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哪裡的方言最特別?

掙能量傳播者


我覺得沒有最有特色之說,中國各地區每一種方言都是最有特色的。所謂地大物博,多姿多彩,就是和而不同。

中國方言太多了,使用人口基數較大的可能是東北話和粵語,很小眾的方言可能出村就聽不懂了。

方言是是一個地區特有的交流方式,習慣、情感、風俗、思維方式等等,都隱藏在方言這個承載媒介裡,他不單單是個語種,我們研究民俗,方言裡有太多可以汲取的信息。一種方言的消失就是一種文化的消失。

儘管現在還存在大量方言,但很多已經消失了,有的在消失的邊緣徘徊,這不僅僅是語言學損失,也是民族記憶之殤。

因為普通話全國推廣,大力提倡,方言普遍受到打擊,加之人口流動,地方方言越發式微,方言的保護日益迫切。

畢竟普通話只是方便交流,土語方言才是一個地方的魂。


詩詞桃花源


東北人說話,抑揚頓挫,十分適合聊天,或者演小品,聽說是由於東北天氣太冷,所以冬天沒有什麼娛樂活動,大家只有坐在屋裡聊天,於是就練就了東北人超強的語言天賦。我曾經跟東北一個姑娘吵過一架,我覺得自己還算是口齒伶俐,結果“我尼瑪”,這人太厲害了,一句話變著法兒給我罵,一個回合下來徹底“給我罵蒙圈了“。之前看過一則新聞“東北姑娘在公交車上保護被佔座的解放軍同志”,別人看完都為姑娘點贊,我看完就可憐我自己。下次不敢了

粵語發音胸腔共鳴很重,所以很適合唱歌,香港人唱情歌絕對高出咱們一截。因為發音位置靠後,所以聽起來動情又動人。我本人很喜歡粵語。很多情歌本來是粵語寫的,為了大陸市場改編成了國語,實際上前者好聽些。比如《富士山下》,張學友的《每天愛你多一些》,譚詠麟的《愛一次痛一次》。講方言居然整了一齣兒歌曲。

個人的看法,方言各有優點,各有長處,但黑土地下孕育出的東北話將小品二人轉推向了全國,下里巴人搖身一變登上大雅之堂。廣東地區由於改革開放的原因,最早的接受到來自西方流行樂的影響,但不可否認,用粵語詮釋出來的情歌已經給華語音樂烙下來歷史的記憶,深刻而久遠。


魔教教主石八畫生


最特別的方言,我個人認為是晉語!

咋們國家呢地大物博地域廣闊,民族也不少。方言種類自然也少不了,我們以八種語言為主。分別是第一官話,第二吳語,第三閩語,第四晉語,第五粵語,第六客家話,第七贛語,第八湘語(排名按使用語言人數)。占人口比例最多的是官話,官話指北方大部分和南方少部分,但這北方大部分不包括晉語區域!



這就是我認為的晉語方言的特別了,特別之處在於它是北方唯一一個非官話的語種,可不要以為使用晉語的人少哦,使用人口比例以上八個,它可是排名第四的!晉語與官話的區別是晉語保留入聲,多數用語中有五個聲調,甚至有的地區有六,七個。聲調複雜有連讀變調現象。有很多與官話差異比較大的特徵詞及保留漢語詞的古韻。晉語區域分佈在山西大部,內蒙中西部,陝西北部,河北西部,河南黃河以北部分。


晉語能在北方這麼獨特和這麼多人使用可以說和近代的走西口與獨特和地理地貌特徵是息息相關的,就好像今天山西保留的古建築一樣!而且晉語區域的飲食文化,民俗文化都是一樣的。

上圖晉語八大方言片

說個有意思的,由於文化無差異,以至於導致有的人聽首民歌都說:“山西民歌是陝北的民歌,陝北民歌是山西的民歌”。包括本地的人(我也在內)有的時候都分不清!這是傳說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境界吧。用秦晉之好來形容最合適了!



以上個人觀點!

所以我覺得晉語方言最特別,大家覺的呢?


興文化


謝謝題主的提問。我國幅員遼闊,方言種類眾多且各具特色,很難說哪裡的方言最為特別。不過既然有此一問,試著說一下自己的觀點。

作為一枚生活在東北的華北人,個人覺得陝西話、山西話、四川話、東北話、天津話等各具特點,但最為特別的方言是粵語。

粵語又叫廣東話、廣府話,俗稱白話。海外稱粵語為唐話。粵語是一種漢藏語系漢語族的聲調語言,也是我國七大方言之一。全世界現使用粵語的人數約有7000多萬。

粵語發源於古代中國雅言,擁有完整的九聲六調,且比較完整的保留了古漢語的特徵。

個人覺得,粵語的特別之處在於其發音時富有韻律的變化。說粵語時音調優美,聽起來很舒服。前不久,在北京長安大戲院,有幸現場聽了粵劇名家曾小敏老師的演唱,真的是一種不一般的聽覺享受。

