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寇準?

近代如夢令


北宋景德三年(1006)的一天,早朝之後。寇準先行退班。

宋真宗趙恆面帶笑容,一直目送著他。自一年多前宋遼澶淵之盟後,當時力促宋真宗御駕親征的寇準,成了全民心目中的英雄。

看到皇帝成為寇準的迷弟,一個叫王欽若的大臣當場對宋真宗說,陛下敬重寇準,莫非因為他對社稷有功嗎?

是的,是的。宋真宗小雞啄米般地點頭。

王欽若接著說,陛下聽說過賭博嗎?錢快輸光了,賭徒就把全部錢一次押上,這叫孤注。陛下當時就是寇準的孤注啊。要是那一仗打敗了,陛下還能保全性命嗎?

宋真宗聽完,臉都黑了:寇準啊,我賣你個面子,你卻把我賣了。

他不得不承認,王欽若挑撥離間他與寇準的關係,用心險惡,但人家分析得確實很有道理。

接下來,寇準——一個英雄的日子可就不好過了。

▲寇準(961—1023),陝西渭南人

1

處在光環之中的寇準,並未意識到同事們嫉妒的目光。他是一個個性比能力還強的人。在澶淵之戰以前,宋真宗的老爸宋太宗趙光義在位之時,他就以敢觸逆鱗出名。

話說有一次,寇準給宋太宗提意見,可能用詞比較激烈,宋太宗無法忍受,站起來想走。寇準也急了,一把揪住宋太宗的衣袖,讓其坐下,聽他說完。

雖然寇準沒有掌握好批評的尺度,但宋太宗是個想青史留名的皇帝,他非但沒有將寇準以蔑視國家領導人的名義治罪,反而趁勢狠狠誇了寇準一把,說寇準這個人,直臣一個,我得到他,就跟唐太宗得到魏徵一樣一樣的。

明眼人都看得出,這是領導借誇下屬,來自我表彰。唐太宗在歷史上是什麼咖位,趙光義心裡不是沒點數。他唯一能蹭這個一線帝王光環的,恐怕就是兩人得位的動靜都鬧得很大吧。現在,寇準想做魏徵,我成全他,自己跟李世民就有了另一個共同點不是?

寇準是幸運的。他一生侍奉兩個老闆,第二個老闆最愛君等下再說,這第一個老闆,至少符合他的預期。

所以他才敢把他的個性帶到工作中來。

寇準少年成名,被稱為“神童”。當時的社交圈,都以他為炒作對象,《寇準19歲考中進士: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之類的爆文,一次次撕扯和消費著讀書人的焦慮。

寇準也被捧得暈暈乎乎,不僅把同齡人拋棄,還想把前輩們也拋棄。

有了宋太宗的加持,寇準在官場的躍升,跟坐上直升機沒兩樣。用十年時間,就做到樞密副使,進入朝廷核心領導層,直接參預軍國大事。

在這次關鍵的提拔前,寇準又以“魏徵”的身份,賭了賭宋太宗當唐太宗的決心到底有多大。當時,朝廷接連查處兩起官員受賄案,案情性質類似,判處結果卻大相徑庭。其中一個仗著朝中有人包庇,僅被杖責,很快又官復原職,另一個則被處以極刑。寇準藉著天災,把這件事向皇帝捅了出來,說天下大旱是因為刑罰不公引起的。

宋太宗估計早就知道並默許了這兩起案件的處理結果,但他既然想做唐太宗,索性就給“魏徵”升了職。

▲宋太宗趙光義

2

任何時候,混官場、混職場都很考情商。混得不好,人家踩著你的背,蹭蹭就爬上去;混得好了,照樣一堆人在等你摔下來,摔得越狠,掌聲越大。

很多人認為寇準是個耿直boy,情商有限。這句話,只說對了一半。

對同事,他確實情商很低,低到近乎自私。北宋政壇,圈子很重要,同年(同科考中進士)、同鄉都是非常寶貴的政治資源。寇準不吃這一套,他眼裡從來沒有同齡人,也沒有濃厚的鄉黨觀念,除了愛黑南方人。

王旦是寇準的同年,卻被寇準傷得最深。王旦做宰相時,處處袒護寇準,臨死還一再向皇帝推薦寇準繼任相位,但寇準一得勢,就專揪王旦的毛病,向老闆告發。搞得老闆都看不下去了,說王旦你傻呀,你在朕面前專說寇準的好話,寇準在朕面前專揀你的壞話說,你快醒醒吧!

