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嗣同父親在譚嗣同被殺時一語不發,為何最後還是被革職查辦?

陳俐伶


1898年戊戌變法時,“六君子”之一的譚嗣同因為主謀“圍園殺後”而被殺。

讓人奇怪的是,譚嗣同犯下謀逆如此大罪,其父、時任湖北巡撫的譚繼洵最後也不過罷職了事,並未受到更嚴重的追究,這又是為何呢?

關於這個問題,還得從譚嗣同的成長經歷及與其父譚繼洵的關係說起。

譚繼洵,湖南瀏陽人,進士出身,其先後在戶部任職,後由京官外放到甘肅鞏秦階道,之後又相繼升為甘肅按察使、布政使。

光緒十五年(1889年),譚繼洵升任湖北巡撫。



譚嗣同12歲那年,因為京城發生瘟疫,其母親和兩個哥哥不幸染病而終。受此打擊,譚嗣同性情大變。

之後,由於與繼母關係惡劣,譚嗣同在家中難以相處,一度離家出走,遍訪名山大川,遍交各路江湖朋友,這種舉止,在他這種身份的子弟來說,是十分罕見的。

當然,從譚嗣同後來的著作(比如《仁學》)來看,其性格、觀點也確實不同於常人,有些甚至可以說是極為偏激,這也為後來的人生結局埋下了伏筆。

而在其父譚繼洵這邊,因為公務或其他原因,他也沒有做好調和的工作,因為譚嗣同在譚家基本就是一個另類,這個大體也是事實。



至於戊戌變法這件事,譚嗣同和父親譚繼洵的觀點實際上是對立的,因為譚繼洵基本就是一個保守派(穩健派),而譚嗣同的激越與康梁等同。

戊戌政變發生後,譚嗣同因為系“圍園殺後”的主謀而被殺,這個自不必說。

而譚嗣同的不逃,和梁啟超所描繪的英雄形象所不同的是,其他他很可能是為了給光緒皇帝做清白證明(證明光緒確實沒有參與圍園之謀)。

同樣,譚嗣同也在遺書中與父親劃清了界限,以免父親及家人被株連。



就此而論,譚嗣同確有“一人做事一人當”的豪氣(和那些江湖人士混多了),而其保護光緒和父親的舉動,也說明其天良未泯,良心尚在。這不是康梁黨徒所能比擬的了。

或許因為譚嗣同的如此舉動,或許因為譚繼洵原本就不是康梁一派,後者最終只是被革職並勒令回籍,並無更多的株連。

在此打擊下,譚繼洵於三年後去世,年78歲。


坑爹史冊


譚嗣同的老爹譚繼洵是封疆大吏,按道理來說,完全有能力和清政府掰腕子。那怎麼會坐視譚嗣同被處死,以至於自己被革職呢?

封疆大吏

如果去了解一下譚繼洵的官職,你會發現,他絕對當得起封疆大吏這個稱號。因為他當時是湖北巡撫。

他的人生履歷也非常完美:當了快二十年京官,熬出了資歷。報上了左宗棠的大腿,外放為官,升官速度就和坐上了火箭一樣。

從戶部的一個郎中(正五品),升到了湖北巡撫,僅僅只用了15年。而且,譚繼洵的官場口碑也非常好,素有威望。

這樣的一個封疆大吏,為何會沒有掀起一絲波瀾呢?

無能為力

慈禧發動戊戌政變的時候,實際上抓了八個人,但是最後只處決了六個。因為還有兩位靠背景脫身了。

第一位是因為長期從事外交工作,和列強的關係非常好。羊大人都發話了,清政府自然只能乖乖放人。不過後來這位也被慈禧找機會“安排”了。

第二位則是因為他老爹和李鴻章是同年。託李鴻章去和慈禧講情,放了一馬,事後也沒有追究。更深層次的原因,是因為這位是個結巴,在維新變法中就是個邊緣人物。加上李鴻章的面子,慈禧也就放了他一馬。