眾所周知,對粵語歌曲情有獨鍾的聽眾遍佈祖國大江南北。實際上,使用粵語來吟誦中國古詩詞也是十分動聽。或許這就是古漢語的一大魅力。

當然,粵語聽起來是否優美,與講粵語之人的性情、氣質、涵養等因素也不無關係。

以上個人觀點難免膚淺偏頗,歡迎各位留言發表您的觀點。原創和碼字不易,若有所啟發敬請點贊或轉發。我是漫步世界遺產,喜歡獨立思考,遠離人云亦云,專注文化領域,探究傳統文化,每日分享美文美圖。斧正更多拙作,歡迎點擊右上角添加關注。謝謝。





漫步世界遺產


我很難說出哪裡的方言最特別

只能說是各有特色

比如從前看 霍元甲

因此對粵語記憶深刻

我一直有一種個人看法

大陸李谷一

臺灣鄧麗君

無人可比

鄧麗君富有語言天賦

其閩南語歌曲唱得太好了

比如 天黑黑

天歐歐

要落雨

阿公拿起鋤頭要撅魚

撅呀撅 撅呀撅

撅出一條大泥鰍

七鼓隆冬隆冬七冬槍

阿公要吃鹹

阿媽要吃淡

二人相打弄破鼎

七鼓隆冬隆冬七冬槍

比如 燒肉粽

自悲自嘆歹命人

父母本來真疼痛

呼我讀書幾多冬

出業頭路無半項

暫且來賣燒肉粽

燒莫粽美燒莫粽

美燒莫粽

再比如 祖母的話

作人的媳婦要知道理

晚晚地睡去早早起

起來摸粉點胭脂

入大廳 試桌椅

白米作飯人嫌黑

氣得剃頭作妮姑

若是娶得彼落不孝媳婦

早早睡去晚晚起

起起擴擴起起擴擴

起來罵幹家官是老柴頭

誰能說鄧麗君的歌曲不接地氣呢



宇宙之光67


我要說是粵語。特別之處不是因為粵語對現代流行歌的的重大影響,還因為它是我們至今還流傳的漢唐官話!

當我們用粵語去詠讀古詩的時候,發現原來不怎麼押韻的詞一下子全部押韻下來了,“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當我們唱粵語歌的時候發現粵語歌的歌詞反而更簡潔更古文一點,而普通話的歌詞都是更白話一點的。

粵語是我們與漢唐文化的一個紐帶。所以是特別的!



伍家小弟


要說方言:使用面積最大的是東北'方言',使用'方言'面積最小的是南方方言,有的地方一個省就有幾種方言;比如山東省,有膠州方言、高密方言、臨沂方言、魯西方言、等等。反正是隻要不過長江,一般能聽懂大概意思。過了長江,北方人聽著南方方言,基本上全"蒙圈"。不是聽不懂,是乾脆不明白,就像聽外語一樣。而且我聽南方人說過,南方人也只能聽明白自己家鄉的方言,別的地方話,也是聽不懂,也是一臉的蒙圈感覺。有的南方方言,範圍可以小到幾個村,或者是一個鄉,一個縣的方言就有很多種。所以說:南方方言最特別,最有特色。因為你一點都聽不懂,所以無法評論。從整體上來說,使用面積越小的方言,越容易消失。使用面積越大的方言,消失的越慢。在就是外來人口多的城市,方言消失的就快。比如說:上海話、天津話、外來人口多,而外來人囗很少學習本地方言,雖然本地人口基數大,但是當地的年輕人都不願意學習本地`方言',他消失的就快。而北京話,外地人就願意學習,他消失的就慢。隨著普通話的推廣使用,方言、土語、他們的生命力是越來越小,就像'唐山話'一樣,說起來即難聽、又難學、還難懂、早晚會消聲滅跡的!


老楊52723


方言土語,是一個區域的專用語言,與普通話有很大差別,有些方言除了這裡的人能聽懂外,外地的人是聽不懂,也無法勾通的。有許多方言是沒法用現有文字所能寫出的,就是可以寫出,讀起來也不是原來方言的味了。

我家鄉在魯北,有一次孩她媽和遠在瀋陽的女兒視頻通話,問女兒:“暖(你)孩子的ten(四聲,沒有可替代的文字)子實(什麼)好嘍,還成天摳摳的(咳嗽)呀?”女兒還沒答話,就見外孫女問她媽:“媽,我姥姥說ten(四聲)子是啥意思呀?”,她媽說:“這是蓬萊方言,ten(四聲)就是嗓子,你姥姥問你嗓子好沒好。”外孫女說:“嗓子為啥叫ten(四聲)呀?”她媽笑了,說:“你問你姥姥吧。”

方言,確實給異地勾通帶來了許多不便,希望隨著普通話的普及,方言土語會逐漸消失,那時全國人民說話就像閱讀文字一樣隨便,有多好呀!


立之96


我個人認為在中國的語言方面除了國語,粵語是最特別也是最完整的,粵語還有完整的文字,所以在世界影響最大!在美國、加拿大和澳洲的唐人街,東南亞多國說粵語可以通行無阻。


車仔佬42104839


福建,我是南方人,會吳語系和粵語,感覺福建話怎麼都學不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