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柳,春风传承的中华文化

清明节的柳,春风传承的中华文化

清明节是我们国家的一个传统节日,最早的清明节活动在周朝的时候就已经产生了,距今已经有了2000年的历史了。清明节有很多习俗都是慢慢沉淀下来的,清明节插柳就是其中之一。关于清明节插柳你知道多少?

清明节的柳,春风传承的中华文化

其一,“清明插柳”相传从隋代开始流行。因为隋代开通贯穿南北的大运河,需要植树巩固河堤。柳树容易成活,而清明又是适宜植树的季节,故插柳习俗从那时逐渐延续至今。

其二,说与宋代大词人柳永有关。柳永常常出没于花街柳巷之中,深得歌妓们喜爱,但柳永一生仕途波折,虽中过进士最后却于襄阳贫困而亡。据说他的墓葬费用都是仰慕他的歌女们集资的。每年清明节,歌女们都到他坟前插柳枝以示纪念,久而久之就成了清明插柳的习俗。

清明节的柳,春风传承的中华文化

其三说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

柳条插进泥土即活,有强大的生命力,插到哪里,哪里成荫。柳树的生命力特别顽强,插柳插出不少柳树,正所谓“无心插柳柳成荫”,慢慢形成了清明植树的习俗。

其四,说黄巢起义时规定,以“清明为期,戴柳为号”。起义失败后,戴柳的习俗渐被淘汰,只有插柳盛行不衰。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

清明节的柳,春风传承的中华文化

其五,说插柳避邪。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中记载:“取杨柳枝着户上,百鬼不入家。”人们认为柳枝有灵性,有“鬼怖木”之称,在柳条发芽的清明时节插柳可以避邪驱鬼。

其六,说折柳枝赠别亲人,因“柳”与“留”谐音,以表示挽留之意。这种习俗最早起源于《诗经。小雅。采薇》里“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用离别赠柳来表示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意。杨柳是春天的标志,在春天中摇曳的杨柳,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折柳赠别”就蕴含着“春常在”的祝愿。

清明节的柳,春风传承的中华文化

但关于清明插柳最被大家认可的说法,应该是表示对介子推的怀念。

传说,当年晋文公和群臣徒步登山祭拜介子推时,发现当年被烧毁的那棵老柳树居然死而复生。晋文公当下便将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并且当场折下几枝柳条戴在头上,以示纪念,群臣纷纷效仿,相沿成习。

清明节的柳,春风传承的中华文化

清明时节,春暖花开。清明节插柳也是几千年来传统文化沉淀下来的中国元素。几种传说各有道理,这些都承载着我们的传统文化,他们在春风的吹拂下源远流长。

清明节的柳,春风传承的中华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