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掌握這兩個訣竅,讓孩子輕鬆愛上閱讀

清明節掌握這兩個訣竅,讓孩子輕鬆愛上閱讀

清明假是外出踏青的好時光,也是培養孩子閱讀習慣的黃金時段,但是當你要開啟親子共讀的時候,或許卻會發現自己是“剃頭挑子一頭熱”,你熱情滿滿,孩子看起來卻對閱讀沒有多少興趣。

可以試試“兩個一”原則,讓孩子輕鬆愛上閱讀。

不要輕易說“孩子對書不感興趣”。任何一個習慣的養成,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閱讀也同樣如此。作為父母,如果真的打算開始親子共讀之旅,請確定你準備好了:

準備好每天無論多忙,都抽出時間用心陪伴孩子,而不是一邊玩手機一邊逗孩子,不是在上網之餘逗逗孩子;

準備好無論你多累都堅持每天有一個專屬的時間用於和孩子一起閱讀;

準備好調動你的眼耳鼻舌手,還有最重要的腦和心和孩子一起閱讀;

準備好如果進展不順利,你還能堅持想辦法、不斷嘗試、直至孩子愛上閱讀。

還有一項很重要的準備工作:

不管從前你是不是愛讀書,從今天開始,讓自己愛上閱讀。

清明節掌握這兩個訣竅,讓孩子輕鬆愛上閱讀

【訣竅一】:找到孩子和書之間的一個連接點

很多父母想問:有沒有什麼訣竅,可以讓孩子更快地愛上閱讀?我想說的是,就我的觀察來看,沒有不喜歡閱讀的孩子,只有不會講故事的父母。而讓孩子愛上閱讀,也確有“竅門”。

第一個“竅門”是找到孩子和書之間的一個連接點。這個連接點就是孩子的興趣。興趣是任何一個孩子和成人做事的強大原動力。

不論你的孩子現在幾歲,不論你的孩子之前是否喜歡閱讀,只要以孩子的興趣點為切入點,都可以事半功倍地引導孩子開啟閱讀之旅。

有一位4歲的男孩子的媽媽諮詢我,孩子不喜歡看書,我買的書,他最多看幾眼就跑開,從來不會坐下來安安靜靜讀書,怎麼辦?瞭解了孩子的基本情況後,我建議她嘗試各種方式引導孩子一起來閱讀。比如選擇大人和孩子都空閒的時間,大人邀請孩子來看圖畫書。

然後我問她:孩子最喜歡什麼?

這位媽媽出乎意料地回答我:“喜歡烹飪,玩烹飪遊戲,喜歡在家玩做飯。”我說,那從他最愛的做飯開始吧,於是給她推薦了一套《飯先生菜小姐》。一週後,她告訴我,兒子已經每天至少讀半小時以上的書,每次讀這套書,他都要經催促多次才同意放下書去做別的事情。

當這套書讀到爛熟,我又給她推薦了《南瓜湯》《石頭湯》《古利和古拉》等等非常優秀,但都包含一點“做飯元素”的繪本。孩子也都非常喜歡。一個月後,孩子媽媽說,孩子已經不再侷限於做飯主題的書,因為他已經每天不和媽媽一起讀書就不願意睡覺了。

每個孩子的興趣點都不一樣,有的喜歡車、喜歡公主、喜歡手工、喜歡做飯、喜歡恐龍、喜歡冒險、喜歡魔法等等,作為最瞭解孩子的父母,應該比任何人都熟悉自己的孩子,找到孩子的興趣點後,不難找到與之對應的繪本。如果你的孩子還不是特別喜歡閱讀,從這些繪本入手,孩子一般不會拒絕的。

還有很多家長打算培養孩子閱讀習慣的時候,發現孩子早已經被動畫片和電子遊戲俘虜了。想把孩子從動畫片和電子遊戲那裡搶過來,卻發現簡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的確,想讓一個已經迷上習慣了動畫片和遊戲相伴的孩子短時間內養成閱讀的習慣確實不容易,卻並非無計可施。

有一個切入點,就是他最感興趣的事物,比如他著迷的一部動畫,在逐漸減少孩子和電視、遊戲接觸的時間的基礎上,可以有策略地用一些同主題的圖畫書或童書來替代電視和遊戲。具體的操作方法上當然需要一些策略和智慧,比如如果你直接跟孩子說:“咱們別看小熊維尼的動畫片了,來看看小熊維尼的書吧!”

