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寫作中獲得靈感:下水才知魚在哪,篩過千砂始見金

閱讀提示:

  • 下水才知魚在哪:只有寫作才發現更好的風景。
  • 篩過千砂始見金:寫作進入成熟期帶來靈感的爆發。
  • 寫作遇到障礙,其實是靈感來臨之前的考驗。
  • 在寫作中獲得靈感:實踐越深入,洞見就越容易獲得。
在寫作中獲得靈感:下水才知魚在哪,篩過千砂始見金

沈從文

一、下水才知魚在哪:只有寫作才發現更好的風景。

許多有經驗的作者都發現一個寫作的訣竅:靈感並不一定在刻意苦尋中就一定能找到;很多情況下,當你不再刻意尋求那個所謂的靈光一閃,只要專注於寫作,那個叫做靈感的東西往往就會在半路上等著你。

或者說,有時候不是你追逐靈感,而是靈感在尋找你。關鍵在於,你要不斷地寫;只有在寫作的路途中艱苦跋涉,在攀登文學高峰的過程中才能同靈感遇合。

沈從文先生是個高產的作家。他有一個特點,從來不相信什麼"天才"和"靈感",甚至終身討厭這兩個詞。他認為這兩個詞,對人對己都非常有害,尤其是對那些文學上一知半解,寫作還沒有真正入門的新作者來說,如果抱了"天才"和"靈感"這兩個迷信,輕則貽害自身,重則危害整個文學事業。他的理由是:

作者對於"天才"懷了一種迷信,便常常疏忽了一個作者使其偉大所必須的努力;對於"靈感"若也同樣懷了一種迷信,便常常在等候靈感中把日子打發走了。(《沈從文全集》第17卷P199)

雖然他總是大批特批"天才""靈感"迷信,但沈從文先生自己身上卻有許多天才的特質,這是不言而喻的,不然,僅僅念過小學的沈從文,如何在高手雲集的北京文壇闖出一片天地,成為一名非常著名的小說家。

儘管否認"靈感",可是他的寫作不只是完全靠死磕和勤奮——再勤奮苦幹,如果沒有腦子裡的靈光閃爍,怎麼會寫出享譽世界的《邊城》《湘西記事》等大作呢。

在寫作中獲得靈感:下水才知魚在哪,篩過千砂始見金

享譽世界的湘西記事

如果細察文學史,我們可以發現沈從文在現實中反對崇尚天才和依靠靈感,其實只是對當時文壇上的浮躁習氣感到不滿,尤其是對那些以才子自居,逞才使氣,帶壞風氣的某些作家看不慣罷了。就寫作而言,他本人即是天分極高的文學巨人。

1933年,沈從文與苦追三年的張兆和終於成婚,在北平西城達子營附近的一所公寓居住。新婚的喜悅反映在寫作上,他開始著手寫作《邊城》。

小說寫到第三節的時候,忽然收到家書,母親有病,要他南下探望,於是沈從文乘車登船趕往湖南湘西老家。船到湘西的一個小鎮上歇腳,沈從文偶爾在一家絨線鋪子見到一個叫小翠的十多歲小女孩,勾起了他的一些往事,令他想起十幾年前他曾在此見到的一個叫"翠翠"的漂亮姑娘。物是人非,有一種滄桑之感,令沈從文心頭乍暖乍寒,五味雜陳。

匆匆回到北平後,一股新的創作衝動讓他難以自持,每天在家裡院子的樹下的斑駁陽光裡寫作《邊城》,很快完稿。先是在《國文週報》連載,後來出版單行本。《邊城》一出,讀者爭讀,享譽文壇,遂成名作。

靈感多是在寫作過程中由於某種機緣達成。沈從文寫作《邊城》的時候,其實已經有了框架,但是由於回鄉探親的過程中一個偶然的機會看到了"翠翠"的原型,他的創作靈感忽然被觸發,才有了後來空靈無比、詩意盎然的藝術傑作。

