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飞机9小时,飞机上氧气哪来的?

阿巍旅行记


还是从飞机外面的空气中来的,只不过不是直接从外部获取的,而是经过发动机压缩升温之后输送到飞机内的!

为什么要经过压缩升温呢?

飞机飞行的高度在10000米左右,这个高度飞机外的温度在零下50度左右,而且只有0.2个大气压,显然这样的空气条件根本不适合我们呼吸!

一万米的高空氧气比例也是21%,只不过由于空气稀薄含氧量也会少很多,普通人一分钟要吸入5升空气,这是在地球表面的条件下!而随着高度增加空气稀薄,我们就需要吸入更多的空气以获取更多的氧气,一分钟就需要吸入更多的空气,这也是为什么在高山上(比如珠穆朗玛峰)呼吸急促的原因!

而在一万米高空的空气更加稀薄了,即使急促的呼吸也满足不了我们的需求,更别说温度如此之低了!这时候就需要利用飞机的发动机对外界空气进行压缩到大约0.8个大气压左右,然后经过空调系统的过滤,湿度个温度的调节之后,输送到飞机内!

当然这是一般情况下氧气的来源。在紧急情况下,比如空调系统出现问题,不能输送空气了,就会用到紧急氧气供应,飞机座位上方的氧气罩就会派上用场,不会用不了太长时间!

还有一点,飞机外起飞降落的过程中机舱内大气压并不稳定,会有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这会造成我们耳膜的不舒服,会出现“耳鸣”,有时会持续相当长时间,甚至直到下飞机以后还会有这种情况!


宇宙探索


自然是从空气中来的,我们常说高空中空气比较稀薄,但高空中的氧气含量,和地面的氧气含量是一样的,它们都为21%。

所以无论是海拔1米还是海拔1万米,氧气的比例并没有出现变化,既然说氧气的比例没有变化,为什么人在海拔高的地方还会呼吸困难呢?

答案是氧气的比例虽然没变,但氧气的含量却变少了,一般来说大气压是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所以海拔的高度越高,气压也就越低。

气压低就导致了空气稀薄,空气稀薄也就意味着氧气稀薄,例如人在正常情况下,每分钟需要吸5升的空气,但一旦到了海拔3000米的地方,就需要吸收7.5升的空气。

那么由于需要多吸2.5升的空气,才能满足人的生理需求,人就必然加快呼吸的频率,所以人到了高原地区,就会出现呼吸急促的感觉。

然后人在飞机上的时候,飞机的发动机会将稀薄的空气压缩,然后其中一部分的空气,会被加热释放到机舱当中去,然后供给人们呼吸。

但考虑到经过发动机压缩的空气,一般温度都比较的高,如果直接释放到机舱当中,恐怕飞机上的人都要烤熟。

所以飞机上都有一套空气调节系统,这些系统可以将加热的空气冷却,然后再释放到机舱当中,这就是为什么飞机上不缺氧气的原因了.......


种植恒星


首先要明确一点,飞机即便是关闭舱门起飞后,客舱也不是一个完全密闭的环境,客舱是有和大气相通的地方。哪怕是十几个小时的长途飞行,飞机上的氧气依然来自于外界环境的大气中。

当飞机在一万米高度巡航时,外界大气依然含有氧气,只不过这里大气压力要远远低于地面的大气压力,氧气浓度也极低,这样的压力是无法使人存活的,人如果长时间暴露在一万米高度的大气压下的话,最终会因为缺氧而窒息导致死亡。因此,飞机从外界大气中引入空气的同时,还要给客舱进行加压,使客舱内的气压加到人不会感觉不适为止。这里就需要飞机的增压系统来帮忙了。

(海拔高度和大气压力、含氧量的关系)

现代飞机的增压系统一般由气源系统、温度控制系统、客舱空气分配系统和压力控制系统的协同工作来实现客舱增压功能。首先发动机和辅助动力装置(APU)负责引入加压空气。接着温度控制系统会像空调一样负责对引入的空气进行温湿度调节,使空气达到使人感到舒适的温度和湿度。再由客舱空气分配系统将经调温后的空气分配供入客舱的各个区域。

