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岸情彼岸花180269099
首先要说明的是,东晋不偏安,也不是龟缩在长江天险以南。它的地盘远远超过北朝,相对于北朝的五胡乱华,东晋整体上还是比较稳定的,一般都是内部世家大族之间权力的转换。
一、东晋叫板的资本
东晋各方面人才济济,一直被认为是中国的正统。北方的世家衣冠南渡,与南方世家联合,成立了以司马家为皇室的朝廷。说起东晋,政治上更像是君主立宪制,司马皇帝没有实权,任由世家大族遍布。朝堂之上,都是世家大族的优秀子弟。
东晋的军事实力强大,对于北朝胡人部队,依旧有着顽强的战斗力。尤其以后期的北府兵最为出名,这是一支能打硬仗的军队。在名将谢石、谢玄的带领下,以八万之众重创前秦数十万之师,赢得了淝水之战的胜利。
东晋实行门阀家族政治,不需要凭借军功来累积声望和政治资本。他们有一套完整的人才选拔系统,其实也就是熬资历,各种人才是不确缺的。对外战争,并不是很热崇。东晋内,上至皇帝,下至黎民,对于谈玄论道、诗歌书画无所不及。
东晋外,已经开启了中国大航海时代,对外进行贸易,与朝鲜半岛、东南亚都有所交集。虽然说,南宋时中国经济中心彻底南移,南方超过了北方。但在东晋那个时代,安定的国内环境,加上海上贸易,日子过得比北朝好上太多。可以说,东晋经济文化全面领先于北朝。
对于北朝一般都是主动收复失地为主。北伐有胜利有失败,但北朝胡人部队长期不敢南下。唯一一次统一北方的前秦王朝出动北朝全部军队,结果被东晋八万人打得落花流水,王朝没过多久就分崩离析。
二、东晋与北朝的战争
317年,司马睿在建康城登基称帝,标志着东晋正式成立。与此同时,北方处于五胡十六国时期。相对与北方的战火连天,南方整体比较安宁,简直是一个天堂,一个地狱。
东晋朝廷里主要分两派,一派是北伐派,一派是主和派。北伐派并不讨巧,从皇帝到世家都不大支持。中间经历过几次战争,在北伐进程上建树不多,一直到刘宋王朝才成为朝廷的主流。关于北伐,从祖逖开始算起,一共进行轮。
1、第一次北伐:东晋VS后赵
失败原因:孤掌难鸣,朝廷钳制
317年,祖逖率领宗族部曲正式北伐,在淮北之地兼并群雄,进军中原。319年,击败石虎五万大军。随后三年里,祖逖招抚河南地区割据群雄,不断削弱后赵对这里的控制与影响。随后的战略便是与后赵修好,屯兵对峙,双方进入一个和平的安定期。祖逖死后,后赵进攻河南,祖约不能抵挡,丢失了大片收复的河南之地,第一次北伐失败。
2、第二次北伐:东晋VS后赵
失败原因:选将不当
祖逖的北伐是个人行为,得不到官方的大力支持。而庾亮作为第二轮北伐的主将,依旧遭到了朝众大臣的反对。
339年,庾亮率领十万大军坐镇石城准备北伐事宜。随后,后赵与东晋在邾城大战,由于庾亮没有出兵救援,邾城失守,守将毛宝及一万名将士罹难。庾亮上表请罪,北伐告终,第二年郁郁而终。
3、第三次北伐:东晋VS后赵
失败原因:选将不当
这轮北伐是殷浩,目的是进据洛阳,修复园陵。但数次北伐都以失败而告终,不但损兵折将,而且丢失了大量的战备物资。
352年,殷浩率领大军进攻许昌、洛阳,但一直处于降将内讧,到了253年冬天正式北上。到了山桑,姚襄又叛乱,殷浩败退至谯郡,军械粮食损失殆尽。这次北伐历时两年,几乎没有实质性的进展,也没有与前秦直接对抗。反倒是殷浩领导才能短缺,不能控制手下的降将,从而因内讧、人心问题而失败。