但譚嗣同不一樣。

維新派變法到了後期,都已經準備“圍園殺後”了。還特意派人去聯繫了在天津練兵的袁世凱,準備起兵了。而這個派出去聯繫的人,就是譚嗣同。

誰知道袁世凱轉身就去告密了,譚嗣同等於就在慈禧那裡掛上了號,成了眼中釘,肉中刺。所以,譚繼洵雖然在處決譚嗣同上一言不發,但還是被牽連到了。

最重要的是,譚繼洵這個官職比較倒黴。

如果他是湖南巡撫,那事情還有轉圜的餘地。但很不幸,他是湖北巡撫。官署和當時的湖廣總督張之洞在一起。

得益於湖廣的重要性,湖廣總督在九大總督裡的地位排第三。當時的湖廣總督張之洞,又是出了名的強硬派。導致譚繼洵直接被架空,在地方上一點發言權都沒有。

清政府自然是想怎麼捏他,就怎麼捏。

喜歡就關注唄:侃砍歷史。我是馬砍,每天講點不一樣的故事。


侃砍歷史


為什麼一言不發?作為父親肯定有自己不發的道理。

1、他也希望清朝不要再衰弱下去

他與兒子有共同的願望,父子同心,憂國憂民,希望國家強大。他也不願意看到清朝繼續衰弱下去的,才選擇了成全自己的兒子,雖然不忍,但也只能贊同兒子用這樣的方式來警醒世人。

他心裡一定為兒子自告奮勇以身殉國,作為變法而死的第一人而自豪。

既然兒子變法失敗,只有承擔後果,沒什麼可說的。

2、“子不教,父之過”

兒子已經被判有罪,但兒子並不是為了個人利益而被殺,兒子是為國殉法,自己教出了好兒子,說了反而適得其反,不能說。

“有其父,必有其子”,大丈夫敢做敢當,兒子不是貪生怕死之輩。動用自己的關係來保全兒子,不僅不能取到任何作用,還會影響兒子和自己的聲譽。

譚嗣同對勸他逃走的人說:"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日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

臨死之前大喊:"有心殺賊,無力迴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兒子以身殉法是偉大的舉動,被稱為“戊戌六君子”,值得後世所尊敬和欽佩。

3、沉默是金

從被抓到處死只有一個星期,時間急迫,譚嗣同被派去請袁世凱除了慈禧,而袁世凱卻向慈禧的紅人榮祿告密。

支持變法維新的光緒帝已被囚禁瀛臺,作為河北巡撫的父親,心裡非常清楚事情已經沒有發生逆轉的可能性,自己也肯定是要受牽連的。

作為保守派的代表慈禧,是不會輕易放棄自己手中的權力。說了也毫無用處,根本就不用說。

譚嗣同死後,沒有說什麼的父親譚繼洵也被朝廷罷官,最後死在了家鄉。


紅雲4412


雖然已經脫離父子關係,但父子終究是父子,血緣關係是改不了的。慈禧恨透了蠱惑光緒帝變法的戊戌六君子,光緒自從被她扶上皇帝寶座時,便處處與她作對,不省心,對光緒本來就充滿恨意。面對光緒的幫兇,更是想殺之而後快。慈禧此刻不能殺光緒,就殺下面的人給他警告。指明行刑時用鈍刀,可見恨之切。恨意未消,自然會遷怒於譚嗣同的父親,當爹的始終是爹,兒子被殺能沒絲毫怨言?人的心不是鐵做的。說不定他這個封疆大吏的父親啥時間會生出亂子,罷官自然最放心,防患於未然,並且譚父在官場上不像李鴻章一樣重要、能呼風喚雨,少他一個不少。革了他的職也起到以儆效尤的作用:管好家人,雖不至於連坐,但追責是一定的。


閃電瘋評


遇到暴君,譚做的事情夠夷三族了。還是慈溪厚道。


天堂160590167


譚父未因譚嗣同的案子牽連被誅殺已是萬幸,謀反丶革命,是重罪。所以撤職查辦已是最輕處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