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央嘉措情诗精选:与卿再世相逢日,玉树临风一少年!

仓央嘉措(1683.03.01-1706.11.15?),门巴族人,六世达赖喇嘛,法名罗桑仁钦仓央嘉措,西藏历史上著名的诗人、政治人物。公元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生于西藏南部门隅的一户农奴家庭,父亲扎西丹增,母亲次旦拉姆。家中世代信奉宁玛派(红教)佛教。

仓央嘉措情诗精选:与卿再世相逢日,玉树临风一少年!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仓央嘉措出生时,恰逢五世达赖逝世,西藏政治斗争严峻。1697年(康熙三十六年),被当时的西藏摄政王第巴·桑结嘉措认定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同年在桑结嘉措的主持下,在布达拉宫举行了坐床典礼。实际上,桑杰嘉措掌西藏实权,他只是一个政治傀儡。

随着桑杰嘉措与拉藏汗的矛盾斗争尖锐化。1705年(康熙四十四年),双方爆放战争,桑杰嘉措兵败被处死。拉藏汗诬仓央嘉措为假达赖,认为他行为不检,请清政府废黜。

仓央嘉措情诗精选:与卿再世相逢日,玉树临风一少年!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1706年,为平衡西藏统治,清政府同意将仓央嘉措押往北京,在途经青海湖时,仓央嘉措病逝,年仅25岁。也有传说,说他舍弃法王,神秘遁走,周游蒙古、西藏、印度、尼泊尔,后在阿拉善去世,年64岁。(可参见附录二)

仓央嘉措是西藏最具代表的民歌诗人,写了很多细腻真挚的诗歌,广泛流传。现在让我们一起欣赏他那唯美的情诗吧:

仓央嘉措情诗精选:与卿再世相逢日,玉树临风一少年!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这么静,比诵经声还静。我骑上我的白鹿,白鹿踏着,尚未落地的雪花,轻如幻影。本来是去远山拾梦,却惊醒了,梦中的你。

一个人需要隐藏多少秘密/才能巧妙地度过一生 /这佛光闪闪的高原 /三步两步便是天堂 /却仍有那么多人 /因心事过重而走不动

仓央嘉措情诗精选:与卿再世相逢日,玉树临风一少年!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好多年了,你一直在我的伤口中幽居,我放下过天地,却从未放下过你,我生命中的千山万水,任你一一告别。世间事,除了生死,哪一桩不是闲事。

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 安得与君相决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住进布达拉宫, 我是雪域最大的王。 流浪在拉萨街头, 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

仓央嘉措情诗精选:与卿再世相逢日,玉树临风一少年!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笑那浮华落尽/月色如洗 /笑那悄然而逝 /飞花万盏。

结尽同心缔尽缘,此生虽短意缠绵。 与卿再世相逢日,玉树临风一少年。

含情私询意中人,莫要空门证法身,卿果出家吾亦逝,入山和汝断红尘。

我终于明白 世间有一种思绪 无法用言语形容 粗犷而忧伤。

仓央嘉措情诗精选:与卿再世相逢日,玉树临风一少年!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在从那东山顶上/升起皎洁的月光/玛吉阿米的面容/不时浮现在我心上你的清辉下亘古不变

不观生灭与无常,但逐轮回向死亡。绝顶聪明矜世智,叹他于此总茫茫。

假如真有来世,我愿生生世世为人,只做芸芸众生中的一个,哪怕一生贫困清苦,浪迹天涯,只要能爱恨歌哭,只要能心遂所愿。

西风吹谢花成泥,蜂蝶每向香尘泣。 情犹未了缘已尽,笺前莫赋断肠诗。

仓央嘉措情诗精选:与卿再世相逢日,玉树临风一少年!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用一朵莲花商量我们的来世,然后用一生的时间奔向对方

