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雷公山下的新橋苗寨:這裡有明清的水上糧倉,唐朝的髮型

新橋苗寨位於貴州省黔東南州雷山縣大塘鎮(2014年,大塘鄉和桃花江鄉合併為大塘鎮)新橋村(大塘鎮中心),距離雷山縣城12公里,車程大約15分鐘。新橋是一個十分具有民族特色的苗寨,也是雷山縣最具有旅遊價值的苗寨之一。這個苗寨至少有三個觀賞點:一是這裡的明清時期建造的水上糧倉;二是這裡的超短裙的服裝;三是錦雞舞。雷山縣有發往新橋苗寨的車,大約5元一人。新橋苗寨沒有門票。


新橋苗寨三面環山,鱗次櫛比、錯落有致的吊腳木樓依山而建。寨子中的道路用青石板鋪成,牆壁用河卵石壘砌。新橋村已經有了600年的歷史,可以算是歷史悠久了,村裡絕大部分村民都是苗族。村前有一條小河緩緩流過,該河流是苗族的母親河——巴拉河的支流。走進新橋苗寨,“榆柳蔭後簷,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一派寧靜自然的生活場景。

貴州雷公山下的新橋苗寨:這裡有明清的水上糧倉,唐朝的髮型

貴州雷公山下的新橋苗寨:這裡有明清的水上糧倉,唐朝的髮型

新橋苗寨最有特色的建築便是“水上糧倉”。苗族是一個農耕民族,糧食是苗族人的生活保障。為了安全地存放糧食,新橋的苗族祖先陸續在這裡的水塘上建造了47座水上糧倉,這些糧倉距今已經有了百年的歷史。水上糧倉至少有三個優點,一是有利於防鼠,二是有利於防火,三是防蟲蟻。糧倉下的水塘還可以養鴨、養魚。新橋村歷史上曾經發生過2次火災,但是糧倉均得以保留下來。

貴州雷公山下的新橋苗寨:這裡有明清的水上糧倉,唐朝的髮型

貴州雷公山下的新橋苗寨:這裡有明清的水上糧倉,唐朝的髮型

水上糧倉不愧是苗族人智慧的結晶。糧倉全部為杉木吊腳結構,高約3.5米至4米,每個由4根或6根柱子支撐,柱子立在青石墩上。每個糧倉面積約25平方米,可儲糧2500公斤左右,全部糧倉可容納上百噸糧食。為村民出入倉方便,按倉排位,將糧倉“條塊分割”成三橫三縱,形成排序井然,錯落有致的格局。每到苗年或鼓藏節等重大傳統節日,苗族同胞便會開展祭祖、慶豐收活動。

貴州雷公山下的新橋苗寨:這裡有明清的水上糧倉,唐朝的髮型

貴州雷公山下的新橋苗寨:這裡有明清的水上糧倉,唐朝的髮型

新橋苗寨的另外一個特色就是超短裙服裝。新橋苗寨是短裙苗支系,而與新橋苗寨一河之隔寨子,則是長裙苗支系,這兩個寨子屬於同一個血緣的村寨,因而禁止通婚。他們雖然同宗同族,但是但服飾和習俗卻不同。新橋苗族女人的超短裙,實際上是一種僅長5-7英寸的百褶裙。平時穿兩條裙子,節日盛裝的時候穿三四條裙子。新橋的苗族婦女的髮型和唐朝婦女髮型相似,頗有"雲鬢花顏金步搖"的感覺,但沒有唐代貴婦那樣的珠光寶氣卻多了些尋常百姓家洗衣做飯的人間煙火味道。

貴州雷公山下的新橋苗寨:這裡有明清的水上糧倉,唐朝的髮型

貴州雷公山下的新橋苗寨:這裡有明清的水上糧倉,唐朝的髮型

新橋村還有一支獨具特色的民族舞蹈——《錦雞舞》。新橋苗寨苗族婦女跳蘆笙舞時,旋轉、彎曲的動作幅度大,點子輕快,花帶飄逸,銀光閃爍,後來演變為了苗族“錦雞舞”。即在銅鼓和蘆笙的伴奏下,由中年以上的苗族婦女在銅鼓坪上表演的傳統祭祀性舞蹈,充分展示了苗族人民自古對於飛鳥圖騰的崇拜和嚮往。

貴州雷公山下的新橋苗寨:這裡有明清的水上糧倉,唐朝的髮型

貴州雷公山下的新橋苗寨:這裡有明清的水上糧倉,唐朝的髮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