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教育理想離開公辦學校的那些名校長,現在怎麼樣了?

這三年,有一批名校長,紛紛從公辦學校離開,投身民辦教育。

2017年,四川教育頭條報道了《名校長辭職的背後》:成都草堂小學校長藍繼紅辭職,與她一道辭職的,還有金牛區機關二幼賀芳、石筍街小學賴敏。她們直言希望做自己的理想教育,加入萬匯教育集團。


同年7月,武侯區棕北小學校長林家銳辭職,當時坊間傳言將加入孔裔國際公學。

金蘋果教育集團從“體制內”吸納了包括石室中學原黨委書記楊斌、七中育才原副校長何剛、七中初中原副校長張新民。
泡桐樹小學原校長楊昭濤調任青羊區教育局副局長,後前往天立教育集團擔任總校長。

2018年7月,成都龍江路小學副校長徐攀走出“體制”,加入藍光集團,執掌今年9月亮相的成都藍港外國語小學。

時間追溯到三年前,也就是2016年1月。原川師附中校長、成都市特級校長曾成彬裸辭,掛帥三原外國語學校擔任校長。
……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不在此一一贅述。

於他們而言,從公辦學校離開,是艱難的抉擇,也是一個新的開始。他們為了追求更適合自己的工作方式,為了心中的理想教育。選擇重新出發。

時光匆匆已幾年,“他們在民辦教育領域還好嗎,是否有了太多的改變?”


因教育理想離開公辦學校的那些名校長,現在怎麼樣了?


“他符合我們對校長的要求,

目前取得的辦學效果:我非常滿意”


2016年1月,曾創造出川附奇蹟的成都特級校長加盟三原,轟動了教育圈。

曾成彬出身西北中學。2000年,擔任西北中學副校長,2004年,轉戰成都十七中,擔任校長。2010年,擔任師大附中校長,6年時間,師大附中高考重點率從18.1%,持續提升到77.5%,高考本科率從75.6%提升到了97.7%,成為直逼“四七九”的名校。這一跨越式發展的成績在教育界被譽為“川附現象”。

在公辦30多年,很難再有新的突破,這是曾成彬出走的理由。在他看來,無論是公辦還是民辦,都屬公益教育,本質上是相同的,要遵循的教育規律、學生身心發展規律是一樣的,“只是體制不一樣”。

因教育理想離開公辦學校的那些名校長,現在怎麼樣了?


“三原追求個體生命活力,追求個體品德高尚,追求個體學業成功的教育理念,與自己本身的教育主張契合,”曾成彬稱,“三原的這一點打動了我。”

三年來,曾成彬不僅注重教學質量,更在學生的生活上,包括飲食、住宿、體鍛、安全等方面下功夫,“把學生的身心健康放到第一位”。他開啟二次創業征程,提出“構建以學生為圓心的服務型校園”辦學目標,他認為,學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以學生為圓心。他還提出了三原學子校園生活的“三個樣態”:學習時,用心專注、分秒必爭;鍛鍊時,生龍活虎、揮汗如雨;活動時,積極體驗、自信表達。

如今,三年光陰,三原的學校管理、校風學風、英語特色和家長滿意度、社會美譽度有了快速提升,尤其是高考成績,重點率增幅超過40%,本科率增幅超過30%。


因教育理想離開公辦學校的那些名校長,現在怎麼樣了?



讓走出三原的每個孩子身心健康、陽光自信、和諧發展,這是曾成彬的三原夢。

對於曾成彬校長,三原集團董事長張觀軍評價說:他走過多所學校,教學經驗豐富,熱愛教育事業,“很符合我們對校長的要求”。對於這位校長帶來的辦學成果,張觀軍說:“我相當滿意”。

“有了夢想,所以我選擇重新出發”

2017年的7月,在成都市青羊區草堂小學給退休老師舉辦的聚會上,在場的眾多老師和校長藍繼紅淚眼婆沙娑,藍繼紅告訴了大家她將離職的決定。

第二天,藍繼紅辭職的消息刷爆了朋友圈。

“半年前的一天,我接到萬彙集團老總打來的電話,說幼兒學府的家長要求建一所小學,請我過去做專家聽聽家長們的要求是否可行。但當我聽到家長對萬匯的評價時,我被感動了。”

“有家長說,萬匯的老師從不拿家長的一針一線,如果萬匯開辦小學,那麼課程、師資、校長以及教育的態度,一定是最優秀的。”


因教育理想離開公辦學校的那些名校長,現在怎麼樣了?