也因为这次北伐,谢尚打了败仗,谢氏家族败落,不得不请出谢安来东山再起。
失败原因:缺粮
桓温是东晋中期著名的权臣,也是走军国主义的坚定者。他率军三次进攻北朝,打击了氐族(前秦)、羌族(姚襄)、鲜卑族(前燕)的统治者残暴统治,用实际行动支援北方汉地人民的斗争,多次将北方百姓迁移到南方。但三次都因为缺粮而功亏一篑。
347年,率军攻灭成汉,平定巴蜀,扩大了东晋的版图。
354年,桓温率先拿前秦开刀,从襄阳起兵,经过数次血战,进入关中,随后战至灞上,前秦皇帝收军龟缩于长安城内。由于前秦坚壁清野,桓温军中缺粮,随后带着关中百姓撤退,败退而归。
356年,桓温盯上了羌族首领姚襄,从江陵出兵,直取许昌、洛阳,并在伊水大败姚襄,收复洛阳。
369年,桓温领兵五万从合肥出发,攻打前燕。一战生擒慕容忠,与前燕名将慕容垂的八万大军在枋头对峙,此时淮水以北地区落入晋军手里,桓温的军队打到了前燕首都邺城200多里处。由于晋军缺粮,再次大败,折损三万兵人。
370年,东晋豫州刺史袁谨叛变,桓温率军平叛,击败前燕、前秦联军。第二年,攻破寿春,再败前燕、前秦联军,洗刷了之前北伐的耻辱。
5、第五轮北伐:淝水之战
378年,前秦先锋军17万兵分三路进攻襄阳,东晋守将朱序死守一年后被俘。379年,秦晋淮南之战爆发,谢玄率领五万北府兵四战四胜,全歼敌军。
383年11月,东晋将领刘牢之率五千北府精兵取得洛涧大捷,此战斩杀前秦10员大将,全歼敌军5万。随后,在淮河渡口再歼灭1.5万人,抓获秦将王显。
383年12月,东晋将领谢玄、谢琰、桓伊率领7万晋军在淝水战胜苻坚的15万先锋军,并阵斩前秦第二号人物苻融。随后,击溃了苻坚70余万大军,苻坚逃回北方。两年后被杀,前秦王朝解体。
这轮战斗,持续五年,以汉民族为主的北府兵击败了汇集五胡的全部优质兵力,尤其是在以少胜多的情况下获得了成功,可以说振兴了整个汉民族的信心。随后,东晋趁机北伐,占据黄河以南地区,使北朝胡人不敢南下数十年。
6、第六轮北伐:东晋VS前秦、后燕
这轮北伐是借着淝水之战大胜的情况下进行的,主将是淝水之战一战成名的刘牢之。
384年,刘牢之率军北伐,先后攻占谯郡、甄城,黄河南岸诸地望风而降。随后救援苻丕,遇上了后燕名将慕容垂,中了埋伏导致全军覆没,随后被召回。随后,戍守彭城、淮阴一带,与后燕、前秦战争不断,总体上胜多败少。
7、第七轮北伐:东晋VS南燕、北魏、后秦
这轮北伐主要是刘宋王朝建立者刘裕,他在国内平定了各大割据势力,又亲自率军北伐。经过两次北伐,相继收复了淮北、山东、河南、汉中、关中等地区,收复了长安、洛阳二京。以却月阵破北魏,灭亡了南燕、后秦两个国家。是东晋北伐以来成就最大的。
407年,刘裕率军从建康出发,直接将战场推到山东。临朐一战,南燕主将段晖及大军被歼。随后,围困南燕广固两年,最终攻破广固,俘虏皇帝慕容超,南燕鲜卑族王公贵族被屠灭三千人,南燕灭亡。
413年,刘裕派军攻灭西蜀,随后又击败仇池国,收复汉中。
416年,刘裕亲率四路大军意图攻灭后秦,但遇到北魏阻拦,被迫两线作战。7月,击败北魏,收复河南。9月,突破潼关防线,攻入长安,后秦灭亡。
慵懒国王
首先说明一点:东晋不偏安!跟后来在江南苟且偷安的南宋相比,东晋简直是纯爷们!
