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告诫了世人怎样的人生哲学?

_做一棵微笑的明媚花朵


《资治通鉴》这本书大家都知道是司马光等人编纂的历史书,为的是让皇帝了解历史以治理当世。有很多人生的哲学,这里不可能全部说完,在不少事件中,司马光都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像他觉得大领导不应该成为“察察之君”。这对于古代的皇帝有很大作用,而对于现在的领导艺术也有很大的帮助,毕竟中国人性几千年来并没有变化,那咱就说说这个观点


我赞同司马光的这种看法。因为我觉得当领导的人是要统筹大局,考察下属的事情自己不用劳心费神,“察察之君”反而会导致下属对工作的懈怠。像唐太宗时期,他为了检验官员,就暗地里给一位官员送去了贿赂,然后就在朝堂上指责这位官员,还说要把他杀了。唐太宗的做法出发点是好的,为的是检验官员的廉洁,可他用错了方法,这是唐太宗的一种欺诈手段,是他对权术的运用,这不会取得预期的效果,反而会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因为官员为了自保就会欺上瞒下。裴矩就说这是不符合“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所以说,皇帝不能做到“察察而明”,什么都要留一分,这样才能促进国家的发展。

察察之君实则是对权术太过在乎,他们想把权力紧紧掌握在自己手里,官员只能臣服于他们。而这种行为只会导致官员们的失声,因为他们不敢说,因为他们知道这种领导只要一说真话就会死,他们只能在表面逢迎领导。所以说司马光的看法对,作为一名领导,要做到心胸宽广,不要事事都观察入微,因为啥事都有度,超过了反而适得其反,领导也要学会揣着明白装糊涂。


历史百家争鸣团队成员:小木


历史百家争鸣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蕴藏着极大的知识宝藏,至今仍能源源不断给后人提供智慧的源泉。古人留下来的许多经典对我们现今的人仍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比如,《资治通鉴》中提到战国时期,在魏文侯与重臣李悝的一段对话中,李悝就向魏文侯提出了一套极其经典的“识人五法”,为魏文侯识人提供了经典的参考价值。战国时李悝的“识人五法”对今天的我们仍具有借鉴意义,教我们怎么识人,让我们今天还受益匪浅。

魏文侯问李悝:“先生曾经说过:‘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现在我选相不是魏成就是翟璜,这两人怎么样?”李悝回答说:“下属不参与尊长的事,外人不过问亲戚的事。臣子我在朝外任职,不敢接受命令。”魏文侯说:“先生不要临事推让!”李悝说道:“国君您没有仔细观察呀!看人,平时看他所亲近的,富贵时看他所交往的,显赫时看他所推荐的,穷困时看他所不做的,贫贱时看他所不取的。仅此五条,就足以去断定人,又何必要等我指明呢!”魏文侯说:“先生请回府吧,我的国相已经选定了。”

史上魏文侯和李悝都是杰出人物。魏文侯是战国时期魏国的开国君主,志向远大,礼贤下士又从谏如流,是一位极出色的诸侯国君主。李悝是战国时期的政治改革家,法家重要代表人物,曾在魏文侯时为相。李悝颇有辩才,且深谙识人之法,他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识人五法”,并运用于实际工作中,使其广揽人才,辅助魏文侯实现“兵强国富”,魏国得以迅速崛起,称霸百年。

李悝告诉魏文侯的“识人五法”,原文是:“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窘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

居视其所亲。

看一个人平常都与什么人在一起,如与贤人亲近,则可重用;若与小人为伍,就要当心。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的正是这个道理,我们从一个人平时喜欢和什么人接触以及和什么人关系亲近,就可以看得出这个人大致是怎样的人了。比如《射雕英雄传》中潇洒英俊的金国小王爷杨康,豢养了一批江湖恶汉,比如侯通海、沙通天等等,都是江湖上唯利是图、见利忘义之人,可见杨康也好不到哪里去。