老闆把話都挑明瞭,王旦還是不為所動。這下輪到寇準不好意思了,感慨一句,別的宰相肚裡能撐船,我看你這個宰相肚裡都能停航母了。

說完,繼續黑王旦。該揪小辮子的時候,寇準還是揪得沒心沒肺。

王旦越光明,照見寇準就陰暗。

但是,對老闆,寇準的情商可以直線飆升。

有一次,寇準與同事溫仲舒一起外出,路上碰到一個瘋漢,在二人馬前撲通跪下,大喊“萬歲”。

這個事可大可小。沒人提,它就是個意外;有人要拿它做文章,它就可以是政治事件。

寇準的政敵張遜決定拿它做文章,慫恿別人把這事告到宋太宗那裡,說寇準野心大大的呦。寇準很機智,辯解道,溫仲舒當時也在,為什麼只告我一個呢?言下之意,這是針對寇老西的陰謀和陷害。

於是,雙方在朝堂上互相揭短,把宋太宗惹火了,寇準、張遜都被貶。

看,寇準智商有多高,通過罵架,將別人蓄意構陷的政治事件,順利下調到貶官就能解決的擾亂朝堂秩序罪。

據說,宋太宗貶了寇準後,很想念他,經常問身邊人,寇準在青州過得好不好呀?結果,手下回答他,寇老西呀,在青州日日歡歌燕飲,快樂得很,陛下總想著他,不知他是否想念陛下呢?

宋太宗這才默不作聲。

後來,宋太宗還是把寇準召回京城。史書載,君臣相見,太宗就撩起褲腳,讓寇準看他的病腿,說了一句話:“卿來何緩耶?”差點就要唱千年等一回了。

其實此時距離寇準“外放”,還不到一年。

寇準回答得相當高明:“臣非召不得至京師!”忠誠?委屈?都有,讓太宗自行揣摩吧。

君臣迅速切入正題。太宗徑直問,愛卿,你看朕諸子中,誰能繼承大位?

這個問題,情商低的人很容易點出誰誰誰的名字,這樣作答往往沒有好下場。老闆問這麼私密的家族繼承問題,可以理解為對你的信任,也可以理解為一種野心試探和站隊考驗。

從這個角度看,寇準的回答堪稱完美。他說,陛下為天下人擇君,與婦人、宦官商量是不行的,與近臣商量也不行,只要陛下能選擇符合天下人所期望的人就可以了。

寇準一貫以剛直聞名,在老闆面前卻委婉得十分藝術。此前一年,大臣馮拯等五人上疏,請太宗早立太子,結果被“一步到位”貶到了嶺南。如今看來,他們的說話藝術,確實比寇準差了不止一點兩點。

▲澶淵之戰

3

在北宋,每天有一萬人假裝在做官。官員大多按部就班,不思進取,而寇準是認真的,一直想建立大功業。

機會總會眷顧認真的人。宋真宗繼位後,原本又被貶的寇準,一下子達到個人權位的高峰。此時,恰好遼國十萬大軍來犯,兵鋒直逼黃河北岸的澶州(今河南濮陽)城下。

時勢造英雄,自古而然。關於澶淵之戰,知道的人很多,最愛君不贅述。

總之,寇準以一人之力,怒懟逃跑主義者,自己則成為一個豁出去的機會主義者:各種威逼、脅迫、忽悠宋真宗御駕親征。後來,范仲淹評價,說寇準“左右天子”,操縱皇帝,相當霸氣。

歷史從來都是以結果論英雄。宋真宗親征,打贏了,以三十萬歲幣的微小代價,換得宋遼百年的和平。宋人說,當時若無寇準,天下分為南北矣。

寇準成功了,所以一切膜拜被當成理所當然。

只有他的政敵王欽若,在老闆面前道盡了寇準的機會主義與賭徒心態,說寇準是拿皇帝的性命作孤注一擲。這項指控,戳到點子上了。連清代大學者王夫之也認為:“其言亦非無因之誣也。”

試想,宋真宗親征若是敗了,結果會怎樣?其他的不用說,寇準首先就會被士大夫、官僚階層樹立為弄權的罪人,亂棍打死。

這並非沒有對比:寇準逼著宋真宗親征成為英雄,王振指使明英宗親征卻成為罪人。歷史的勢利,就表現在這裡。

澶淵之戰後,英雄寇準居功自傲,得意忘形,到了老闆都難以忍受的地步。史書說他“頗自矜澶淵之功”,“一言堂”的作風甚於往日。連宋真宗都說,“寇準多許人官,以為己恩”。老闆認為你到處承諾給人升官,還把升官的恩惠記到自己頭上,這就很危險了。

