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的孩子不聰明?

為什麼我們的孩子不聰明?

前兩天和一位《邏輯思維辯論》冬令營的家長交流孩子的情況,她聊到對孩子的思維水平不擔心,最擔心的是孩子性格內向、不擅長表達,希望送孩子去小主持人口才班繼續深造。

聊到這裡,我突然意識到一個問題,恐怕也是99%家長都會犯的一個失誤,他們一直錯把知識學習當做智能教育,結果反倒忽視對孩子智力的真正培養。

為什麼我們的孩子不聰明?

在中國一談到智育,人們習慣將它與知識學習劃等號。自古以來,學富五車,知識淵博就是智慧高絕的象徵。但實質上,智育與知育是兩個根本不同的東西,它們真正差別要比數學教育與美術教育的差別更大。美術中有數,數學中有美,但因此得出學好數學就等於美術強,或者學好美術就等於數學優的結論,那就是純屬邏輯混亂,胡說八道了。儘管許多大科學家都高度推崇藝術素養有助於他們的科研思考,但誰也沒說走藝術家道路最後能達到科學家的終點,這是兩個截然不同的領域,相交但卻沒有因果關係。

同樣的道理,如果我們把學習知識比作吃食物,腦力訓練比作鍛鍊體能,那麼知識教育與智能教育關係就一目瞭然了。食物吃得多不等於肌肉發達,臂力強健,兩者之間沒有必然邏輯關係。以此類推,知識學的多不等於頭腦聰明靈活,智力卓越不凡。但奇怪的是,這麼直白的道理,很多教師或家長卻始終不明白,仍然堅信孩子所學知識越多,其頭腦智力越高。以這種落伍的理念教育學生,追求高智能,無異於南轅北轍,緣木求魚,孩子在知識學習上花的時間越多,腦力訓練上花的時間相應就越少,最後極有可能成長為一個“知識痴肥者”,即思維狹隘,頭腦僵化,高分低能。

為什麼我們的孩子不聰明?

其實,早在古希臘時期,著名哲學家赫拉克利特就一針見血地指出:博學並不能使人智慧……智慧就在於一件事,就是認識那善於駕馭一切的思想。

知識就是力量”是一句家喻戶曉的格言,但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原創者培根還說過另一段意味深長的話:知識本身並沒有告訴人們怎樣運用它,運用的智慧在書本之外。

如果再講的專業一點,人腦智能是由硬件和軟件兩部分構成的,硬件就是生理大腦,軟件就是思維方式方法,知識學習就是向大腦內輸入信息,在大腦硬件相差無幾的情況下,思維軟件對信息處理的效率和對錯的影響是決定性的。許多孩子在學習時之所以感覺到吃力,一方面是因為現在學習的知識越來越多,越來越難,另一方面是他們的思維軟件從未接受過系統的教育培訓,還在使用本能原始的DOS操作系統,相比那些掌握了先進複雜的Windows操作系統孩子,學習效率自然大大不如。最近幾年,思維導圖突然在國內各大城市流行,幾乎成為中小學校的一個標配思維工具,無論是老師授課教學,還是學生作業複習都用上了思維導圖。顯然大家開始意識到,思維方式方法決定學習的成敗,跑得再快的兔子也追不上開著跑車的烏龜。

為什麼我們的孩子不聰明?

從本質講,思維方式方法就像是頭腦工具,可以將本身擁有的智能放大10倍、百倍、千倍。遺憾的是,今天的中國人才開始覺悟,而在兩千多年前,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早已認識到這一點,所以他把自己的《形式邏輯學》研究成果彙編成一本書——《工具論》。

我在給企業高層管理者做培訓時,經常說一句話:真正的精英往往是少讀書,多練腦,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與大多數人拉開社會距離。

新智識分子從來不告訴普羅大眾這一核心秘密,反而會用各種手機知識APP誘惑人們進一步沉迷於知識精神鴉片中,獲得虛無的滿足快感。

為什麼我們的孩子不聰明?

21世紀是知識信息大爆炸時代,也是一個知識大貶值的時代。這不是因為知識不重要,而是因為它不再是稀缺品了。任何一個人只要上網搜索一下,無論是國際名校的精品課程,還是人類最前沿的資訊信息,皆唾手可得,今天誰都不缺知識,真正稀缺的是頭腦智能,是否擁卓越的思考力、想象力、創造力、決策力,以及一流的思維方式方法……這才是真正決定你對知識信息處理效率和對錯的核心競爭力。

為什麼我們的孩子不聰明?

中國的許多家長常常混淆正確的思維過程與正確的思維結果之間的關係,認為要在學習中得出正確的答案,孩子的頭腦智商就沒什麼問題,就不需要教孩子怎樣思考問題。情況真的是這樣嗎?顯然不是,這就象兩個人同時在森林裡探寶,其中一個採取翻遍每一寸土地的辦法,花費了畢生時間才找到寶物。另一個人採重點探查的辦法節省了一半的時間也找到了寶物。雖然同樣是找寶物但兩個人的探寶過程和效率卻大不一樣,顯然前者愚笨低效後者科學高效。

德國傑出的數學家高斯,從小就特別愛動腦筋。上小學的時候,他的數學老師想治治班上的淘氣學生,給大家出了這樣一道數學題。

1+2+3……+100=?

老師對學生說:“今天,你們的任務就是把這道題算出來,誰先算出來,誰就先回家。”

學生們開始在算稿紙上忙碌地演算起來,只有高斯沒有動筆,而是看著窗外,好像在思考著什麼。一會兒,高斯拿著練習本走上前去,“老師,我算出來了!”

