傘兵跳傘時視野開闊,為什麼不能開槍對敵方目標發動攻擊呢?

歷史的不一樣


早在1797年的10月22日,法國青年雅克·加納林在巴黎藉助熱氣球升至100米的高空,完成人類史上首次成功的跳傘,這樣天降奇兵,能夠將突然出現在某一地域的方式自然很受軍方的著迷,可以將陸軍投射在讓對手根本意想不到的地域能發動更為有效的突襲,於是在1912年美國陸軍上尉在密蘇里州進行了來自飛機降落傘的測試。

時至今日,空襲士兵已經是常態,更多的方向是把陸戰裝甲成功的通過傘降的方式投到指定地域,這是因為當今的航空運輸能力大大加強,而且有一點至關重要的就是由於投送士兵或陸戰裝甲的成本過於高昂,其實並沒有多少國家能夠位置傘兵力量,另一個角度來講擁有傘兵編制的國家軍事實力排名前列。

在二戰中,處於交戰規則,地面士兵在發現敵方傘兵降落時是不允許開槍的,但實際上我們可以想象一下,真實情況下,又有多少戰爭狀態下的士兵會等到傘兵落地後再拿起武器來與己方作戰,很顯然,戰場情況瞬息萬變,也極為惡劣。同樣在傘兵降落過程中,站得高望的遠,地面的情況一覽無餘,那麼就可以對地面上的敵軍用手中的武器發動攻擊。特殊情況下會有,很傘兵也不會傻到直接跳到前線吧,還有一點就是傘兵需要控制降落傘的下降方向,在落地之前最大的任務就是能夠安全落地。

最後就是在下降過程中空氣阻力很大,子彈通常是無法準確命中目標的,如果開火,受傷的隊友可能性會更大。所以說不是萬不得已,傘兵不會再濺落過程中開火,當然也會有在傘兵降落時像目標開火的訓練科目,但通常來講是不允許開火的。


歷史的不一樣


傘兵作戰任務是敵後大規模滲透傘降,佔領突襲要害目標。為保證戰術的突然性也會盡量選擇夜間傘降,現代空降是使用低空密集跳傘,空降兵之間的間距較近,在空中開火很大可能會誤傷友軍。現在的降落傘開傘落地速度會很快,只要落地就可以快速戰鬥。從公開的報道來看目前解放軍也有這方面的訓練,但是會考慮傘降過成時的安全,避免誤傷己方作戰人員是很大原因。再加上傘降過成風大人員飄忽不定,很難把握開火時機和瞄準目標,子彈彈道會飄,開火只是在浪費彈藥。外加揹著很多攜行裝具,操作上也是問題。多數情況下沒有任何意義,所以不會提倡空中開火。


璐的靴貓


看過長城嗎?宋朝就有空降兵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