同事們也不會真心擁戴一個牛逼哄哄、不懂低調的英雄。有人說他擁兵自重,有人說他把皇帝當傀儡,流言與石頭齊飛,宋真宗終於把這個大英雄從宰相的位子上擼下來。

寇準很憤怒,無處表達他的失意,終日遊宴飲酒,還作詩說“痛飲能令百恨開”。自始至終,他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

▲宋真宗趙恆

4

有一點必須承認,寇準是個權力慾極強的人。別人政治失意可以真心寄情山水,守住良心和底線,但寇準做不到這一點。

為了重回權力中心,寇準一再突破救時英雄的底線,把底褲都露了出來。

宋真宗跟他爸一樣,都想在史書上重重寫一筆。兩者的不同在於,宋太宗的做法是效仿唐太宗,優待諫臣,宋真宗則想走捷徑,製造“天瑞”,營造盛世假象,迷惑史學家。

前面提到的王欽若,慫恿真宗學歷史上有大作為的帝王封禪泰山,以此“鎮服四海,誇示外國”。但封禪,不是隨隨便便就能搞的,需要有祥瑞之兆降臨,需要上天或明或暗的指示。

大家都很識做,一點就通。於是,各種“天書”“祥瑞”隔三差五在帝國境內誕生,舉國君臣如顛如狂。

寇準當然知道這是政敵王欽若等“五鬼”導演的盛世大騙局,無奈老闆深信這一套,還樂此不疲地封禪泰山,敬謁孔廟,崇祀道祖。

寇準看得心裡癢癢的,遂主動上表請求跟著老闆去封禪泰山。老闆同意了。一回來,他就得以重新升官,本來被貶陝州知州,現在升戶部尚書。

嚐到了跟著老闆走的甜頭,寇準更加不要臉了。當時鬧蝗災,真宗傷透了心,老天是在跟他營造的盛世景象作對呀。寇準瞅準老闆的心理,上書說,在他的轄區內,蝗蟲有感於皇帝的精誠,都不與莊稼作對,通通“抱草而死”。

蝗蟲集體大面積自殺?什麼叫吹牛不打草稿,噁心沒有下限?這就是。

這期間,寇準一度重回中樞,不過很快又被降為河南(今河南洛陽)知府兼兩京留守,然後又被貶到永興軍(今陝西西安)。

寇準認為是自己奉承老闆還不到位,還不完美,需要進一步表現才行。

永興軍巡檢朱能勾結內侍周懷政,偽造“天書”,藏在長安西南的乾祐山。寇準明知這是把天下人當傻冒,仍然以地方官身份上奏朝廷,說轄區內發現“天書”了,祥瑞啊。

憑藉這次進呈“天書”,寇準重新贏得宋真宗的歡心,再次出任宰相。

現在想想,任何一個權力慾旺盛的英雄,其實都有兩面性——正直與無恥。

在太宗朝,寇準以“當朝魏徵”的形象出現,正直勇敢,不懼強權,或許僅僅是他摸準了趙光義的脾性,知道他想當唐太宗,就一定會重用“魏徵”的。

在真宗朝,寇準先是鼓動趙恆親征,達成澶淵之盟,自己也成為于謙式的救時英雄,權傾一時;後遭趙恆疏遠,於是再次摸準皇帝的脾性,投其所好,從封泰山,進呈“天書”,一步步成為真宗朝盛世大騙局的背書者,以及受益者。

寇準前後判若兩人,與其說是真實的他,影響了兩任老闆;不如說,是兩任老闆塑造了一個互相牴牾的寇準。有什麼樣的老闆,就有什麼樣的寇準。

寇準沒有那麼偉大,也沒有那麼卑微。在皇權體制下,權力慾可以把人變成英雄,也可以把人打成狗熊。

歷史上評價寇準,往往只抓住他高能閃光的一面,而輕輕饒過了他暗黑無恥的另一面。只能說,歷史水很深,人性水更深。

最後交代一下寇準的結局。天禧三年(1019),再次坐上宰相位子的寇準,很快因為真宗的繼承人問題,在與丁謂的爭權中落敗,被貶到雷州半島。

宋仁宗天聖元年(1023),寇準死於流放地,在遠離朝廷的煙瘴之地,走完曲折的人生路,享年63歲。

英雄落幕,逝者無言,一生對錯,任人褒貶。


最愛歷史


寇準是北宋第一名相,也是中國歷史上聲名遠播的一代千古名臣。他為官一生歷經三位皇帝,我用三個詞來評價他這三朝:可贊,可恨,可惜!

