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三國有常勝將軍趙雲,卻不知道還有“常敗將軍”,他是誰?

都知三國有常勝將軍趙雲,卻不知道還有“常敗將軍”,他是誰?

三國的個人才輩出的時代,你有才華,在這個時代是不會被埋沒的。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這個時代有三個國,這個國不重要你,你可以到另一個國去,象龐統,在東吳沒有受重用,去了蜀國,蜀國就給重用,還有黃忠和魏延,在劉表那裡表現平平,可到劉備這裡就成了五虎上將,還有趙雲,在公孫瓚那裡很一般,到了劉備這裡便展開了拳腳,成為赫赫有名的“常勝將軍”。當然這樣的例子在曹操那裡也不少,這裡就不多說了。既然說到常勝將軍,在三國還真叫人佩服,趙雲大戰長坂坡,七進七出,捨生救少主,美名遠播。

都知三國有常勝將軍趙雲,卻不知道還有“常敗將軍”,他是誰?

可是,三國還有一個和常勝將軍對應的一個將軍,叫“常敗將軍”。看到這裡,也許有人會問,有這樣的人嗎?當然有,他就是曹操麾下的一名將軍,他的名字叫夏侯惇,這傢伙可不得了了,一打仗就敗,一打仗就敗,雖然受過傷,可沒有被殺。原因是他跑的快,可他就這麼個樣子,還被曹操重用,最後得以善終。

都知三國有常勝將軍趙雲,卻不知道還有“常敗將軍”,他是誰?

那讓我們看看夏侯惇的出身,史料這樣記載:夏侯惇,西漢開國名將夏侯嬰的後代,年少時候以勇氣無敵聞名鄉里,曹操起兵,夏侯惇便跟隨起兵,是曹操最早的將領之一。這就是曹操麾下的夏侯惇,沒有卓越的戰功,和其他將領相比,他唯一可以拿出來說的就是他是元老。可他對曹操絕對忠誠。雖然敗績多多,可曹操並沒有軍法處置過他。

都知三國有常勝將軍趙雲,卻不知道還有“常敗將軍”,他是誰?

興平元年(公元194年),因為陶謙殺死了曹操的父親,曹操決心報仇,便舉兵討伐陶謙。在征討陶謙時候,夏侯惇被曹操安排在家守護濮陽。可想不到的是,陳宮等人叛變找來呂布。曹操的家眷都在鄄城,知道情況的夏侯惇急忙率領人去救援。和呂布的隊伍相遇,呂布退回,然後趁機攻入了濮陽,獲得曹操的大量物資。夏侯惇回來,被呂布劫持,並向夏侯惇所要珍貴的東西,否則不放人。可夏侯惇的部下並沒有給呂布珍貴物資換人,讓呂布沒有得逞。

都知三國有常勝將軍趙雲,卻不知道還有“常敗將軍”,他是誰?

這次失敗讓夏侯惇窩囊透了,可這個還不是最窩囊的。這次是和荀彧、程昱等力保三城,因為自己有過失,所以,作戰非常勇猛,可不想被流矢一下射到眼睛上,眼珠一下掉出來。夏侯惇疼的呀呀大叫,並把眼珠抓過來,一口吞下。從此成了獨眼,人們都叫他“盲夏侯”,你說窩囊不窩囊。

都知三國有常勝將軍趙雲,卻不知道還有“常敗將軍”,他是誰?

可偏偏夏侯惇是個注重外表的人,每當照鏡子看到自己的一隻眼,都氣憤地把鏡子狠狠地摔在地上。可敗績才剛開始,建安七年(公元202年),劉備受劉表指使,向北進攻,到達葉縣,夏侯惇領命去抵擋劉備,雙方對峙在博望坡,劉備佯裝膽怯,燒了自己的營寨後撤退了。夏侯惇和于禁去追,李典勸阻也勸阻不了,於是,中了劉備的埋伏,被打敗,要不是李典來救,那就被劉備給活捉了。 窩囊哎!

都知三國有常勝將軍趙雲,卻不知道還有“常敗將軍”,他是誰?

打仗不行就算了,可辦事兒也不行的。 河北有個讀書人叫田疇,算是東漢末年隱士吧!因為曹操平定烏丸有功,曹操給封賞,田疇不受。後從徵荊州,有功,曹操再封,田疇還不受。因為田疇和夏侯惇是好友,曹操就讓夏侯惇去勸田疇來自己這裡,夏侯惇去勸了,不但沒勸成,差點沒讓田疇自殺。這也看出,夏侯惇是個笨嘴的人,不會說道

都知三國有常勝將軍趙雲,卻不知道還有“常敗將軍”,他是誰?

他說也不行,武功也一般,可他有一樣卻無人能及,就是種地,他種地真的有一套的,很得當地群眾愛戴的。雖然夏侯惇打仗不行,可曹操還是封官給他,讓他當陳留、濟陰太守。在當太守時候,這年大旱,又鬧蝗災,夏侯惇一看這情形,毅然帶人阻斷太壽水,建了一個池塘,他和老百姓一起勞動,親自擔土,帶領士兵種水稻。這樣,解決了當年的糧荒。

都知三國有常勝將軍趙雲,卻不知道還有“常敗將軍”,他是誰?

到了這裡,大家一定明白了,夏侯惇為什麼會受曹操重用?一方面是曹操家和夏侯家有親緣關係,還有一個就是夏侯惇這個人非常忠誠,對曹操絕無二心。曹操是個疑心較重的人,誠心對曹操是非常重要的,這就是最根本的原因。所以通過“常敗將軍”夏侯惇人生來看,一個人能力無關緊要,重要的是否對主子忠心。無論在什麼崗位,能力很大,如果不忠心,幹什麼事都會成功。這個就是“常敗將軍”人生秘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