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為什麼有很多親兄弟不和睦?都是一母同胎,互相讓讓不行嗎?

永康保溫杯玻璃杯生產


關注【鄉村關中】分享新銳思想,解答實事求是,評論有理有據。洞察社會萬象,打開腦洞天窗,開啟新生思維。

俗語說:“打虎不離親兄弟,上陣不離父子兵”“兄弟齊心齊力斷金”。這是大家族時代的真實寫照。以前農耕時期,由於經濟制約加上人們的宗族觀念比較重,大多數的家庭都是以大家庭或者大家族為單位群居生活在一起的,所有人都為整個大家庭或者大家族而努力奮鬥,很少出現小家庭為單位的現象。我是【鄉村關中】,職業農民,農技從業者,“三農”問題民間觀察員。但是,隨著經濟不斷好轉,每個人都可以靠自己奮鬥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越來越多的家庭都是以小家庭形式出現,結婚即分家是普遍現象,兩個兄弟分別為自己的小家奮鬥努力,正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很多農村的親兄弟出現了互相吵架,互相打架甚至互不來往的情況,在同一個事情上總是持相反態度,兄弟不和睦問題日漸顯現出來了。這種情況時有發生,為什麼一母同胎的親兄弟為何如此呢?作為“三農”問題民間觀察員的【鄉村關中】對此問題認為原因並非單一,具體可能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父母的偏心。

在農村都有一個普遍現象,就是在家裡當大哥的吃苦比弟弟多,活比弟弟乾的多,但父母對待兄弟的待遇卻有著一定的差別,“有好吃的讓著弟弟,有錢緊著弟弟花,照顧好弟弟,他還小“。這都是父母經常掛在嘴邊的關愛,其實這並非父母刻意的偏心,一方面是父母平時忙在照顧孩子上難免顧此失彼,另一方面是父母受上一輩耳濡目染的觀念。“長兄如父”這個詞說的是哥哥要像父親那樣疼愛弟弟,但現實情況中,這種情況卻存在著很多問題,小的時候哥哥什麼都可以謙讓弟弟,弟弟時間長了就把這一切當成理所當然了,等到結婚生子之後,各自有各自的家庭需要照顧,久而久之,父母的偏心可能為兄弟之間反目埋下伏筆。矛盾爆發時,“長兄如父’“尊敬長輩”這事都會比拋諸腦後。所以父母對於兄弟之間“過失”的偏愛是導致兄弟不合的一個重要因素。

二,父母的教育。

父母是孩子一輩子的老師,孩子的脾氣和品德受父母的影響很大,農民的教育普遍是傳統教育,看問題比較單一,在眼界上的培養也是有侷限性的,這也使得兒女們的思想耳濡目染,看問題目光比較侷限,從而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爭來吵去,時間久了就會積怨越來越深。所以父母對子女的耳濡目染的失敗教育也是兄弟不合的重要原因。

三, 農村人經濟窘迫。

農村的普遍條件都不好,大多數農民都是在溫飽線上掙扎,沒有什麼存款,耕地少,在這種情況下,兄弟之間為了多爭一塊地,多要一份遺產,想盡一切辦法為自己爭取利益。同時,在父母的養老問題上,又會計較誰付出的多,誰付出的少,因為種種現實問題往往會撕破臉。所以,在經濟制約的情況下,兄弟之間哪還會有和睦,更多的是水火不容,無休止的爭吵和謾罵的局面。

四, 妯娌之間的矛盾。

“弟兄望弟兄窮,妯娌望妯娌慫“這是很多家庭的真實寫照,兄弟媳婦的各種”枕邊風“,各種針鋒相對,使得兄弟之間為了顏面,為了自己的那個小家反目成仇,甚至大打出手,造成了不可逆轉的局面。另外:”三個女人一臺戲“無論是妯娌和婆婆之間還是妯娌和小姑子之間,三個女人呆在一起,時間久了就會有矛盾,一齣戲接著一齣戲鬧的家裡雞犬不寧,兄弟之間難免會為此失和。所以,妯娌之間的不合和挑撥也是兄弟之間不和睦的一個主要原因。

總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既然這一世是兄弟,就一定要好好珍惜情分,面對兄弟之間的矛盾時,一定要認真冷靜的思考問題所在。雖然,清官難斷家務事,但是兄弟之間的不合大都是因為一些外在因素造成的,只要處理好各方面的關係,儘量避免不和睦因素的發生,將不和睦因素掐死在搖籃之中,兄弟失和也就漸漸減少了。最後願天下農民兄弟之間少點計較,多點付出,少點爭吵,和和睦睦,家庭幸福。

條友們,對這個問題有何高見?我們留言評論區恭候。


本問答權屬【鄉村關中】,未經允許,嚴禁轉載。

本題作答:職業農民、農技培訓師“三農”問題民間觀察員基哥。


鄉村關中


我是黃曉紅果果,我來分享我的真實經歷,你就知道為啥不和睦.