宋太宗,可贊

寇準屬於書香世家子弟,14歲便已詩文滿天下。宋太宗太平興國五年,19歲的寇準中舉進士,開始入朝為官。做官九年,從最初的知縣一路飆升至樞密直學士,這個官可不得了,相當於皇帝的陪讀了。寇準30歲不到,便成為了宋太宗的近臣。

宋太宗這樣評價寇準:“我得寇凖,如唐太宗得到魏徵。”無疑,年輕時期的寇準遇到的是一位明君,並且寇準之才,可以說是勝過魏徵。因為有唐太宗,所以才成就了魏徵一番君臣佳話。同樣,沒有宋太宗的識才之志,寇準的才華也得不到曝光。

昔者魏徵直諫,唾沫星子直接濺到唐太宗的臉上;今有寇準強諫,扯著宋太宗的衣角耍賴皮,能做到這種地步,不得不說寇準膽子大。但促使寇準膽大,是因為他做事情認真理,宋太宗也是被弄得好沒面子,但仍然不要面子當著百官誇讚寇準。

除了膽大,寇準為官亦是剛正。寇準30歲那年,朝廷糾察了兩處貪汙案,但貪汙少的人被殺頭,貪汙多的人居然安然無恙,還官復原職。此事正逢大旱,宋太宗便召集臣子們討論這是否是他治政有失所致。寇準立馬把這件事說了出去,他也不在乎得罪了誰。

宋太宗與寇準的關係就像魚離不開水。寇準的剛正在朝中可以說是把人都得罪光了,這些人都等著抓寇準的把柄,無奈寇準為官清正,淨是沒讓人找上茬。但百密總有一疏,寇準和友人外出,路上碰一傻子對著他喊萬歲,這可是犯了大忌。於是,那些人終於找到了寇準的“把柄”,將他告倒了。宋太宗無奈將他貶出京。但一旦有兩天沒見到寇準,宋太宗就十分難受,於是幾個月後又將寇準調回京。

寇準與宋太宗相處了9年,因為宋太宗的鋪墊,而後他方能入相位極人臣。正所謂,一代明君,一代名臣。

宋真宗,可恨

宋真宗趙恆,能當上皇帝離不開寇準的幫助。當年宋太宗立太子時,就是徵求寇準的建議。宋太宗問寇準:立襄王(趙恆)如何?寇準說:知子莫若父。沒有寇準的這句肯定,趙恆的太子位也是懸。後來,宋太宗和太子出行時,百姓大喊少年天子,氣得宋太宗要廢了趙恆,寇準趕忙勸諫說:陛下選擇的皇儲深得人心,這是國家的福氣啊!宋太宗恍然大悟。可以說在趙恆能成為宋真宗這件事上,寇準是他的恩人。

因為寇準幫助了宋真宗,因此他便提拔寇準為宰相,但這個宰相沒做多久,又被他給摘了。這時發生了一件非常重大的歷史事件:澶淵之盟。

寇準一做宰相,就遇到了遼聖宗的20萬大軍,並且在短短數日就拿下了整個河北。開封城內人心惶惶,幾乎全部都在唆使宋真宗南遷或者入蜀,宋真宗本人也是怕得要命。結果這個時候,只有寇準站出來說:“現在陛下是神明威武的皇帝,武將和文臣都很團結,如果您親自領兵出征,敵人自然而然就會逃跑。不這樣,那就出奇兵打亂敵人的計劃,堅守陣地消磨敵人的士氣,使敵人睏乏疲憊。從疲勞和安逸的敵我形勢來看,我們有必勝的把握。為什麼要拋棄太廟太社,到楚、蜀這樣邊遠的地方去呢?問題在於人心崩潰了,敵人乘勢而入,天下還能夠保住嗎?”

宋真宗最後在寇準的強諫之下無奈妥協了,親征河北,但是到達黃河邊上時,他又膽怯了。這個時候不得不佩服寇準的大膽,他直接命令士兵強行趕著馬車過橋。宋真宗到達河北的城池後,龍旗隨風振翅飄揚,士兵和百姓看到後,直呼大宋必勝,全軍士氣高漲。膽怯的宋真宗像走過場一樣,亮了次相後趕緊又回到了黃河另一邊。寇準指揮全軍,宋軍連連告捷,並射殺了遼國元帥蕭撻覽。遼聖宗和蕭太后在這般境地下,戰場拿不到好處便提出議和,宋真宗巴不得,於是兩軍鳴金,帳下議和。

宋真宗對前去議和的使者說,萬一遼國要100萬銀娟,那也答應他。寇準悄悄攔住使者說:最多隻能30萬,不然回來我定殺你的頭。最後促成了這次議和,宋遼雙方訂立和約,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澶淵之盟”。

寇準屬於主戰派,在打敗遼軍後,他主張乘勝追擊,收復燕雲失地,無奈宋真宗傾心議和,只得作罷。但史書上所說“澶淵之盟”都是宋真宗親征的戰果,誰又知沒有寇準何來宋遼百年興邦呢?

