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秀清为何只派林凤祥、李开芳率两万太平军北伐?

如鱼得水左右逢源


1.北伐是为缓解天京军事压力。太平军攻克武昌之后,顺江而下,一路势如破竹,短期内迅速占领南京。定都天京后,军事威胁问题暴露出来了。因为太平军不派兵留守城池,清军一路尾随太平军到南京附近,太平天国成了襁褓婴儿,被四面围攻。同时,清军建立江南江北大营,就是为南北封堵监视太平军。杨秀清作为执掌朝廷者,不得不西征,北伐,就是用围魏救赵来解除天京的威胁。



2.北伐与捻军等队伍接应壮大。太平军一路从广西蔓延开来,当然不仅仅是为占取南京,而是为了站住脚,然后开枝散叶。林凤祥,李开芳的北伐军在吸引牵制众多清军力量的同时,在攻占安徽北部,河南东部的时候,还与捻军取得联系,互相联合作战,并取得丰硕成果,北方的小股起义队伍,在北伐军作战过程中帮过许多大忙,成了“亲密战友”。而且后期,一部分捻军还加入了太平军,或奉太平军为正朔。


3.北伐走的是夺取南京的路子。除了围魏救赵,响应友军之外,杨秀清做出北伐决定仍然不可否认他的侥幸心理。从广西金田,到南京,一路千山万水,太平军能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一举攻破大型城市。那么认为以同样的方法,一鼓作气,攻占北京,也是有一定可能性的,况且南京附近也吸引了大批清军。不光如此,北方民生凋敝,怨声载道,一支太平军,可能唤起民间巨大的反抗力量,一起围攻清“清妖”京师,也不无可能。

4.杨秀清不应该任其孤军深入。林凤祥,李开芳是太平军的一流战将,派他们出征是合理的。定都天京后的太平军总数几乎达到百万,但是多是在湖北,安庆,南京附近吸收的兵丁,勇猛忠诚的广西老战士还是原来的几万人,西征派出了一部分,守天京留下了一部分,能供应给北伐的精兵两万,几乎是倾囊而出。但是杨秀清出征前讲,不要恋战,要机动灵活,直取清朝京师。林,李二人也是这样做的,但是敌人未灭,你杀到京师,不还是要被围被打?数次营救未果,北伐军覆灭。


话说春秋


太平天国定都南京,统兵六十万。不久,总揽大权的东王杨秀清制定了两路作战计划:一路由春官正丞相胡以晃、夏官副丞相赖汉英为主将,率水营战船千艘、步兵3万溯江西征;另一路由天官副丞相林凤祥、地官正丞相李开芳为主将,率步军2万进军北伐。史学界对于太平军北伐人数一直存在诸多争议,有学者说北伐军一开始有四五万人,渡过黄河后只剩下两万人;也有专家认为北伐军共计九军,按太平天国一军遍制一万三千余人来算,九军共计十一万人。只是在渡黄河时受阻,成功渡河的北伐军只有两万人。

从中不难看出,杨秀清最初所派的北伐军人数已难以确定,但北伐军在渡河之后只有两万人则是确定无疑的。接下来,我们就来分析一下杨秀清为什么只派区区数万人北伐。

北伐决策论

忠王李秀成被俘后总结出“天朝十误”,把偏师扫北认为是误国之首。实际站在杨秀清的立场上看来,北伐更像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当初太平军杀出广西时也不过区区万人之众,可经过湖南变成十余万众,到武昌顺江而下时已达五十万之众。杨秀清用数万人北伐,不仅可以阻挡清廷派兵南下,而且希望北伐军能成燎原之势,一举攻占京城。

故或登三山门望之,自城外至江东门,一望无际,横广十余里,直望无际,皆红头人也。——汪士铎《乙丙日记》

精兵战略

太平军在前期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一方面得益于晚清战斗力低下的八旗、绿营兵所赐;另一方面是依靠杨秀清的精兵战略。早在金田团营时,杨秀清便挑选信徒中壮而勇者编入行伍,日夜操练,授以行军布阵之法;又实施男女分营制度,确保军队保持强悍的战斗力。

北伐军中多有身经百战的广西老兄弟,杨秀清自信地认为攻占北京,有此数万精兵足矣。

兵力不足

前面说过,太平天国统兵六十万,怎么会说兵力不足呢?要知道这六十万并非全都是百战精锐,其中大半都是新兵蛋子,精锐只有十余万人。再来看北伐军是什么时候出征的呢?1853年5月8日,距定都天京不过一个半月左右,哪里来得及将新兵编练完成。

更何况太平天国虽攻占南京,可仅仅7天后,清将向荣便绕南京筑垒,构建起了江南大营的雏形。太平天国要拱卫都城,必须派重兵进行防守。此外,西征也在同步进行,还要大兴土木修建宫室,杨秀清真恨不得能多生出几双手来,才好应付纵横交错、杂乱不堪的局面。他能够抽调出这数万人马已经非常难得了。

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北伐军主将林凤祥、李开芳都是太平军中骁勇善战的大将,却并不是运筹帷幄的帅才。北伐军孤军深入,与天京失去联络,没能获得杨秀清战略上的指挥。虽在河南曾一度达到20万之众,但真正能上阵御敌的精锐却并不多。

渡河之后围攻怀庆60天不克,使清军得以调集胜保、僧格林沁等将领在京城周边设下重兵,严阵以待。加上捻军军纪散漫,不听指挥;北伐军形同流寇,粮饷不继,士兵纷纷逃亡。最终功亏一溃,以全军覆没而告终。


历史茶坊


太平军北伐,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林凤祥、李开芳率2万多太平军北伐。即便北伐军里的战士身禁百战,但想凭借两万人推翻满清攻下北京未免有异想天开。孤军深入本是兵家大忌,还遵照“师行间道,疾驱燕都,无贪攻城夺地”的战略方针,简直是混账,根本就是派北伐军送死。