俗話說,下水才知魚在哪。在寫作過程中有某種方向感,有了方向感,才有可能碰觸到某些重要的區域,找到引發靈感的觸媒。

在寫作中獲得靈感:下水才知魚在哪,篩過千砂始見金

《邊城》劇照

二、篩過千砂始見金:寫作進入成熟期帶來靈感的爆發。

“無他,惟手熟爾。”這是歐陽修《賣油翁》的經典名句,也是對練習某種技藝的勸勉之詞。的確,寫作這一行當,也不過“無他,惟手熟爾”的境界,寫的多了,自然就會寫了。還是那句老話,篩過千砂始見金。寫作的靈感是隨著技藝不斷精進而不斷爆發。

美劇《權力的遊戲》原著、超級長篇小說《冰與火之歌》的作者喬治·R.R.馬丁寫小說的經歷給人很多這方面的啟示。馬丁是典型的大器晚成的作家。接近五十歲的時候,才出版他的《冰與火之歌》第一卷《權力的遊戲》;而真正火起來、成為世界級玄幻作小說大師是因為2011年電視劇《權利的遊戲》的播出,此時他已經63歲,所以我們看到書影上他的照片是一個老頭的模樣。

《冰與火之歌》的創作靈感絕非偶然,來自馬丁多年不懈的寫作和他對世界文學發展趨勢的悉心觀察。在創作《冰與火之歌》之前,他一直寫小說和做編輯,儘管獲獎不少,但是馬丁的創作沒有引起太大注意。

在寫作中獲得靈感:下水才知魚在哪,篩過千砂始見金

美國架空玄幻小說家喬治·R.R.馬丁

直到1990年,馬丁沒有接到電視劇的寫作邀請,他開始寫作一部小說,叫做《Avalon》。剛寫完三章,馬丁的腦子裡突然出現了一個男孩在雪地裡發現一隻冰原狼的情景。一瞬間,這個場景激發了馬丁的遐想,靈感如春水氾濫,突如其來,滔滔而至,強烈的創作熱情被激發起來。自此之後,馬丁將其他工作拋諸腦後,很快就寫出故事第一章,這一章節就成了後來的架空玄幻史詩鉅著《冰與火之歌》第一卷第一章。

之後,馬丁決定寫一部規模空前的鉅著,就耐心地製作故事背景的地圖和人物族譜。經過幾年的準備,他終於在1996年出版了長達1000多頁的第一卷。之後用了15年時間,一口氣寫了五卷15冊,共計6000頁的超級長篇。

篩過千砂始見金。寫作進入成熟期,終於帶來靈感的爆發。這是長期寫作,勤奮筆耕的回報,也是不間斷思考和訓練的水到渠成。

在寫作中獲得靈感:下水才知魚在哪,篩過千砂始見金

架空玄幻史詩鉅著《冰與火之歌》》

詹姆斯·瑟伯是美國著名的漫畫家,也是一個勤奮的作家。除了畫漫畫,他一生還寫了大量的小說、散文、幽默故事、回憶錄等。他似乎永不疲倦,永遠有東西要寫。

他經常說,他的靈感就在寫作當中產生。只要一拿起筆,坐下來寫,美妙的文字自然而然地像小精靈自動落在紙上。他太愛寫作了,以至於他的太太和孩子都覺得他很奇怪。

瑟伯曾用幽默的筆調,這樣描述自己的寫作狀態:

我從來不知道自己不寫作的時候是個什麼樣子。有時候妻子在一個聚會上走過來說:該死的,瑟伯,別寫了。她總是在我一個段落寫了一半的時候出現。有時候女兒在飯桌上抬起頭來,用憐憫的眼光問她媽媽:他病了麼?沒有,妻子說,他在寫東西。(《創意寫作大師課》P206)

寫作成痴,以寫作為生活方式,甚至在常人看來是一種病,一種瘋魔,一種不可救藥的神經官能症,應該說已經到達了寫作一種境界。

瑟伯如此,那些取得重大文學成就的作家莫不如是。

在寫作中獲得靈感:下水才知魚在哪,篩過千砂始見金

詹姆斯·瑟伯

三、寫作遇到障礙,其實是靈感來臨之前的考驗。

在寫作中尋找靈感,還有這樣一種情況——寫作可能遇到障礙,也不停止寫作,即便寫點其他東西,換一種寫法,轉換一種思路,有可能很快就找到感覺,發現新的創作思路。對一些寫作大師而言,寫作遇到障礙,其實是靈感來臨之前的考驗。

