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年轻人不结婚是因为太自私?NO,因为他们想开了!

最近几年,有一个很明显的现象,那就是年轻人不愿意结婚了,晚婚甚至不婚成为流行。

从2013年开始,我国的结婚率不断下降,从9.9‰降至9.6‰、9‰、8.3‰、7.7‰、7.2‰,创下新低。

其实不仅中国如此,从联合国收集的100个国家的数据来看,有超过五分之四的国家结婚率在下降。例如,澳大利亚的结婚率,从1970年的平均每1000人中有9.3个结婚,下降到2005年的5.6人。最大跌幅之一发生在古巴,从13.4将至5。

年轻人晚婚甚至不婚成为流行,很多人说这是病态,年轻人太浮躁太自私,不想负责任,但其实并不是,而是因为这届年轻人想开了。

01、婚姻的本质是什么?

198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贝克尔提出婚姻经济学。他把经济学方法引入对婚姻行为的分析,写了《家庭论》一书。

他认为,婚姻的本质是生产力私有。在生产力低下的时候,人类必须依靠集体力量共同生产来维生,那时候人类是没有婚姻的,只有繁衍。

当生产力提高到单个人也能维持生存的时候,婚姻,也就是固定的夫妻关系,就出现了,这时候个体不再绝对依赖群体,但是会采取规模不等的各种合作方式。

比如男耕女织的时代,男人耕作,女人生育,这些都是资源,而因为资源的不均衡,强壮的男人会选择占据一个或多个能生的女人,这样他的孩子就会很多,就足够构成一个生产力更强的小群体,这样就可以降低对群体的依赖。生产力更多依靠家庭,家庭的生产单位就是这样产生的。

而根据这个规律,现在已经进入了家庭单位瓦解的阶段。

因为人类的生产力已经高到不需要家庭这个群体了,单纯依靠个人的力量完全足以生存,不会做饭可以吃外卖,不会打扫房间可以叫保洁,搬家也有搬家公司,连去医院都可以请人陪护,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已经发展到了权界清晰的程度,分配方式也细化到了能够完全杜绝其他人“沾光”的阶段。

尤其是对于比较有议价能力女性来说,婚姻大部分情况下是会影响其事业发展。而且如果出现外部造成经济损失,家庭并不能止损,很大程度上是扩大损失,并形成连锁反应,这说明,家庭单位已经不再是一个优化配置的结构。当家庭单位走向瓦解的时候,自然也就不太需要婚姻制度来维系了。

所以,从本质上来说,婚姻是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因此,婚姻不是纯粹的、高尚的,是世俗的两个人以合适为基础组队打怪升级,一种合作的人际关系,是结成利益共同体,我们不要被媒体和文学作品洗脑。

这一代年轻人从小接受了“晚婚晚育”的教育,在长大成人之后又面临巨大的工作压力和高到令人发指的房价,而随着互联网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个人能力和素质越来越高,将来养老机制越来越完善,婚姻带来的福利除了合法生育以外,其他都变得鸡肋,所以这届年轻人不婚或者晚婚,其实是想开了,学会独立思考了。

这届年轻人不结婚是因为太自私?NO,因为他们想开了!

02、婚姻不是0.5+0.5,而是1+1

婚姻这种东西,只有两个极端的结果:要不双赢,要不双输,没有中间态。

我们常常说配偶是自己的“另一半”,这其实是一种错误的婚姻观念,好像是说两个0.5的个体,通过婚姻,可以创造出一个完整的人,但实际上,0.5与0.5结合,得到的答案一定比原来还要小。

当两个不完整的人在一起时,他们的本能是要对方来弥补自己的缺憾,而没有余力去肯定对方去爱对方。而只有两个独立完整的人,才能悦纳异己。

而目前的情况,很多年轻人还没有形成完整独立的人格,当然不是说现在的年轻人晚熟,其实上一代人结婚的时候也还没长大,更多是因为受制于物质缺乏的年代,父母辈可能见了一面就一起搭伙过日子,组建了家庭,吵吵闹闹到了如今。

而现在的年轻人这部分的压力会减少,可以先独立,再结婚,或者不结婚。

这届年轻人不结婚是因为太自私?NO,因为他们想开了!

结婚只是一个选择题,是两个具备独立人格、行为自由的个体,由于互相吸引、需要,组建了高质量的联盟,是为了增加生活乐趣,而不是,把自己埋葬进坟墓。

如果还没准备好,那就可以选择不结婚,毕竟逼婚、闪婚造成的悲剧已经太多了。

这届年轻人不结婚是因为太自私?NO,因为他们想开了!

婚姻不是必需品,不是生活完满的象征,不是爱情的坟墓,不是温柔的港湾,它就是一种人际关系,一件人生小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