演於門下。所以廣西青年軍官由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畢業後想在廣西省內工作,大多被拒絕。如後來戰功顯赫的李品仙、廖磊、葉琪、何柱國等,從軍校畢業之後只好到湖南,或者到關外去找工作。所以,馬曉軍創辦陸軍模範營,就為在外地軍校畢業的青年回桂效力創造了一個十分難得的用武之地。馬曉軍被任命為模範營營長後,即著手進行該營的組建:以馬軍毅為營附,羅經為副官,黃旭初、朱為珍、曾志沂、蘇端為連長;黃紹竑、白崇禧、夏威、周己任、徐啟明、餘志芳、張淦、梁朝璣、黃中聰等23人為連附,招考高小畢業的學兵六百餘人。凌壓西、馮璜、馬偉新等人經考取後宣誓人營。並由第一師抽調優秀士兵,先期加以訓練,充任班長,故幹部士兵程度、水準頗為整齊。再者訓練教育均仿效日本,所以實不愧為當時之模範軍隊。模範營第一期教育期滿,適遇護法軍興,馬曉軍率營隨軍援湘。模範營戰功顯著,備受上方賞識。馬曉軍升任廣西護國軍副司令。他乘機與督軍譚浩明商量,建議將模範營官兵分調各舊軍中,充任教練工作。他想借機將他的部屬插予壘省軍隊,以擴展培植他的實力。他的建議得到譚浩明的採納,於是將模範營大部分幹部和學生分調出去,這樣使他們也獲得升級的機會,不致於侷限在模範營內。同時,黃旭初得升任營附,白崇禧、黃紹竑、夏威等升任連長,馬曉軍本人也升為第一支隊司令。1921年5月,孫中山在廣州就任大總統。廣西都督陸榮廷聽命於北洋軍閥政府,分兵三路攻粵。廣東方面選派出密使來廣西作內應,之後反攻廣西。當粵軍攻桂時,陸榮廷部將劉宸寰、沈鴻英在梧州懷集倒戈,馬曉軍也在百色舉旗響應。陸榮廷見勢不支,被迫下野。廣西於是被孫中山領導的革命力量佔領,馬曉軍被任命為廣西田南道十三屬警備司令,擴編兵力為大營,內分兩統領:白崇禧任第一統領,黃紹竑任第二統領。夏威、韋雲淞等為營長。馬曉軍的隊伍擴編尚未完整,粵軍總司令陳炯明背叛孫中山大總統而將在桂的粵軍調回廣東。廣西陸榮廷的舊部稱自治軍乘機四起,反粵客軍。馬曉軍部奉廣西省長馬君武之命從百色調往南寧助守省府,與自治軍抗衡。馬曉軍部由黃紹竑率領赴南寧,到南寧後見勢不利,在黃紹竑積極建議下,即轉向靈山縣撤退。馬曉軍在此間離開部隊與陳雄往北海後往廣州,部隊由黃紹竑指揮。黃率部往玉林與李宗仁合作。馬曉軍到廣州後被孫中山任命為元帥府大本營參軍,此後歷任國民革命總司令部高級參謀,軍事委員會辦公廳主任,軍政部主任參事等職。三、四十年代任僑務委員會委員,立法院立法委員等。1929年3月27日蔣桂戰爭爆發,桂系失敗。1930年8月21日黃紹竑電蔣介石“息兵和談”。10月26日,李濟深、陳鉻樞鑑於黃紹竑、白崇禧等均為馬曉軍舊部,故請馬氏主持兩廣和平。後來國民政府派馬曉軍自滬赴港轉梧州收拾桂局。

馬曉軍創建的模範營,培養了白崇禧、黃紹竑、夏威、蘇祖馨、凌壓西、馮璜、張淦等一批桂系重要將領,為當時桂系勢力的強大奠定了人才基礎,成為其一生的重大貢獻之一。二黃一白不僅從馬曉軍身上學到了軍事才能,還對他們從政、做人亦有影響,可以說馬曉軍之模範營是他們改變命運的開始,也是他們軍魂培養的重要榜樣。

作用二:興辦教育和公益事業,在發展家鄉的同時,也間接地向“黨國”輸送更多來自容縣的黨國英才。

馬曉軍熱心公益事業,在廣西倡議建武博公路,開全省路政先河。在南京重建兩廣賓館,使在南京的兩廣鄉親有聯誼之所。他還在南京創辦兩廣中學。抗戰時期馬曉軍居住桂林,創設世界紅十字會廣西分會,為抗日救死扶傷募集了大批資金。

正是因為馬曉軍興辦了教育,容縣人的知識水平,和交通水平都比其他縣市要高出許多,而且當時的容縣又是極度繁榮的地方,他們的條件和所接受的知識教育都是其他地方不可比擬的。同時,因為李黃白都曾經是馬曉軍的部下或者學生,通過這層關係,在“黨國”這個以人脈為基礎的政界裡,無論是廣西還是中央,對容縣人多少都會有關照的。據馬曉軍後人口述,馬曉軍的哥哥就曾任容縣縣長,他的弟弟、父親、兒女也都有職務,單從這裡來講,我們就不難看出,民國時期為什麼容縣多將軍就不足為怪了。

由此觀之,馬曉軍在促成兩廣統一乃至是祖國團結上都是有有突出貢獻。同時也從側面反映出了馬曉軍的地位不僅僅是在廣西,在蔣介石那裡的地位也都是舉足輕重的,這也為教育之父向外輸出人才打開了一定的方便之門。

綜上所述:容縣教育之父馬曉軍對推進民國第二大將軍縣形成中的貢獻是功不可沒的,是一個不可或缺的一個關鍵性的人物,我們應該審視歷史,正確地去看待馬曉軍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盤桂生.論黃旭初主政廣西十九年的幾個原因.桂林師範專科.2002.

[2]李宗仁.李宗仁回憶錄.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12-1.

[3]張憲文.中華民國史.南京大學出版社.2005-12-17.

[4]譚肇毅.桂系史探研[M].中國文史版社,2005年.

[5]李永銘,範小方著. 桂系三雄:李宗仁、黃紹竑與白崇禧. 武漢:崇文書局.2007.09.

[6]黃紹竑.五十回憶.嶽麓書社.1999.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