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军阀上演大混战:“胡憨之战”背后的群雄角力

北洋大时代道德篇(二百四十三):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在北洋史上,第二次直奉战争属于高手过招,不过在其结束后不久,河南西部爆发了一场小军阀之间的大混战,史称“胡憨之战”。双方扛纛人胡景翼和憨玉琨,都属于二流草头王之下的角色。但是这两位小军阀分属于“西北军”以及“镇嵩军”。而两大阵营的掌门人冯玉祥和刘镇华,自然属于家大业大的角儿,招呼起来自然不含糊。也可以说,这是第二次直奉战争的余波,所以需从憨玉琨出兵洛阳,驱逐直系军阀败将吴佩孚说起。这位曾经如日中天的吴玉帅,虽说在山海关前线功败垂成,但是在河南和湖北还是具有一定实力,且退居洛阳以待东山再起。

小军阀上演大混战:“胡憨之战”背后的群雄角力

但是,无论是被重新扶上前台的段祺瑞,亦或是北洋中枢此时的幕后执缰人张作霖和冯玉祥,均不愿给吴佩孚放虎归山的机会。所以是年十一月二十二日,段祺瑞授意胡景翼部,对河南吴佩孚余部发动进攻,直系军阀原河南督军张福来,放弃彰德向黄河南岸撤退。时任陕西督军刘镇华乘胡、吴两军对抗之机,派镇嵩军第三十五师师长憨玉垠“率两师三旅星夜东下”,进兵渡关,限期吴佩孚退出洛阳。憨以吴至期不动,于二十七日占领新安、绳池,即兵分数路直取洛阳。“吴初持无论如何,不离洛阳”,后被“各军官硬拥上车”。刘镇华也来凑热闹,他派憨玉琨出兵洛阳,赶走吴佩孚,目的是想夺取河南地盘,对抗冯系军阀染指西北,所以由此又引起与新任豫督胡景翼的冲突。

小军阀上演大混战:“胡憨之战”背后的群雄角力

因为,看似是憨玉琨敢和胡景翼叫板,这是因为其背后的刘镇华,不仅得到皖系军阀陕西军务帮办吴新田的帮助,又有山西督军阎锡山、甘肃督军陆洪涛等人的支持,而新上任的河南督军胡景翼,仅得到一个残缺不全的豫东地区自然不平,憨玉琨自占据豫西以来,俨然小诸侯。卧榻之侧,岂容他人粼睡。胡景翼对此是不能容忍的。接着胡、憨两军将近二十万人鏖战半个多月。双方互相进兵,却“各执一词,均谓己为正当防卫,而以开衅之咎,委之他人”。他们先后在登封、巩县、荣阳、祀水等地交战,特别是在黑石关前展开了殊死的争夺战,巩县兵工厂多次易手,可见战况之激烈。

小军阀上演大混战:“胡憨之战”背后的群雄角力

最终,憨玉琨虽然勇敢善战,身先士卒,连胡景翼也不得不承认憨打仗是一把好手,险些做了憨的俘虏。但是憨部生内变,倒戈相向,而刘镇华派来的援军又来而不援,有名无实,憨才不能支持,岳维峻、樊钟秀等部以巨大损失之代价占领洛阳。憨部张治公曾联合豫西红枪会,在新安、洛阳发动一次反攻,曾冲进龙门、洛阳。但因冯系军阀第三军投入战斗,孙岳、岳维峡、堆之钟秀等均亲临前线指挥,众寡悬殊,张部绪于不支败走。胜负之局至此己定。憨最后以弹尽援绝,无力反攻,退到老家篙县,悲愤文集,对前途绝望,先跳深沟自杀未遂,继吞鸦片也未绝命,终于用手枪自栽而死。这场冯系军阀、皖系军阀以及地方军头盘根错节的代理人混战,遂算是接近尾声。

参考资料:《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菜根谭》、《一九二五年的“胡憨之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