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曾做過泗水亭亭長,這個亭長在現代是個多大的官?

井水源


劉邦的亭長一職是秦朝的基層小吏,相當於現在的鄉派出所所長。《漢書·百官公卿表》中記載到:十里一亭,亭有亭長,掌治安警衛,兼管停留旅客,治理民事,多以服兵役已滿期之人充任。由此可見劉邦的亭長實際就是今天的鄉派出所所長,管理亭裡的社會治安,民事糾紛,收稅服役等事,算得上是一個有實權的小吏,好比王保長一樣的職務。劉邦識字多計,因此他當了亭長這麼一個職務,平時裡就跟一幫狐朋狗友吃喝嫖賭,不事農業生產。劉邦的保護傘是蕭何,當時蕭何是沛縣的主吏掾,相當於今天的縣人事局局長。

劉邦儘管是一個小小的亭長,但是他為人好爽而不拘小節,生而隆準而龍顏,美鬚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素有天子像。秦始皇聽聞東南有天子氣,於是第五次巡視天下,走的就是吳越道,目的是威懾故楚遺民老少。當時劉邦跟隨蕭何在郡裡辦事,見到秦始皇巡視車駕,浩浩蕩蕩,氣勢磅礴,劉邦不自覺的說了一句話: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秦始皇巡視楚地,誅殺了許多楚國剩餘貴族,特別是重創項氏家族,因為項氏是楚國六大家族之一,當時項梁、項羽叔侄不得不亡命天涯。當時秦始皇要是知道“東南有天子氣”是指的劉邦的話,可能他也會認為這是上天開的一個玩笑,劉邦一個流氓,真是一點貴族氣息都沒有。

劉邦出身低微,但是他最終統一了天下,建立了大漢,於是星象學家不得不給劉邦的出生點綴打伴一翻。在《史記.高祖本紀》中,劉邦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劉邦也具有神性,是上天生的真龍天子。其先劉媼嘗息大澤之陂,夢與神遇。是時雷電晦冥,太公往視,則見蛟龍於其上。已而有身,遂產高祖。這段記載了劉邦的母親在大澤之中與神相遇,蛟龍播種於其身,乃生出高祖劉邦。又說劉邦喝醉後臥趟土坡之上,同伴武負、王媼看見有真龍隱於劉邦之身。以善於相人稱著的呂老丈一見劉邦,驚為天人,於是將女兒呂稚許給劉邦。又有相學大師曾說呂稚母子皆大貴之人,說劉邦則富貴不可言。劉邦斬白蛇起義後,呂稚則到處宣稱劉邦是赤帝之子,斬的白蛇是白帝之子。

電影《英雄》裡的刺客無名也是一名亭長,他是狼孟縣亭長,劍術高明,十步一殺。無名之所以是一名亭長,可能跟劉邦以前也是亭長有關,張藝謀想借用無名亭長映射劉邦亭長最終奪了大秦江山。秦始皇曾對無名說過:亭長是大秦最小的一級官吏,他對大秦的一草一木皆瞭若指掌,為何不曾聽聞無名亭長。可見秦始皇是知道劉邦這名亭長的,只是他沒有想到的是劉邦最終滅了大秦而建立了大漢。後世李自成也想重塑劉邦的輝煌,他曾經只是大明銀川驛站的一名驛卒,後來崇禎皇帝精簡政府機構,李自成下崗了,於是他聚眾起義,推翻了大明王朝。小人物也可以翻江倒海,再造乾坤的。


大秦鐵鷹劍士


漢高祖劉邦屬於大器晚成,四十多歲了連個老婆都沒混上,簡直是一事無成,除了喝酒閒玩,唯一的好處就是結交了幾個好朋友。

話說這天,好吃懶做的劉大混混在家被父親老劉頭臭罵了一頓,心情鬱悶的上街溜達,迎面正好走來了好友蕭何,這蕭何腹有良謀,心存大志,是現在沛縣官府裡的功曹,有一定的權力。

兩人見面後一陣寒暄,蕭何聽完劉大混混的牢騷後,是放聲大笑,說道:“也是,你總這樣混日子也不是個辦法。正好縣裡泗水那邊缺個亭長,你來當吧?”劉邦聽後大喜,亭長雖說是最小的官吏,但好歹能混住吃喝了。那麼,這個亭長是多大的官哪?

