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孤独患者?

liyanpengjia


◇孤独患者是一直52Hz鲸鱼,他们受着来自社会的歧视,很少有人能懂得他们。他们就像

52Hz的鲸,因为先天条件而无法与同伴交流。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只能专注在一个画面,一刻不停地重复着一个动作听不到家人的呼唤,也常常无法被人理解。

“倍受歧视”只因世俗标签

前段时间一条单亲爸爸意外猝死,留给17岁自闭症儿子小林10条短信的新闻报道感动了无数网友。

为了维持小林往后的生活,助困公益协会发起救助爱心人士们纷纷捐款

小林受到了社会的关怀与怜悯,可还有更多的自闭症患儿,受到了来自社会的歧视与不公

2012年,深圳一自闭症儿童被19名家长联名写信“赶出”校园

2015年,一小区业主拉起横幅与住户们共同抵制15户带有自闭症孩子的家庭入住

2018年,7岁的自闭症患儿被同园的家长们逼着退学。因不堪舆论与压力,怀孕的妈妈带着自闭症儿子烧炭自杀

他们就像是被困在巨大的囚笼里,被生生贴上了“低能”“无用”的标签,却无力反驳

他们的内心无法被感知,也少有人耐心倾听,因此成为普通人眼里的异类

他们被折断一路高歌的翅膀,只能在方寸之地孤独游荡

什么是孤独患者

他们可以说话,却无法与人正常交流,因为他们常常不知道如何用表情和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和情绪。

这类语言障碍限制了他们的社交,而狭窄的兴趣范围刻板的行为模式更是雪上加霜。

比如,他们会一刻不停地玩硬币,从左手扔到右手,再从右手滑回左手,如此往复,周而复始。

再比如,他们会把塑料小人按照固定的序列排序,推倒,再次按固定顺序排列,同样的行为可以持续几个小时


小熙带你看世界


我是一名孤独症患者的姐姐,我弟弟在15岁时被确诊患有孤独症,那时候网络没有现在这么发达,之前的十五年,我们全家一直认为弟弟是因为小时候得了多动症,以为他长大了自然会变正常的,可是年复一年,弟弟没有正常起来,反而更加严重了,无法用语言正常表达自己需求,经常发脾气,摔东西,打人,对于某件事情反复刻板做,他似乎被魔鬼附体,每天搞恶作剧刺激我父母,我妈说弟弟若仅仅是个弱智儿,我们包括他自己要少受好多苦。可他不是弱智,他会故意折磨亲人,然后自己发笑,觉得这是他的游戏。偶尔我们会发现他偷偷哭泣,眼圈发红,我感觉他内心应该有他的痛苦,有他的无奈吧,在外人看来,有的人认为弟弟是弱智,有的人认为弟弟是没有教养好。我的父母每当听到这些议论,心里很不是滋味,弟弟很冤,我们也很冤,他不是弱智啊,他在某些方面很聪明呀,听过的音乐,他都能哼出调调,一点儿也不走调。他还晓得离家出走串亲戚家的门。不管我们把他要的东西藏在哪个偏僻角落,他都能找到。我的父母很关心弟弟的成长啊,为了弟弟,放弃了生意,放弃了工作,一心想把他训练成正常人,可是他不听我们的管教。谁又知道我们的耐心一天一天被消磨,一天比一天绝望啊!孤独症患者其实很可怜,他们的潜力得不到开发,生活枯燥乏味,没有任何生存能力,是社会的损失,也是他们家庭驱之不散的噩梦!


塔莎奶奶的徒弟


每个孤独患者背后,都有一段比较不理想的经历。成长的环境影响到他们的心理,或者是父母,或者是社会,但总而言之,个人认为孤独患者主要的病因还是来源于原生家庭。如果从小有一个幸福温暖的成长环境,形成健康的人格,是能够禁受住风雨的考验的。因此,对待孤独患者,要让他们走出阴影,感受到关爱,体味到人生的美好,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是能够慢慢走出孤独症候的。他们只要打开了心门,就同我们一样,是正常人。


蔚蓝de生活


对于孤独症患者,我们应该给予更多的关爱。对待有自闭症的人,我们应该有爱心,有耐心,从小对他们进行好的引导。国家应该为他们提供专门的特殊教育学校,提供专门的老师来教导他们,让他们从小养成一些基本的与人交流的技能和基本的生活技能。也应该给机会让他们进普通学校,与正常的孩子学习交流,这样才能让他们拥有更健全的人格。同时要好好教导那些正常孩子,让他们接纳那些特殊的孩子,并在各方面帮助他们。这样有助于从小帮助那些自闭症孩子认识周围的人与世界。作为自闭症孩子的家长,一定要有非常强的耐心与责任心,全面了解孩子,发现他们身上的不同之处。发现他们身上的长处,培养他们的优势。一定要毫无怨言的爱他们,绝对不能放弃。社会人士也要经常去关爱这些特殊人群,为他们献出自己的爱心,绝对不能歧视和排斥他们。也许表面看上去呆滞的自闭症患者,其实就是某方面的天才,所以,我们要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每一个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应该受到同等的待遇,既然这些自闭症患者有了先天的不足,那么就应该在后天给他们弥补,让他们感受到这个社会的温暖。



父母和身边人应该时常关心,细心照顾。

孤独患者应该多读书,帮助自己强大内心,走出孤独。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孤独,看自己内心的强大吧!

毕竟越长大越孤单孤单~成年人都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