老師不相信高斯這麼快就算出了答案,以為他在搗亂,就讓他回去再檢查一遍。小高斯把練習本遞過去,認真地說:“老師,我檢查過了,還驗算了一遍。不信你看!”

老師看到上面端正地寫著“5050”,一點也沒錯!驚詫不已,便問高斯是怎麼算出來的。

高斯說:“我發現這個題目一頭一尾挨次的兩個數相加,結果都等於101,這樣一共有50個101,50和101相乘,不就是5050嗎?”

高斯的算法使在場的同學們和老師都驚呆了,而那一年他才只有10歲。

在思考問題時,有些思維方法使我們的思維過程簡潔高效,能迅速找到答案。有些思維方法(通常是我們無意識中養成的思維習慣使我們的思維過程繁瑣曲折,要走許多彎路才能發現答案。這兩種思維方法在處理上一般性問題時也許看不出有什麼差別,但在處理複雜和深奧的問題時差異就會特別顯著。所以,科學家們通常都比較注意學習先進的思維方法,因為有些問題如果靠傳統的思維方法去研究可能窮一生精力也找不到答案,而採用先進的思維方法則會在短時間內出大量的研究成果。

為什麼我們的孩子不聰明?

英國著名科學家貝弗裡奇在《科學研究的藝術》一書中曾寫道:對於一個科學家來說,姑且假定他遲早會懂得怎樣最好地進行研究工作,但如果完全靠自己摸索,到他學會這種方法時,他最富有創造力的年華或許已經逝去。因此,如果在實踐中有可能通過研究方法的指導來縮短科學工作者不出成果的學習階段。那麼,不僅可以節省訓練時間,而且科學家做出的成果也會比一個用較慢的方法培養出來的科學家所能做的多。

今天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不僅孩子們要學的知識更多更難,成人在職場上每天所遇到的新問題更復雜更多變,這就要求人們不斷提高自己的腦力以更好地適應瞬息萬變的現實社會,因此,思維訓練廣泛受到歡迎,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思維教育不是可有可無的事情,它關係到自己在頭腦型社會中的生存地位,一個沒有經過訓練的頭腦是無法適應未來社會高強度的腦力競爭,將會面臨被淘汰的危險。

為什麼我們的孩子不聰明?

我從事思維培訓的時間越長,越覺得中國的孩子們很“可憐”,從小學到高中1/4的學習時間“貢獻”給外語,2/4的學習時間“貢獻”給數理化,辛辛苦苦十幾年又學到了一些什麼呢?傳統的精英教育體制為了拉開學習成績檔次,把孩子分成三六九等,就必須出難題、怪題、偏題。實際上孩子們在智力發育黃金期並沒有真正培養自己的頭腦智能,反而是被塞進海量的知識垃圾,等畢業踏入社會後才發現這些東西對自己成才或成功真正有用的寥寥無幾,這也是為什麼有許多人成年後意識到自己學的知識越多,離智慧卻越遠的原因。

為什麼我們的孩子不聰明?

在孩子講課時我經常會調查這樣一個問題:除了學校的內容以外,你堅持時間最長的學習項目是什麼?

如果答案是沒有任何項目堅持2個月,基本可以判定這孩子無任何特長。

如果答案是一年,說明這孩子有毅力,在某一領域形成了初步的專業能力。

如果答案是三年,說明這孩子的專業能力形成了優勢積累,能超過多數同類學習者。

但遺憾的是,我聽到的答案五花八門,卻從未聽說哪個孩子在腦力訓練上堅持過1年……

學習任何東西,堅持一年是能力,堅持三年是優勢。無論是繪畫、圍棋、書法、舞蹈、學武術、學口才、學鋼琴……莫不如此,培養頭腦智能也不例外。

我一直認為,中國父母在教育上對子女最大的虧欠是忽視智能教育。眾所周知,學生在學校學習成績的好壞直接決定他結交朋友的檔次、被老師的重視度、個人自信心的養成、未來可以上升的空間大小。而追本溯源,學習成績的好壞是由智力優劣決定的,一個愚笨的孩子無論多麼勤奮,也很難追上一個同樣勤奮的聰明孩子,而能走到金字塔頂端的成功者,他們唯一的相同點就是“高智能”。

但是,很多家長明明知道這一點,卻從不重視對孩子智能教育的投入,每年寧可投入大量的金錢和時間去上各種興趣班,也從不過問孩子的智力水平如何,存在哪些問題,需要如何培養提升。而孩子學習一旦出現各種障礙,家長只會簡單粗暴地歸因於孩子“不努力”。

為什麼我們的孩子不聰明?

一個孩子在面臨激烈的學習競爭,沉重的學習負擔時,最大的痛苦就是“難”:

概念公式理解“難”;

單詞課文記憶“難”;

作業習題解答“難”;

作文構思想象“難”;

知識靈活運用“難”;

……

各種“難”不僅讓孩子學習過程中感受不到學習樂趣,而且考試失敗還要遭受老師和家長的無情羞辱,自信心飽受挫折,但又有誰認真替孩子想過“難”究竟是什麼,怎樣形成的,表現為那些方面,怎樣幫他們化難為易呢?

答案是:99%的家長都從未認真想過!

為什麼我們的孩子不聰明?

“難”——是頭腦不聰明的表現

注:在一般父母印象中,智能教育就是讓孩子掌握一些記憶技巧或學習方法,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但在我看來真正的智能教育是超越知識學習的,這就像人們去健身房運動,目的不僅是為了有個健康的身體精力充沛地去工作,還有防治的病、保持身材、學習搏擊技巧、體驗運動快感、協調身心靈等多種功用。

智能教育比體能教育的內容更豐富複雜,也更重要深遠……

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也沒有人能隨隨便便頭腦卓越,智慧不凡!

為什麼我們的孩子不聰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