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三十,如果你們村裡有人去世了,一般都是怎麼處理後事的?

新農人散耕


大年三十,如果你們村裡有人去世了,一般都是怎麼處理後事的?人、生老病死,誰也無法預料的事,也有在大年三十晚上去世的人,由於區域不同,風俗習慣也有所不同,處理後事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在老家的時候,鄰居一位老人就是在大年三十晚上去世了,由於是除夕晚上,大家都在忙,他們家人也沒有給任何人說,就像往常一樣,吃餃子過除夕。

由於當地的習慣,大年初一早上晚輩的要給長輩拜年,晚輩的都去他家裡給老人拜年,家人說老人年齡大了,還沒有起床,給拜年的晚輩散煙,給小孩子拿糖吃,大家在一起互相道聲新年好,就各自回家了。

大年初二正常走親戚,與親戚見面的時候會給親戚說老人在除夕晚上去世了,商量一下辦事的時間。大年初三會通知左鄰右舍,安排事情,到所有的親戚家通知辦事的時間。當地風俗老人去世會在家裡停三天,或者五天,由於除夕,一般都會在初五辦事,把老人送到祖墳就可以了。


踏雪尋梅jia


我公公就是一五年大年三十死的,沒有驚動任何村裡人,偷偷叫來了八位先生幫公公穿好衣服放進冰棺裡,也沒待飯先生吃,沒有鞭炮,沒有哭聲,沒人守靈,就是老公一個所謂的孝子每晚守到天亮,不過每晚有幾個村裡人在堂屋打麻將十多點鐘就去睡覺,各過各的年,跟平時一樣,正月沒有任何人給親戚和村裡人任何一個人拜年,初一,村裡人像平時一樣給公公每個兒子家拜年,正月初二下午三四點吧,開始上棺材吊香,也待任何一個親朋的飯,初三早上公公出門去祖墳山,,初三早上公公的晚輩,和親戚晚輩,都來送葬,也就是初三早上招待了一餐飯給送葬的先生和客人吃,


用戶9060954346840


我爺爺就是在大年初一去世的,那時我還在部隊當兵,而且爺爺是在遼寧的大伯家去世的。實際上爺爺在之前就很重了,很多人都說根本過不了年的,可他硬是挺過了大年三十,在初一接近中午的時候去世,雖然只是初一,但卻意味著爺爺又多活了一年。

爺爺去世後,是在當日下的葬,正常來講的話應該三天才能出殯出葬,但因為是大年初一,親戚朋友都在過年拜年,而老人去世畢竟是一件白事,開年就死人被看作不吉利,所以一般都會簡化程序在當日下葬。

不過也不一定,這個就要看家裡親人如何安排啦。前幾年我村最老的壽星也是在初一去世的,年齡剛剛99歲,為了湊個百年的整數,他們對外就說是剛好一百歲。高壽去世,在我們當地被稱為喜葬,加之又是百歲,孝子孝順也一大堆,家裡就商議不能草草下葬,要按照最莊重最得體的程序來,從初一開始一直到初三出殯。

殯葬這個東西各地風俗不一樣,差異性很大,有些地方可能更講究,但在我們當地,過年當天或者正月初十以內去世的人,一般都由直系的孝子孝孫參與,匆匆忙忙的把喪事辦了。

另外,對於當年家中有去世親人的,一般三年內都不應該在正月裡串門走親戚朋友,三年戴孝之身不吉利。


元芳有看法


大年三十,如果你們村裡有人去世了,一般都是怎麼處理後事的?

馬上就要過年了,村子裡外出打工的年輕人陸續回家,村子裡過年的氣氛越來越濃,也越來越熱鬧,但是對於家裡有病重老人的家庭,就會特別的煎熬,一邊要趕在過年前置辦年貨收拾家裡,一邊還要擔心老人對身體狀況,雖然都盼著老人能康復,但是去世又沒辦法避免,很擔心在大年三十去世,那麼如果真的有老人在大年三十去世的話,應該如何處理後事呢?

在我們村子還真有大年三十去世的,是我小學同學的爺爺。同學的爺爺病重了很長時間,一直傳出要去世但是又堅挺過來,但是終沒挺過過年,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去世。在我們這裡有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嫁出去的姑娘不能回孃家的說法,所以在大年三十這一天,出嫁的姑娘們都已經回家,但是這老人去世了又不能不通知姑娘,所以就在大家都在吃團圓飯的時候,同學的姑姑們被叫了回來。大家都知道,大年三十這一天都在放過年的鞭炮,如果此時放去世的鞭炮的話,會讓一個村子的人感覺到晦氣,所以他家就在大年三十當天晚上先將老人簡單收拾一下。到了第二天也就是大年初一,老人的兒子不能穿著孝衣去通知村子裡的當家子,所以只能拖到下午過年氣氛稍微小一點的時候才去通知,當然大家知道了他家老人去世,一般在吃完中午飯就去幫忙,畢竟死者為大。