寇準在澶淵之盟歸來後,便受到了求和派人士的排擠和打壓,而求和派為首的正是宋真宗,他聽信奸佞之言,攻擊寇凖擁兵自重,使得宋真宗開始猜忌他,將他罷相貶官流放。

寇準在被貶後,再次通過對所屬地方的治理,一次次升官而再度入相,寇準在做宰相期間,唯才是用,大量重用了貧民中進士的官員。但宋真宗並不是仁君,在位期間,重用奸佞,謀害忠良。晚年又讓劉皇后把持朝政,使得劉氏外戚過分專權,再一次謀害寇準,並讓寇準客死雷州。

宋仁宗,可惜

寇準去世之時,宋仁宗還是一個剛登基的10歲小孩,所有朝中大事都是劉皇后與丁謂在操控,寇準就這樣被冤死。寇準去世的第10年後,宋仁宗一掌權就為寇準洗刷了冤屈,並敕令寇準復萊國公位,贈中書令,諡號“忠愍”。忠愍之臣就是國家危難之時能夠挺身而出挽救國運之臣。對宋仁宗來說,失去寇準這樣的名臣,實乃可惜!悠悠帝王,千古名臣,寇準的死是北宋亡國的前兆。


讀文學史詩


  

  寇準忠貞正直,這一點世所公認。不過,寇準屢屢被貶,一半原因也是自身毛病太多!

  寇準很能喝酒,為官以來從來沒有遇上對手。寇準大才,三十出頭就官拜副相。可是因為鋒芒太露,得罪了宋太宗,被罷黜到永興軍任職。作為地方一把手的寇準依然不改專制霸道的脾性。官員聚會時,寇準要求每位官員不分年齡職位,全部都要陪他喝酒。寇準一杯,下屬一杯。有個官員實在喝不下,寇準還要逼著人家喝,搞得那個下屬當場就胃出血。可就算如此,寇準還是不讓走。那個下屬的妻子聽說丈夫吐血了,連忙跑來,流淚磕頭哀求寇準。眾位同僚齊齊勸說,寇準才同意那個下屬先回家,還交待等病養好了再把拖欠的酒補上。以後,一提到聚會,永興的官員就頭大。

  後來有一個道士來找寇準,說自己能喝一點酒。寇準大喜,召集下屬,兩人公開大戰。道士提出,用酒杯喝酒太費事,不如大家對甕吹。寇準心中一咯噔,知道遇上高手了。結果,隨從搬來兩個足足二十斤的酒甕。道士抄起一個酒甕,咕咚咕咚沒幾分鐘就全部喝光了,把在場的官員全部看傻了。許久,才爆發雷鳴般的掌聲。道士笑笑,說:“輪到寇大人了!”寇準能喝,可再怎麼能喝也不能一口氣喝下一酒甕啊。寇準很尷尬,但只能挑明,自己認輸,喝不了。道士嘲諷逼迫寇準,一如當初寇準嘲笑逼迫其他人。寇準只能拿起酒甕,喝了大半,臉色發白,腿腳打顫,再喝就要出人命了。道士提出:“寇大人可以不喝完,但是必須答應我,以後再也不準逼人喝酒了。”寇準無奈,只能答應。

  寇準一生大起大落,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過於放縱自己,喝酒、勸酒只是其中之一。  


葉之秋


寇準,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字號平仲,華州下邦人也就是如今的今陝西渭南。太平興國年的時候中了進士。宋真宗時期他擔任宰相職位。宋真宗景德元年,遼國的軍隊大舉進攻北宋,他不顧眾人的反對,堅持請皇上御駕親征,以慰士氣。終於使宋遼在澶淵城訂立了和平盟約。此後不久,那些曾經主張逃跑的大臣們不斷排擠寇準,使他被皇帝罷免了。到老了被貶逐到了雷州,並且在那裡病死了。我們今天要說的是他獻計廢太子的故事。

重陽節快要到了,宋太宗下令遍宴請各位王侯將相,並且大擺宴席。楚王元佐不巧剛剛生了病,太宗於是就沒請這位長子參加宴會。然而,元佐得知父皇宴請王侯將相,卻偏偏沒有請自己,竟把宮中侍女,妃嬪們統統關到一個房間,想一把大火燒死他們。一時間,太子東宮內外,都痛哭流涕,慘叫聲如雷鳴。大火燒了整整3天3夜才熄滅。

皇帝聽到太監傳報,生氣暴怒:這太子自從得了瘋病之後,竟如此殘忍,簡直連畜生都不如。左右侍從稍稍有一點錯的地方,他就用箭生生射死。已經警告他很多次了,但是就是不見悔改,也沒有一絲悔改之心。想到這兒,皇帝氣不打一處來,猛地一拍桌子憤怒的說道:"廢了他,廢了他!我另外立一個新的太子!