纵使高原上的风 /吹不散 /执着的背影 / 纵使清晨前的霜 / 融不化 /心头的温热 / 你静守在月下 /悄悄地来 /悄悄地走

见你/ 独坐菩提树下 /静默不语/ 前世 今生 来世/ 一袭袈裟 /一缕梵唱 /一世别殇/ 幽幽的 一切有了开始

仓央嘉措情诗精选:与卿再世相逢日,玉树临风一少年!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你穿过世事朝我走来 ,迈出的每一步都留下了一座空城 。这时,一支从来世射出的毒箭命定了我 ,唯一的退路 。

你有权崇拜我 / 但你无权拥抱我 /大地山河轻得不堪承担 / 每一滴泪都流向大海

我用世间所有的路 /倒退 /从哪儿来回到哪儿去 /正如 /月亮回到湖心/ 野鹤奔向闲云 /我步入你 /然后 一场大雪便封住了所有人的嘴.

仓央嘉措情诗精选:与卿再世相逢日,玉树临风一少年!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不观生灭与无常,但逐轮回向死亡。绝顶聪明矜世智,叹他于此总茫茫。

少年的爱情永远不够用,一杯酒足以了却一件心事。

为寻情侣去匆匆,破晓归来积雪中

回眸一笑嫣然娇,断魂飘摇上碧霄。 愿与卿卿两相欢,不发毒誓不肯饶。

仓央嘉措情诗精选:与卿再世相逢日,玉树临风一少年!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笑那浮华落尽 月色如洗 /笑那悄然而逝 飞花万盏 /谁是那轻轻颤动的百合

心头影事幻重重,化作佳人绝代容。 恰似东山山上月,轻轻走出最高峰。 我与伊人本一家,情缘虽尽莫咨嗟。 清明过了春自去,几见狂蜂恋落花。 跨鹤高飞意壮哉,云霄一羽雪皑皑。 此行莫恨天涯远,咫尺理塘归去来。

仓央嘉措情诗精选:与卿再世相逢日,玉树临风一少年!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含情私询意中人,莫要空门证法身,卿果出家吾亦逝,入山和汝断红尘。

朝来无情丛林去,不似昨夜风情郎

梦浅情深/ 蹚不过去的河留给来生/ 繁花错落有序/ 我被一页一页地误伤 /而窥视我的人/ 转眼便立地成佛

仓央嘉措情诗精选:与卿再世相逢日,玉树临风一少年!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附录一:仓央嘉措谣传作品

(一)《见与不见》

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

不来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我

爱就在那里

不增不减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里

不舍不弃

来我的怀里

或者

让我住进你的心里

默然相爱

寂静欢喜

(注:此诗原名为《班扎古鲁白玛的沉默》,意思是莲花生大师的沉默,作者是谈笑靖(笔名扎西拉姆·多多)。出自其2007年的作品集《疑似风月》。2008年,这首诗被刊登在《读者》第20期,标题被改作《见与不见》,署名为仓央嘉措,因此多被讹传为仓央嘉措所作,后法院判决著作权为谈笑靖所有,《读者》也为此事道歉。)

仓央嘉措情诗精选:与卿再世相逢日,玉树临风一少年!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二)《十诫诗》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忆。

第五最好不相爱,如此便可不相弃。

第六最好不相对,如此便可不相会。

第七最好不相误,如此便可不相负。

第八最好不相许,如此便可不相续。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

安得与君相诀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注:此诗真假参半,是一种误传诗创作以及结合原作,以及网络再创作的典型文本。。“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和“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安得与君相诀绝,免教生死作相思。”乃仓央嘉措的同一首诗歌的不同译本。第一、二两句为原诗的余道全译本,最后两句为原诗曾缄译本。原诗无诗题。《步步惊心》的读者皎月清风续了第三和第四;《步步惊心》的读者白衣悠蓝加续了第五到第十。因一共十条,被网友冠以《十诫诗》之名。)

仓央嘉措情诗精选:与卿再世相逢日,玉树临风一少年!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三)《那一天》