簡單的說法是十里為一亭,十亭為一鄉,而亭長是最基層的在編制的公務員。下面我仔細介紹一下秦朝的基本行政區劃。

秦朝的基本行政區劃是郡縣制,秦始皇時把天下共劃分了36個郡,後來增加到40多個,下面又設鄉,亭,裡。按照這個分析,當時的郡就等於咱們現在的省一級了。

亭分兩種,一種是城裡的亭,級別跳過鄉,相當於咱們現在城市裡的區。第二種是鄉下的亭,相當於咱現在的鄉或者鎮,如果地勢處在交通要道上,這樣的亭還具有旅館和驛站郵遞的作用。

亭官除了管理民生,還要同時兼管治安,督禁盜賊的作用。亭的主要官吏就是亭長,由縣吏任命,並聽從縣尉指揮。亭長按照級別就相當於咱們現在的鄉長兼派出所所長,不過人口上比咱們現在的鄉鎮應該還要多一點。

亭長之下有兩個助手,亭佐,幫助亭長處理日常事務,就是秘書或者辦公室主任,另一個是亭候,主要是幫助治安,什麼盤查行人,治安,捉賊等,等於派出所主管業務的副所長唄。需要說明的是,亭佐和亭候不在國家編制,他們的薪水是需要亭長自己掏腰包的。

以上就是本人根據史書記載所分析的,如有不對之處,歡迎朋友們留言探討。


風雨中的小草


“亭長”為秦漢官職,類似於現在派出所所長。

劉邦原為沛縣泗水亭亭長。亭長為秦漢官職,又稱公,故劉邦稱“沛公”。

戰國時期,為起到防禦的作用,在鄰國邊境設亭,置亭長。

秦漢時期,“十里一亭”。《漢儀》中有“洛陽二十四街,每街一亭,十二城門,每門一亭。”

亭長負責當地民事,維護治安,盤查過往旅客。擔任亭長者大多是兵役滿期者。

東漢後期亭長被廢除。


五味社


劉邦,小名劉三,原名劉季,少時遊手好閒,不務正業,從亭長做到漢朝開國皇帝,是漢民族和漢文化偉大的開拓者,華夏族自漢代改為漢族,並延續至今。

劉邦起事前任沛縣泗水亭長。亭長這個官職有多大,相當於現在的什麼職位?其實,亭長根本就不是官,而是吏。



亭長低於縣官兩級,如果要與現在的某個官職對應起來,那就是派出所所長,也有說村長的,還有警務站長,都有一定道理。

1.秦朝官制度

秦朝中央政府實行三公九卿制,三公就是太尉,丞相,御史大夫,九卿就是衛尉,郎中令,太僕,廷尉,典客,奉常,宗正,少府,治粟內史。這裡就不找來說了。

地方上實行郡縣制,郡相當於省,縣相當於地級市。亭長比縣長底兩級,所以也有人認為是鄉鎮長,其實也不能如此簡單的對比。古代人口少,機構層級不多。



2.秦朝鄉村自治

秦朝縣以下置鄉,鄉以下置亭,十里一亭,一里不是現在的距離範疇,古代地廣人稀,可能百里無人煙,這個裡應該是十戶,十里就是一百戶,以上都是以宗族為核心的人民自治組織。

戰國時期,亭長設在國界要道,負責防禦。漢代亭長掌管治安警衛,亭長有兩個下屬,一個是亭父,負責保潔內勤,一個是求盜,負責追逐盜賊。



3.亭長

因此,亭長不是正式公務員,職責相當於派出所長,或者大點的警務站長,這在當時不是官,而是吏,連俸祿都不歸國家負責,靠自己到縣長,縣丞那裡去爭取,從這個方面來說又跟村長類似。


老左說長沙


  

