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大強的失敗,不能發生在我們身上~

電視劇【都挺好】大結局了,蘇家的老少4人的爭爭吵吵打打鬧鬧終於也在蘇大強換上阿莫茲海默症後兄妹三人終於握手言和。

蘇大強的失敗,不能發生在我們身上~

也被這表情包把屏給刷破了

蘇大強的失敗,不能發生在我們身上~

與我看來這真的是有些讓人無語,看來編劇心中蘇大強也是做天做地的沒有了下限,除了老天來收了他也真的就沒有辦法了。

蘇大強的失敗,不能發生在我們身上~

整部劇雖然有兄妹反目、家庭內鬥、職場風暴以及各種的勾心鬥角、愛恨情仇,但我認為蘇家兄妹3人的爭執根源,只在於他們青少年時期的教育資源的不平等分配。如果家裡有二孩的或者準備二孩的,請一定認真看完以下文字並準備對號入座。

蘇大強的失敗,不能發生在我們身上~

蘇大強家有三個孩子,大家試著對號入座吧!

蘇大強的失敗,不能發生在我們身上~

老大,學霸,學習好,直接去了美國。家裡條件不好但是為了孩子的發展也要賣房支持了。在美國直接就成家立業了,有車有房有妻有子,想著衣錦還鄉報答父母。老母親去世後就感覺更加愧對父親,對父親的各種要求都無條件支持。對弟、妹自覺缺少了大哥應盡的榜樣作用。

蘇大強的失敗,不能發生在我們身上~

老二,普通人,和蘇大強很像,沒什麼本事,但是很能作。不甘於普通人的生活一直想翻身,於是各種作。作沒了工作,作沒了老婆,作沒了房子還差點把自己作進去。對於老二蘇玉成來說,“實力啃老”以及“巨嬰症”這兩個標籤跑不掉的。

蘇大強的失敗,不能發生在我們身上~

老三,作為家裡唯一的女孩不但沒有得到小公主般的自幼疼愛、及萬千寵愛與一身,實際上是最不受待見的一個。媽媽不待見她,爸爸心有餘而力不足後來也就習慣性冷漠了,老哥搶佔了學霸的光環,二哥搶佔了她所有的關注和資源。總之,明玉很不受待見,也沒有什麼存在感,對家庭的牽掛也淡,也對整個家庭都充滿了憤世嫉俗的感情。

蘇大強的失敗,不能發生在我們身上~

其實蘇大強家不用鬧得這麼雞飛狗跳、妻離子散的,大家如果早點把矛盾化解下可能不會這麼僵。事實上他們家,蘇大強妻子過世了、蘇明哲媳婦要離婚、蘇明成已經被淨身離婚了、蘇明玉連同居都算不上,基本上屬於現實版妻離子散了。哥仨的關係不是那算讀的好,都已經全武行反目了,也惡化不到哪去了。蘇大強家裡的問題很多,但是我覺得往根裡算,就是哥仨小時候沒好好教育,蘇大強沒當好家長,從小就長擰巴了。

孩子的本性都是自私的,都想獨佔父母的愛。但是當家裡另外又有一個孩子的時候,父母的關懷就會被分散了。這時候就需要父母做好引導和分配了。2011年後開放了二孩政策,還好按照目前的政策兩個孩子就是上限了,多上點心總能做好平衡。否則像蘇大強家裡3個娃再攤上個不頂事的爹,就苦了孩子了。當父母有了第二個孩子的時候,勢必要對上一個孩子的資源重新分配。而如果2個孩子的年齡比較貼近還好,因為雙方的感覺會更相似於同伴而不是資源競爭者。而如果2個孩子的年齡差在3-5歲左右,就很容易引起對資源的爭奪。如果孩子的年齡差更大就會好很多,大部分都會坦然接受。所以我們在劇中看到明成和明玉有如鬥魚般不能相容。

蘇大強的失敗,不能發生在我們身上~

蘇大強的失敗,在於2點:

1.認同並支持了妻子對於孩子的不平等對待;

2.對於老二的依賴和對於老大的奢望。作為矛盾的起源,蘇大強的錯誤並不被明玉原諒,而且蘇大強也從未計劃去尋求原諒。蘇大強認為自己還有2個兒子,而且自己也一直就準備依靠這2個兒子的。老二在身邊,即使窩囊點也還有老大可以幫襯著。至於明玉,就當不存在好了。可是蘇大強沒有想到老二的不靠譜超出了他的承受範圍而老大也不像他想象的那麼光鮮和強大,所以蘇大強只能接受明玉的幫助。雖然蘇大強患病阿莫茲海默症後表現出了一些柔情,比如攢錢為明玉買補習材料。但是我想,如果他在明玉少年時期真的做出了更多的關懷,那明玉對他的態度應會是截然不同的。

明玉是個缺愛的人,這點在明玉為了老懞的安危而翻牆可以看出。老懞在她無助的時候給了她支持,所以老懞對於她是亦父亦師的存在。蘇大強的父親的形象早已在明玉心中破滅了,但是她還是需要一個父親的,所以當老懞對她保護、支持時,明玉為自己心中的空缺的父親的形象找到了人選。有人說看了明玉的戲就好像看到職場生存指南,但是其實她不必這樣。人與人不必如此的心機,算天算地的。她為自己的利益出賣了二嫂就證明了蘇家並不是她的家。 我不禁思考:是什麼樣的家庭教育和成長經歷會讓孩子成長的如此可怕?

在二孩家庭中,重視一個而忽略另一個孩子是很普遍的現象。雖然作為家長的你會否認但是這世界本來就沒有完全的公平所以你也不會是例外。既然做不到公平,那就要考慮補償的做法。同樣家庭裡往往有2個或更多子女成員的加拿大,在教育資源分配問題以及子女同家庭的矛盾這方面的問題就少的很多。在我同加拿大本地人打交道的20年的時間裡,似乎幾乎沒有聽到過類似的爭端。事實上不只是加拿大,美國、澳大利亞也是很少有類似的問題的。 這就說明這個問題並不是普遍的,甚至有可能是我們文化下所獨有的。我認為問題的根本在於:過於重視。事實上無論是啃老還是巨嬰,都是父母對於子女過於重視,對其的要求無底限的滿足而造成的。加拿大的家庭教育中對於孩子的自立培養比較在意,或者說對於普通家庭來說,更類似於放養。雖然家庭也會有興趣的培養,但都是以學生自己的需求為主的。家庭對每一個孩子都有著相同的基礎教育資源的分配:如果老大上學時參加過培訓班,老二也會有相同的待遇。其實這是加拿大家庭教育中,家長比較懶的表現。不同於中國家長針對性的精準匹配每個孩子的不同特點而因材施教,加拿大的家庭採取的是放養狀態。統一培養,如果有哪個孩子展現出了特別的天賦或者極強的興趣在做傾斜,同時對另一個孩子給出同樣的資源和機會,有孩子自己選擇是堅持還是放棄。因為孩子是主動放棄的,所以就不會對家庭教育資源分配的不平均而產生不滿。

所以,問題的根本在於資源的分配者。家長不應該過多的介入資源的分配,誰適合什麼應有孩子儘量根據積極需求來主動選擇。否則無論分配的多麼近似於平均也一定會引起不同程度的另一個孩子的不滿。正如我上文提到的,是無法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平均分配的。放手吧,這是我對中國家長的建議。如果蘇大強能夠重新選擇,我想這也應該是他的心聲。

加拿大留學邵老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