那一天,闭目在经殿香雾中,蓦然听见,你诵经中的真言;

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啊,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那一刻,我升起风马,不为祈福,只为守候你的到来;

那一瞬,我飘然成仙,不为求长生,只愿保佑你平安的笑颜。

那一夜,我听了一宿梵歌,不为参悟,只为寻你的一丝气息。

那一日,我垒起玛尼堆,不为修德,只为投下心湖的石子。

那一世,我翻遍十万大山,不为修来世,只为路中能与你相遇。

(注:它原来其实是一首流行歌曲——《信徒的歌词》,词和曲作者都是著名的音乐人何训田。而《读者》杂志在2007年的时候,未经核实的情况下转载这首歌词的时候,署名仓央嘉措,一下子就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仓央嘉措情诗精选:与卿再世相逢日,玉树临风一少年!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四)《问佛》(原诗较长,不再引用)

(注:理由有二,一为其第4节的回答:“留人间多少爱,迎浮世千重变和有情人,做快乐事别问是劫是缘“,为电影《青蛇》主题曲《流光飞舞》的歌词,词曲作者为著名词曲作家黄霑。二为第5节后面的“坐亦禅,行亦禅”和“语默动静体自然”出自《永嘉大师证道歌》,“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出自《华严经》。仓央嘉措作为藏传佛教的最高领袖,不可能在自己的诗歌中引用其他派别佛教的经义。)

虽然以上四首之所以成为仓央嘉措的谣传诗作,说到底,还是因为仓央嘉措的传奇太过神奇、太过吸引人。而他已有的作品、已有的翻译又太过经典,这就引发了人世间趋之若鹜的热情。

或许另一个原因是:大家认为,只有我们心目中的那个仓央嘉措,才配得上写出那么美的诗吧!

仓央嘉措情诗精选:与卿再世相逢日,玉树临风一少年!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附录二:仓央嘉措死因之谜

综合正史以及野史,关于仓央嘉措死还是没死,死亡时间和死亡地点,都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综合起来, 有如下几种记载:

传说一,仓央嘉措在押解进京途中,病逝于青海湖;

传说二,仓央嘉措在路上被政敌拉藏汗秘密杀害;

传说三,仓央嘉措被清帝囚禁于五台山,抑郁而终;

传说四,好心的解差将仓央嘉措私自释放,他最后成为青海湖边的一个普通牧人,诗酒风流过完余生。

仓央嘉措情诗精选:与卿再世相逢日,玉树临风一少年!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流传最广的一种说法,也就是“密传”《琵琶音》的说法。“于火猪年当法王(即仓央嘉措) 25岁时,被请往内地”。“次第行至东如措纳时,皇帝诏谕严厉,众人闻旨,惶恐已极。担心性命难保,无有良策以对。于是异口同声对仓央嘉措恳求道:‘您已获自主,能现仙逝状或将形体隐去。若不如此,则我等势必被斩首。’求告再三。

仓央嘉措无限悲伤,话别之后,遽然上路,朝东南方向而去....此后,他经打箭炉至内地的峨眉山等地去朝山拜佛。然后,又到前后藏、印度、尼泊尔、甘肃、五台山、青海、蒙古等地云游,讲经说法,广结善缘,创下无穷精妙业绩。

仓央嘉措情诗精选:与卿再世相逢日,玉树临风一少年!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最后仓央嘉措在内蒙阿拉善地区弘法利生,并圆寂于此。亨年64岁。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 六世达赖弟子阿旺多尔济依照师父生前的意旨在贺兰山中修造南寺,寺内供奉着六世达赖灵塔(六世达赖肉身)。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清廷赐名该诗为“广宗寺”,授予镌有藏满蒙汉四种文字寺名的乾隆御笔金匾。此匾的落款为“大清乾隆岁次闰八月十六日”,从此南寺有了这个正式名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