  先上一張秦朝官制表。

  我們瞭解一個朝代的官員制度,可以從縱橫兩個方面來看。

  首先是縱向,秦朝以丞相為百官之首,主管朝廷政務。地方上廢除分封制度,推行郡縣制度。郡相當於後來的州府,類似與現在的市。縣,與後來一樣,只不過萬戶以上為大縣,長官稱縣令,萬戶以下為小縣,長官稱縣長。

  縣之下是鄉,秦漢時期的鄉範圍極大,比現在一個縣也不小,都是地廣人稀。

  鄉下面每隔十里設立以亭,亭有亭長,相當於現在的村。每隔一里,設立一個里長,類似於現在的村小組組長。

  當然,也有人說,亭長、里長只是表示表示距離,與現在行政組織不同。

  橫向來看,從秦朝開始基本確立了軍政分離制度,丞相執掌政務,太尉執掌軍務,御史大夫負責監察,三權分立。

  地方上大體類似,郡裡也是三個類似職務。不過,到了縣裡,負責監察的官職就被撤銷,只剩下總理政務的縣令,下轄負責民政的縣丞,主抓治安的縣尉。

  鄉里的官員設置與縣裡類似。到亭、裡這個級別,民政就很少了,基本乾的都是抓賊的活。

  因此,秦漢史料中都明確提到,亭長“掌治安警衛,兼管停留旅客,治理民事”。

  亭長主要負責治安警衛,維護地方治安,對於滯留在當地的外人戶,也要進行登記管理,如果民間發生了什麼糾紛,也由亭長處置。

  因此,古代的亭長就和現在的村長差不多。只不過,古代十里一亭,一亭就是一百平方里,那面積比現在一個鄉還要大。


葉之秋


漢高祖劉邦草根出生,曾做過徐州沛縣泗水亭的亭長,不要小看這一個小小的亭長一職,這可是漢高祖劉邦帝王之路的第一步,深刻地影響了劉邦的人生軌跡。那麼,劉邦的這個泗水亭長到底是一個多大的官職,相當於現在的什麼職位呢?

劉邦屌絲出身,潑皮無賴,一天天遊手好閒,偷雞摸狗,40多歲了還沒有媳婦,連他的老爸劉太公都嫌棄和埋汰他。最後,他還是在好友蕭何的幫助下,成了泗水亭亭長,從此成了大秦朝的公務員了,有了鐵飯碗。這個泗水亭長職位雖小,但是對劉邦卻有著重要的意義。自從他當上這個泗水亭亭長之後,他也算有身份的人了,不僅騙了呂公,將呂雉騙到了手,更是開啟了人生巔峰。

我們先一起來看一看劉邦這個泗水亭長到底是一個多大的官職。秦、漢時,在鄉村每十里設一亭,亭有亭長,負責所在轄區的治安警衛,兼管停留旅客,治理民事等職責。亭長的管轄區域是十里,再結合亭長的職責就相當於現在的鄉鎮的派出所所長。



劉邦當亭長還沒有多久,就以亭長的身份押送徒役去驪山,但很多人在半路就逃跑了。劉邦一想,這要是到了驪山,人肯定都要跑光了,自己人頭也不保。於是乎,他一合計,就將所有人給放了。其中有十幾個人沒有走,準備跟著劉邦混。劉邦知道自己是回不來家了,就自編自導自演一場斬白蛇的大戲,他自己搖身一變成了赤帝,用封建迷信神話自己,天命所歸。於是乎,他落草為寇,伺機起兵反秦。

後來,萬萬沒想到劉邦與項羽等人一起推翻了秦朝的統治,最後劉邦更是戰勝了西楚霸王項羽,一統天下,建立了大漢王朝。雖然說劉邦最初的泗水亭亭長就相當於現在一個小小的鄉鎮派出所所長,但正是這個小小的亭長一職促使他走上了起兵反秦的道路,就此開啟了他的人生高潮。


密探零零發


秦朝首創郡縣制,縣之下設鄉亭裡。

縣之下是鄉,鄉之下是亭,亭之下是裡,裡之下還有什伍。

鄉由郡縣選派三老、有秩(嗇夫)、遊徼。三老德高望重者充任,職掌教化,有所謂孝悌仁義之家可以申報郡縣予以表彰,並可以推薦優良子弟出任郡縣吏。

秦朝倡導以吏為師,而且是首推郡縣制,分封制的賦稅是繳納給諸侯和家臣的,而郡縣制的賦稅和徭役都要聽從中央安排,基層民眾付出更多,三老就是郡縣官吏的狗腿子,用秦的觀念來治理黎民百姓。