2013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加拿大女作家艾麗絲·門羅的寫作經驗可資借鑑。

接受《巴黎評論》的記者採訪時,門羅說:

我可能會寫一整天,並且認為自己寫得很好,而且比平時寫得都要多,但是次日清晨起床的時候會突然間不想寫了。當我很不情願地去靠近它或強迫自己去繼續的時候,我就知道哪個地方出了問題。一般來講,我在一部作品創作到最後四分之一的時候,常常想要放棄它。我和努力克服一兩天這樣的低落情緒,到處發牢騷。

我開始思考一些我能寫出的其他東西。這多少有點像婚外戀:你和一個自己完全喜歡的男人去約會,藉此逃離所有的失望和痛苦,但是你沒有意識到自己在這樣做。然後對於那個就要放棄的故事,我突然有了靈感,知道怎樣完成它,但這似乎總是我說了一些放棄的話後才發生。(艾麗絲·門羅《我沒有一天停止寫作,就像每天堅持散步》)

也就是說,遇到寫作上的障礙,或者寫不下去的時候,儘量不要放棄,換一種思路,寫點別的,門羅比喻說像是"婚外情",其實你並沒有忘記你的主要任務,當你真的想放棄的時候,靈感可能突然而至。

在寫作中獲得靈感:下水才知魚在哪,篩過千砂始見金

諾獎得主艾麗絲·門羅

成熟的作家對靈感的追尋是不刻意的,甚至不太在意那令人激動的一瞬間,他追求的是寫作的持久力和更為深沉的創作體驗。

魯迅先生每當要寫一篇較長的稿子,他總是不說話,展開稿紙,默默地坐在書桌前一動不動,思考較長一段時間,或者默默抽一陣子煙。此時,許廣平就知道魯迅要寫文章了,她就早早備好茶點,放在魯迅手能夠到的地方;如果海嬰還沒睡,她便哄他上樓睡下,讓魯迅一個人靜靜地在桌前寫作。魯迅的寫作習慣是下半夜開始動筆,一直寫到將近天亮才罷筆,睡下。

魯迅許多優秀的雜文和散文,都是在這寂靜的上海深夜完成的。寫作靈感總是在這樣的深夜裡悄然降臨。魯迅有讀報的習慣,他手頭的報紙有《申報》《大晚報》《中華日報》等,而這些報紙裡的一些報道便是觸發魯迅寫作靈感的由頭。

亂世怪事多,魯迅就是從這些"怪事"中找到線索,以此為切入點,找出最易產生話題的那一點,快速寫出一篇文章,投向報館,迅速發表,每每引起很大的社會反響。

由於魯迅是國民黨當局的眼中釘,他的許多書籍被查禁,審查部門也向上海的各大報館和雜誌社打招呼,不許刊登魯迅的稿子——哪家報館要是公然刊登魯迅的文章,一定會被查封和關閉的。為了打破文化封鎖,1933年、1934年兩年時間,魯迅化用56種筆名,讓許廣平謄抄,變換花樣,向《申報》《中華日報》等報紙投稿,結果署名“何家幹”“洛文”“旅隼”“豐之餘”等幾十種筆名的稿子總是被報紙採用,弄得書報審查機關莫名其妙,真假難辨。在兩年的時間內,魯迅共發表134篇雜文,隨後結集出版了《偽自由書》《準風月談》《花邊文學》三部雜文集。

魯迅的經驗表明,當寫作遇到障礙時,無論來自外部,還是內部,都不要輕易放棄,而是繼續寫下去。在打破障礙的過程中,在克服寫作困難的跋涉中,寫作靈感或者創造性的思路會不期然而至。