此時,寇準剛剛放任鄆州通判,被皇帝召來覲見。太宗屏退了左右的侍衛,小聲的說到道:"愛卿可否幫我解決一個棘手的難題"寇準笑笑說道:"皇上您儘管說出來。"太宗忙說:"東宮太子發瘋,是以敗壞王法,早晚會像紂王那樣昏庸,我想廢了他。但是廢太子應當有個充足的理由,而且東宮的兵力又不少,萬一一個不小心,會引起宮中大亂的,有沒有什麼好的方法可以避免這些。"

寇準獻上一計:三天以後在上午的時候,請陛下下令讓太子去祖廟祭祖,並且以保護他為由,讓他帶左右侍從一同前去祖廟。我們用個調虎離山之計,然後派一個太監去東宮,如此這般..."說著寇準微微一笑:"廢除太子,只需太監一人即可,一定事半功倍會很成功"

三天之後,元佐心花怒放,帶著很多侍衛,耀威楊武地奔向祖廟。東宮內一片安靜,空無一人,太宗派一名太監帶人來到東宮,經過一番細細搜查,查出很多兇殘的刑具,如割肉、挑筋、摘舌等物。元佐乘興而歸,太宗派來的太監和侍衛早在門口迎接他。面對一大堆被搜出的違法罪證,元佐只好低頭認罪。

當晚太宗降下聖旨,廢了元佐的太子之位。朝野一片歡騰。


傲嬌的小農人


寇準是千古名臣,這不用多說。有才的人總有些這樣那樣的毛病,叫文人不拘小節。

好吧,卻實是不構小節,太宗皇帝因為聽他奏事,可能有點“忠言逆耳”就離開龍椅要轉回內宮,寇準上前扯住宋太宗的衣角讓太宗坐回龍椅聽他把話說完。這也太不拘小節了,宋太宗事後評價寇準“我得寇準如唐太宗得魏徵”

景德元年遼國發兵二十萬直指東京,朝廷

大部份高層主張遷都,只有寇準和畢士安堅決主張抵抗。經過多方面準備和勸說宋真宗終於決定親征。當時黃河把檀城一分為二,宋遼交戰在北城外,寇準要真宗到北城督戰,真宗猶豫不決,後來幾經勸說真宗來到北城,果然宋軍士氣高漲,又運氣爆棚地弄死了遼先鋒大將。後宋遼雙方簽定合約,史稱《檀淵之盟》。縱觀歷史有幾個大臣把皇帝弄到前線去的?所以說寇準膽大包天也不為過。

乾興元年寇準被丁謂陷害遭貶
,卒於雷州。


雲淼100666656


看到司空問答上,有位先生在談到宋朝宰相寇準時這樣說:“寇準政治上忠君愛國,敢作敢當,政績卓著,且不向惡舊勢力低頭,這些成就了他宋初名相的歷史地位。寇準在生活上較奢靡,這可能是當時社會風氣使然。象寇準先生這樣的好官古今並不多見,贊!”

我覺得這位先生對寇準的評價精準、中肯,不過,還有一點,寇準是個膽識過人的宰相,但也講排場,鬥奢華,有點公子哥兒性格。

一、說說寇準忠君愛國的一面。

寇準出身進士,是個書生,表面文弱,但打起仗來,卻毫無懼色,而且膽識過人。

1004年,遼國耶律隆緒率二十萬大軍南侵,一路攻城掠地,勢如破竹,朝廷上下不知所措。皇帝宋真宗召集朝會,商議對策,副宰相王欽若主張遷都金陵,國防部長(籤樞密院事)陳堯叟主張遷都成都,寇準憤怒地說:“誰出如此下策,罪不容誅!”他分析說: “陛下英明,內有臣,外有帥,若能御駕親征,定能反敗為勝。如果遷都逃跑,天下就是遼人的了。”在寇準的大力勸說下,宋真宗親征。

在抗擊遼軍的最前線,為了鼓舞士氣,為了讓宋真宗安心,寇準一面緊鑼密鼓佈置抗戰,一面還在城樓上飲酒、唱歌、玩牌、跳舞,心驚膽戰的宋真宗多次派人暗中觀察寇準,侍從報告說:“相公飲酒矣,唱曲子矣,擲骰子矣,鼾睡矣。”宋真宗放心了,驚歎道:“準如此,吾復何憂!”此戰宋遼雙方各有勝負,最後以締結“澶淵之盟”、簽訂停戰協定告終,宋遼開始了多年的和平友好。

後來,副宰相王欽若為了當上宰相,開始排擠寇準,在宋真宗面前說寇準請求皇帝親征,是把皇帝孤注一擲。王欽若動機不良,當然,也是實話實說,不孤注一擲,哪會有澶州之戰的勝利,哪會有宋遼的和平?