聽爺爺說,村子裡隔幾年就會出現在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去世的老人,如果是在大年三十上午去世的,一般簡單操作一下在下午就下葬,因為我們這裡有白事不過年的說法,我同學的爺爺因為是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去世,來不及在年前下葬,所以只能拖到第二年去辦。如果是在大年初一去世的話,則要等到大年初二再張羅後事,我姑姑的公公就是在大年初一去世,當時沒有通知任何人,甚至是連出嫁的姑娘都沒通知,在大年初二才告訴親戚朋友。

過年是一件大事,但是一個人的喪事一輩子也只有一次,雖然和喜氣的過年有點不協調,但是對於有著“百事孝為先”的國人來說,在過年期間遇到白事該去幫忙也去幫忙,也並不會有人覺得很晦氣不去幫忙。


小馬話三農


關於這個可能不同地區有不同地方的風俗,這個話題也是個悲傷的話題,在重慶的話一般就是三天,即使是當天晚上快12點走的,到了第三天早上都要送上山或則送去火化。在我們老家風俗不一樣,人走了,是要根據所有後人的生辰八字和逝者走的時間來算的,要有合適的時間才會送上山,所以就會有不同的結果,說說我經歷過的這種事情。

筆者經歷過幾位親人在大年三十前兩天或則大年初一去世的事情,外公是臘月二十七去世的,因為後人多,看的日子要不是大年三十上山,要不就是過了春節有點晚的時間了,最後長輩決定是大年三十上山,大姑父也是春節前去世,大年三十送上的山。外婆是大年初一去世的,也是因為日子的關係,大年初二開始做事,初四早上上山。二姑父走的時候也是春節前兩天去世的,一個日子是大年三十,一個日子是正月初八上山,最後他的後人選擇的是初八上山,大年三十和初四前就是把所有的花圈翻過來放,也不放哀樂,正常過的年,初四後做事。還有一位隔的比較遠的親戚也是大年三十上的山,有幾年春節都處於悲痛中,根據筆者的經歷不同的地區處理後事的情況不一樣,但大年三十經歷親人去世,確實是個悲傷的事情。



窮哥話三農


我,貴州某個小山村

七歲那年我祖母去世,剛好是大年初一。

大年三十那天晚上凌晨四點鐘,我奶奶急急慌慌的起床說祖母病重,我也著實嚇著了。我趕忙起床,祖母家離我家不遠,當我到達祖母家的時候,祖母已經去世了,也已經天亮了。在我們那裡,不管是過年還是過節,只要有人過世,該操辦就操辦。

我們那裡講究人過世以後要燒三天還是五天,家庭條件很好也有燒七天,也就是說去找一些專門做道場的人去超度,以敬家人的哀思以及對過世的親人的敬重。我祖母燒的是五天,剛好是大年初一到初中,按理說過了初七不是年,這新的一年街坊鄰居都在操辦祖母的喪事,可沒有辦法,我們哪裡的習俗就是這樣,死者為大。

小時候祖母對我特別好,我們是農村,在90年代的農村不像現在,那時候的農村棒棒糖就是最好的零食,(說到這裡有點小辛酸,就一根棒棒糖我和弟弟一人舔一口,你舔一會我舔一會。這樣的童年並不像別人所說的是一種美好和幸福,它不美好,也不幸福。)我家裡又是重男輕女的家庭,都覺得女孩沒用,可我祖母從來沒有這樣想過,她一直都很善待我,給我小零食,經常一毛兩毛的塞給我。

現在已經過去快20年了,我祖父至今還健在,倘若我祖母也還健在的話,我一定一定有好多話要說,說說這些年來的悲傷與堅辛,無論是來自工作還是生活。

不好意思說偏了,說到自己的心事了。下面就是我們小山村的遠景圖,各位不要見笑哦



我是逗逼的妹妹逗二妹


我說一下吧。

2019年大年初五大概是上午七點,我們村一個泥瓦匠病逝了,其實年前就一直臥床不起,然後聽鄰居說臘月29還去了一趟鄉鎮醫院,但是已經病入膏肓了,是迴天乏力的。去醫院也是象徵性的治療,子女也是盡最後一份孝心。因為我們有點親戚,我爸因為要忙別的事情,就讓我代他去參加葬禮。我們這有個傳統,村裡邊死人有一個村裡主事的總管去安排,有迎客的,挖墳的,收禮的,記賬的。我被分到迎客組,開始站在門口迎客。大概到九點多挖墳組大概其八個人開始去挖墳,中午十二點開始去燒拿著紙活,把棺材放在墳裡。在裝墳的時候發現現在已經不在用人工抬了,有一個農村四輪改裝的一個機器,可以吊裝,可以託運,省了好多力氣。好多人都要進行參與,男的出力,女的哭墳,最後把逝者入土後結束,給死者一席之地。