郡縣制之下,徵收賦稅和徭役就是官員首要職責。

大的鄉由郡選派有秩,小的鄉由縣選派嗇夫,有秩和嗇夫雖不同時設置,職責相同,名義上調解一些民間糾紛,實際上是徵收賦稅和徭役。

三老是負責教化,有秩(嗇夫)就負責對賦稅和徭役具體徵收工作。

至於有秩(嗇夫)所肩負的調解民間糾紛,為之一笑可過。

原因是秦朝崇尚法家,秦律苛刻,秦國故土內的人都受不了,老百姓如果涉及太多糾紛,早就被視為不安定因素,被縣裡抓走了。

郡縣制的實行依賴於交通運輸的發展和道路的建設。

亭最初是建設在路邊供休息的公房,秦朝制度十里一亭,以供給國家用度。

亭設亭長,亭長之下還有亭父、求盜,漢高祖劉邦就是亭長。

裡是基層的居民點,相當於現在的行政村,居民多少不等,裡有里正和裡監門。

里正相當於村委會主任,裡監門負責治安工作。

裡之下有什伍,相當於村民小組,什就是十戶人家,伍就是五戶人家。


用戶5701812771


泗水亭長相當於鄉鎮派出所的所長,主管司法、治安和監視百姓。

初高中歷史課本里都曾經講過秦朝的政治體制,為了加強中央集權,改分封制為郡縣制,中央直接任命郡首長官,這是封建社會管理制度上的一大進步。與此同時,對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出現的縣郡制度進行改革,全國設立三十六郡,細化地方官制度,其中鄉是地方基層行政單元,而亭屬於基層治安機構,不在官制序列。



郡縣制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丞相王綰請封諸皇子為燕、齊、楚王,得到群臣的贊同。廷尉李斯力排眾議,主張廢除分封諸侯的制度,全面推行郡縣制度。這也正是李斯被視為千古一相的原因之一,郡縣制度也被後世一直沿用。

簡單點說,就是中央下設郡,郡下設縣或道,縣下設鄉、裡和亭,類似於今天的省市縣鄉村。


前幾項不必細說,主要說一下鄉、裡和亭。

鄉和裡是行政機構,亭為治安組織。

鄉是基層行政單位,相當於今天的鄉鎮。設有三老、嗇夫和遊徼。三老掌教化,嗇夫掌訴訟和稅收,遊徼掌治安。

鄉以下為裡,是真正意義上最基層的行政單位,類似現在的村屯。裡設里正或裡典,後代稱里正、裡魁,以“豪帥”即強有力者為之。別拿村長不當幹部,里正的職能除與鄉政權職能大體相同外,還有組織生產的任務。

此外,就是亭。於鄉里行政職權不同,屬於司治安、禁盜賊的專門機構,亭設有亭長。秦規定,兩亭之間相隔十里,設亭長。亭遍佈於城鄉各要地。

至此,鄉、裡和亭的官職和任務就很清晰了,鄉就相當於今日的鄉鎮,裡就相當於今日的村,亭則相當於是鄉鎮派出所。


也難怪劉邦在基層那麼吃得開,黑白兩道都不在話下,作為鄉鎮派出所的領導,沒點手腕肯定是鎮不住宵小之徒的。


尹禾


首先,我們要明白漢代的“亭”和“鄉”“裡”是不同性質不同系統的地方行政組織。

班固的《漢書·百官公卿表》載:“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長。十亭一鄉,鄉有三老、有秩、嗇夫、遊徼。”

據《續漢書·百官志》載:一里百家。

那麼亭長至少管轄1000戶,肯定不是現在的村長職務,因為秦朝末期全國人口只有2000萬左右,而據目前可考秦朝的縣至少750個,意思是平均一個縣的人口只有不到三萬人。一亭1000戶至少有3000人,十亭一鄉就相當於差不多三萬了,而秦漢時期一縣差不多有3-5鄉。

所以可以肯定亭不是現在的行政系統的機構。且看以下幾點證明:

《漢書·百官公卿表》班固在介紹完漢朝的官職設置後,說道全國共有:“鄉六千六百二十二,亭二萬九千六百三十五”。既然是“十亭一鄉”,“鄉”有六千六百二十二個,那麼,“亭”就應該有六萬多個,怎麼會是三萬呢?這個差距太大了!