在寫作中獲得靈感:下水才知魚在哪,篩過千砂始見金

魯迅

四、在寫作中獲得靈感:實踐越深入,洞見就越容易獲得。

寫作的過程不只是技巧熟練的過程,還是一個寫作心態越來越優質健康的過程。

一些大作家都是在藝術達到一定高度之後,會瞄準更高水準、更高境界和更有難度的寫作之巔邁進,而這個過程,靈感的獲得就不僅僅是偶然的事情了,而是在伴隨著日益成熟穩定的寫作實踐,逐漸靠近並迅速捕捉的事了。

實踐越深入,洞見就越容易獲得。

福克納寫作《押沙龍,押沙龍!》的時候,已經是享譽美國文壇的著名小說家了。他的作品被各家出版社哄搶,稿約不斷。好萊塢的老闆許以重金,邀請他去寫劇本。但是,他總是不滿意自己的作品,想著寫一部他自認為最優秀的長篇小說。

1934年,他寫了《黑屋子》的部分章節,由於簽署了合同的原因,其他幾部小說如《標塔》和電影腳本《通向光榮的道路》急著要寫,就停了下來,沒有寫下去。到了1935年,待他手頭處理完了一些瑣事之後,他開始繼續寫作《黑屋子》。

此時,評論界對福克納的作品開始出現"差評",尤其是著名評論家蘭塞姆,指出福克納的作品質量嚴重下滑,甚至預言"福克納已經江郎才盡"。但福克納沒有為這些議論所動,繼續寫這部小說。

在寫作《黑屋子》的過程中,他對自己的寫作確實不太滿意,差一點擱筆。3月30日這一天,他在書桌上忽然看到《聖經·舊約》裡《撒母耳記》下篇的一個題目,隨手翻閱。那是記錄大衛王第三子押沙龍行為和做派的幾個段落。

忽然間,福克納的腦子裡靈光閃爍。他扔下《撒母耳記》,重新審閱自己寫的小說,倏然發現這部小說的問題所在,也找到了這本書最佳的敘述方式:用回憶、獨白和敘述夾雜在一體的方式進行故事的講述。於是他劃掉原來的題目《黑屋子》,改為《押沙龍,押沙龍!》,將這部小說推倒重寫。

在寫作中獲得靈感:下水才知魚在哪,篩過千砂始見金

威廉·福克納推倒重寫

1936年1月31日完成書稿之後,福克納按耐不住自己的興奮之情,寫信給他的好友戈德曼稱,這部小說是"有史以來美國人所寫的最好的小說"。

就此事,我國著名學者李文俊教授考證了一些材料,確定了這樣的事實:

他專門為此書編了一份大事記、一份家譜,並親自繪製了一幅約克納帕那法縣的地圖,給人以這是他的"約克納帕塔法縣鑑錄"的頂峰的印象。在這幅地圖下面,他特地標明:

密西西比州約克納帕塔法縣傑弗生鎮,面積:二千四百平方英里;人口:白人, 6289;黑人,9313。

威廉·福克納,唯一的業主與產權所有者

在地圖上,除了標明山川地形外,福克納還把自己過去的作品包括《押沙龍,押沙龍!》中所發生事件的地點一一交代清楚,給人一種印象:這一切都真實地發生過。(李文俊《福克納傳——美國文壇巨臂的一生》P183)

福克納的《押沙龍,押沙龍!》被公認是他成就最高的代表作,也是解讀最困難的一部作品。對於一般讀者來說,別說欣賞,就是讀一遍也是比較困難的,因為這部作品的寫法新穎別緻,敘述風格獨特綿密,可以用晦澀難懂來形容。

但是對於那些行家來說,讀此書簡直如食甘怡一般享受,因為他用了大量內心獨白、意識流、大大的敘述沒有標點符號,密不透風。對於研究者來說,真是一種實驗各種學術操練和理論方法的可靠文本。

明乎此,我們可知,寫作過程是一中奇妙的精神旅行,不僅會帶來某些神奇的精神享受,而且還會帶來靈感——那是一種更加快樂的高峰體驗。惟其不停地寫,才會產生持久性的力量,即便暫時遇到困難也不要輕易放棄,殊不知,創作靈感就在前方不遠處等候。

在寫作中獲得靈感:下水才知魚在哪,篩過千砂始見金

有史以來美國人寫的最好小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