我的老公姊妹三個,上有一個哥哥,下有一個妹妹,公公是過繼給爺爺做兒子的,婆婆4歲就沒有了父母,從我結婚那天起,我就說姊妹三個和睦相處,不要惹人笑話,但事實的發展不是這樣的.

從一開始,嫂子就不把大家放在眼裡,你就是到她跟前一百個好都落不下.分家婆婆沒有由著她,兩口子打心眼裡很不舒服,這一點我這樣說一點不過分.公婆年齡大了,把蘋果地給了他們,說好的一年2500元,從來不給,兒女結婚老兩口給孫子的錢都得不到她的笑臉。小姑子兩口子經常幫忙乾果樹地的活從來都不帶感恩,感覺就是理所當然的,老公和妹妹從來都不吭氣,因為是親兄妹.

去年冬天發生的事情讓你更無語,婆婆突然去世,老大說他身體不好要自己發喪,本來在村裡分了家婆婆是我來管的,婆婆去世大家都不好說他,就連收的禮錢他都要扣,公公沒辦法,說兄弟情只有一個,大家的一再謙讓養成了兩口子的無理行為,從來不吵架的兄弟情你說啥,是大家不謙讓,都是一母同胞,碰到這種人確實無語了!

大哥兩口子的做法讓你實在無語,大家的一再謙,讓他感覺到你們都是應該的。

今天我之所以在這裡說出來,是讓大家知道不和睦不是單方面的,因為平時在外上班,感覺老人在家要靠大哥兩口子,其實錯了,十次有十次都是小姑子兩口在照顧,在這裡謝謝妹夫的支持。

本是一母同胞兄弟,碰到這樣的哥哥也是無語,只能順從,不願意惹人笑話,其實所有的一切都可以過去的,父輩的辛苦雖然沒有給你帶來很多財富,通過個人的努力,那才是真正的生活,不管是農村,城市也是如此,都有兄弟姐妹,都有父母,和睦相處的一家人才是大家所期望的生活,心放寬,大度些,啥都可以過去.

希望大家可以互相理解,和睦相處.


生活就像豆漿粉,你可以任意搭配,它才有味道哦!


黃曉紅果果


這種情況一般都是指已各自成家的兄弟姐妹,農村、城市都會有這種類型,因心胸狹榨、利益分配不公和內心猜疑心太重而造成反目成仇的普遍存在,我身邊常遇到這種反目成仇的兄弟姐妹,也有兄弟姐妹感情深互相幫助的家庭,我本人就是一例兄弟不和反目的例子。

我是老大,下面有個妹妹和弟弟,我母親因病(癌症)在海南住院動手術,基本上是我兩口子照顧的,弟弟只寄過幾千塊錢,兩公婆(當時在深圳)都沒回來看過一眼,妹妹寄過錢,也回來看過,但從來沒陪伴守護過一夜,我也沒提過分擔護理的要求,都是當大嫂的陪護,搞得病友都誤認為是女兒了,挺羨慕的。

弟弟初次創業(買貨車)沒錢,我也沒錢(正值兒子高三,下半學期高考考上了大學),可我還是去向別人借錢,心裡想我的弟不幫還算什麼大哥?所以,儘量來幫助弟弟,也已明確地告訴了弟弟借錢期限兩年,一年後母親去世,弟弟只還(我開口問)了一小部分,兩年期限到了(弟弟)也沒吱聲也沒有還,我只能自已墊付還了款,第三年後(又一年多)才還了我本金(沒有多給一毛錢),還給他姐姐(我妹)的錢寄費還是從本金支付的,更別談利息或者多加點(意思)了,幾年後我問弟弟借錢(大哥遇到難事),結果一毛錢沒借給我,我心都涼了。

回老家買房置家(當時父母健在),當時計劃父母老了落葉歸根,弟弟一家回老家創業謀生順便照顧父母,買房建房一切規劃和資金都是我和母親共同出資的,建好房後母親說建房款內有小部分是弟弟的(幾千元,母親口說),母親去世後,弟弟卻不承認我出資建的房子,說我是還錢建房,不是出資建房,天那??“還”與“出”是截然不同的概念呦,我都懷疑是不是我耳朵聽錯了。

有次弟弟兩公婆去質問老頭子(爸爸)要求老人要一碗水端平(母親己去世),把老人氣得夠嗆,後經過多方瞭解才知道,是因為老人的孫女(我女兒)學習好得道爺爺的獎勵,弟弟的兒子(老人孫子)沒得到獎勵,因此記恨,責怪老人偏心一碗水不端平,這、這……什麼理呀!!!

