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是戏台,还是寺庙遗构

这座是戏台,还是寺庙遗构

坐落在一个偏僻山村里的古戏台,说是古戏台,它的营造方式也是早期的,但是不是原装货,就另一说了。

这座是戏台,还是寺庙遗构

山西省是戏曲之乡,戏曲的史学家吴晓铃曾经来过山西全省境内调查戏曲,研究了解戏曲的发展史,山西是个绕不过的地方。

这座是戏台,还是寺庙遗构

散落在乡村的戏台特别多,从上世纪80年代到如今,一些部门和专家,学者,个人阶段性的调查整理过各县的古戏台。在编中国戏曲志山西卷,各地市进行了一些古戏台的摸排整理,但由于人员短缺,而乡村比较偏远,有好多没有收录进去,当时也没有好的影像记录。

这座是戏台,还是寺庙遗构

临汾师大戏曲研究所,当年在黄竹三和车文明的带动下,研究戏曲领域一直在名列前茅。临汾师大的学生,在导师们的指导下,近几年也进行了一些各县的古戏台的调查整理,大部分是晋中晋南和晋东南的,陆续发表一些古戏台调查的论文。

这座是戏台,还是寺庙遗构

山西古建集团前几年也出了一套《山西古戏台通览》,也涵盖了山西,大部分古戏台,我也曾粗略的翻看了一下,但是没有上面的这座戏台。

这座是戏台,还是寺庙遗构

多年前平遥戏剧爱好者郝汝春,花了六、七年的时间,走遍了平遥的各个村子。在平遥县政府的帮助下,出版了一本《平遥古戏台》,他现在已经过世几年,但也是一本很好的历史资料。

这座是戏台,还是寺庙遗构

清徐县政府在前几年也编了一套清徐的文化丛书,在书中记录的基本为乐台。

这座是戏台,还是寺庙遗构

上个月在太原美术馆举办了阳曲县古戏台展览,三位摄影爱好者,孙树昆,李苏霞,慕振华,花了两年多的时间,走遍了阳曲县的各个村镇。阳曲县有关领导对此事十分重视,编辑出版了一本《阳曲县古戏台》,把这些频临消失的古戏台,做了影像记录。

这座是戏台,还是寺庙遗构

这是古建中转角出檐的一种构造,古建专家和学者应该知道这是如何营造的。

这座是戏台,还是寺庙遗构

其实这座古戏台并不是原来就在这里,它的来源是一个寺庙,思林寺,这个寺庙有多少年,也未看过碑文记载,而不知其是什么时期的建筑。据村里的老人们,一辈一辈的传说,那一座寺庙是与阳曲县龙泉的三藏寺,忻州西南的青松伞盖寺,都是同一时期建筑物。上世纪30年代,由于日本人进来以后掠夺,寺庙钱财受损。解放以后,没有受到很好的保护,把寺庙里的一部分建筑,整体搬迁到了邻村,就形成了现在这个样式。

这座是戏台,还是寺庙遗构

而它静静的躺在这里,已经过了五六十年的春秋,实用功能已经基本丧失。

这座是戏台,还是寺庙遗构
这座是戏台,还是寺庙遗构
这座是戏台,还是寺庙遗构
这座是戏台,还是寺庙遗构
这座是戏台,还是寺庙遗构
这座是戏台,还是寺庙遗构
这座是戏台,还是寺庙遗构
这座是戏台,还是寺庙遗构
这座是戏台,还是寺庙遗构
这座是戏台,还是寺庙遗构
这座是戏台,还是寺庙遗构
这座是戏台,还是寺庙遗构
这座是戏台,还是寺庙遗构
这座是戏台,还是寺庙遗构

这种建筑是硬山顶二出水还是悬山顶,斗拱没有什么特色吧。

这座是戏台,还是寺庙遗构
这座是戏台,还是寺庙遗构
这座是戏台,还是寺庙遗构

随着时间慢慢的流逝,它将在岁月的长河中渐渐的消失。

这座是戏台,还是寺庙遗构
这座是戏台,还是寺庙遗构

这座建筑的其他构造,基本也辨别不出是什么年代的遗构,因为它不是原装的。哪位历史建筑学者看一看这个木雕的花纹是属于哪个时期的。

这座是戏台,还是寺庙遗构
这座是戏台,还是寺庙遗构
这座是戏台,还是寺庙遗构
这座是戏台,还是寺庙遗构

这种花纹比较古朴大气,也是这个建筑中仅有的特色。

这座是戏台,还是寺庙遗构
这座是戏台,还是寺庙遗构
这座是戏台,还是寺庙遗构
这座是戏台,还是寺庙遗构
这座是戏台,还是寺庙遗构
这座是戏台,还是寺庙遗构
这座是戏台,还是寺庙遗构
这座是戏台,还是寺庙遗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