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拯救刘禅和荆州集团,孔明不得不背这个"黑锅"成了"亡国罪人"

大家都知道,在我国历史上三国算是一段很动荡的时期。因为暴君当政,天下诸侯群起引起纷争。于是在我国广阔的疆土上上演了一次又一次充满武力和智慧的比拼。而说到蜀国刘备这边,虽然刚开始他的起步有些晚,但是后来也算是经营的不错了。可好不容易站稳了脚跟,诸葛亮却搞了个"六出祁山"。这在三国后期可算是一个非常大动作。当然这也直接导致了蜀汉以倾国之力直伐曹魏,后俩大量的财富和资源向战争倾斜,让蜀汉最终走向了衰败之路。因此很多人都认为,蜀国之所以亡国,就是因为诸葛亮出祁山的错误的战略决策导致的。

为了拯救刘禅和荆州集团,孔明不得不背这个

(此图片来源自网络)

后来,这也是为啥会有那么多人,怀疑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从整个东汉末年到蜀汉三国的历史来看,六出祁山这种行险的战略,的确有些不符诸葛的谨慎作风,诸葛亮做事啥都是小心翼翼的,绝不会让自己冒半点风险。那么问题就来了,像诸葛亮这么聪明的人为要冒这么大风险,选择出祁山北伐曹魏呢?在关羽失荆州和刘备夷陵战败后,原来蜀汉掌权的荆州集团势力被削弱,而取而代之的是益州集团。而这个益州集团和之前的荆州集团是的对立的,这刘备入川时候就是常有的事。当时益州集团便强烈支持刘璋和刘备开战。

为了拯救刘禅和荆州集团,孔明不得不背这个

(此图片来源自网络)

而后在来刘备成功入主成都,刘璋被驱逐至荆州,益州集团失去了支持的对象所以就只能先销声匿迹。但是益州集团在怎么说,也是蜀汉的本地大户,就算再退让也不糊心甘情愿就这么将权力拱手让人。所以他们总是时不时就在私底下搞一些小动作。要说这刘备和张飞还健在的时候,他们还不敢这么明目张胆。但是偏偏在夷陵之战后,荆州集团这边连自己家老宅都赔了,基本上就只能靠着诸葛亮一个人来当王牌。于是益州集团就想乘虚而入,趁机争夺蜀汉的权力,所以他们就提出了偏安一隅和承认曹魏皇帝的建议。

为了拯救刘禅和荆州集团,孔明不得不背这个

(此图片来源自网络)

这个想法基本和诸葛亮这边的政治理想是背道而驰的,再怎么艰苦也不能当曹操的走狗呀。蜀汉的建立本来是延续了东汉的国统,这也是为什么刘备能够如此的人心的所在。如果一旦公开承认了曹丕篡汉,那么无疑就是则否定了蜀汉这边的合法性。这在外人看来就是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号,跟曹魏做着黑心买卖,就算是诸葛亮可以接受,那么刘禅可是不能接受的。而刘备之所以留着诸葛亮,就是因为他俩的政治理想是一样的,两个人只有志同道合了才能够生死相托。

为了拯救刘禅和荆州集团,孔明不得不背这个

(此图片来源自网络)

这也死为啥,刘备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在白帝城托孤,却还要提到"太子可辅则辅之。不可辅,卿可取而代之。"这句话,他希望诸葛亮继续他们匡扶汉室的理想。他就怕自己的傻儿子刘禅背信弃义放弃这个理想,屁颠屁颠的跟着益州集团投降曹魏,所以在临死前跟诸葛亮提了个醒。他知道孔明是个明白人,所以用承诺来要求诸葛亮,希望他不忘初心。但是他这个承诺可坑了诸葛亮,后来益州集团的投降流言四起,诸葛亮没办法只好高举北伐曹魏的大旗,干脆就把匡扶汉室的理想扛到自己的肩上,就算最后失败了也是他一个人锅。而这样做也是能最快压制益州内部的反对势力。因此他根本就没有时间,好好想策略,只能选择六出祁山。

为了拯救刘禅和荆州集团,孔明不得不背这个

(此图片来源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