弟弟對大嫂從來不稱呼一一大嫂,人都不如狗呦,狗都有個名字稱呼,現好幾年過去了,從來不與大哥通電話,也極少交談(過春節),久久來一次也不打招呼、更不來上門看望大哥(弟弟在廣東電白哥哥在海南),大哥在他心裡的地位連他的同學朋友都不如,心寒情涼呀,哥哥處處為弟弟著想幫助弟弟,可是弟弟卻防哥哥像防賊似的,而且母親過世留遺言房子兄弟倆各佔50%股權,女兒沒份(就一門面房),結果我妹妹心裡也記恨心裡不平衡(建房時沒出一毛錢),被大哥責罵後也心生怨恨,當然從法律上講女兒也有權力,可是不符合民間習俗,爭到爭不到都傷了兄弟姐妹情。

所以,現在兄弟姐妹成仇人了,老人家(父親)還健在,等老人百年仙去之後,那套房子(廣西玉林四層樓6*20)能轉賣就賣,各人分錢滾蛋,賣不了就裝好門專養老鼠、蚊子、蟑螂。


瓊嶺椰韻海之南


在農村有很多親兄弟不合睦,一母所生,為什麼不互相讓讓?在農村,親兄弟吵架,在60,70,80年代的兄弟是經常吵架打架的,那個時候兄弟不合,是因為不願做事,不難理解,其實並不是有什麼仇怨,而是一些些小事,那時90%的家庭都很貧窮,孩子都得做事勞動的,孩子都喜歡玩,誰都不願做,所以兄弟間容易發生矛盾,現在的兄弟不合,大部分是因為金錢,或者是地位!從而發生矛盾或充突!其實還存在一些客觀原因,比如妯娌之間的無理取鬧,小氣計較,小孩之間喜戲打鬧,也會導致兄弟之間的不合!

仔細想想,兄弟只有今生,沒有再來,何不好好珍惜呢,在你認為兄弟間有矛盾存在的時候,要學會剋制,冷靜處理,和老婆孩子講講兄弟家庭合睦的重要性!不要因為一些小事鬧不合,兄弟就是兄弟,我不信你今天和兄弟吵架了,明天兄弟被別人欺負了你能笑得出來,既然這樣,兄弟間就要相互理解,包容,幫助,等都老了,坐在一起談談年青時的歲月時光,為老了不寂寞做一份努力吧!