首先,东晋实行的体制是皇帝+士族共同执政的体制。这些士家大族虽然平时窝里斗,但在国家危亡时刻,还是能够携起手来,共度难关的。所以说,东晋内部基本上属于稳定的,而北方“五胡十六国”则乱成了一锅粥。除了前秦苻坚发动了一次较为生猛的南下之外,还没有其他毁灭性的打击出现。
再者,东晋的军事实力并不弱,刚才提到,前秦苻坚率领百万大军发动“淝水之战”,击败苻坚的晋军精锐就是谢玄训练的“北府兵”,虽然只有8万人,但战斗力及其强悍,足以在江淮地区将来犯之敌消灭。直到东晋末年,这支力量仍然存在,消灭东晋的刘裕,正是这支北府兵出来的将领。
还有,东晋的进取心很强,一直并未想过只偏安一隅。桓温灭掉在西蜀的成汉,还三次发动北伐。一心北伐的祖逖更是以“闻鸡起舞”而闻名于世。后来刘裕也曾北伐后秦。也就是说,东晋一朝,北伐之心不死。
真观历史课
这个问题答案很简单,无非是三个原因:当时的北方正处于群雄混战时代,无暇南顾;东晋由于占据着长江天险,有利于防御;东晋本身并不是弱鸡一个。
先说第一点。与东晋并存的北方政权,被称为"五胡十六国"。这个概念是在北魏统一北方之前北方诸多割据政权的统称。这些政权有些是同时存在,有些之间则为替代关系(即一个灭掉另一个),总而言之,北方非常混乱。这些政权之间相互攻伐,有时虽然也牵扯到东晋(比如后赵的石勒),但总体而言,北方政权的主要战略利益还是在北方,因此,东晋很少与北方政权发生你死我活的冲突。
然而,在五胡十六国期间,北方有过短暂的统一,那就是前秦的苻坚扫清北方其余政权,实现了前秦的统一。这就涉及到第二个和第三个原因,东晋有这长江天险作为屏障,并且国内不乏能人。东晋依靠着长江天险,加上谢玄的出色指挥,大败前秦苻坚军队,解除了东晋立国以来最大的危机。
当时,由于造船技术普遍不高,且北方人不习水战,长江可谓是一道真正的天然防线,只要扼住长江,那么江南政权就能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不灭。
在人才方面,东晋也并不缺乏。从前期的祖逖,桓温;再到后来的谢玄,刘裕,都是能征善战之才,正是这些人,保住了东晋的半壁江山。
庭州行者
东晋,317年由司马睿在建康(今南京)建立,420年被刘裕所建的刘宋取代,享国103年。东晋为什么能偏安一百多年?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南方的东晋政权被四大豪门轮流控制,北方地区长期处于分裂状态,南北双方势力均衡,谁也吃不掉谁。下面,我们就从四大豪门把持朝政、北方长期分裂、南侵和北伐均失败这三个方面,来分析这个问题:
一,王、谢、桓、庾四大豪门,长期把持东晋朝政,既相互争权,又相互制约
316年西晋被匈奴人刘耀灭亡后,首都洛阳陷入敌手,中原的士族和人民纷纷南迁,史称“衣冠南渡”。317年,琅邪王司马睿在南迁的王氏家族支持下,建立东晋,定都建康(今南京)。东晋初年,琅邪王氏、陈郡谢氏、谯国桓氏、颍川庾氏,是著名的四大家族。由于司马氏皇族在江南地区根基较浅,要想立足必须同这些豪门大族结成政治联盟,这就造成了东晋皇权被分割,豪门大族轮流把持朝政,既相互争权,又相互制约的局面。建国之初,就有“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四大家族中,有像王导、谢安这样治国平乱的贤相,有像庾亮这样诱发苏峻之乱的平庸之辈,但更多的是像王敦、桓温、桓玄这样图谋篡位的权臣。如王敦先后在322年、324年两次举兵造反,最后病死军中。桓温独揽朝政十余年,操纵废立,阴谋篡位,晚年逼迫朝廷加其九锡,但因谢安等人借故拖延,至死也未能篡位成功。桓玄叛乱后称帝,被刘裕平定,东晋苟延残喘硬挺了103年,最终政权还是落入刘裕之手。
二,北方长期处于分裂状态,各政权忙于相互争斗,无力南下灭晋
北方地区,从刘渊建立汉国(后改为赵),到北魏统一北方的136年(304—439)时间里,先后有匈奴、鲜卑、羯、氐、羌五个少数民族,建立十六个割据政权,史称“五胡十六国”,又称“五胡乱华”。这十六个政权,可以概括为:一汉(成汉)、二赵(前赵、后赵)、三秦(前秦、后秦、西秦)、四燕(前燕、后燕、南燕、北燕)、五凉(前凉、后梁、南凉、北凉、西凉)和胡夏。