北伐于太平天国的意义,无非是牵制中原地区满清军力,给予新建立政权喘息壮大的时间,北伐军不负众望,一路北进直逼天津,清廷朝野震动,调重兵阻击,可惜太平天国没有抓住机会。曾国藩率领湘君随后向洪秀全扑来,天王不思退敌,整日就知道躲在皇宫里快活。小朝廷中,内讧厮杀自我消耗,一盘好棋下到稀烂。



历史总是存在诸多巧合,旧事一遍遍重演,三国时,蜀汉丞相武侯七出祁山,后姜维九伐中原。前线烽火连天,厮杀不断,后主宠信小人听信谗言计盘算着小心思,假使攻破长安,会不会落得个十二道金牌莫须有之罪,也未可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五经博士


说到太平军北伐史很多人都扼腕叹息,仅仅两万太平军就威逼京师,如果当时太平军再多派出几万人是不是就有可能推翻满清统治,那么太平军为什么没这么做呢?


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当时清廷在江南、江北各有一座大营,从战略角度看一方面为了遏制太平军北上威胁京师,另一方面防止太平军南下,妄图将太平军遏制在南京。

两座大营以防守为主,虽然兵力不多但是太平军想短期攻下难度也很大,面对这种情况太平军派出了北伐和西征两路大军来减轻天京压力。

那么太平军为什么仅仅派出两万人北伐呢?原因很简单

首先,太平军无兵可用

虽然太平天国号称五十万大军,但是除去随军家属和扩编的新军,太平军有战斗力的部队不过数万人,而且同时要解除长江上游的压力,所以派出两万人北伐已经算是太平军几乎全部家底了,后来杨秀清组织扫北援军时捉襟见肘,可见太平军兵力紧缺。

其次,太平军从广西一路打到天京定都,其看家本领就是流动作战,太平军滚雪球似的越来越大,两万扫北军也将流动作战的特点发挥的淋漓尽致,一度兵临天津,威胁京师,北伐牵制清军的战略目的已经达到,能够达成如此战绩恐怕也是杨秀清没有想到的。

最后,太平军虽然只有两万,但皆是精兵强将,主将林凤祥、李开芳、吉文元都是太平天国元勋,两万北伐军也是从广西一路打到天京,他们久经沙场,都是百战余生之人,而且在思想上更是拜上帝教的狂热支持者,这支扫北军的战斗力可想而知。

一方面扫北军战斗力强悍,另一方面天国确实无兵可用,而且必须通过北伐牵制清军兵力,所以只能派出两万北伐军。


一点点历史


说两点吧:北伐军就是想起奇袭的效果,所以带的人不多,但人少不一定就战斗力差,参加北伐的基本都是百战精锐。其实威慑京师和减轻天京压力的战略目的是达到了,只是后来通讯不畅,取得早期战果后延宕不前,失去了闪电战的优势,敌人缓过气集结起来了,这是其一。承接上一点,也是通讯不畅,没法及时掌握战场态势,援兵出动迟缓了,而且兵员素质不如先头部队的北伐军,战斗意志不够坚定,被挡回去了。杨秀清原先并非没有计划派援兵,只是斟酌什么时候派,实际上当时太平天国的武装力量也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强大,所以同时也面临着组织动员的问题,结果就是延误了战机,到后来想继续救援也没有那个实力和时间了。总而言之,就是杨搞北伐稍微仓促和林李进攻还是不够果敢,最后导致失败。


冯贝克曼


太平天国一路从广西打到南京,实行流动作战,夺取城池无数,但却没有军队驻守,直到攻取南京时,手里所能控制的地盘也仅限于南京周边地区,江南大部分地方仍掌握在清政府手中,他们争夺到地盘后大肆抢掠,然后又放弃。过快的战略收缩给清军反扑留下了充足的时间。太平军在攻占南京不久,清军就追至南京,在南京附近建立了江南、江北两座大营,使得南京被困长达三年之久,太平天国的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这个新生的农民政权随时都有被扼杀的可能,因此,杨秀清不得不留下重兵保卫南京。这是只派两万兵力北伐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二,为了同清军争夺江西和湖北地区,以取得对长江中上游的控制权,巩固西边的军事防御,在北伐的同时还组织了西征。然而,这支人马还不足一万。

其三,西征的军队尽管数量少,却都是些捍兵强将,在鄱阳湖之战中大败曾国藩的湘军武装水师取得了湖口大捷。他们焚毁了大量湘军船舶,也包括曾国藩自己的座船,逼得曾国藩投江自尽,后又被手下救起逃往陆营。没准杨秀清认为自己的军队是以一当十的,因此,放心大胆的让李开芳只带两万精兵北伐。当然,这是我个人的臆测。与西征军相比,上面对李开芳已经算是够“慷慨”的了。

话又说回来了,北方必竟是清庭京师重地,岂容小觑。北伐军进攻天津失利1855年3月,林凤祥连镇突围被俘。李开芳退守山东茬平冯官屯。被俘后同年六月被凌迟处死。尽管北伐军一路冲杀到距清都百十公里的天津,着实让咸丰帝恐慌了一阵子,太平北伐战役最终还是以失败而告终!


周至礼乐国学院


这个问题跟毛主席为什么派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和红军西路军挺进河西走廊一个意思,只是没有成功而已,战略拓展是必须的决策,不管风险多大,必须这么做,做了无限可能,不做死路一条,百分之九十五的人都不会做这样的决定,所有大部分人不适合做统帅


强庶轩



用户79300862近朱者赤


和红军的西路军有些相似的命运。


和平城主


开始他们也很能打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