么哥有夢


咱們先談第一個問題,哥們兒多的問題。這個問題也許是六十歲以上人提出來,現在都是一家一個孩子或兩個。過去哥們兒非常多,一家都五六個,好容易長大了。

還得娶媳婦兒是吧?那個時候家裡哪有那些錢呢?基本就沒有錢,那也得娶媳婦,也不能打光棍兒。女方也沒有錢,誰都別挑誰。

你們聽說過嗎?娶媳婦兒的時候。沒有車沒有輛,只能背媳婦兒回家。哪兒有房子住啊?允許農村還好一點兒,都是用土磚砌成的房子。大部分都用草摻土,一點兒點兒剁成的牆。

老大結完婚了,還有老二呢。這時候當媽媽的,也許是條件好一點兒的。給老二多花一點點,這老大的媳婦兒們就記住了,這就形成花多花少的問題。

老三又結婚了,這也得花錢嗎?但是這個時候條件又好點兒了。因為出去哥倆,家裡負擔不那麼重,到老三結婚的時候。比老大老二要多一些,這就攢現矛盾的根源。

哥三個可能就夠意思了,還有的人家哥五六個呢。哥們兒多這幫人,還存在呢。我家哥倆姐上,比起哥們兒多還強點兒。也許下一代人就沒有體會了。

這都是什麼原因造成的?那個時候都是很困難,一句話就是因為窮。頭條上有很多人有這個體會,這哥們兒多的問題,不都存在農村裡。

在城市裡也是一樣的,那個年代就是那樣的。誰都挑不了誰,主要是太困難了。人窮才能造成互相不和諧,如果都有錢,錢都花不了。就沒有這些說到的。


現在搞計劃生育了,一般要一個孩子和兩個孩子。就不會出現不和諧現象,因為老人的財產全是你們的。

要是兩個兒子的話,也會造成不和諧。也許就是通病吧,人心是不知足的。但是你要是親兄弟的話,老大必須做出表率。才能達到和諧的程度,就像題主說的互相讓讓嘛。

清官難斷家務事,婆說婆有理,公說公有理。窮也吵,富也要吵。但是我希望,不要吵下去了。哥三個要為自己的家,做個調解員。這才能達到互相讓讓的成績,就說到這裡吧。


山野剛子


題主提的這個問題很現實。在農村的確是有很多的兄弟之間相互不和睦,多少年以來連話都不說,親人之間不像親人,反倒像仇人。有的人甚至不念手足之情大打出手,這樣的事情在農村也是屢見不鮮。當然並非說只有農村兄弟之間不和睦,其實兄弟之間的矛盾,城裡人也同樣存在。

正如題主所說的,都是一母同胞,相互讓讓不行嗎?如果都能做到相互禮讓,那就沒有矛盾了。在農村,兄弟姐妹之間的矛盾,大多來自於父母的財產分配不公。每個人都覺得父母偏袒另一個,總是覺得自己吃了虧,心理不平衡。

在我們村裡有這樣一戶人家,家裡三個兒子,老大過繼給了叔叔家,只剩下老二老三兄弟倆。按照農村的規矩,兒子過繼給了別人,就不再繼承父母的遺產,也沒有義務給父母養老送終。父親去世以後,只剩下了一個80多歲的老母親,老二老三兩個弟弟,就說雖然大哥過繼出去了,但也有義務撫養母親,不然他們兩個也不管。因為母親的贍養問題,兄弟三個相互仇視,彼此都覺得對方不孝順,覺得自己做得很好。多年來,兄弟三個之間,相互不往來,對母親也是棄之不理。

最近這幾年趕上農村拆遷,農村的破舊房屋也很值錢了。如果沒有趕上拆遷,父母的老屋子或許值不了幾個錢,但是隻要村子拆遷,宅基地是不分新舊的。這個時候很多的家庭矛盾又冒出來了,有的兄弟之間對簿公堂,大打出手,揚言老死不相往來。利益面前,人自私的本性暴露無遺。

也有的人家兄弟姐妹之間正好相反,人家首先把親情放在第一位。我有一個朋友,家裡兄弟姐妹五個,問題是這五個兄弟姐妹,是由兩家人組成的。朋友的父親在他還沒有結婚的時候就去世了,後來媽媽又嫁人了,只不過是媽媽嫁人沒離家,繼父來到了自己家裡。朋友自己有一個弟弟一個妹妹,繼父家裡有兩個兒子。

去年朋友的媽媽因病去世了,去世之前,將老兩口存的20萬塊錢悄悄給了朋友,我這個朋友是在大城市工作,臨走之前對繼父的兩個兒子說,我想帶著父親到大城市生活,不知道你們是不是放心。繼父自己的兩個兒子很感動,當然不會把自己的責任推卸給別人,就說贍養父親是自己的義務,還是把老父親留在家裡吧。以後過年過節的時候,你也可以回來看望父親。於是我朋友把母親留給自己的20萬塊錢,全部掏出來,交給了繼父的兩個兒子。

他們之間雖然沒有血緣關係,但是比那些有血緣關係的兄弟姐妹更親。今年春節的時候,我朋友從外地趕回家來,在繼父的兒子家裡過了春節。


靈子


一言難盡來形容最合適。嫁的是家中的老三。上面有兩大伯子,一個在縣城工作,有權,有錢。一個在公婆跟前盡“孝",一家六口的開銷皆由公婆負責,一大家子的果園,麥地皆歸他,收益歸他。下面有一小姑子已嫁,在縣城有房,在村裡有地。老三在離婆家千里之外工作。照常理來看,嫁這樣的人是不會出現常規婆媳矛盾,兄弟矛盾,姑嫂矛盾……世事難料都無法形容。在有了女兒後,重男輕女毫不意外的出現了。帶著女兒回去過年,天氣是想象不到的冷,提出女兒是過敏體質,用老家的棉花給女兒做條棉褲。棉花是用來給大孫子(上高中著)結婚時縫被子,褥子的,拒絕……那一年過的不可思議!轉眼,老大家買房子,開口要錢,老二家要超生,開口要錢,大侄子結婚,要給買房,要給還欠帳,小姑買房,要錢,公婆要翻新房子,要錢……工薪階層,只因生了女兒突然間多了無數要錢的手。奇葩的是全給了,沒有借的也給一一理由只有一個,離公婆近的出力,遠的出錢。那些年真不知怎麼過的,好在女兒上大學後,離了!