而压力控制系统则是整套客舱增压系统的核心,它由压力调节器和排气活门组成。如果客舱气压加得过高的话,由于外界大气压力很低,内外压差会使机身结构发生疲劳,久而久之损伤机身结构影响飞行安全。因此,当客舱内气压大于设定值时,排气活门会自动打开,把多余的压力释放掉,防止客舱内外压力差过大而影响飞机结构安全。这个的原理就好比压力锅的安全阀。

(飞机引气系统)

一般情况下,飞机巡航时客舱内的气压会增压到和地面上海拔2400m处的气压相当。而像波音787、空客A350这样的最新型的飞机,由于机身采用了大比例复合材料来制造,能够忍受更强的客舱内外压差。因此它们在巡航时客舱内的气压可以增压到和地面上海拔1800m处的气压相当,这样乘客就感觉更舒适一些。

(波音787)

(空客A350)

另外,飞机的确也是有自己的制氧系统的,飞机的制氧装置位于机腹中,但这个制氧系统是用于紧急情况发生时输送给氧气面罩,供机上人员应急使用的,比如客舱失压。制氧装置的氧气只能维持全机人员使用大约二十分钟。飞行员必须在氧气面罩中的氧气使用完之前把飞机降低到安全的高度。飞机是不可能依靠自身的制氧系统给几百号人供氧十几个小时的。


熊猫爱飞行


其实飞机上的氧气有两种,一种是正常的氧气供应系统,一种是应急的氧气供应系统,那么这两种氧气的供给来源,是截然不同的,首先说说正常的氧气供应系统,我们都知道飞机上有涡轮发动机,而涡轮发动机就是飞机氧气的主要来源。

正常的情况之下,飞机的高度都在6000米到12000米之间,但高空中的空气稀薄,如果直接抽取外界的空气是不行的,所以发动机在抽取外界的空气之后,需要加压,过滤,然后再经过空调系统的调节之后,才能输入飞机的舱内,供飞机上的人们呼吸。

那么如果飞机遇到紧急情况的话,例如说飞机的空调系统坏了,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应急供氧系统,应急供氧系统的氧气,其实是通过化学手段而来的,它由一种叫做氧气蜡烛的物质,燃烧而产生的,一般来说氧气蜡烛非常的小,大概只有一个乒乓球那么大。

氧气蜡烛虽然小,但它却有一系列的优点,例如说体积优势,飞机上的地方本来就不大,如果应急供氧系统占据的空间太大,不仅会增加飞机的重量,还会减少载客量,这对于飞机的运营是不合理的,那么氧气蜡烛之占有了一个小小的空间,这显然是合理的。

不过氧气蜡烛的燃烧时间有限,产生的氧气也是有限的,一般来说应急供氧系统提供的氧气,大概只够一个人呼吸15分钟左右,所以一旦正常的氧气供应系统不能及时恢复,人就可能出现缺氧昏迷的现象,但一般来说,飞机正常的空调系统,都是很有安全保障的。

最后飞机在高空中的时候,其实机舱外是非常非常冷的,其温度甚至达到了零下50度,所以发动机在吸取外界空气的时候,就需要加热,否则寒冷的空气根本就不能供人正常的呼吸,所以这也是为什么人在飞机中待久了,会感觉到干燥和口渴的感觉。

另外飞机的正常供氧系统当中,还有一个东西叫做水分离器,其作用就是空气湿度较大的时候,去除空气中多余的水分,防止电路短路等,所以飞机的正常供养系统,还是非常强大的。


