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多家譜輩字都是中間的字為準,有些家譜的個別輩字為什麼按後邊的為準?

相逢是緣6130


這涉及到字輩的順序問題。

一般而言,姓名的構成都是姓+字輩+名(廣義上所說的姓+名),如毛澤東主席所在的韶山毛氏,毛為姓,澤是字輩,完整的字輩是“立顯榮朝士,文方運濟祥;祖恩貽澤遠,世代永承昌;孝友傳家本,忠良振國光;起元敦聖學,風雅列明章”,“東”為名,同輩還有毛澤民、毛澤覃等。

但也有部分宗族起名時打破這一順序,按照“姓+名+字輩”的構成順序起名,所以字輩就會放在名字的後面。不過,這樣的起名規則僅限於其中的某一代,並不是每一代都按這種順序。具體事例如蔣介石家族,其字輩是“祁斯肇周國,孝友得成章;秀明啟賢達,奕世慶吉昌”,其中蔣介石是“周”字輩,譜名為蔣周泰,其兄蔣周康,都是“姓+字輩+名”的結構,蔣介石的兒子是“國”字輩,名字則為蔣經國、蔣緯國,即“姓+名+字輩”的結構,至下一代,蔣經國的兒子是“孝”字輩,如蔣經國的兒子有蔣孝文、蔣孝武等,又改為“姓+字輩+名”的結構。

另外,有一些我們熟知的名人,雖然是按照“姓+名+字輩”的結構起名,但實際上在族譜中仍然是按照“姓+字輩+名”的結構命名,如我們熟知的李鴻章,其兄弟還有李鶴章、李蘊章、李鳳章,屬“章”字輩,而在族譜中,李鴻章譜名李章銅,其兄弟譜名分別為李章錟、李章鈞、李章銓,仍然是“章”字輩,但起名順序發生了變化。

綜上,只是因為起名順序發生了變化,字輩仍然未變。這種順序的變化也僅限於其中的一兩代,且在部分宗族中並不予以承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