富视其所与。

看一个人如何支配自己的财富,如只满足自己的私欲,贪图享乐,则不能重用;如接济穷人,或培养有为之士,则可重用。看一个人对待自己财富的态度,的确可以看得出这个人是私欲为重还是恢弘大气,在满足生活所需之后,不会太迷恋财富,这种人值得交往。《水浒传》里的柴进享受爵位,富贵逼人,但他却好结交江湖好汉,所以博得了个“仗义疏财”的美名。

达视其所举。

一个人处于显赫之时,就要看他如何选拔部属,若任人唯贤,则是良士真人,反之则不可重用。俗话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如果一个人发达了,显赫了,就大搞裙带关系,这种人必然是不屑于再与从前的故交为伍的。反之,如果他显赫了看人还是不论出身只看人品和能力,这种人就值得交往。《水浒传》里的高俅,一旦发达了就鸡犬升天,豢养了高衙内这样的人渣。

窘视其所不为。

当一个人处于困境时,就要看其操守如何,若不做苟且之事,不出卖良心,则可重用,反之则不可用。一个人身处困境时,最能看出其人的品格高下。比如《水浒传》里的陆谦,贪图荣华富贵,昧着良心帮高太尉父子干着伤天害理的事,对无辜的林冲赶尽杀绝,置之死地而后快,最终丧命于林冲刀下,其人可耻。

贫视其所不取。

人在贫困潦倒之际也不取不义之财,则可重用,反之不可重用。 处于穷困潦倒之际,最能检验一个人的品格,现在一些人过得不好了,就干起了偷鸡摸狗甚至伤天害理的事情,还有的人更是莫名其妙报复社会,伤害无辜的人,这种人就是品格下三滥,应该远离。《水浒传》里的杨志,落魄到只好把祖传的宝刀卖掉,而没有去做打家劫舍的事,可见杨志这人还是有些骨气的。

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试着用这“识人五法”去看人、识人,相信可以帮助我们远离小人、远离是非、远离灾祸!


乔鞅


《资治通鉴》是一部“帝王教科书”,宋代司马光编《资治通鉴》“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它是一部中国式智慧全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我们虽不是帝王,作为普通百姓,个人也可以从中学到很多处世哲学。

1.明事理。如何去做好一件事,如何去做好一个人。我们研究历史,通过看别人的故事,知道自己的宿命。看到这个中原大地活过哪些人,哪些人让我们不齿,哪些人让我们奉为榜样,哪些人让我们又看到自己的影子,看到自己的优点,更看到自己的缺点。这些跟我们有相同缺点的人,他们的命运如何,我们的命运大抵也会如何。

2.知人性。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历史是螺旋前进的。这是因为历史是由人创造的,而人性是相通的。人性的弱点很难改变,所以历朝历代的人可能在犯同样的错误。

3.防患于未然。读《资治通鉴》,我们能读出历朝历代皇帝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皇帝。资治通鉴里出现的一万多名人物中,那些可歌可泣的人,那些可鄙可怜的人。我们可以看到小人如何步步为营,最终害人害己,这样,我们可以在身边发现类似的人物,防止他们为害他人,或至少避免殃及自身。