科学薛定谔的猫


其实飞机在高空飞行时,肯定需要大量的氧气。

一是为了提供发动机燃料燃烧,二是为了给乘客供氧。

其实在大气层高度20公里以下,空气中氧气的比例不会改变,只是空气密度整体降低,所以氧气含量也就少了。

飞机在高速飞行时,进气口会在单位时间内吸收的氧气甚至比地面还多。


可以这样理解,虽然高空中氧气含量少,但是飞机速度快,可以靠速度弥补氧气密度的不足。

其实飞机发动机还伴随着压气机,就是把原本密度稀薄的空气进行压缩。一般飞机采用涡轮压缩,也就是靠废气的滞后性进行二次动力利用。


压缩后的空气密度甚至比地面还大。所以飞机的发动机也是个极其复杂的工程学技术,全世界能掌握制造航空发动机技术的国家并不多,可见难度之大。

压缩后的大部分空气供发动机燃料使用,一小部分连接机舱内的空调系统,并调节舱内的气压与地面保持相同状态,乘客吸的氧气一般就来自压缩机。


但是飞机为了以防意外还配备了两种氧气应急系统。

一种就是氧气瓶,氧气罩,用于飞机舱失压后给乘客使用的。比如客舱的玻璃碎了等突发情况。

还有一种是机组人员的应急供养系统。

所以一般情况下,飞机内消耗的氧气来自压缩机。出现意外情况还有氧气罩,氧气瓶之类的应急方案!


科学认识论


氧气还是空气中的氧气,只不过在千米高空上的空气十分充足但气压过低不能直接吸入,需要经过一系列处理才能最终输送到客舱内,否则一个成年人一天就需要0.75公斤的氧气,九个小时就是约0.3公斤的氧气,一架飞机怎么说也要坐200人以上,就需要至少60kg的氧气,注意!是至少,一般而言150kg的氧气才能保证万无一失,飞机起码得腾出一大块地方来装这些气体,这对于寸土如金的机舱来说是十分不划算的。

因此,真正属于飞机上自然携带的气体就只有座位头顶氧气罩中的氧气,这些氧气只能供给飞机内乘客15分钟呼吸使用,如果超过15分钟危险还没解除就真的凉凉了,头顶的氧气是通过化学反应燃烧制氧,虽然是燃烧反应,但安全性一样很高完全不必担心,在空中的氧气十分有限并且仅供飞机发生重大事故时才能使用,总的来说就是除非遇到紧急情况,否则绝对不会使用飞机上携带的氧气。

除了自携的氧气之外,我们在飞机上呼吸的氧气都是由涡轮发动机经过压缩,然后通过一组净化设备进行全方位的处理,最后输入客舱内的就是适宜呼吸的氧气,因为氧气经过温度及浓度剂量的处理,因此飞机上的氧气通常比较干冷,吸久了容易嗓子疼,同时,因为空中气压和地面相差很多,很容易造成情绪低落,耳鸣,莫名其妙的烦躁等情况,及时调节自己的状态才是最佳选择。


镁客网


相信大家都知道海拔越高,气压越低。空气成分本身没变化,只是整体变得稀薄,如果在攀登高海拔山峰的时候,不带上瓶氧气罐,那简直令人窒息。

没有现代技术的加持,一个人在海拔2.4千米以上的地方,就会出现高原反应;海拔5.5千米以上,氧气含量减为海平面的一半;再往上到7千米以上时,就是被“国家地理”归类为“死亡区域”的地带了,那里氧气含量仅为海平面的三分之一,可以说此时,这人的小命基本是保不住了。

而一般飞机飞行的高度,至少都在6千米以上。那为什么我们坐在机舱内,却没有窒息的感觉呢?

原来,现代航空为了解决空气稀薄的问题,会给每架飞机配备加压舱。燃料在引擎中燃烧氧气,其中一部分气体受热膨胀,被挤压进飞机舱内。但它温度过高,需通过飞机的空调系统冷却后,才可供舱内旅客呼吸。

经过这么一番折腾,空气中的水分含量所剩无几,这也是为什么 乘客搭乘飞机时,会觉得空气十分干燥。而一旦飞机出现问题,无法提供适宜的空气,接下来就会出现电影里的场面了,连接至飞机氧气罐的氧气面罩,会从座位上方落下,救乘客于危难之中。

现在,小伙伴们知道飞机上的氧气怎么来的了吧!

