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为什么不愿意投资理财产品,反倒是更喜欢储蓄呢?

东震木


题主,这个问题说的不完全那么绝对,但是确实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作为银行的工作人员,经常接待形形色色的客户,存款的、贷款的;接触的时间长了,客户多了,可以很直观的感触到这个问题的原因。

穷人,首先题主没有对这个概念定义,究竟怎样的资产收入水平才算穷人呢?我姑且理解为工薪族和大多数农民兄弟吧。

这些客户倾向于银行定期储蓄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思想比较保守,对理财知识的了解匮乏

定期存款的收益确实比投资理财的收益低,而且低的不少。但是,其最大的特点是安全稳定,这也是人们认可和选择它的最为重要的原因。

工薪族和农民收入来源单一,每个月三五千块钱的收入,除去必要的生活开支,一年下来能够存下两三万就已经很不多了。十几年下来手里的几十万积蓄是省吃俭用积攒的,得来不易才知道珍惜。所以,相对他们而言,保护好这笔财富,不让财富受到损失才是首先需要考虑的,如果在资产增值的过程中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他们甘愿放弃。

二、投资渠道窄,短期内没有资金使用需求

“穷人”不做生意,一生中最大的资金花费大概就是为子女教育、买房、结婚了。这些都是在短期内可预见的花费,所以一般情况下,三五年内是不会有资金的使用需求。现在三年期的大额存单利率4.2%已经接近普通理财的收益了,相比之下利息收入差别不大,所以存定期对于他们来说没有什么不妥。

前几年利率没有下调之前,五年定期的存款利率可以达到5.2%,还高于大部分理财产品的利率,所以存定期安全、收益有保证何乐而不为呢?

三、资金和技术的要求

大部分人定期存款资金是比较分散的,这几个月攒够一两万就会选择存个存单,单笔的大额资金是比较少见的。理财产品门槛相对较高,大部分理财产品都是50000起存,近一年多才出现1万起存的理财,但是额度有限,经常是发售半天时间就在手机银行端和网银端售罄。

至于其他的类似于各种“宝宝”,P2P,基金理财等更加新潮的产品,不论是在操作上还是在风险承受上都是很难被接受的。

<strong><strong><strong><strong>


财经札记



这种观点并不完全准确,即使都是穷人,但因为年龄不同,对于投资理财产品和储蓄的取向可能完全不同。因此,要说不愿意投资理财产品而喜欢储蓄的穷人,可能更多的是指其中的中老年朋友。他们为什么会持有这种观点,或者投资取向呢?

首先还是与年龄有关。截止2018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人有2.49亿,占总人口比例17.9%。由于金融知识普及率不高或滞后,以及对传统存款安全性的认可和口碑,去银行存款几乎成了发自内心的原始冲动,甚至是一种情节和信任,况且现在还有存款保险条例保护,在潜意识中,储蓄存款比理财产品稳健得多。。尽管理财产品也有低风险类,比如货币基金。也有保本型产品且收益较高的,比如国债和智能存款等。也有定期理财和活期理财,在流动性上二者其实差距不大,但因为不了解,也就无法信任。

保本型理财向非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过渡,对于理财产品投资者有分流作用。本来在国人骨子里,未雨绸缪,步步为营的思维就占了意识形态上风,万事先求保险,再说收益,特别越是钱少的人,这种避险情绪更加显得浓厚,处处小心谨慎,对于风险尤其厌恶。而据监管机构要求,保本型理财产品将于2020年底彻底退出市场,向非保本净值型转变,这对于保守型投资者来说,将不得不由理财产品转向储蓄。偏偏理财市场违约事件又频发,更加助长了风险厌恶情绪。

也有门槛高低的原因。我们知道,在2018年上半年之前,银行系理财产品的起购金额一般为5万,到资管新规出台后,才将门槛从5万将到1万,但仍然有部分产品门槛仍然是5万。这些或多或少对于低收入者有阻止作用,无缘理财产品。而储蓄存款几乎没有门槛,随存随取很方便,属于大众型金融产品。

在当前高房价下,要说穷人肯定年轻人占比更大,但尽管每月支付车贷房贷以外已经所剩无几,但在互联网金融和移动支付异常发达和流行的今天,他们往往也会选择余额宝或微信等平台进行碎片化活期理财,谁还会在意银行活期存款0.3%的利息。因此,个人认为穷人的年轻人倒是喜欢投资理财产品不喜欢储蓄,因为存款少而流动性需求大。反倒是老年朋友积蓄更多,又怕风险,所以大多数选择储蓄存款方式。


