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逆袭成为企业家,看他怎样开创公司的未来?

余渐富,1956年出生在安庆的一个乡村里,20岁开始干生产队长,到了1978年,他厌倦了那种一成不变的生活和贫寒的境遇。他死活不干了。“我当队长好几年,只积累了一只手表,这怎么行?”他说。

1979年,余渐富决定与过往做一个正式的告别。他在小镇上开起第一家日杂小店,当上了个体户。人们对他充满了羡慕和嫉妒,也会表现出鄙视和轻忽,似乎每个人都在等待他的失败。可是余渐富居然慢慢地做了起来。当他发现冰棒受欢迎之后,他就办了个冰棒厂;当他发现录像受欢迎之后,他就开了个录像厅;当他发现商贸批发能发财之后,他就搞起了商贸。

没几年的时间,“营业额不仅超过县供销社,而且成为池州地区个私经济中的利税大户”。余渐富也变得很有钱。1988年,国家开始征收个人收入调节税,余渐富说安徽是从他身上开征的。

1992年底的时候我比较矛盾——到底是做小作坊过好日子还是干一个企业做老板?”他说,“我的价值观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一咬牙决定去搞企业。”

草根逆袭成为企业家,看他怎样开创公司的未来?

没有人支持他搞企业。1990年代初期,民营经济的处境又变得异常寒冷;如果不是邓小平发表了南巡讲话,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该往前走,还是就此打住,安分守己地过好自己的小日子。余渐富的家人也反对他,可是他一意孤行,战胜了家人,也“战胜了自己”。

1993年9月9日,余渐富从工商局拿到了营业执照,公司的名字叫安庆市南翔贸易公司,主营糖、酒批发业务。到了1995年,余渐富的南翔在“中国500家最大私营企业”中排名第138位。

自从出现在2005年的胡润百富榜上之后,余渐富就牢牢地在上面占据了一个位置,尽管这个位置远远落后于那些光艳照人的名字,尽管他所从事的行业和领导的公司与他的姓名一样,显得土里土气。

草根逆袭成为企业家,看他怎样开创公司的未来?

尽管历史上出现了大名鼎鼎的“徽商”,但“徽商”却从来没有在现代中国成为主流的商业力量。贫穷、落后、封闭、保守……这些沉重而苦涩的字眼多年来一直笼罩在安徽的头上,他们同样也变成了“现代徽商”无法去除的精神枷锁。在这样的商业条件和商业环境下,一位守法的安徽商人必须付出比沿海省份商人好多倍的努力才能够获得相同的收益。

真正使余渐富这位土生土长的安徽富豪变成现代企业家的,是安庆光彩大市场。在安庆这座地处皖鄂赣三省交界,有“千年渡口百年港”之称的小城里,它同样显得“草根”。

1998年,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发出“将部分资本同老少边穷地区的资源结合起来,做光彩事业重点项目”的号召,余渐富“认领”了安庆光彩大市场。在当时的33个“全国光彩事业重点项目”中,有5个光彩大市场,余渐富“认领”的这个,无论是从区位还是各种条件来说,都远不及另外4个。

1998年6月24日,安庆光彩大市场在被当地人称作“寒塘坡”(意为偏僻、荒凉)的地方奠基。那一天下着雨,时任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的胡德平对这个光彩项目进行回访,他看到各种落后条件和一片荒地、一片灰暗,很是担心。晚上10点,他把余渐富叫到房间谈话,说:“渐富啊,你不能打肿脸充胖子啊。”余渐富就给他讲自己的判断和想法。

2000年,胡德平又到安庆回访,发现这个项目居然成了。他很高兴,就把2001年的光彩事业年会放在安庆召开。人们让余渐富介绍经验,余渐富说:“我哪有什么经验啊。我就知道一点:我不懂房地产,所以我不搞房地产。”

草根逆袭成为企业家,看他怎样开创公司的未来?

2009天在安庆市,光彩大市场几乎变成了一个地标建筑。开出租车的、拉板车的、捡破烂的……随便拉个人出来,都能准确地说出它在哪儿。

安庆光彩大市场的成功使余渐富找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草根之路”,他开始四处布局,不断建造这种代表“草根”的光彩大市场。

2003年的时候,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的余渐富、胡成中、张文中、王玉锁聚到了一起,探讨中国物流业的现状。2003年他们旗下的安徽南翔集团、温州德力西集团、北京物美集团、河北新奥集团合资成立德美奥翔投资有限公司。他们宣称,他们要创造出一种与沃尔玛、家乐福不一样,也与温州、义乌不一样的模式出来,让“批发商没有买不到的货”。

他们的合作获得了一些成功,也遭遇了一些挫折;他们中的张文中如今身陷囹圄,德美奥翔的雄心壮志,除了一些股权合作外,有时候像是战略层面的纸上谈兵。但余渐富得往前走,他意识到,无论德美奥翔未来如何,他得继续将他的“大市场”做好,让自己能为未来寻找到稳固的依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