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雷特食管與食管癌風險

最新研究要點:

  • 推薦存在多種癌症風險因子的巴雷特食管患者行內鏡檢查
  • 無發育不良的巴雷特食管患者,推薦每隔3至5年行內鏡檢查
  • 不推薦無發育不良的巴雷特食管患者行內鏡根除治療
  • 即使對於無巴雷特食管的患者,GERD也需予以治療
巴雷特食管與食管癌風險

巴雷特食管是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併發症

巴雷特食管是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併發症,患者具有食管腺癌易感性,食管腺癌在過去的幾十年裡發病率上升了7倍多。關於巴雷特食管內鏡檢查和監測、潛在GERD的治療、以及內窺鏡根除治療作用的爭論一直存在。英國Dallas VA醫學中心的Stuart Jon Spechler博士的研究認為,應推薦存在多種癌症風險因子的巴雷特食管患者行內窺鏡檢查。相關論文發表於國際權威雜誌JAMA 2013年8月份在線版。

本研究旨在對當前巴雷特食管的發病機理、診斷和治療的相關概念進行綜述,討論發育異常的重要性及內窺鏡根除治療在其治療中的作用,並綜述目前的管理指南。

研究人員檢索了MEDLINE和實證醫學資料庫1984年至2013年4月的相關資料。通過入選研究和綜述文章的參考文獻而獲得引文的信息。

研究人員發現,巴雷特食管的癌症風險因素包括慢性GERD、食管裂孔疝、老齡、男性、白人、吸菸、肥胖。無發育不良患者的食管癌風險約為每年0.25%,而高分級發育不良患者則為6%。高質量研究發現其GERD經手術治療或藥物治療的巴雷特食管患者的癌症風險無明顯差異。內鏡下射頻消融根除治療可明顯減少高分級發育不良患者發展為癌症的頻率。

研究者由此得出結論,推薦存在多種癌症風險因子的巴雷特食管患者行內窺鏡檢查。對無發育不良的巴雷特食管患者,推薦每隔3至5年行內窺鏡監測,即使對於無巴雷特食管的患者,GERD也需予以治療。內窺鏡根除治療是高分級發育不良和低分級發育不良的治療選擇,不推薦無發育不良巴雷特食管的普通患者行內窺鏡根除治療。

巴雷特食管與食管癌風險


研究背景:

巴雷特食管經過一系列的遺傳性或後天性癌基因的激活或抑癌基因的沉默進展為癌症,導致細胞快速增殖及其他生理學異常現象。

同樣的DNA突變也可引起發育異常等組織學改變。作為生物標誌物,發育異常有許多缺陷,十年來人們一直在尋找更優的標誌物,但迄今為止發育異常依然是巴雷特食管潛在惡化的最有效的臨床標誌物。

巴雷特食管的高分級發育異常與每年6%的癌症發生率相關。

傳統上,對高分級發育異常患者的管理包括食管切除術和強化內鏡檢查。近年來,高質量研究發現了內窺鏡根除治療的有效性。美國腸胃病學會(AGA)和美國胃腸內窺鏡檢查學會(ASGE)推薦確診為高分級發育異常的巴雷特食管患者行內窺鏡根除治療優於檢查監測。

內窺鏡根除治療去除了所有後生性和發育不良的巴雷特食管。與食管切除術不同,內窺鏡根除治療不能治療淋巴結轉移性癌症。而對於食管粘膜局部贅生物,淋巴結轉移風險僅為1% 至2%。

巴雷特食管與食管癌風險


因此,選擇內窺鏡根除治療是合理的。對於粘膜下層浸潤性腫瘤,若淋巴結累及風險超過10%,則不推薦內窺鏡治療。

因此,精確的腫瘤分期對於選擇巴雷特食管早期贅生物的合理治療方式至關重要。內鏡黏膜切除術(EMR)作為一種重要的內鏡根除治療方式,在透熱器輔助下行內鏡黏膜下剝離術。EMR最初作為一種粘膜腫瘤的治療技術出現,目前也被認為是一種早期巴雷特食管的有價值的治療方式。對於這一分期的患者,CT和內窺鏡超聲檢查不如EMR有效。早期巴雷特贅生物的術前EMR T分期與樣本食管切除術檢查的術後T分期有良好的相關。

巴雷特食管的結節損傷可根據T分期由EMR術切除,其次行內鏡下消融術。若EMR樣本顯示粘膜下層浸潤,則不考慮進一步的內鏡療法。可治癒粘膜下層浸潤普遍累及腺癌的方法包括化療和手術。

巴雷特食管與食管癌風險

內窺鏡消融術使用光和熱能破壞巴雷特異樣組織。患者術後使用PPIs以治療鱗狀上皮粘膜損傷,抑制巴雷特贅生物再生。最佳消融術為使用射頻發射器釋放產生光損傷。射頻消融(RFA)使用氣囊式導管系統造成球面粘膜損傷,或使用較小的鰭狀發射裝置造成局部贅生物損傷。


胃食管反流引起的巴雷特食管需要控制反流

需要注意的是由胃食管反流引發的巴雷特食管需要控制反流,巴雷特食管可自愈,如果不控制反流單純內鏡下治療巴雷特食管,還會復發。#清風計劃#

- END -

部分圖文資料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