龙门山财经


穷人挣钱不易,有点钱也就存在银行,确保安全,以备不时之需。现在生活压力这么大,加之中国的各种保障有限,使得他们不得不谨慎点,从中道出生活的艰辛。富人为什么喜欢理财,是因为他们的思维远比穷人活跃,在理财方面也特别敏锐,他们深知钱存银行大概率是跑输通货膨胀的,深知理财能钱生钱,钱不是省出来的。加之他们的人脉、信息都远超普通人,胆子也比普通人大得多,他们在理财风险方面承受能力也比普通强得多。不知我说的对不对,你们说呢?


洞悉人的贪婪


穷人跟富人得本质区别是穷人想着怎么省钱,富人想着怎么赚钱,穷人对于机遇同改变更多的是抱有抗拒的心态,而富人在面对机遇或者改变的时候勇于尝试,愿意了解,这也是为什么有人会变富有,有人一直穷着的根本原因,就拿我身边的实际情况举例说一下吧,由于我得工作就是投资与融资,本身就职的公司就是家大型的财富公司,自己对公司产品还是比较了解底细的,有时候跟身边一些亲属说起来,建议他们不要储蓄,因为收益太低,没办法跑赢通胀,建议他们买点我公司产品,收益能高点,但是收到的回应更多的是不认可,不相信,觉得财富公司是都是骗子,从内心就抗拒,那种抗拒是根本就不想听也不想了解。这是骨子里的,根本就没办法改变。反观一些目标客户,这些人除了近期没有投资意向的会礼貌拒绝以外,只要有意向,一定都会耐心,虚心的去了解,然后会要一些资料,他们不拒绝信息,自己有分辨信息真伪的能力,这样的客户特别容易谈,只要介绍好基本情况就行,他们觉得合适自然就会投资。我想,这就是富人跟穷人的根本区别。这个区别在内心,在骨子里。这就是为什么穷人储蓄,富人理财的根本原因。


正版叱咤红人


因为风险承担能力差啊。

其实和大家想的不一样,越是穷人,能拿出来投资的钱越少,则越是对风险的承担能力很差。

举个例子,A有4000万资产,拿出来2500万投资。B只有150万资产,拿出来30万投资。

A无论是资金的绝对数量还是投资占自己资产的总比例,都比B要高很多,然而这两者是谁更不能接受风险呢?显然是B。

因为A即使亏掉了2500万,他自己的生活水准不会受到太大影响,而B如果亏掉了30万,对其的生活就有非常巨大的打击。

因此如果是B理财,肯定会进行风险最低的投资,甚至就是银行储蓄,因为这样最不可能有损失。

所以经济学有马太效应,越有钱越容易有钱。


咨询师天生


穷人有一万块钱。存着,家里用,孩子用。都是救命钱,富人有一百万块钱,留下三十万周转,剩下的投资,钱生钱是最快的赚钱方式,不是嘛,但是穷人哪有难么多钱去理财,就比如我把,我知道理财赚钱,但是也可能会投资失败,我就这么一点钱。没了就没了。还得一分分的去挣钱,风险承受能力在这里,如果都投了,我拿什么去吃饭,而且不是百分之百的概率。我承担不起,



俊同的人生


滑稽的是,买上房子的通常都是喜欢储蓄的所谓“穷人”,我就是一个拥有三套房子的“穷人”,一直坚持做兼职,工资和兼职收入大部分都存入银行,只留出生活费,不赌博、不吸毒、不炒股、不够买任何理财产品、不抽烟、不喝酒。我这个“穷人”衣食无忧、生活富裕、没有压力、在事业单位工作。


William401007


因为现实太恐怖,理财大多都是骗老百性钱,有的跟明抢差不多,比如债券基金最高收益只有0.1可亏损额最低可高达0.8,按常理应该相等,但现在有哪家是,没有一家是,不能西方人也不会说东亚病夫了,口是心非.


你是谁135670648


在当今社会理材存在风险,而之所以是穷人,肯定手中没有多少钱,一旦被骗就血夲无归,永无翻身之日,与其要担风险倒不如存在银行,起码那点本钱还在。这就是我们穷人的观点。


好人有好报177129933


因为穷人钱不的花的,有钱谁不希望投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