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岁小伙投奔袁世凯被拒,偶遇段祺瑞被重用,多年后成功收复外蒙

21岁小伙投奔袁世凯被拒,偶遇段祺瑞被重用,多年后成功收复外蒙

他,段祺瑞的“智囊”,也是民国最年轻的陆军次长;他,秀才出生,却非常能打仗,曾率军迫使外蒙古当局取消自治,立下了不世功勋;他,擅长诗文,才华横溢。他,就是人送外号“小扇子军帅”的徐树铮。

徐树铮自幼有神童之称,他7岁能诗,13岁中秀才,17岁补廪生。1901年,目睹晚清时局的跌宕起伏,徐树铮决定弃文从武,投奔时任山东巡抚的袁世凯。恰逢袁世凯母亲去世,只得在家守孝。

为了不失去人才,袁世凯让山东观察使朱钟琪来考察徐树铮。交谈期间,徐树铮与这位以“名士”自居的朱钟琪话不投机,被拒之门外。就在徐树铮准备打道回府时,他在济南城遇到了一生的贵人,段祺瑞。

21岁小伙投奔袁世凯被拒,偶遇段祺瑞被重用,多年后成功收复外蒙

尽管段祺瑞年龄上大徐树铮15岁,可这并不妨碍两人一见如故。徐树铮投到段祺瑞麾下后,先担任书记官,后保送留学日本,回国后进入段祺瑞幕府,先后担任第六镇军事参议,第一军总参谋。中华民国成立后,徐树铮先后出任陆军部军学处处长、陆军部次长、国务院秘书长等职,一时威名远扬。

尽管人们对徐树铮的争议很大,但他收复外蒙古这一功绩,是值得称赞的。清朝灭亡后,外蒙古在沙俄的威胁以及少数王公的策划下,“宣布独立”,实际上是沦为了沙俄的殖民地,独立迫在眉睫。

21岁小伙投奔袁世凯被拒,偶遇段祺瑞被重用,多年后成功收复外蒙

1917年8月14日,中华民国对德国正式宣战。徐树铮被段祺瑞任命为参战处参谋长兼西北国防筹备处处长,不过,随着德国战败,徐树铮率领的参战军改编为西北边防军,开始着手解决外蒙古问题。

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这意味着外蒙古独立势力失去了最大的靠山。徐树铮认为收复外蒙古的机会来了,1919年10月,徐树铮率领步兵二旅,骑兵一团,挥师出塞,向库伦(今乌兰巴托)进发。

21岁小伙投奔袁世凯被拒,偶遇段祺瑞被重用,多年后成功收复外蒙

在徐树铮的努力下,终于迫使外蒙古撤销独立,复归中国。这是一件名垂青史的功绩,徐树铮回到北京后,除了将事情经过报告北京政府,还电告在上海的孙中山。孙中山获悉后大为感慨,立即复电:

“吾国久无班超傅介子其人,执事(指徐树铮)于旬日间建此奇功,以方古人,未知孰愈?外蒙纠纷,亦既七年,一旦归复,重见五族共和之盛,此宜举国欢欣鼓舞者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