我們再來看亭最初設置的目的,《續漢書·百官志》載“以禁盜賊”、“主求捕盜賊”。而且“亭”不只設於鄉村,而且設於郡縣街道上和城門上。《續漢書·百官志》注引蔡質《漢儀》載“洛陽二十四街,街一亭;十二城門,門一亭”。

《學齋佔畢》記載了一則漢代墓碑:“永意元年二月十二日蜀郡臨邛漢安鄉安定裡公乘校官員王幽字珍儒。”這裡面詳細記錄了這個人的爵位和戶籍,其中蜀郡為郡,臨邛為秦朝古縣名(治所在今四川邛崍),公乘為古代爵位,名字叫王幽,字珍儒,也提到了鄉、裡,但是獨獨沒有提到“亭”。

《春秋繁露·止雨篇》是這麼記載董仲舒的止雨儀式的,“令縣鄉里皆掃社下。”這裡面有縣、鄉、裡,也是獨獨沒有提到“亭”。

根據以上的論證,我們可以得出下邊這麼幾個結論:

1、“亭”和“鄉”“裡”既是不同性質的地方行政組織,因而也不屬於一個行政系統。“亭”只求捕盜賊,不主民事。秦漢時期的基層組織是由縣鄉里組成的。

2、“十里一亭”的“裡”表示長度,大概相當於現在的6華里。

3、漢高祖劉邦的泗水亭長大概就相當於現在的派出所所長,而這個派出所是6華里的地方設置一個。


瓦窯堡的碳




泗水亭不是泗水亭子。據史載十里一亭。這裡的裡不是公里的裡,而是鄰里的裡——五戶為鄰,五鄰為裡。亭長準確說來不是官而是吏,泗水亭長劉邦有兩卒——亭父、求盜。

福垊先來回顧劉邦如何當上亭長的?然後考證其崗位職責,最終得出亭長到底相當於今天的什麼職務。結局很意外哦。



劉邦年青時是信陵君(商丘寧陵,其子為寧陵君)的鐵粉,他崇尚行俠仗義,拜訪過信陵君的門客張耳。他還是土豪(本意,地頭蛇),認縣豪王陵為大哥,故而劉邦在沛縣混得風生水起。秦朝縣令(長)外派,必須仰仗地頭蛇才有治理有方的可能性。這才有了及壯試為吏的劉邦,也就是而立才當上了亭長。那麼亭長的崗位職責到底是什麼呢?



《史記》、《後漢書》及其註解關於亭長崗位職責記載有些不盡人意。不過,不怕。福垊只要看其人員組成及史載他到底幹了些什麼工作,就能總結出來。剛才說了,亭長手下有兩卒,亭父主開閉掃除,求盜掌逐捕盜賊。簡單說亭父是內勤,求盜是外業。我們來具體看看劉邦的業務範圍。



第一劉邦服徭役(應該是押送民工),蕭何隨份子最多。第二劉邦經常請假回家種地,幹私活體貼幫助妻子。第三讓求盜到薛地做劉氏冠,幹私活發展第三產業。第四押解民工去驪山修皇陵,跑了不少人,然後自己就斬蛇起義了。第五跟縣衙裡的人關係鐵,說明是縣衙裡常客。



劉邦這亭長乾得很不稱職。由此,福垊總結劉邦的崗位職責:維護社會治安加押送民工服徭役以及縣衙安排的其他工作。劉亭長基本相當於警務站(室)站長(主任),手下的兵數量差不多,但權限比站長(主任)略大,自由度也略高,管理的人數差不多都有千戶的,雖然並不固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