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的出路在口碑,藥膳食療是人類的大健康!

自古以來,健康就是人類發展過程中永恆的主題。健康對一個人、一個家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沒有健康,生命也就走到了盡頭!

中醫的出路在口碑,藥膳食療是人類的大健康!

是的,社會在發展,人們的經濟水平提高,對健康的需求是空前的強烈。中醫認為,七情六慾為陰邪,暗箭難防,情傷對身體的損傷是最大的。特別是大城市裡的中青年,普遍壓力大,情場、職場坎坎坷坷。另一方面,人們還在折騰自己的身體,不遵循自然規律,對生命沒有保持一顆敬畏心。起居無常、飲食不節,過度地透支身體。

馬雲說,中國的下一個首富會出現在大健康產業。首富是誰,對老百姓來說並不重要。但首富出現在大健康產業,我想所有人都該警惕起來了。暫且不說權威機構統計的全國的各類疾病人數,就說我們身邊存在的現象。一個家庭裡至少有兩到三個的慢性疾病患者,疾病的存在,就代表藥品和保健產品的需求存在。所以很多企業家像馬雲、王建林等搞巨資發展大健康產業,這也是可以理解的。

企業家發展大健康產業的動機很重要,有些企業家參與大健康是發心想為社會貢獻一份力量;但是也不否認存在一些人想趁著這股熱潮撈一筆,巴不得別人生病。健康是民生問題,是不能把它市場化的。中醫認為醫德、醫風比醫術重要,所以就有醫者仁心、懸壺濟世的說法,醫學的目的是讓人不生病,而不是和疾病打擂臺的過程中,慫恿別人來賭博,一輸則傾家蕩產。

中醫的出路在口碑,藥膳食療是人類的大健康!

西醫學發展到現在幾百年,和疾病的鬥爭就沒停歇過。有些人覺得中醫不科學,其實是不對的,現在都講中醫現代化了,慢慢地也通過科學研究去證明中醫的科學性。你再說中醫怎麼不好,但是它卻庇佑華夏人五千年,在過去缺醫少藥的情況下,貧窮的老百姓通過運用藥食同源的中藥材讓自己遠離疾病。

中醫重視天人合一、注重整體觀念,因為人和社會、人和自然是分不開的。所以很多疑難雜症,大部分都是人際關係、情緒病造成的。中醫講上醫治未病,扁鵲初次見蔡桓公的時候,說他病在腠理,如果加以預防調理,就很容易痊癒。但是蔡桓公諱疾忌醫,最後病入膏肓,不治而亡。可見,預防調理很輕鬆,但是人們就是不重視。

中醫的出路在口碑,藥膳食療是人類的大健康!

賣棺材的老闆希望銷量穩升,企業家們對大健康產業垂涎欲滴,但從老百姓的角度來說,健康市場越來小越好,醫療的支付費用越少,人們才能越來越健康。國家提倡鼓勵社會一起做好預防,從而讓人們不生病、少生病。

國家的願景是美好的,但是落地還是有些難度。老百姓獲得健康的成本普遍虛高,高額的經濟付出也不一定能換來等價的健康服務。追求健康的方法錯了,一切都百搭。像現在的保健產品都賣得很貴,動則上萬,到頭來也沒有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中醫的出路在口碑,藥膳食療是人類的大健康!

那我覺得我們的藥膳湯還是很接地氣的,首先藥膳湯用的材料都來源於藥食同源目錄,食療較藥物而言,不會讓人產生巨大的排斥,並且食療是可以長期服用,從而實現養生保健、預防調理效果的。

中醫藥膳養生是將中國的飲食文化與中國的藥膳結合起來,形成了具有中國傳統特色的食療文化。未病養生,防病於先;欲病施治,防微杜漸;已病早治,防止傳變;瘥後調攝,防其復發是“治未病”的主要內涵,而中醫藥膳貫穿“未病先治”整個過程。

傳統的中醫藥膳理論在秦漢時期就已經初步成形,唐宋時期藥膳的使用已經非常成熟。其中名醫張仲景開啟了食物與藥物結合治療疾病的先河。在用藥治療時,加入食物進行飲食調理,也為中醫藥膳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中醫的出路在口碑,藥膳食療是人類的大健康!

為此,自1998年開始,歷經十幾年年的研究,實現“苦口良藥”變“可口釀湯”,並攻克實現了本草見效慢的難題,讓我們的食療效果勝過藥療,所到之處均取得良好口碑。有人評價說,這是中國目前的靠口碑傳頌的品牌!更是指出,中醫的唯一出路在口碑。

所有的營銷手段最終都只能迴歸到技術和口碑,現在的養生市場魚龍混雜,中醫背了很多黑鍋。別人相信你的為人,才會相信你的產品。選擇不要騙人,用心幫助人,在和顧客交談中,如果以一種幫助人的心態去面對他,你會發現是另外一種心境。行善揚善之人,天道酬之。

而每一個這樣的加盟店都將成為百年老店,因為不騙人,真正擁有核心技術,不騙人才能做一輩子,才能傳承,從事的是一份得民心的事業,是一份造福世間、福廕子孫的基業。

中醫的出路在口碑,藥膳食療是人類的大健康!

話說回來,中醫裡記載,藥膳既是食,又是藥,那藥膳湯是不是可以當飯吃的?

你說對了,這一點特接地氣。三十多快錢的一盅藥膳湯搭配一份粗糧,滿足人們對健康和飽腹的訴求,甚至不增加工薪一族的經濟負擔。像現在寫字樓的白領,吃一頓快餐二三十,外賣吃多了人就不健康,就不如吃一段調理身體的藥膳湯。

這樣盤算下來,我覺得一餐一盅藥膳湯性價比很高,通過一日三餐滿足人們預防調理疾病的訴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