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列裝滅火大炮,13發炮彈撲滅大火,消防隊變成裝甲兵


中國列裝滅火大炮,13發炮彈撲滅大火,消防隊變成裝甲兵

119式超遠程森林滅火炮

4月4日,山西沁源“3.29森林火災滅火工作取得突破進展,轉入清理、看守階段。此次大火能夠在如此短的時間裡得到控制,與一門“大炮”密不可分。太原民兵滅火分隊攜帶8門119式滅火炮抵達滅火一線,首輪開火13發炮彈準確命中火點,控制了火勢。在地面部隊的配合下,明火基本撲滅。這門炮的參戰也意味著消防隊繼擁有坦克兵後由擁有了炮兵。


中國列裝滅火大炮,13發炮彈撲滅大火,消防隊變成裝甲兵

該型火炮進行直瞄射擊

該型火炮裝備於太原民兵部隊。3月30日接到作戰命令後。經過連夜準備,該分隊攜帶8門119式滅火炮以及後勤車輛從駐地出發奔赴滅火一線。抵達重災區官灘鎮官灘村後,面對現場複雜的情況,指戰員邊利用信息化系統偵查火情,邊指揮挖掘火炮陣地。3小時後,4門火炮便轉入待命狀態。2日,在指揮部統一指揮下,該部僅發射13發炮彈便控制了火勢。之後轉戰其他陣地,經連續射擊,打掉了200餘米火帶,消滅大部分明火。滅火戰鬥取得階段性進展。

中國列裝滅火大炮,13發炮彈撲滅大火,消防隊變成裝甲兵

高層滅火系統

該型火炮全稱119超遠程森林滅火炮,由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內蒙古第一機械集團山西北方機械有限研製。該火炮採用了大量軍用身管火炮技術,具有信息化、自動化程度高,操作方便等特點。主要以間瞄射擊為主,適用於森林滅火的複雜環境。配合該系統內的信息化偵查系統可以很好地完成“隔山打牛”式的滅火工作。面對近處的火情,也不必撤離到遠處的發射陣地,採用直瞄射擊的方式即可。

中國列裝滅火大炮,13發炮彈撲滅大火,消防隊變成裝甲兵

模擬火情被瞬間撲滅

除了採用可靠的身管火炮技術外,其優越的滅火性能也離不開與其配套的炮彈。該炮炮彈與身管火炮炮彈的原理無異。只是戰鬥部裡的高性能炸藥和預製破片換成了針對“火”的武器――滅火劑。該型炮彈採用乾粉滅火劑控制火勢,通過小劑量炸藥的爆炸將乾粉佈散在滅火區域。乾粉首先對著火點降溫之後隔絕氧氣達到滅火目的。單發炮彈可控制20平方米左右的區域。

這並不是軍用武器轉做消防用途的首個案例。面對火場的特殊環境,消防單位列裝了一系列軍中技術轉化的滅火武器。可分為兩個系列,一是通過增大人員與火場的距離保證滅火行動的安全性,這一技術路線的主要代表就是消防火炮以及消防火箭彈,導彈等。另一種就是採用坦克、航空發動機等防護性能好、動力強勁的方式滅火。面對火場高溫、易發生爆炸、易坍塌的特點,在上世紀5、60年代就有經改裝後的消防坦克奔赴救火一線。

中國列裝滅火大炮,13發炮彈撲滅大火,消防隊變成裝甲兵

滅火坦克

常見的滅火坦克有軍用坦克底盤改裝而成。同樣由內蒙古一機制造的“戰火神龍”森林消防坦克已經在國內陝西、山西內蒙古等28個省級消防隊伍列裝。產量達到近100輛。此種消防坦克由“59式坦克”的地盤改裝而來。通過加高艙室,添加輔機以及隔熱層等措施,該型坦克一分鐘可投放15噸消防用水或者滅火泡沫。輔機驅動的水炮射程達到65米,可行進中噴射。依託裝甲車輛優越的防護能力以及機動性能,該型坦克可謂是滅火戰線上的“戰神”。

中國列裝滅火大炮,13發炮彈撲滅大火,消防隊變成裝甲兵

消防坦克

除此之外,還有另一種技術路線的消防坦克。匈牙利曾研製過過一種滅火效能極其強悍的坦克。這種名為“狂風”的消防坦克去掉了不必要的防護設備,加裝了P-13航空發動機。利用航空發動機的尾氣混合滅火劑並將其以0.6馬赫的速度和8000加侖/秒的流量投放到著火點。適用於油田火災等情況。兩種坦克各有優劣,但這兩種技術路線無論哪一種,都需要駕駛員前往裝甲部隊考取坦克車輛駕駛證,可謂是消防隊裡面的裝甲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