二、寇準的奢華。那麼,從史料上來看,寇準生活奢華,但他又是如何將忠君愛國和生活奢華上做到統一,而又不違背廉潔底線的呢?

寇準本是個官二代,也愛飛鷹走狗,有“公子哥兒”性格。後來雖然當上了宰相,出過很多政績,但“公子哥兒”性格卻沒改變,公款吃喝,唱歌跳舞,豪華排場,奢靡享受。

當時流行“柘枝舞”,他常邀請朋友們在家裡開舞會,如痴如醉,人送外號“柘枝癲”。

寇準喜歡吃吃喝喝。在鄧州任知州時,他組織同僚宴飲,經常通宵達旦。

他愛酒愛到瘋狂。他在永興軍任職時,他總是拉著同事喝酒,有個副職,寇準天天拉著他陪酒,後來甚至喝病了,寇準還沒有停杯的意思,副職的老婆實在忍不住,最後為此還向衙門告狀,才終於沒讓自己的丈夫陪寇準喝死。

每當生日,寇準早早搭起綵棚,大擺宴席,酒醉後,他還穿著黃道服,頭上插花,胯下跑馬,與朋友們玩樂,肆無忌憚。然而,黃道服只有皇帝才能穿,吃喝玩樂的標準又接近於皇帝的奢侈,宋真宗為此曾大發脾氣,要治他的罪,後來在大臣的勸說下才作罷。這從一個側面,也能反映出,寇準愛玩真是沒了邊。

不過,寇準雖然奢華,但私心不重,不營私產,光明磊落。寇準一生,當官當了三十年,高居宰相,但他沒置過房產,處士魏野曾贈詩:“有官居鼎鼐,無地起樓臺。”寇準便得了個“無地起樓臺相公”的雅號。


帝國的臉譜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不論是現代人還是古代人,很多人都怕老,總是想把自己搗飾得更年輕一些。

古人塗脂抹粉,現代人染髮整容,數以千年,人類忙得不亦樂乎,老太婆弄得花裡胡哨,老頭子一頭賊亮的黑髮讓人看上去很不舒服。

其實,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順其自然才好。有時候,老年人滿頭白髮往往給人一種穩重、踏實的感覺。

比方說當官的是個毛頭小子,愣頭愣腦,你相信他能辦成啥大事嗎?這並非俺一家之言,宋朝的皇帝也這麼認為。

宋太宗上臺伊始,打算力革前朝弊政,提拔一些有才能的官員,寇準就是其中之一。

太平興國五年(公元980年),十九歲的寇準中了進士,很多朝臣羨慕他的同時又心存憂慮,擔心他年輕不會被皇帝錄用,於是奉勸寇準虛報年齡,也就是說讓他多報幾歲。

寇準一輩子正直,他不想剛踏上仕途,就欺騙皇帝,給人一種虛偽的印象,於是拒絕了虛報年齡的建議。

宋太宗雖然知道寇準才華橫溢,但還是認為他太年輕,感覺託付重任給他有些不放心,於是決定讓他到地方歷練幾年。

寇準被授官大理評事,隨即派往巴東擔任知縣,後輾轉到成安任知縣。

由於他政績卓著,數年之間,先後被提拔為鹽鐵判官、尚書虞部郎中、樞密直學士等官職。

寇準進入朝堂任奏事殿中的時候,敢於大膽進諫,直言不諱。

所謂忠言逆耳,哪個皇帝也不喜歡臣子整天數落自己,宋太宗有一次聽了寇準的嘮叨很惱火,甩袖子要走人。

寇準不僅敢說,還敢動手動腳,上前扯住皇帝的衣服,讓皇帝一定要把話聽完整,弄得宋太宗哭笑不得,只好耐著性子,回到龍椅上聽寇老西兒把話說完。

宋太宗心情好的時候,常常誇讚寇準說:“朕有寇愛卿,如同唐太宗有魏徵啊,呵呵!”

