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员为什么退休后必须回老家呢?

用户62713578450


古代的官员和现在的官员不一样。现在的官员退休后,一般会一直生活在退休的城市里。而古代的官员则都会回到家乡。无论是繁华的大都市,还是在京城,最终都不会生活在那里,而是一定要回到自己的故乡去。那么,古代的官员为什么会做这样的选择呢?

先要说明的是,古代官员的退休情况和我们现在官员是不一样的。古代官员一般没有退休年龄限制。干到身体实在支撑不住的时候,向皇帝打报告,皇帝同意了,你就可以退休。或者虽然身体很好,但已经不受皇帝待见了,也会退休。

古代退休名叫“致仕”,不懂得这个词的人,还以为是刚当官进入仕途呢。

(致仕还乡,图取其意)

古代官员退休,为什么一定要回到故乡呢?我认为有以下一些原因。

一、“叶落归根”的意识。

所谓“树高千丈,叶落归根”。一棵树从发芽到抽枝牵蔓,无论这棵树长多高,当叶子枯黄的时候,它都是要落下来,回到它出生的泥土的。古人也一样,年轻的时候出去闯荡江湖,做官奔事业。但是老了以后,他就应该回到自己出生的家乡。

还有,中国古代是“祖先崇拜”,是“家天下”的社会,家庭、家族这些观念十分强烈。一个人生下来后,就会进入族谱。去世以后,他的墓地应该进入家族的祖坟地,他的灵位也会放进家族的祠堂里。

当一个官员身体不行了,需要“致仕”的时候,他其实也就面临着死亡的问题。也就是说,他去世以后,应该埋葬在哪里。当然了,肯定是在祖坟里。但是如果生活在外地,去世了,怎么把遗体运回家乡呢?古代的交通不发达,这显然是一件极困难的事情。再说了,在古人的观念里,一个人去世后,他的遗体是不能随便动的。如果住在外地,去世后才被运回故乡,显然是不合适的。

(乡村贤达,图取其意)

二、“乡村贤达”的作用。

古代官员退休以后,他不是就完全没事干了,他一般都会回到家乡,继续发挥作用。发挥什么作用呢?

古代社会的政治机构,一般到县一级就截止了。也就是说,知县一级是最小的官员,被称为“七品芝麻官”,县以下就没有朝廷委派的官员了。(当然也有吏,但吏和官是不一样的,吏是没经过科举考试的。)

但是古代的乡村地域面积又十分广阔,而且交通也不发达,地方上肯定会有扯皮纠纷等各种事情。这些事情要解决,靠一个县政府,显然是不行的。所以,一般都会靠“乡村贤达”。

“乡村贤达”有落第秀才,有读过书的地主。但如果当地有退休的官员,这种退休的官员,则发挥着最重要的作用。

退休官员作为“乡村贤达”,在处理事情的时候,他们利用的是他们的威望。因为这个威望,他们成了判断尺度。他们说什么就是什么,他们做出的决定,也没人敢不同意。正因为他们说一不二,因此有这样的退休官员在乡下,乡下因此显得非常稳定。

(归隐山野,图取其意)

三、“农耕财产”的要求。

古代是农耕社会。农耕社会和商业社会是不一样的。商业社会里,一个人奋斗一生,挣下的财产,是有多少房有多少商铺等等。农耕社会的财产,主要就是购买了多少土地。而这些土地,当然不可能买在城里,因为城里没有土地。也不会买在异乡,因为自己的子女和家人都不在异乡,而是在家乡。

既然一个人当官挣的财产,都在家乡,妻子儿女也都生活在家乡。因此,官员退休以后,也都是会回去。


张生全精彩历史


1、问题有误,官员退休后去哪养老,历史上历朝历代都没有硬性规定的。是有很多官员在退休后返回老家养老,但也有很多官员留在都城,或去了其他地方养老。

2、为什么会有很多官员在退休后选择回老家养老?

(1)社会人文:中国人讲究落叶归根,狐死首丘。所以很多人在年老后,回到家乡,回到多家人和朋友的地方。也方便在故去后,埋葬入祖坟。

(2)官场也是名利场,是非很多。争名夺利一辈子,老了,厌了,退休以后想过点简单的生活,所以回到家乡,回到儿时生活的地方,不讲名利,只谈感情,颐养天年。

(3)人走茶凉。没毛的凤凰不如鸡,退休的官员,没了权力,还留在曾经风光过的地方,只会体会人情冷暖,何必呢?去陌生的地方,没人认识,被尊重的需求不能继续得到满足。回老家,都知道曾经是官员,多回心存敬畏,可以继续被尊重。退休前后的心里落差不会太大。

(4)安全考虑:争名夺利一辈子,明争暗斗的,之前不敢动,是因为畏惧权力,但退休了之后,有人就会报复了,回老家,远离是非圈,也表明一个态度,以后不争了,以此来保全家人。

(5)其他考虑:如在外地为官,家人都在老家。

欢迎友友们在评论区补充。


师说历史


古代官员退休后,绝大部分回了老家,但仍有相当一部分例外。如,苏轼、苏澈并没有回四川眉山。退休后回老家与否,因人而异,境遇不同选择有别。

回老家的退休官员,大概都秉持叶落归根、服务乡里的固有观念,因为亲朋故旧在家乡居多,因为故乡的山水更显亲切,也可能因为高堂仍在需要侍奉。当然,仕途多舛归隐家乡的也大有人在。归根理由不一而足。

以今天的角度看,退休官员回老家,优点很多。一者作为乡绅名流,能为家乡做很多贡献,发挥不小的作用。二来缓解为官之地的保障压力,现如今退休官员都挤在一线城市,虽然是政策制度规定的待遇,但的确是一大问题。三是促进家乡经济发展,退休官员经济上相对宽馀,消费本身就是经济的一大动力。

古代户籍管理不像现在这么精准和严格,人口流动似乎有不少自由,对官员而言选择更随意一些。

想像一下,如果现在退休官员都回原籍,会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又会产生哪些社会效应呢?


白鹤书屋


西周朝廷大小官员各有封地为奉禄,朝廷不另发俸禄。封地实行世袭制,世代为嫡长子继承。但春秋之卋,王纲解纽,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诸侯私自雇佣官员打里政务,则其受雇官员有俸禄。秦汉开始实行郡县制,俸禄普遍化,退休以后仅个别情况下有少量退休金,绝大多数官员退休以老家地产为业,回老家有利于转换角色成为地主经营土地,收租赚钱,所以退休回老家谋生。有个别官员退休后就去修炼成仙,如西汉张子房退隐济南历城区铜壁山(东岭,或称扶山)洞中修炼,最后得以骑龟而去😊


106492757089


告老还乡,安度晚年,不亦乐乎




乐山乐水317317


1.以前有家、祖宗、宗族的崇拜,现在定义是陈规陋习;2.以前有“根”的观念,现在是陋习;3.以前要归藏祖山,现在是…4.以前需要回去做社会贤达,负责地方社会义务,现在不允许在地方显赫,还会失去一些权利可能就没有“享受…待遇”了…


我是谁60452231


其实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防止退休后仍干预政治,弱化官场的圈子码头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