幸運似雲


鄉村黑嫂為您回答。

不少農村生活過的人都會碰到或者聽過這樣的事,那就是一對親兄弟,跟別人關係都非常不錯,但就是兄弟之間相互不說話,有的甚至是仇人,打過架,時刻準備找對方的麻煩,對方支持的他必定反對,對方反對的他必定支持。

我們就會很奇怪,這是為什麼呢?一奶同胞的兄弟,為什麼要鬧成這樣?跟別人關係好好的,為什麼就兄弟間不和睦?

黑嫂大致分析了兩種情況,以供大家參考。

一、父母以前的某些做法造成了兄弟以後的不和睦

現在大多是獨生子女了,父母對自己孩子都非常好。但以前可不是獨生子女,以前的農村,不生三個兩個的不算完,大多數人家都是三到四個孩子。

這麼多的孩子,難免會顧此失彼。其實做為父母的立場來說,也並不會刻意的去偏心,但總是不自覺的偏向小一點的孩子。有的則是偏向比較像自己的那一個孩子,這裡的這個像不是說的相貌像,而是性格脾氣像。

這個現象不是現代才有,古代也有,古代說的“不肖子孫”意思就是這個,這裡的不肖不是不孝的意思,而是不像自己的意思,而且這裡的不像說的也不是相貌,而是脾氣性格。

父母的不公,會直接在孩子心裡埋下一些不好的種子。孩子就會覺得如果沒有對方,自己就不會被馬虎對待。童年留下的陰影是最能影響人的,甚至會影響人一輩子。

所以,很多兄弟長大後,總是會想起小時候的各種事情而發生矛盾。

二、經濟原因造成的分歧和矛盾

有些人為什麼跟別人好好的,還沒有衝突?這是因為相互之間沒有利益往來,沒有利益糾紛。而兄弟之間就不一樣了,以前是在同一個家生活長大的,而一個家裡,肯定會有一些財產分歧,或者是需要共同花錢的地方。

一旦沾到錢,人就容易出矛盾,兄弟之間更是如此。雙方互相嫌棄對方沾得光多,到有事了,又覺得花得錢多。久而久之,矛盾積累,終會有爆發的那一天。

那有人會說不能相互讓讓嗎?要知道兄弟們長大後可不就是單純的一個人了,會有老婆,會有孩子,兄弟能讓,別的人會讓嗎?這裡面關係到方方面面,所以兄弟之間就容易出矛盾。

總結:隨著農村獨生子女的增加,以前那種兄弟之間大打出手的情況已經很少看到了,我們看現在的農村兄弟分歧啥的,多是發生在老一代人之間。新一代的農村年輕人,沒有兄弟,同時也不在意那麼多,有些小的分歧,大家商量著就解決了,誰都是很忙,不為這些小事去耽誤自己掙錢。

但我們還是真心祝願天下的兄弟們都能和睦相處,畢竟是一奶同胞,一輩子的兄弟可不多,何況還是親的。

我是鄉村黑嫂,一個有態度的農村觀察者。喜歡我,請點擊關注。

鄉村黑嫂


從我所知的親戚說起。很多原因是父母偏心而種下來的因果,另方面是隨著父母年齡增長,對孫子上的照顧上漸減。但很多兒子們在這方面不體諒。而是內心讓為對別個兄弟子女照顧周到,對自己的子女照顧不周。而且農村最重要的思維,父母一定要幫兒子帶小孩,如果不幫那就不養老。再者認為父母幫那個兄弟帶小孩就歸誰管養,其他兄弟姐妹似乎就事不關已般。於是乎幾種原因是兄弟間日積月久間而產生心理上的記恨。其實城市的也一樣,不同的城市父母多有退休金,一定情況下化解部份矛盾。而且城市的兄弟姐妹又相對來說經濟獨立能力強點,也沒過多依賴父母。這樣對比下。農村的兄弟間易產生矛盾多點。


龍四笑


我父親弟兄三個,也是最孝順的一個,大伯四個兒子,三叔一個兒子,我弟兄一個,三叔最有錢,大伯家人最多,現在我家和大伯家和三叔家象仇人一樣,為啥,因為我最老實,都說我是傻子。看不起唄。自己農力過的也不比他們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