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名將竇憲參與的一件地產爭奪案

封狼居胥和勒石燕然是兩漢對匈奴作戰具有戰略意義與濃厚儀式感的大捷,被後世歷代武將視為最高榮譽。前者的締造者是廣為人知的天才將軍霍去病,然而與之相比,後者的締造者竇憲就遜色了不少。即便近年來《封燕然山銘》被發現於蒙古國境內,也並沒有為他提升太多的知名度,這是為什麼呢?

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可能關乎個人人品。雖然霍去病與西漢權臣霍光有兄弟關係,但霍去病本人一直備受尊崇。竇憲所屬的竇氏家族則是東漢外戚專權的代表,竇憲的為人也多被詬病,這可以從東漢時期的一件地產爭奪案說起。

東漢名將竇憲參與的一件地產爭奪案

霍去病像 竇憲像

東漢的第二位皇帝漢明帝劉莊有一位掌上明珠叫劉致,深得父皇喜歡,明帝便將她嫁給了開國功臣、雲臺二十八將之首的鄧禹之孫鄧乾,夫妻雙方可謂是郎才女貌,天作之合。為了準備陪嫁,明帝還特地調集能工巧匠在太行山南麓,沁水北岸建立了一座莊園,作為夫妻二人居住玩樂以及身後之所,風水極佳。這座莊園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沁園,也就是詞牌名“沁園春”的來源之處。

東漢名將竇憲參與的一件地產爭奪案

沁水公主像

如此夫妻二人雙宿雙棲,遊山玩水,在沁園內做一對神仙眷侶,真叫人豔羨。可惜好景不長,明帝駕崩後,公主的哥哥章帝繼位,新皇初立,更需要依靠士族豪強的支持,但又要平衡各大豪族之間的勢力,從而保障自己至高無上的權力。為此,他選中了實力稍弱的竇氏家族。竇家在漢代可以說是標準的名門望族,世代仕宦於河西,也就是今天甘肅的河西走廊一帶。

東漢名將竇憲參與的一件地產爭奪案

河西走廊

竇氏為東漢政權統一全國立下了汗馬功勞,成為與南陽集團、關中集團、河北集團並稱的勢力,光武帝時甚至有“竇氏一公,兩侯,三公主,四二千石”的盛況。之後由於勢力過於龐大,子孫又肆意妄為,甚至假傳太后詔命,命令劉姓諸侯休妻,打破了各大集團的均勢,於是明帝嚴厲打擊竇氏家族,從而使他暫時沉寂了一段時間。而章帝為了樹立威信,穩定朝局,便再次扶植竇家,立竇氏的女兒為皇后,並重用竇氏子孫,此時,改變家族命運的人出現了,同樣也是他給了沁園名留史冊的機會,他就是開頭提到的竇憲。

竇憲仗著當朝皇后出自竇家,而皇帝又剛繼位,需要平衡其他政治集團,便充當了馬前卒的重任,主動打壓其他勢力,皇帝自然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這種縱容增長了竇氏的囂張氣焰,甚至使他欺負到了皇室的頭上。沁水公主所嫁的正是南陽鄧氏一族,也是在東漢早期朝中最有實力的政治集團。於是便出現了這樣一出好戲,竇憲直接帶人奪走了沁水公主和鄧駙馬的莊園,而公主也絲毫不敢計較,想必是她也清楚皇帝重用竇氏的用意,如今只得忍氣吞聲。後來章帝外出巡遊,路過了沁園,想要拜訪一下自己的妹妹,卻發現這塊風水寶地早已歸了竇氏,不由得大怒,指著竇憲呵斥,讓他將莊園歸還給公主,連累皇后也不得不一起賠罪。即便如此,章帝依然沒有懲罰竇憲,而是讓他賦閒在家,不再重用而已。因為河西竇氏仍是維持政壇均勢不可或缺的力量,也是可以信賴的力量。

不幸的是,章帝三十一歲便病逝了,竇皇后聯手竇憲把持朝政,扶持幼小的漢和帝繼位,竇憲被任命為大將軍,這也就開了東漢外戚干政的先例,之後由於匈奴分裂,南匈奴歸順,大將軍竇憲說服朝廷,聯合南匈奴,徹底平定了北匈奴,大軍於燕然山勒石記功,這讓竇氏一族走上權勢的巔峰,可這巔峰卻是高處不勝寒,稍有不慎,便會全族覆滅,當然,這都是後話了。

一座小小的莊園,卻引來如此大的紛爭,在這紛爭背後,則隱藏著東漢前期各大政治家族的博弈。建立於豪強大族之上的東漢政權,必須有極具政治手腕的君主在位,才能平衡各大家族之間的均勢。一旦強勢的皇權缺失,留下最高權力真空,便需要依附於皇權的外戚、宦官替代皇帝掌握平衡,竇氏只不過是其中的一股力量,獨領一時之風騷而已。一旦平衡被打破,東漢政權便會像將傾的大廈一般搖搖欲墜。後世史家以外戚干政與宦官亂權為東漢滅亡之因,竇憲也因此被非難,他的功績也被選擇性忽視了。

至於沁水公主的莊園究竟如何,目前尚有爭議,或許早已毀於兵火,也或許仍掩埋在黃土之下,等待著有緣人的喚醒。

原署名“超人”,發佈於正史趣談公眾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