东晋早期,北方主要是前赵和后赵争斗,328年后赵灭前赵。羯族人建立的后赵,是中国历史上最残暴的王朝,以石虎为代表的历任君主都是杀人不眨眼的魔头。石虎死后,诸子争位,汉人冉闵趁机夺取帝位,面对羯族人任意屠杀汉人的现状,下达了著名的“杀胡令”,建立冉魏政权。冉魏曾要求东晋北上合击诸胡,东晋置之不理。东晋中期,氐族人建立的前秦崛起,376年统一北方,这是北方唯一一个有实力威胁东晋的政权。383年,淝水之战后,北方再度陷入四分五裂,争斗不止,不但无力南下,而且纷纷和东晋通好。
三,南侵和北伐均以失败告终,南北双方势力均衡,都无法完全消灭对方
北方方面,唯一一次有可能灭亡东晋的机会,就是383年的淝水之战。但是,当时前秦刚刚灭掉前燕、仇池、前凉、代国,国内民人心不稳,民族矛盾仍很突出,而东晋则人心团结,政治相对清明,此时南侵是选错了时机。375年,前秦的名相王猛病逝时,曾遗言建议苻坚不要南下攻晋。但是,急于一统天下的苻坚置之不顾,终致大败。
东晋方面,曾先后组织七次北伐。其中取得一定战果的有四次,都是权臣都是增强个人实力举行的,如桓温第一、第二次北伐(354--359年)以及刘裕两次北伐(409、416年)。其余三次,祖逖北伐(317年),由于东晋仅给与名义上的支持,而成收效不大。东晋朝廷主导的殷浩北伐(352年),以及桓温第三次北伐都以惨败收场。
前哥说历史
因为北方没整明白。还有闻鸡起舞两兄弟。
说起闻鸡起舞的哥俩,不得不竖起大拇指。祖逖刘琨是一对好哥们,俩人都有匡扶天下的志向,所以每天同榻而眠,一听到鸡鸣就起床锻炼身体,练剑打拳。后来天下大乱,朝廷南渡,刘琨坐镇晋阳,在北方跟异族打得难解难分,;好兄弟在北方大展拳脚,祖逖在南方也没闲着,组织了军队不断北伐。
这哥俩一南一北,搅得北方不得一刻安宁,客观上保证了东晋的安全。
关注厕读大历史,每天分享历史知识,品味历史智慧。
厕读大历史
因为五胡十六国时期北方本身狼烟四起,战乱不休,无力讨伐南方的东晋,而且东晋虽说偏安一隅,但也不是软柿子说捏就捏,时不时还来北方灭掉一两个国家。一直到宋武帝刘裕代晋自立,北方各国都没有灭掉东晋的机会。
历史上的“五胡”,是指匈奴、鲜卑、羯、氐、羌五个少数民族,在西晋经历“八王之乱”后趁虚而入,并在长江以北的中原地区建立了多达二十几个政权,除去几个影响力太小的以及北魏前身代国,统称为“十六国”。这十六国分别为一成一夏二赵三秦四燕五凉,这里不再详述。
十六国时期自公元304年,匈奴刘渊和益州李雄分别称王起,直到公元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灭北凉为止,共135年的历史,北方一直征战不休,虽然前秦苻坚曾短暂统一过,但是淝水之战后又快速分裂,根本没有余力去灭掉东晋,反而东晋曾多次北伐,比如桓温三次北伐,灭了成汉,刘裕两次北伐,灭了南燕后秦等。
所以只有北方彻底统一了之后,才有能力去灭掉南方政权
BaDa娱乐
东晋皇室没啥权利不咋的,但是出了几大名人为保住汉人及东晋做出了贡献,祖逖北伐收复部分河南筑建防御工事阻止羯族石家南下,桓温几次北伐灭了成汉收复洛阳把胡族往北赶,最危险的时候谢氏一族打赢了至关重要的淝水之战,再后来刘裕打仗狂人北伐灭燕将汉人地盘推到黄河一线,还有原因就是胡族内部也内乱,胡族建立政权之后他们之间也打来打去的
铁王座的游戏
东晋的开国君主晋元帝司马睿在西晋八王之乱后即前往建康,经营江南,在西晋被灭之后,司马睿能够凭借自己在江南多年经营的基础顺利登基,稳定政权。
西晋灭于内迁的少数民族作乱,西晋虽然经过八王之乱,但是永嘉之乱后大量汉族人口南迁,客观上促进了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这是东晋能够坚持上百年的经济基础。
东晋又有门阀士族人才济济,如琅琊王氏、高平郗氏、颍川庾氏、谯国桓氏、陈郡谢氏、太原王氏,虽然有以下欺上之嫌,但是都为东晋的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
测测君
北方五胡乱战一锅粥,互相攻击,无力南下。南方东晋皇帝没实权,几大家族又相互牵制,为了力量均衡,根本不可能让你去北伐壮大自己力量。到东晋末期刘裕掌握实权,才实现谢安、祖逖经营百年未有的北伐功绩。
风晨月夕阶柳庭花
北方纷乱,没有真正的一统和稳定的政治局面,就好不容易淝水之战那次,也是内部矛盾重重,一败而国崩,反正北面纷纷乱乱一直打个没停,东晋这边偷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