過年時好多人都在家的一個時間,這個時候把事情辦了是最重要的,風俗和節氣的概念在人們心中弱了很多,所以過節的時候大家一起聚聚,回顧一下老風俗,我覺得還挺好的。

我是杜子墨,歡迎評論、點贊關注,喜歡交友,討論本地事件。


杜紫墨


2010年大年初一凌晨四點左右我爸去世,當時只有我奶奶守著他,我爸58歲,我也沒想到他走那麼快。我家湖南婁底農村,按我們那風俗習慣,我姐與姐夫先到家,再通知族行的長輩,正值大年家裡備有很多炮仗,我們族人不多,屬幾代移民過來的,每家放一萬響炮竹,等著他們家開門就下跪,告知家父剛去世,剩下的事就是族人出主意怎麼辦,我們那裡叫族人為(親行)。風俗習慣在我那裡家裡長輩去世,晚輩見貓狗都要下跪的,現在沒人這樣做了,只見熟人才下跪。

後來他們都過來我家商量後事,初一當天就去請地師看日子看地,那個正月辦事出手就是紅包,都需要紅包來辦事,因為是新年。後來看好日子初六上山,左鄰右舍都來幫忙了,也沒什麼忌諱,我們那裡忌諱的是年前去世的,新年去世的就沒什麼忌諱,那是一個永遠難忘記的新年。


大實話144243558


我的爸爸就是96年,年初一早上在家裡坐著自己看電視腦衝血跌倒過世的,因為是過年當時是因為在農村的思想還是很封建思想的,我爸跌倒出事時我那時候才讀初三,當時村裡就只有我堂叔有一臺貨車叫我叔送我爸去鎮醫院他景然不願意去,後來請了一臺三輪摩托車送去醫院搶救,當時我也是懵了只記得對著醫生說不管怎樣一定要救過來,醫生說已經檢查後說已經救不了,醫生教我們打個點滴接他回家因為農村人如果在外面過世了是不能入村的,因為是年初一去世最後幾個叔叔決定在年初三舉行白事,平時我們一家人在村裡的人都是相處非常不錯的,按平時的風俗如果有人過世很多村民會主動幫忙辦事的,但因為是年初三沒人敢來幫忙我們也不敢叫別人來幫忙就我幾個叔叔一起把後事辦好了當時我也感覺到那種無助,所以現在我是非常討厭過年。


五洋單車101069031


說一下我們這裡的處理情況,一般老人在大年三十去世,會有兩種方式處理。

1、第一種是自家人馬上準備老人的後事,一般當天夜裡就下葬了,不會等到新年再下葬。

村裡的說法,人死為大,但大年三十人死了也不會將不好的氣息留到新的一年去辦,都是在新年鐘聲敲響前把老人後事兒辦妥當,讓兒孫們高高興興過個新年。

小時候經歷過一次,鄰居家老太太在大年三十病重去世,本來一直病在床上,家裡孩子想著讓老太太撐過了大年再說,沒想到老太太沒能撐過去,但死在大年三十,如果年後再辦,考慮到大過年的對別人不好,畢竟村裡有“白事叫必到”的風俗,而且留在新年之後辦後事說法不好聽。

所以老太太的後事就簡單操作一下,在夜裡新年鐘聲響起前,就在祖墳上埋了。

2、第二種不動聲色,過了大年初二再辦後事。

相對於大年三十去世後,不會留在新年後辦後事當天就下葬來說,這種秘而不宣年後再辦在我們村還算比較少,但也有人這樣操作。

按照老傳統,人死後要在家停堂三天,這三天老人的兒女都在家守靈,不出門不與外人來往。但老人大年三十死去,總不能除夕和大年初一喜氣洋洋的時候向其他親戚宣告死訊,跪地守靈吧。

所以一般我們村都是提前給老人穿好壽衣,把老人安放到側屋中躺在床上,好在冬季天冷不存在屍體腐爛現象。堂屋依然擺放祖宗家譜等,大年初一依然迎接親戚拜年,等到大年初二一過,向外界宣告老人死訊。

有時候自家人不方便,還會請來舅舅來主持後事,因為過了除夕和新春,後面的事都按照正常流程來辦。

這就是我們這裡老人在大年三十去世後,家人處理後事的兩種方法,與人方便與己方便,同時也講究福氣彩頭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