理想中的學校,是一所遼闊的學校,不是指佔地面積的遼闊,而是要突破天花板、突破圍牆,學生能夠自由發展。“我很震驚,也很感動,我覺得,這裡就是可能實現我教育理想的地方。”

藍繼紅當時透露,她將組建萬匯小學府和中學府,也就是她口中的夢想。

她說:我理想中的學生,將深植中華文明底蘊,擁有中國人的價值觀,又能夠工作於生活在全世界的每一個地方,能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獲得幸福生活,能在任何時空情景下找到人生的意義。這就是我想給予孩子的一個值得嚮往的朝向,如同生命中的光亮,引導孩子們在生命的河流中漫溯,向著世界出發。

2018年8月,萬匯國際學府在都江堰動工修建,同年12月,傳出成都萬匯學校修建的消息。藍繼紅完成了她華麗轉身的誓言。

2016年,我的職業生涯轉了一個大彎,執掌天府七中”


1982年,陳剛從宜賓師範學院畢業後,在宜賓縣高場鎮中學擔任地理老師。2000年,陳剛升任宜賓縣教育局副局長。

2003年,在教育局呆了3年,陳剛做了一個大家想不到的決定。他依然放棄副局長身份,從宜賓來到成都,在成都七中做了一名普通教師。2009年,成都七中領辦八一聚源中學和八一聚源高級中學,時任成都七中校長助理的陳剛,受命出任這兩所學校的校長。


因教育理想離開公辦學校的那些名校長,現在怎麼樣了?


2011年,陳剛又被成都七中派遣到金牛區創辦成都七中萬達學校。“2016年7月,我的職業生涯又轉了一個大彎,離開成都七中萬達學校,重新著手創辦一所全新的學校——天府七中。”

我想把自己積累30年的辦學思想,轉換成一種辦學行為,用實踐沉澱教育的夢想

”。

在學校籌辦初期,陳剛常常在工地上打轉:“搬桌子、端茶倒水”,他嫌徒手搬東西太慢,就讓工人找來三輪車,陳剛親自蹬起了三輪。

為了鼓勵學生進步,陳剛每月為學生親自下廚煮一碗暖心的“船長面”;為了讓學生在體育節上收穫驚喜,30多度的高溫下,他穿上棉襖似的“大白服”和學生互動;為了讓學生情緒有發洩的地方,他在校園裡設置“大白信箱”,耐心地閱讀每一封來信中的隻言片語。

他說,我們要看得見“人”,教育才會有溫度。


“為一所理想學校而來,併為之努力”

2018年7月,成都龍江路小學副校長徐攀辭職,他稱將加入藍光集團,擔任新辦的成都藍港外國語小學校長。

龍江路小學是一所知名小學,在業界有著“五朵金花”的美譽。藍外是所什麼小學,讓徐攀著了謎?徐攀坦言,藍外倡導的個性化教育、全人生命教育與自己的教育理想不謀而合。


因教育理想離開公辦學校的那些名校長,現在怎麼樣了?


徐攀是成都本地人。1976年出生,畢業後就走上教師崗位。談及自己的職業,徐攀說:不同的老師教出的孩子是不一樣的,不同的家庭教出的孩子也是不一樣的,“這讓我好奇著謎,我覺得要把一個孩子教成一個光明的人,值得我一生去思考,去追尋。”

讓學生心靈健康、自由生長,往後餘生有出息,一切安好,這是藍外創辦的初衷,也是徐攀一生追尋的答案。

用他說的一句詩意的話結尾吧:生命是藍外教育的底色,我們站在生命的高度來辦教育,因每個生命來到世界都是不同的,我們希望每個生命因我們的教育而更加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