科技公元,带你了解最创新的技术,最创意的产品。


科技公元


对于这个问题,老鹰航空直接性回答:

第一,主要来自于飞机发动机的压气机。由于采用的都是涡喷或者涡扇发动机,发动机前端部分就是由一系列叶片组成的压气机,当发动机工作室,压气机就可以通过高速旋转吸入外部稀薄的空气,并持续进行加压。其中一部分气流没有流入发动机燃烧室,而是经过专门的管路进入到飞机的空调通风系统中,在这一系统内部,会对这一高压气流进行减压到标准大气压值时,通过分布在机舱内大大小小的通风口进行释放,从而供给乘客正常使用。

由于这一过程中的增压和降压会让空气压强在一个标准大气压值上下进行波动,特别是遇到气流不稳定时更为明显,此时舱内的乘客就会感到耳鸣。此外,由于客机巡航高度在9000-12000米之间,舱外大气温度为零下50°左右,因此空调系统还要进行加热、除湿处理,防止水汽在机舱内部聚集,而导致航电系统短路,因此,时间久了,乘客就会觉得空气干燥,鼻腔都会觉得有一种干燥感觉。

第二,紧急情况之下,飞机会释放出呼吸面罩,就在乘客上方。这时供氧系统会联通飞机上存储的应急氧气,确保乘客能够正常呼吸,不过持续时间不能太长,因此飞机需要尽快降落。


OK,关于问题就回答到这里吧。😊

获取更多军事、航空知识,请关注“老鹰航空”。


老鹰航空


严格来说飞机上的氧气还可以细分一下,一部分是我们坐飞机的时候呼吸的空气当中的氧气,另一部分就是氧气面罩当中的氧气,它们来源是不同哒。

机舱内部空气当中的氧气,其实就来自于外界的大气。

飞机一般飞行在对流层顶端到平流层底端这个范围内,在这个高度上,大气确实是稀薄了不少,大气当中的氧气含量也比地面要少。但我们在机舱内部呼吸的空气感觉上和地面区别不大,并不会因为外界大气稀薄而出现高原反应之类的情况,因为机舱内部的空气已经被加工过了。

加工氧气的设备,就是飞机发动机和飞机上的空调调节系统。

发动机里的燃料,本身就需要空气里的氧气来助燃,外界的空气进入到发动机之后,会经过压气机的压缩处理,变成密度比较高的空气。但进行到这一步产出的空气温度太高,人也不能直接吸入,还要经过空调系统调节温度、湿度,才能输送到机舱里。

其实飞机上的气压比地面的标准气压还是要低一些的,但差的不多,人基本上不会出现什么不适反应。但如果你刚好带了一些按压头装了液体的小瓶子,可能下飞机之后会发现瓶子里的液体被挤出来了。。。。。就是飞机上气压略低于地面气压的原因。

再来说氧气面罩当中的氧气,这部分氧气是通过化学反应得到的。。。。。

氯化钡呀,氯酸钠呀,氯酸钾呀,都是燃烧之后能产生氧气的化学物质,当然最后吸到嘴里的只有氧气~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你,觉得有用的话就点个赞吧~


不吃肠的大肠


飞机飞9小时氧气怎么来的?至少还在地球上,氧气的来源比太空上的方式多很多,那些在太空上呆几个月、甚至一年以上的,那氧气怎么来?当然都是人们想办法解决啊。

飞机怎么飞的?

众所周知,燃烧的条件之一就是氧化剂。燃油的燃烧需要氧气。若是没有足够的氧气,那飞机还不掉下来!飞机即使在近万米的高空飞翔,但是远远不是太空那种环境,所以就有进气道这个装置来使得外界空气进入发动机从而给发动机输送燃烧用的氧气。

但是在高空气体稀薄、温度又低,这时候的氧气是很不适合与燃油结合进行燃烧的。所以进气道后面就是飞机发动机的第一个部件核心压气机,压气机的叶片的设计形状有一个作用,就是可以使得气体增压增温。之后送入燃烧室来燃烧,高温高速的气体经过涡轮叶片从喷管出来,使得飞机获得向前的推力,再通过机翼获得了向上的升力,飞机就可以在天空飞翔了。


从中送空气过来

进气道的空气不仅仅是远远达不到燃烧要求,也达不到呼吸要求的。所以就只能从压气机中取空气进来,但是取空气的位置也是有讲究的,最后一级的温度太高、压力也高。只能选择其中某一级的,经过一些的管路的运输和处理,温度合适,压力、氧气浓度也合适的空气就送入了舱室给乘客进行呼吸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