淳化二年(991年)春,宋太宗任用寇凖為左諫議大夫、樞密副使,後改任同知院事,開始進入內閣,直接參與朝廷軍國大事的決斷。

至道三年(997年),宋太宗駕崩,宋真宗即位,提拔三十六歲的寇準為尚書工部侍郎,當時很想重用寇準為宰相,但是真宗皇帝也感覺這人太年輕又過於耿直,怕他難以獨自擔當重任。

宋代名相王旦的孫子王鞏在《聞見近錄》中記載:“寇準為執政,尚少”,宋真宗認為“寇準好宰相,但太少耳。”——寇準是個當宰相的好苗子,只可惜太年輕了。

寇準知道此事後很鬱悶,難道年輕是罪過嗎?

思來想去,他決心採取措施,讓自己快速變老。

不知道誰給寇準出的餿主意,“乃服何首烏而食三白,鬚髮遂變。”就是拼命吃何首烏和“三白飯”——白蘿蔔、白米飯、白色的食鹽。

《本草衍義》稱:“何首烏,兼黑髭鬢,與蘿蔔相惡,令人髭鬢早白。”

何首烏原本是治療白頭髮的藥物,卻與蘿蔔相剋,配在一起食用反而會造成鬚髮過早變白。

整天吃沒啥營養的三白飯,寇準自然日漸憔悴起來,加上藥物的作用“未幾髭鬚皓白”,沒多久就鬚髮皓白如老翁,皇帝一看挺高興,這才是真正的宰相範兒,“於是拜相。”


漢周讀書


寇準(961-1023)北宋政治家﹑詩人。字平仲。華州下邽(今陝西渭南)人。宋太宗太平興國五年

(980)進士。淳化五年(994)為參知政事,其政治才能深得宋太宗常識。知巴東縣。宋真宗時﹐曾

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景德元年(1004)﹐遼軍大舉侵宋﹐寇準力主抵抗﹐並促使真宗渡河親征﹐與

遼立澶淵之盟,起了穩定局勢的作用。不久﹐被大臣王欽若排擠罷相。


晚年再度被起用。封萊國公。後又因大臣丁謂等陷害遭貶﹐遠徙道州﹑雷州。宋仁宗天聖元年病死

於雷州。諡號忠愍。 寇準與宋初山林詩人潘閬﹑魏野﹑“九僧”等為友﹐詩風近似﹐也被列入晚唐

派。其五律如《冬夜旅思》之類﹐情思悽婉﹐很有賈島詩的風味。與寇準同時的範雍為他的詩集作

序﹐說他“平昔酷愛”王維與韋應物的詩。他的一些詩確實也受了他們的影響。他的七言絕句意新語工﹐最有韻味﹐如“蕭蕭遠樹疏林外﹐一半

秋山帶夕陽”(《書河上亭壁》)﹐“日暮長廊聞燕語﹐輕寒微雨麥秋時”(《夏日》)等﹐情景交融﹐清

麗深婉﹐都是值得玩索的佳作。他不是詞家﹐但偶有所作﹐也頗可讀。《全宋詞》共輯其詞4首。

現存《寇萊公集》 7卷﹐有《兩宋名賢小集》本﹐《寇忠愍公詩集》3卷﹐宋知河陽軍範雍初刻﹑有

序﹐清朝有聖香樓刊本及辨義堂刊本。


香草豆子


一代名相寇準,最大的政績是力促真宗親赴前線,以此激勵將士,抵禦遼軍入侵。在兩國談判時,真宗許諾歲幣百萬,他堅持歲幣三十萬,與遼國簽訂澶淵之盟,減輕了朝廷負擔。以寇準的本意,是要與遼國抗戰到底,但其時投降派懼敵惑眾,真宗也沒有心思去一雪前恥。但是盟約簽訂後,讓兩國長久得到和平,邊境貿易繁榮,百姓安居樂業,寇準可以說是立功殊巨,為國柢柱。真宗以準功大,特加禮遇,拜為右僕射。投降派王欽若卻大加嫉恨,屢加讒毀,寇準終被罷相外任。後來寇準入朝復相,又被丁謂誣陷排擠,以太子太傅、萊國公罷相,緊接著一連被貶,在雷州病逝。寇準正直磊落,不懷私心,居官不置私產,有膽有識,善斷大事,是北宋名相。在個人生活上,他作風奢靡,講排場,喜戲酒,但是這些不能遮飾他的傑出功勳,也不能抹殺他的政治智慧,他與包拯一樣被後世廣為流傳,演繹出許多故事、傳奇、小說、評書、戲劇等,在中國可謂家喻戶曉。


超越45322277


寇準先生政治上忠君愛國,敢作敢當,政績卓著,且不向惡舊勢力低頭,這些成就了他宋初名相的歷史地位。寇準先生在生活上較奢靡(當然他不是貪官),這可能是當時社會風氣使然。象寇準先生這樣的好官古今並不多見,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