4.照亮了未来的路。我们要从《资治通鉴》这面镜子中,照到人性的光辉,照到人性的丑陋,照到自己的不足,照出自己应该走的路,更要照出自己这辈子可能会走到哪里去。

以上是个人读《通鉴》的所思所获,希望能帮到你。




读书与分享


《资治通鉴》是北宋时期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共二百九十四卷,约三百多万字,经过十九年创作完成,以时间为大纲,从周朝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记起,到五代的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止,全书囊括了十六个王朝,1362年的历史。起初书名是《通志》,刚提交给朝廷审阅时,受到了宋英宗特别的重视和鼓励,至宋神宗继位后,御赐书名为《资治通鉴》。在书中司马光通过煌煌史册总结出许多朝代兴亡的经验教训,供当朝者借鉴,书中删减冗长,专书机要,着重书写有关国家兴衰,民生修养的史实,在跨越16个朝代,1362年的历史长河中,对近代的人物事件详细书写,对年代久远的粗略带过,光隋唐五代区区371年的描写就占全书篇幅的40%之多,非常明显的大书特书比较贤明的时期,比如汉朝的“文景之治”、唐朝的“贞观之治”等,从书中不难看出,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护当时的封建统治,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司马文正公把历史上的帝王君主根据他们的实际水平和平生事迹大体分为了五种类型:第一种创业型,第二种守成型,第三种陵夷型,第四种中兴型,第五种乱亡型。另外书中对历史上比较重要的战役描写的非常生动,不得不佩服司马光妙笔生花的文笔和才华,特别是战局的起因,战事的分析以及战术思想的阐述都鞭辟入里,像著名的“淝水之战”、“赤壁之战”等。《资治通鉴》按朝代分为16个部分,分别是《周纪》、《秦纪》、《汉纪》、《魏纪》、《晋纪》、《宋纪》、《齐纪》、《梁纪》、《陈纪》、《隋纪》、《唐纪》、《后梁纪》、《后唐纪》、《后晋纪、《后汉纪》、《后周纪》。司马光在书中具有鲜明的正统思想,在分裂割据时期,像三国时期,魏国有纪,蜀国和吴国没有纪;南北朝时期,南朝有纪,北朝没有纪;五代十国时期,五代有纪,十国没有纪。
虽然《资治通鉴》是一部和《史记》相媲美的史学巨著,但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其中也是有些瑕疵。书中对政权统治和军事战争描写居多,而对经济民生涉及很少。项羽的亥下歌和刘邦的大风歌,书中都没有提及,杜甫这样的文学鸿儒书中只提到过一次,而柳宗元是政治领域的人物,其文学地位远逊于杜甫,书中的篇幅却不少。记录了陈群的九品中正制,而不提隋朝的开设科举开科取士,凡是与政权统治无关的,概不收录。《资治通鉴》从成书至今,历代的皇帝皇族,文臣武将,达官显贵,文人墨客无不争相读阅,其中点评写注的各界大家也是络绎不绝。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同司马迁的《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界的经典巨著,是为“史学两司马”。不足之处还请指正,欢迎评论关注!


春野喜雨


《资治通鉴》这本书我还是很喜欢的,我没有看完,仅仅看过三国篇。

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就是处世哲学,在这本书里所有历史留名的人物,几乎没有愚昧无知之辈,都有自己的处事手段。

这和其他史书非白即黑、非智即愚的观念大不相同。



当时司马光等人编修《资治通鉴》,是因为长期以来的史学不振,此书诞世如同晴天霹雳,响彻寰宇。

宋神宗认为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金笔御批“资治通鉴”。

但凡优秀的史书都蕴含着处事良言,有些丰富的哲学理论。资通鉴也是如此,他和史记一样,都是经史结合的产物!


潇湘夜雨l


一、儒家思想,仁义礼智信。

二、中庸之道,不左不右。

三、伴君如伴虎。

四、官场如战场


晓宁乱弹琴


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史书,

资治述证,通鉴描述战争,展示历代君王臣子功过,叙述百姓生活,用追叙和终言的手法,说明史事的前因后果,容易使人得到系统而明晰的印象。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警示封建帝王和后人。

所以资治通鉴所展示的人生哲学,以史为鉴。


文史爱好者1992


司马光“资治通鉴”是一部史书,它把各方面都融入进去了。让我们借鉴他人的长处,短处,成功,失败,教训,来提升自己


超哥1551349


以史为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治国理政.之良药方.


shuizhjqing


它是一部封建社会的兴衰史。主要阐明读史使人明鉴。得民心者昌,失民心者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