孩子肯定不樂意,因為對於一個愛看動畫片的孩子來說,靜態的書籍閱讀明顯枯燥得多,如果你繼續採取強硬態度要求他讀書,他可能非但不領情,還會“遷怒”於書籍。

相反,如果在沒有動畫片可看的時候,你突然拿出一本早就準備好的小熊維尼的圖畫書或童書說:“咦,竟然有一本書,寫的是小熊維尼的故事哎!一起來看看書裡都發生了什麼?”

孩子接受這本書的可能性一定會大很多。

藉著他最喜歡的某個動畫片題材的圖畫書或童書,可以比較輕鬆地改變孩子對書籍的態度,這可以為孩子後續一步步愛上閱讀開一個好頭。

清明節掌握這兩個訣竅,讓孩子輕鬆愛上閱讀

【訣竅二】:讓閱讀成為一件快樂的事

有一個詞叫做“樂此不疲”,因為喜歡某件事,所以永不厭煩,永不疲倦。閱讀也是一樣,如果你的孩子還沒有特別喜歡閱讀,可以想一想,是不是閱讀中的某個環節讓孩子感到不快樂,比如:你每次是高興地溫柔地陪他讀書,還是在身心疲憊的時候不耐煩地說“自己看會書吧”,這個時候孩子可能因為不喜歡你的態度而不喜歡讀書。

比如你讓孩子讀的書是他自己選的、是他自己喜歡的類型,還是你希望他讀的你認為值得讀的書?你的孩子可能因為你選錯了書而不喜歡讀書。

比如你是不是每次讀完都會問很多問題,像我們小時候做閱讀理解題一樣?

比如你是不是經常跟孩子讀完書之後,要求孩子複述故事或要求孩子當眾講故事給家人朋友聽?你的孩子可能很喜歡讀書,但是因為不喜歡被測試、被表演而不喜歡讀書。

如果有,請停止這樣的做法,尊重孩子的興趣、尊重孩子的閱讀節奏。不是閱讀後提問題就一定不對,不是閱讀後複述故事不對,是“如果你的孩子不喜歡做一件事,而你還依然堅持要求他做這件事”這個行為本身不對,因為它讓孩子丟失了閱讀的快樂。

黃埔書院特聘作家董正鋒新書《閱讀就是起跑線》一書中提到,“當我們讓孩子害怕的時候,就使孩子的學習進入了死衚衕”。同樣,如果閱讀讓孩子害怕或厭煩,閱讀這件事也會走進死衚衕。

人的天性是喜歡快樂的事情,換句話說,如果這件事讓孩子感受到快樂,他一定會樂意去做,他一定會對這件事心生期待。

從這一點入手,作為最理解自己孩子的你,一定知道你做什麼事情,可以讓你的孩子對閱讀這件事心生期待,可以讓他每天盼望這個時刻的到來,可以讓他想起閱讀的時光,都覺得好高興好溫暖好幸福。

比如就只是溫柔地抱著孩子,或者和孩子一起坐在沙發上,安靜地讀一本書。你的孩子可能因為喜歡你陪伴他而愛上讀書。

比如你在閱讀後,結合繪本的內容,和孩子玩一個遊戲,你的孩子可能因為喜歡遊戲而愛上讀書。

比如你會在閱讀後,和孩子一起畫畫或者做手工,你的孩子可能因為喜歡畫畫和做手工而愛上閱讀。

比如讓閱讀變得有趣一點,再有趣一點。雖然我在開始親子閱讀的前三年裡基本都是用平常的語氣給孩子講故事,孩子也聽得津津有味,但是後來我發現,當我改用誇張的語氣模仿書中不同人物的口氣給孩子講故事,孩子明顯變得更加投入,並不時地發出歡快的笑聲,也更容易參與到故事中來,和我一起互動。

所以建議父母給孩子朗讀時,儘量語調起伏、表情豐富,並選擇有趣、有懸念、語言流暢的內容讀給孩子聽,並多一點遊戲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